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建议

  近年来高等学校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然而,城市每年对人才的需求量却赶不上每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需,加之去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如能尽快研究、制定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部分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渠道之一。

  一、理由

  1.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稳定就业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为瞭解决大学生就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完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搞好就业培训、支持自主创业等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着重指出,尤其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11月7日,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健全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和政策,使大学生到农村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既加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又为各级领导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的战略接班人队伍。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提出了“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的工作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促创业的政策措施。教育部推出大学生“准就业”方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的市场准入条件,在资金、培训、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创业。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党和国家如此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一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责任抓好此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2.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政府必须想办法尽快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宏观就业形势趋紧。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11万人,比2008年增长52万人。我省2009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超过33万人,比2008年增加约4万人,人数再创新高。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今年预计有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签约情况不容乐观,截至今年3月10日止,广东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研究生毕业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据省教育厅调查发现,今年举办的36场招聘会,进场的用人单位数量相比去年减少了20%以上,招聘岗位相比去年也减少了20%以上。求职人数大规模增加,岗位需求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就业矛盾凸显。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正在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引导帮扶力度,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然而,就目前看来,还应该寻找更多的渠道、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通过分流就业渠道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实质性进展。

  3.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难题是:城市就业形势日趋饱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无业可就”现象普遍;而农村基层这一广阔天地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来参与建设,却又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事实上,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存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空间,只要不是把就业的视野仅集中在大中城市,而是把视野投向广阔的农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依然相当巨大。我们对当前形势一定要理性地、辨证地认识,既要看到形势严峻的一面,又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利因素,有效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在全球经济危机不利形势的影响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们不难看到,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人才匮乏。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的普遍状况是学历低、知识少、眼界窄、政策和法律水平不高,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激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力,需要各类人才支持,农村的教育、医疗和农业技术都需要专业性强的知识分子来担当重任。因此,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压力,另一方面将大学生作为人才引导到农村,给岗位、压担子、长才干,又可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之需。就是说,既可以造就一批政治坚定、有科学文化知识、有基层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年轻干部,又可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和农业技术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二、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在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完备的法规,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广大的农村基层就业、创业。

  1.提高全省赴农村就业大学生的待遇。目前,我省各地农村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普遍不及城市,这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然而,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近30年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都起到表率作用,为瞭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我省可以在提高赴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待遇方面“先行先试”。具体来讲,可以将他们的工资待遇提高到与在当地城市就业大学生同等工资待遇或者偏高一点,这样,用较高的工资待遇吸引部分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高待遇所需的资金由省、市财政分担,专款支付。

  2.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投入,使农村教育、医疗和文化环境不断提升,用较好的环境和条件留住人才。目前农村之所以不能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地区整体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差。教育落后,使人才因考虑下一代教育问题而不想留在农村;医疗条件差,使人才因对健康和生命担忧而不敢留在农村;各项科研和文化配套设施的贫乏,使人才因为缺少业务发展的优良条件而不愿留在农村。要想让农村留住人才、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决好农村这些“软环境”的建设。建议省级相关部门用“大手笔”来加强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相关项目的建设上,使农村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尽快得以提高。这样,才能留住人才,从而确保农村的各项建设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3.出台若干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就业。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在《通知》中提出实行四项具体鼓励政策,其中有两项补贴政策,就是对到农村基层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家对于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所做出的努力。那么,就我省而言,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加大优惠政策,迈出更大的步子,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比如,可以分二至三年返还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参照有关规定和政策,给予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相应的“安家费”;

  允许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户口留在其原来所在城市等等,用更加人性化的理念和措施,逐步改变大学生不想到农村就业的状况。

  4.在高校招生中,以委托代培或定向招生的模式招收农村考生,提高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有利于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的长远之策。当前农村教育水平难以与城市相比,加上高校招生及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多年来高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下滑。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对农村学生的培养程度,同时也影响到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就业、在农村留得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如果能突破原有的招生及培养模式,制定实施为农村委托代培或定向培养的招生制度,不仅会提升农村中学的升学率,止住高校中来自农村学生比例下滑的趋势,还可以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这对今后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应是有利的。

   (陈传誉)
  2009年4月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