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以史为镜 资政教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在“纪念袁振英诞辰115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中共党史学会、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共同举办“纪念袁振英诞辰115周年学术座谈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纪念袁振英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对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谨代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对研讨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袁振英(1894—1979年),广东东莞籍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早期成员,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者。1953年广东省文史馆成立,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袁振英在广东省文史馆工作,成为广东省文史馆馆员,直至1979年逝世。文史馆对袁振英给予了经济和生活上的关照,给他安排了安定而适合的工作。在文史馆工作期间,袁振英有了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生活清雅闲适,身体状况得以改善,适时提笔撰写回忆録,整理亲历见闻,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读书研习之中心理得到寄托。因此,他非常感谢周总理,感谢党的恩遇。袁振英精通英文,谙熟粤语,翻译不少马列著作和苏俄书籍;教书育人,遍栽桃李,对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有所建树;他颇具才华,为人正直,自称为“五四运动急先锋,共产主义马前卒。”

  第一,袁振英积极参加早期共产主义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起到一定作用。袁振英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八个创始人之一。参加中国共产党发起组,1920年8月在上海与陈独秀等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广东省文史馆保存的袁振英个人档案中,其亲笔写道:“‘民九’(1920)参加上海和广州共产党小组”;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8月22日,与俞秀松、施存统等8人发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党的创建培养和输送人才;传播马列主义,中共发起组成立以后,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改组了《新青年》编辑部,使《新青年》成为中共发起组的机关刊物,袁振英与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沈雁冰等中共发起组成员担任《新青年》编辑与撰稿人,《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特设“俄罗斯研究”专栏,介绍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俄国的经验,袁振英担任‘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全面介绍苏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情况,以“震瀛”为笔名发表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和苏俄革命的文章,社会反响很大,促进了共产主义者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第二,袁振英投身教育,诲人不倦。1924年9月从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毕业回国后,任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亦曾任教外国语学社、广雅中学、暨南大学、武汉中央军校等,潜心学术,介绍西方哲学与政治思潮,从事教学、编译和文史研究工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921年1月,袁振英出任广东省第一中学(今广州广雅中学)校长,思想开明进步,首倡男女同校,开创中国教育史上的先河,深受学生爱戴。第三,袁振英与周恩来关系密切。袁振英与周恩来同赴法国留学,同是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重要成员,同为军校同事。全国解放后的两年,他因失业而穷途潦倒,1952年12月靠周恩来总理介绍,到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和广东省文史馆工作。袁振英在《广东省文史馆工作人员登记表》中亦写道,自己与周恩来是中央军校同事,法国同学。生活困窘之时,周恩来对袁振英更是雪中送炭,患难真情,为其安排广东文物保管委员会、广东省文史馆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袁振英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入道弥深,所见弥大。”对袁振英的关注与研究,是历史人物研究向多视角、多层次、多元化方向深化的重要体现。此次研讨会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重要启示:第一,明确指导思想,坚持正确方向。思想是真正的财富,搞学术研究就是为不断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唯物主义史观。历史人物研究工作不是平静的、书斋里的事业,而是思想教育前沿的重要工作,是加强文化建设、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工作,是凝聚历史力量、现实力量与理想力量的重要工作。只有把历史人物研究与社会现实发展紧密结合,与加强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紧密结合,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才能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历史依据,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提供历史素材,更好地担负起资政育人的历史使命。第二,放宽研究范围,包容功过得失。对袁振英的关注与研究,是历史人物研究不断深化的表现。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多方面开展历史人物研究,各研究机构相互协作,整合研究课题,创新研究思路,深化研究内容,开门协作搞研究,拓宽渠道做宣传。要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主流地评价历史人物,功不夸大,过不贬低,避免“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等现象,恢复史貌,尊重史实。始终站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高度,总结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高度和放眼大局、关注长远的时代高度,研究历史人物,为建构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体系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挖掘现实意义,发挥重要作用。纪念袁振英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对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是由现实书写成的,是现实的一部分,二者密不可分。充分发挥历史人物研究在资政育人,存史教化,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历史人物研究与大局意识结合起来,与党政资政服务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提倡和鼓励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建立和优化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以古鉴今,资育并重,通过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以昭示现实前进方向,通过现实提供的理论、方法和素材等,开展历史研究,感悟历史进程。用辉煌历史成就激励人,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用典型人物事迹鼓舞人,用深刻历史教训警示人,唤起忧国之心,激起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发扬革命传统,更好地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形势和科学发展的大潮中,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做好历史人物研究工作,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周 义)
  2009年8月22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