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蔡胜佳:两岸农业合作的潜力与前景


  台湾农业的地位原本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下降,而在加入WTO之后,面对来自外国农产品的竞争,加上台湾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农业的发展空间更形缩小,农民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台湾农业毕竟还是一个产业,农村人口还占台湾人口的百分之十五,特别是在台湾南部的嘉南平原一带,务农家庭很多,台湾农业和农民问题,仍然备受社会关注。

  值得肯定的是,农业和农民曾对台湾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台湾农业转型取得相当成效,精致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慰为风潮。同时,台湾农业和农民也开始到中国大陆寻求发展的机会,并有了初步的成果,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正成为两岸经贸关系中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台湾农业是成功的,台湾农业发展的一些经验也是值得中国大陆借鉴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当然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克服。带着相关问题,本人专访了台湾农业专家、立法委员、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蔡胜佳博士。

  台湾农业的基本情况

  罗祥喜(以下简称罗):感谢您接受专访,能否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当前台湾农业的基本情况?

  蔡胜佳(以下简称蔡):二○○四年,台湾的耕地面积为八十三点五万公顷;农户七十二点一万户;农业人口三百二十二点五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农业就业人口约六十万人,占台湾就业人口的百分之六;台湾中南部七个县市——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高雄县、屏东县、嘉义市、台南市的农业人口一百三十五点五万人;农业总产值占GDP的百分之一点七四。台湾与大陆农业的经营形态相似,均属小农经营。

  台湾的农业人口可分为专业农和兼业农两种。依据台湾农委会农粮署的资料,二○○四年台湾的专业农有十七点七万户、四十四点九万人,分别占台湾农户数和农业人口数的百分之二十四点六和百分之十三点九,兼业农五十四点四万户、二百七十七点六万人,分别占台湾农户数和农业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点四和百分之八十六点一。在兼业农中,又有以农业为主和以兼业为主之分。现在专业农越来越少,兼业农越来越多。就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农家是靠非农业所得,非农业所得约占百分之八十,真正农业所得祇占约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现在农业已经变成一种兼业,农业收成好不好变成不是非常重要,这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一个情况是,尽管现在台湾农业碰到许多困难,但农村社会相当稳定,因为台湾农民现在的福利状况非常好,有老农津贴、国民健康保险,乡村的住宅环境也比较好,城乡差异比较小,加上许多农家子女也可以从外面赚钱回来。所以,尽管农业的就业状况那么差,但农民不会轻举起来反抗,社会情况很稳定。所以很多人把农业看成一种产业是错的,农业除了是一种经济产业之外,本身也有非常大的社会稳定功能。大部分农民是非常纯朴、爱好和平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还在。但是现在正慢慢锐变,在这个锐变过程中,政府不好好掌握的话,将来整个社会会非常动荡。

  罗:不是很多人尤其是中南部农民认为“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吗?

  蔡:现在因为城乡差距没有那么明显,台湾农村的环境好,农民吃得饱、穿得暖,社会福利又好,生活没有压力。所以曾经有人说,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这是中南部农民非常本土的一种看法,特别是当年二二八事件及后来国民党高压统治,对许多中南部农民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但因为阿扁一再的失言、失德、失信,行政能力不彰,这种情况已经慢慢在转变了;现在你看还有哪一个人跳出来说“肚子扁扁还要支持阿扁”?这种话已经很少听到了。

  台湾农业的优劣势

  罗:台湾农业的优势和成果有哪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蔡:概括而言,台湾农业的优势包括:具有优异的农业应用技术;农民组织健全;具有现代化的经营行销理念与实际经验;栽培生产技术及研发成果佳;加工技术及食品管理制度佳;经营管理能力较佳;科技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且有健全的农技推广体系;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代化及管理制度化;农产品品质优良;农药残毒管制、检测体系及防疫系统健全;农机、相关资材及周边相关工业发达;政府对农村农业的投资多。

  面临的问题或劣势有:自然资源较缺乏;小农制,每户平均耕地规模小,土地及人力成本高,缺少国际竞争力;常有产销失衡问题;品种及技术外流情形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工商业的迅速发展,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匮乏,而且老化;生产成本高。在诸多问题当中,台湾农业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浅碟式的内销市场。

  台湾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罗:台湾农业发展是成功的,它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肯定?有何启示?

