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以出版《经典广东》为契机,发起网上评选“广东名片”活动
正当省委、省政府发出“建设文化强省”号召的时候,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林雄主编、顾作义副主编的《经典广东》一书,是很及时而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要打造各种各样的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经典,成为代表广东、让世人走进广东、瞭解广东的亮丽名片,是提高我省的文化引领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要这样做,就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品牌进行盘点梳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扎扎实实而又是轰轰烈烈的打造工作。由此,我们建议以《经典广东》的出版为契机,发起在网上评选“广东名片”活动。大致的设想是:
一、以《经典广东》为评选的引子或基础
《经典广东》这部书,可以说是对现有的广东文化品牌,进行了初步的盘点梳理,虽然尚有一些不足而尚待修正补充之处,但在总体上是基本全面、真实、准确,较有可信性、启发性、可读性,是可以作为供广大群众参与评选的引子或基础的。当然,如果开展评选活动,广大参评者的选择面有可能超出或淘汰这本书中所列举的某些文化品牌,但对于不是文化专业人员或对全面情况瞭解不多的人来说,是需要通过这本书为引子或基础去参与评选活动的,因为它在评选的视野和参照系上,作出了必要的示范和基础工作。
(一)评选者首先要对什么是文化品牌,有哪些种类的文化品牌要有基本的认识和准则,要有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透析。这个要求,在《经典广东》中可找到参考和示范。可以说全书所选的范例,大多数是可称之为品牌的,是以全省的视野选出来的,对每个范例的诠释是认真实在的,所列举的品牌种类,是有新意的。全书分七章,每章为一个种类的文化品牌,即:“史话”、“民系”、“名人”、“粤韵”、“名胜”、“名产”、“名城”。这七个种类是可以作为进一步讨论和调整增补的基础。
(二)评选者对我省古今的文化品牌都应有大致的熟悉瞭解,才能比较出高低优劣,尤其是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品牌更应格外重视,既要古今结合,又要鼓励创新。《经典广东》也在这方面作出示范。全书所纳入的文化品牌,既有原来较多人熟悉的传统文化经典,又有不少新发现、新创造、新整合的文化品牌,例如“史话”中的“四个地”:“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以及每个“地”中的品牌;“民系”中的南雄“珠玑古巷”、良溪“后珠玑巷”、新客家人;“名人”中的禅宗六祖惠能、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文史巨擘陈寅恪;“粤韵”中的名伶老倌、广东流行歌曲;“名胜”中的五岭、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深圳世界之窗、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名产”中的“三大菜系”;“名城”中的五大名城等,都是此类品牌。这类品牌,可说是占全书所列品牌的多数,由此可见全书既是古今文化品牌的总汇,又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新的文化成果。这就为以评选活动而促进文化品牌的持续新发现、新创造、新整合,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和基础。
(三)评选者要作出更大贡献,除了应对拟选的文化品牌有基本的熟悉之外,还应对历史上有关广东文化特质、特色、特产、特情的研究成果或介绍著作有所瞭解,博古通今,才能眼光独到。《经典广东》所选的文化品牌,以及对其诠释,显然是借鉴、延用了历代学者和人们对广东文化的发现、研究、整合与创造成果的,是集古今广东文化品牌的创造与研究大成之作。评选者既可以此书作为参与评选的参照系,又可作为瞭解古今研究成果的跳板和基础,因为参与评选活动,不仅提高参与意识,还在于提高文化学识和素质,如能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读到更多历代研究介绍“广东名片”的书,既可更清楚每项文化品牌的来龙去脉,又可享受读书的“一本万利”、“其乐无穷”之趣。自古以来,历代都有关于广东独特人文地理、文化风情、物产习俗的研究介绍著作,在地方志和各种著作中相关的记载也很多,在民间传说中也屡有所见,此类都可谓广东文化品牌研究的素材或成果。