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形势比较严峻的局面,今后一定时期财政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在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下,适当实行总量扩张,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引导资源正确流向,促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分配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为此,财政政策在促进扩大内需方面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减少居民应对未来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刚性支出,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1.解决居民各种具有确定性的刚性支出。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着子女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合理与不合理的、明的与暗的各种名目的高收费,以及大学教育阶段的较高学费支出,面对这种情况,更多的家长不得不“节俭”地积累资金,以应对多种教育收费。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为全体公民尽量平等地接受教育提供机会,适时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增加高中阶段的财政支出;应适当降低大学的学费,并采取更具激励作用的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海外华侨等阶层人士对高校的捐赠和投入。
2.尽快解决居民各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刚性支出。居民不确定性的刚性支出主要是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意外事故、失业、养老等项支出,这些支出使居民不得不减少即期消费。为此,国家财政必须为建立基本保障体系提供财力保障,把基本医疗制度当作是一种公共产品。近期主要任务是:一是免除所有人的生存危机,要在完善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慈善制度来避免群众由于生存困难而陷入困境。二是免除城乡居民的疾病恐惧,通过地方主导的多元医疗保障体系来实现覆盖全民的目标。2009年4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使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台,其最大的特点是:医疗改革摒弃市场化,回归公益性,并提出在今后3年,政府将为医改投入8500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恐惧心理,但希望措施加以细化和落实。三是解决所有老年人的养老后顾之忧。
二、改革我国城镇的住房模式,降低过高的房价
我国住房制度全面市场化,极大地压抑了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买房贵”是制约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消费需求的“元凶”。因此,从促进形成正常的居民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政府应运用包括财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在内的各种政策手段,通过消除住房建设与买卖中不合理税费等措施,适度降低过高的房价,使其相对稳定在比较合理的价格区间,避免由于住房需求挤掉其他消费需求。
2.改革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模式。把住房分为一般居民购买的“居住用房”、中低收入者的“经济适用房”、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最低收入或无收入者的“保障免费住房”四类。政府应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除目前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外,还应向享受低保的居民、暂时失业的居民以及絶对贫困的居民提供保障性免费住房。政府应利用这次房价调整的机会,以采购的方式按照相对合理的价位购置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房。应根据各类居民目前收入状况及其收入变化形成免费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以适应不同群体的房屋供给格局。当前应该适当扩大免费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这三类住房的覆盖范围。对于中低收入者形成这种随收入变化而调整的住房供给机制,可以使中低收入者在住房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有足够能力保持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
三、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1.重点支持农村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2.支持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投入增长幅度。
4.要特别支持增粮增收,对粮、棉、油料以及肉、禽、蛋、奶等主要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特别要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价或低价补贴制度,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健全农业补贴制度,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改进补贴的环节、方式和方法,保证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6.综合运用贴息、农业保险、投资参股、信贷担保等各种财税杠杆。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支农资金投入机制;采取“以奬代补”、“民办公助”等有效方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我国,中小企业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扩大就业,安置劳动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力量。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较多,扺御冲击和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积极扶持。
1.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对于在生产经营中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而出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企业前3年或5年的累计纳税规模提供担保,给予相应规模的贷款。
2.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一是对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可以将企业前3年累计纳税规模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金、风险基金或作为财政贴息贷款的专用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二是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活动出现的亏损,允许以其前3年的盈利弥补亏损。三是对于由于当前国际金融风波冲击造成的暂时性亏损,也可以允许以其前3年的盈利弥补亏损。通过以上措施来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3.进一步降低个体工商户的货物与劳务税收的税负,增加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收入。一是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根据目前一般经营活动的利润率水平及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情况,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依然偏低,应当予以适当提高。同时,为了更大程度降低个体工商户的税负,提高其税后收入水平,并考虑到销售额或营业额处于起征点临界点附近的纳税人利益,可以考虑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起征点改为免征额,仅就超过一定规模的收入征税。二是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调低为3%以后,从事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适用5%的营业税率相对偏高,应降为3%。
4.推动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培训服务、市场开拓服务和管理谘询服务的服务机构,可以财政投入的方式和适当的减免税方式予以扶持。
五、推出促进就业的财政优惠政策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因此,需要千方百计地发挥财税调控就业的作用。一是加大直接向重新就业的职工给予税收优惠的力度。二是对吸纳劳动力比较多的中小企业、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及自主创业等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三是完善贷款担保和财政贴息办法,促进创业型就业。四是加大落实财政给予大学毕业生下乡支教支农的各种财政补贴的税收优惠政策。
六、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财政政策带动货币政策。比如,财政贴息是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创造更大需求的有效办法。实践表明,通过财政贴息带动银行的贷款和企业的配套投入,会比直接的财政投资获得更大的乘数效应,也会带动更多的有效需求,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技改和创新中的资金问题,增强企业扺御创新风险能力,而且在经济恢复后,财政还能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增加收入。又如,在财政增发国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需要银行配套贷款的支持,适时放松银根,增加基础货币投入,就会较大地提高财政赤字的货币扩展效应,更好更快地获得预期的良好效益。
(吴厚德)
2009年5月19日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