  蔡:第一,推展三生三农的计划非常成功。台湾的社会之所以那么稳定,跟农村的稳定有很大的关系。这四五十年来,政府投资在农村的经费相当高(尤其在技术推广方面投入很多),使得台湾乡村跟都市的差距非常有限;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环境,台湾农村都不错。这跟政府推展三生三农的计划有很大的关系。

  所谓三生,就是生产、生活、生态,三农就是农民、农业、农村,三者作了很成功的结合,使得农村维持非常稳定的状态。这一点跟大陆比是非常大的不同。在大陆,农业跟农村、农民是脱钩的。大陆很多大型农业企业的水准是世界一流的,有的还请了很多台湾、日本和其他国家的高级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品质是世界一流的。但是这些农业企业根本没有回馈给大陆的农村,很少能够回馈给大陆的农村和农民,台湾就没有这种现象。在台湾,农民本身就是农业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马上跟三农的计划结合,创造很多农村的财富。尤其执政者都怕失掉农民选票,开了很多支票(如老农津贴、农民健康保险等),农村建设的钱,一年有好几千亿元新台币。

  罗:老农津贴是怎么津贴的?

  蔡:从二○○六年一月一日开始,每个老农每个月可以领五千元新台币。

  罗:多大年纪算老农?

  蔡:六十五岁以上的都可以领。此外,还有农民健康保险,比一般保险的费用低,农民最怕生病以后没钱医。

  罗:农民健康保险是自愿性的还是强制性的?

  蔡:因为保费很低,所以大家都愿意保。台湾的医疗体系非常好,医疗水平也很高,很多台湾人无论是到大陆还是海外,生病了都回台湾就医。因此,台湾整个医疗系统,每年的健保费用亏损得非常严重。

  第二,台湾农业有很好的推广体系,农业的转型亦很成功。台湾农业随着社会的变迁,逐渐向精致农业、休闲农业转型,并取得成功。农业要整体发达,单靠技术是不够的,有几个因素也很重要,比如:一定要有很好的推广体系。台湾农业的推广体系做得非常好,这个推广体系有农会、合作社、改良场,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很快得到推广,农民也知道怎么通过这个体系得到所需的农业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一点是大陆最缺乏的。

  第三,与农业相关的配套产业非常发达。比如,农药、肥料、自动机械等相关农业资材的产业,在台湾非常发达。

  罗:台湾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农民自己拿到市场去,还是有人来收购?

  蔡:台湾是透过农民组织,透过农会合作社,这些组织会帮农民将产品运到批发市场去,农民基本上专做生产。

  罗:其它都不要管了?

  蔡:当然要知道整个市场需要生产哪一种东西,或什么产品比较受欢迎;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就直接送给农会,送给合作社,甚至于有一些卖给批发市场的人,会来帮农民将产品运销到批发市场去。现代化的运销系统和批发市场,对整个农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陆,很多农民生产出很好的农产品,但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价格,这样会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意愿。

  两岸农业交流的现状

  罗:近年来两岸农业交流的情况如何?

  蔡:台湾农企业及农民前往大陆投资已遍及大陆沿海各省、海南岛、云林、四川等,尤以福建、广东、海南岛最多,因系各自前往投资,相关人数及投资额度,正在统计中。针对两岸日益频繁之农业贸易与投资交流部分,据农委会资料显示,在农产贸易方面,目前台湾以“正面表列”公告准许输入的大陆农产品有一千四百七十三项,占农产品总项目的百分之六十二点五;二○○四年台湾自大陆进口农产品总值约五亿零一百万美元,较二○○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二点六;出口值二亿九千万美元,成长百分之六十六点一,显示加入WTO后两岸农业贸易交流热络,以及两岸间农产贸易逆差呈现减少之趋势。在台商赴大陆农业投资方面,累计至二○○四年底为四千七百零九件,金额约三十三亿二千万美元,以食品及饮料制造业为主,约占百分之五十八点二。

  罗:台商在大陆从事的农业投资,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蔡:台商在大陆从事的农业投资,有四个趋势:第一,投资形态逐渐由外向型向内销市场占领型转变;第二,台商大陆投资农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食品加工业则集中在大中型城市,有逐渐向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地区转移之势;第三,食品工业居台商农业投资首位,投资企业逐渐大型化,并利用大陆资本市场包装上市,投资趋向长期性;第四,传统产业与生物高科技将成为台商投资重要发展方向。

  罗:当前两岸农业技术和人员交流情况如何?

