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胡定吾:台湾金融业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金融问题是台湾最为重要和敏感的经济问题之一,也是政府最为担心和头痛的问题之一。本刊记者日前就台湾金融业的现状、问题、改革方向,以及两岸金融合作等问题,访问了台湾资深的金融问题专家、中华开发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胡定吾先生。

  最为突出的金融问题

  罗祥喜(以下简称罗):就整体而言,您认为台湾金融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胡定吾(以下简称胡):台湾的金融问题,最近谈得蛮多的,问题在哪里也很清楚。就台湾银行业来讲,首先是家数太多。在台湾这个二千三百万人口的市场里,有五十二家银行,太多了。银行家数太多造成银行获利能力大幅衰退,而银行获利能力的大幅衰退,就造成很多的贷款品质变弱,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逾放资产太重,现在的逾放比率已超过百分之十。因此可以说,目前两个最大问题:一是如何处理、削减银行的家数,由目前的五十二家减少到一个比较少的数字,恢复银行的竞争力;二是如何减少不良放款,比如说把逾放数字控制在百分之三以内。现在政府有很多的做法,希望积极地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成立金融重建基金等。

  罗:您认为要减少银行的家数容易吗?

  胡:不是很容易。因为你看,现在我们组织金控,但金控的结果祗是把有关的银行纳入到金控的架构里面,但是各个银行还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没有合二为一。

  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不高

  罗:受经济不景气、股市持续低迷等经济因素以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曾盛行一种说法,认为台湾可能发生本土性金融危机,台湾政府也一度比较紧张。您认为台湾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何?

  胡:我认为台湾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高。因为,台湾是一个流动资金供应非常充沛的社会。比如说,现在某些银行,我们都认为它的债信有问题,但是它吸取定存和活存都不困难,没有听说有什么困难。所以我认为,在资金供应过剩的情况之下,台湾产生挤兑、产生金融危机的机率不高;除非银行的不良资产再继续往上冲,但现在没有大量往上冲高的迹象。

  罗:近两年来,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台湾的股市下跌了很多,您认为股市的下跌对台湾金融有什么样的影响?

  胡:其实对台湾金融冲击最大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股票的下跌是其次。因为当年新银行成立的时候,没有贷款对象,太多的资金都集中在营造公司跟房地产专案;所以当房地产价格急跌的时候,这些贷款就收不回来。但是,用股票押在银行里面去借钱,占银行总贷款的百分比不高。虽然外面讲得很多,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瞭解,主要担保品,所占的百分比很低,连百分之五都不到。

  台湾的银行开放迟了比较不具国际竞争力

  罗:随着大量台商到大陆投资以及两岸经贸关系的日趋密切,两岸的金融合作势在必行。您认为台湾的银行到大陆开设分行的前景及其竞争力如何?

  胡:两岸金融的问题,首先,台湾银行业的开放比较慢、比较迟;其次,台湾的银行以前都是官营的,并不是一个多国性银行的性质,比较谈不上国际竞争力。台湾的银行在本土市场里面能够防御性地争取保有本地市场就不错了,谈不到像汇丰、花旗、渣打银行那样,到外面去争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台湾开放银行到大陆去的速度慢,造成台商到大陆所需要的金融资源,都是以多国银行为主,如汇丰、花旗,还有法商银行,以及中国大陆的中资银行。最熟悉台商的银行没有跟着去,所以次熟悉它的就是多国银行;因为多国银行在台湾都有分行,他们对台商也蛮瞭解,不少多国银行在台湾、上海都有分行。所以说,台湾迟迟不开放银行到大陆去的一个结果就是,这个行业的业务机会,都让多国银行拿去了。现在大陆的银行也变得积极了,开始主动去敲门,找优良的台商去争取贷款,这对台湾的银行是一个新威胁。

  大家都知道,台湾的银行要去大陆,得先申请设立代表处(办事处),开设办事处几年之后才能够申请设立分行。因此,台湾银行业开放的步调比较慢的结果是,跟多国银行、中资银行比,居于一个比较不利的状况,所以应向中国大陆争取机会。

  台湾的经验值得大陆借鉴

  罗:那么,您认为未来两岸在金融方面有什么样的合作机会?前景如何?

  胡:我认为台湾金融业发展的很多经验,对现阶段中国大陆来说是有用的。比如说,我记得中国大陆很多的银行家来台湾,都喜欢参观、瞭解台湾的货币基金、货币市场。台湾有一个叫做票券公司的,这个票券公司在台湾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中小企业扮演过很重要的角色。我认为中国大陆现阶段也很需要这样的票券公司。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台商在大陆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第一是营运资金,第二是中长期资金,第三才是贸易服务,如开信用状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在营运资金里面,票券公司可以帮上很大的忙。

  罗:除了借鉴台湾的经验,您认为以后两岸金融业有没有什么比较可行的合作模式?

  胡:有呀,很多领域都可以合作。比如说租赁公司,台湾的租赁业早年累积了很多经验,但这些年来台湾的租赁公司因为商业银行的兴起,租赁公司就没落了,它们的角色也就不重要了。但这种经验对现阶段的中国大陆来说,是非常需要的。也就是说,如何把台湾租赁公司的经验,跟大陆联合起来,是很重要的。

  我还不太清楚现在两岸银行业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合作,大概两岸民间银行有些合作,但案例不多。

  至于未来有什么比较可行的合作方式,我认为,如果中国大陆愿意的话,两岸在银行业、证券业、投信业,都可以进行合作。尤其以证券投资信托业的可能性跟证券业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是最容易合作的项目,比较容易做得到。保险业比较复杂,银行业也比较困难,但也不是不可行,也是有可能的。

  (原载《中国评论》2003年1月号)

 

胡定吾

  台湾知名的金融专家,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国际关系组,美国耶鲁大学国际经济硕士、美国宾州大学华顿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硕士;曾任纽约信孚银行经理、台湾国际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中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中华开发工业银行总经理、中华开发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现为华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