此外,一些名著更应参读,如东汉杨孚写的首部研究介绍岭南独特物产和风情的《南裔异物志》,以及受其影响而在三国时代万震着的《南州异物志》、晋代嵇含着的《南方草木状》、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尤其是明末清初著名广东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此可谓全面研究介绍“广东名片”的首部先驱之作,所列多是广东古代文化经典,其本身又是广东的古代文化经典。可以说,《经典广东》是这部古代经典的继承和发展。还值得一提的是,自改革开放后,由广东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的《岭南文库》(已出80余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已出版两批16册)、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陆续出版的《珠江文化丛书》(已出33部)等是新时期研究广东文化的新成果,均具有观今鉴古的参考价值。
二、扩展评选空间和品牌范围刍议
虽然《经典广东》提供了较好的开展评选“广东名片”的范例和基础,但我们认为还是可以在其基础上,更进一步扩展评选空间和品牌范围的。
(一)首先在种类上,我们认为《经典广东》所列的七大种类可以再扩大和调整。在这点上,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所作的分类是有参考价值的。其分类是:天语、地语、山语、水语、石语、神语、人语、女语、事语、学语、文语、诗语、艺语、食语、货语、器语、宫语、舟语、坟语、禽语、兽语、鳞语、介语、虫语、木语、香语、草语、怪语等28类。显然其中有些是可淘汰或合并的,但好些是尚可沿用的,特全部録出,有助于扩大评选空间和品牌范围,供评选者参考。
(二)具体而言,品牌种类似可增加若干,如:1、“水系”,因为珠江三角洲、西江、东江、北江、南江等江河本身及其所属都是或有许多品牌,如珠江出海八大“门”,西江“黄金水道”,东江通港水利工程,北江大堤,南江文化等;2、“海系”,广东是海洋大省,不仅有海岛、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港,且尚有南海珍珠、南海灯塔、南海港湾、南海古战场(崖门)等;3、“科教系”,广东历代科技发明甚多,新科技发明层出不穷,古代教育名书院、名家、名典,当今的名校、名师、名学科,均数不胜数,必须专设一类方可容列;4、“民俗风情系”,此类在《经典广东》中虽有涉及,但散见各章,眉目不清,如有专章,评选易拾遗补缺,相较高低优劣。
(三)在以章为单元的种类中,有的可以扩大范围,如末章“名城”,仅列五个城巿,面小而显内容单薄,如能扩展为“名地”或“地系”,不仅包括名城,还可包括各种地域文化,如名村、名巷、名街、名镇、名港、名道、名路等等,著名的广州“西关文化”、肇庆“端州文化”、广州高第街、恩平举人村、东莞厚街镇、湛江海头港、乳源西京古道、广州千年古道北京路等均可以此而有“名片”席位。
(四)有的以种类而设的章节,似可增加一些项目。如在“民系”章中,已列有人们熟知的“广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这是对的,但不够全面,应当增加“琼雷民系”一项。“琼”是指世代在海南岛生活的部族,“雷”是指长期在雷州半岛生息的族群,两者原是一体,同属岭南百越族后裔,南北朝时代均属冼太夫人代表的俚族,散居粤西和海南岛各地,应是广东三大民系之外的第四大民系,本身又有多种别具一格的文化品牌,如“红土文化”、“石狗文化”等等。此外,少数民族亦可单列一系,瑶族、壮族、黎族等兄弟民族文化也有品牌,如“瑶绣”、“壮锦”、黎族“三月三”歌节等,也当进入“广东名片”之列。
(五)《经典广东》对所列的每项文化品牌,均作出简要的文字介绍,这些介绍有的尚可更确切或更深入详细,但总的说是大都正确到位的。尤为可取的是,对每项品牌,都冠以概括其特质的词语为其作出文化定位,这是很有文化品位的做法,虽然有少数定位的确切度尚有斟酌余地,但总体而言是有文化力、引领力、有韵味的。但是,如果作为评选“广东名片”的基础或引子,在这点上,也有作进一步修正补充的必要;对于评选者来说,也当以此为范例,在扩展评选空间和推荐品牌的同时,对每项品牌也当作出简要的介绍和概括的文化定位,幷力求确切生动、形象鲜明。
三、“广东名片”评选方案初拟
(一)建议由省委宣传部直接领导,聘请我省著名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全面负责评审工作,并委托广东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网站具体负责操作网上的评选活动。
(二)参加评选的方式,全在网上进行,所有申报资料全在网上提供,不接受书信方式的推荐或申请;以个人或单位名义提交均可;推荐的品牌数量不限、种类不限、规格不限。
(三)推荐或申请的文化品牌,《经典广东》中列有的可选、亦可不选,并鼓励超出其所选范围或项目的推荐,但不应超越广东和岭南文化的范围。
(四)从2010年1月1日起,至同年8月30日止,广东教育出版社网站接受申报;同年9月30日宣布评选结果。
(五)参加评选者所推荐或申报的品牌项目如获入选,将获得奬励,具体办法由评选委员会拟订。
(黄伟宗 司徒尚纪)
2009年11月30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