  蔡:目前两岸农业技术及相关研究交流,系由民间提出交流计画,经农委会及相关机关审查通过后补助办理。自一九九五年一月推动两岸农业交流计画以来,截至二○○四年度止共执行一百四十项计画,主要交流成果包括两岸农作物种原交流、农业技术交流以及大陆农业政策、制度及产销资料搜集与研究,二○○五年度执行的计划有十二项。

  目前大陆农业人士来访,系依《大陆地区专业人士来台从事专业活动许可办法》相关规定办理,除需审查其是否为农业专业人士外,如拟赴台湾农业试验研究单位参访,均需取得受访单位同意函,由受访单位事先过滤参访专案,排除敏感性科技专案之参访。自一九九五年政府开放大陆专业人士来台以来,至二○○四年底累计达一万零一百八十六人次。

  大陆农业的严重问题:先进农业企业与农村农民脱钩

  罗:您如何看大陆发展农业的优、劣势条件?

  蔡:大陆农业的优势有:土地广阔、人工便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种原丰富,为世界八大种原中心之一;拥有广大之消费市场;大陆政府对农业越来越重视,展现出强烈企图心。劣势在于:管理方式不佳;农地广大,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脆弱;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科技研发及应用研究少;农民素质低,缺乏农民组织及推广体系;农业科技人才素质不一;防疫工作有待加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可耕地沙漠化,土壤质地劣化,水污染日益扩大。

  其实大陆的基础生物科技是世界一流的,生理、生化、遗传、品种改良等很多基础科技,都是世界一流,人才也非常多;大陆很多大型农业企业的水平也是世界一流。但问题是,大陆大型的农业企业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跟广大的农村、农民是脱钩的;大陆缺乏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好的技术没有办法有效地推广出去让农民受益。此外,在大陆,与农业相关的配套产业,如农药、化肥、农机等行业不发达。还有,大陆的城乡差距实在太大,以致农村里面留不住人才,好的人才都宁愿去都市发展。因此,大陆应尽快用三农三生的计划缩小城乡差距。如果城乡差距不缩小,农村以后会动荡不安。

  两岸应建立农业合作协商平台

  罗:两岸农业合作有何潜力?

  蔡:由于两岸农业发展环境与条件不同,各有其优缺点,正可让两岸农业产生互补之效果。两岸农业皆属小农经营型态,面临之问题类似,因此台湾农业发展之经验,部份可供大陆借镜,借重台湾经验有助改善大陆的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所得。

  两岸农业交流已有多年,历年来皆以农业专业人士、团体及学术上的交流居多,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陆续访问大陆后,两岸农业的交流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其中以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口、快速通关等便利措施为最,实质嘉惠台湾的农民。可以预计,台湾水果销往大陆的前景相当看好,但仍需两岸加速建立协商平台,以确保双边利益。

  两岸农业合作的方向与建议

  罗: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方向是什么?有何建议?

  蔡:两岸的农业交流互动,将来势必更为频繁。由于两岸农业发展程度及竞争力皆不相同,未来发展空间宽广。就目前两岸农业而言,如何有效改善小农制的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以缩短城乡差距、安定农村发展农业,实属刻不容缓的问题,个人认为应就下列几点予以检讨解决:

  第一,提升两岸农产品生产行销优势,就农产品生产季节、产量、品质、种类、市场共同检讨安排。

  第二,强化科技发展及产业化之合作,加强两岸农业科技人才交流。

  第三,共同建构农业产销体系:两岸共同建立优良品牌及认证制度,协助大陆建构共同运销拍卖市场及通路系统,并加强农产品秩序进口管理及安全防卫机制。

  第四,农民组织集团式有计划性投资。

  第五,农业休闲产业规划及发展,合力推动两岸具有地方特质的休闲农业及农业旅游策略联盟。

  第六,共同维护及开发渔业资源,促进两岸渔业健全发展。

  第七,建立两岸农业交流及防检疫制度:落实食品安全检验与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资讯交流及文件认证,并扩大两岸农业人员互访,促进彼此瞭解,以及建立两岸种原、种苗的交流机制。

第八,建立法令保障:透过两岸协商,确立双方投资项目,另确立两岸认同之智慧财产权制度,达到双赢目标,以及两岸共同建立农产品进出口体制。

 

蔡胜佳

  一九四五年生,台湾省台南县人;中兴大学农学院毕业,美国甘乃迪大学管理硕士,美国NOVA东南大学企管博士;曾任台南县农会总干事、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股长;现为亲民党籍立法委员、南荣技术学院、屏东科技大学兼任副教授、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台湾农业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台南县观光协会理事长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