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蒋孝严:泛蓝整合乃大势所趋


  台湾政党轮替以来,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国民党和亲民党为主体的泛蓝阵营,更面临多重严峻的挑战。泛蓝能否整合,不仅关系到国亲两党的生存发展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台湾未来政治生态的演变,因而备受台湾社会的关注。就此相关议题,以及最近热门的两岸三通等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理事长蒋孝严。访问全文如下:

  国亲两党要先合后并

  罗祥喜(以下简称罗):泛蓝整合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台湾社会对此也有相当的期待,但迄今为止的发展并不理想,不少人甚至感到可惜和遗憾。对此您怎么看?

  蒋孝严(以下简称蒋):这个问题我也非常关心,而且我也想尽点力。早在今年四月份我就公开提议,国亲两党要先合后并,否则二○○四年的总统大选就很难打。从目前来看,尤其是高雄市的情况,我觉得不很乐观,错综复杂。现在国亲两党达到了和,大家可以很客气地相处,平时一些议题也有共同的观点,但还没有达到密切合作的程度。所以,两党要先求合作,之后在条件成熟时再求合并,至于具体怎么做,需要大家一起来思考。两党合作的推动,可以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上而下,即两党的领导者如果有共同的想法,合作就很好做;二是由下而上来推动。总之,如果两党不进行密切的合作,或者合二为一,二○○四年的总统大选会非常困难,要胜选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亲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像国亲高层都有加强合作的共识和意愿,但到具体的合作问题,特别是到了中下层,就会发生很多利益上的冲突,造成合作的困难,高雄市长候选人整合过程出现的问题即为明证。对此您怎么看?

  蒋:我想这是由于国亲两个党都有自己的自主性,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两党内部都各有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两党合作,或者并到一起,既得利益者要放弃一些利益,在实务操作上就难免会发生一些困难。

  当然,所谓的两个党合作,不外乎二○○四年两个党共推一组人,不要有两组人,就是总统副总统候选人两个党就一张选票。当然如何达成这样的合作,牵涉到机制的建立问题。此次泛蓝在高雄市长候选人的整合上出现问题,也主要是没有有效的合作机制;大家不遵守原先商议好的机制,自然会出问题。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结束后,是国亲两党检讨合作机制的一个重要时机,两党都要认真研究合作问题。大概到明年四、五月份,泛蓝要怎么样来共推一组人,就应该确定下来;如果拖到明年五、六月份人选都还不确定,这个仗就难打了。

  罗:如果高雄市长选举结果不理想,您认为对泛蓝下一阶段的整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因为选举过程中某种程度感情上的伤害,而不利于以后的合作?还是有利于两党吸取敎训,从而有利于以后的合作?哪种可能性大一些?

  蒋:这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因为党里面都有不同的思考。如果两党合作没有什么成果,大家就可能越走越远;如果失败得很惨,也可能激励一部分人的想法,或者促使大家认真的来讨论,以免二○○四年的总统大选重演高雄市的情况。总之,两种想法的人都会有,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后者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

  选举结果无非两种情形:一是赢,二是输。而输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大输,二是小输。如果是小输,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是大输,问题就比较严重,大家都要进行检讨,思考泛蓝怎么样才能整合,同时党里面也可能有人要求有人负责,尤其是对主持选务的人,可能需要作必要的处理。

  在野党要替老百姓监督政府

  罗:民进党执政两年多来,台湾的经济情况非常不好。对此,民进党好像有个说法,也就是你们在野党的杯葛和不合作,因为你们输不起,所以进行不理性抗争。对此,您怎么看?

  蒋:实际情形远非如此,但民进党的这个宣传技巧是很成功的。在野党监督执政党是理所当然的;民进党在野的时候,对国民党远超过“监督”两个字,在国会里面敲桌子、折断麦克风、丢茶杯,不一而足。现在我们国民党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忠诚的在野党,替老百姓监督政府,尤其经济、两岸等重大政策问题,我们当然要监督;我们提出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因为输不起,更不是为反对而反对,因为我们在野党的角色,就是要监督政府施政。我也不赞同为反对而反对,政府做得好的,做得对的,我们还是会给予肯定。但是民进党的宣传是,祗要在野党提出什么不同的意见,就说我们刻意杯葛。我想老百姓会逐渐地理解到泛蓝是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监督的。

  国民党要反省和改革

  罗:政党轮替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民进党执政之后,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经济问题尤为严重,朝野关系也是问题百出。因此,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看法,说台湾可能要有几次的政党轮替,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民主社会。那么国民党有没有做好再次执政的准备?国民党两年前之所以会丧失政权,内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民党有没有好好地反省?否则的话,以后即使机会来了,也未必能轮得上国民党。对此您怎么看?

  蒋:二○○四年是蛮重要的一年。但是,如果泛蓝无法整合成功,民进党还是具有优势。就国民党本身来讲,当然要做好再次政党轮替的准备。政党轮替在民主制度里面,将来会慢慢变成一种常态。

  从目前来看,民间社会对于现在的执政者有相当强烈的不满。但是,在民主社会里,有时候施政的好坏,跟执政党的得票率,也未必能够完全划等号,选举的策略和技巧可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就像去年十二月立法委员选举,我们就没有预想到民进党能够得到超过我们预估的席次,而国民党的席次减得相当的多,使民进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

  对此,国民党也有反省,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同时也要拿出一些方案,提出一些政见,比如说我们重新执政的时候会怎么做。这样,以后在有机会的时候,我想民众是会给予支持的。当然,明年没有选举,后年即二○○四年有两个重要选举:一个是在三月进行的总统大选,另一个是十二月立法委员的选举。如果总统的选举没有办法获得相当的选票,也就是说选失败了,也不要差距拉得太大,这对立法委员选举的冲击会比较小;如果总统的选举差距拉开了,民进党大赢,我想民进党在立法院里面的席次跟在野党的席次,会进一步拉大。这对在野党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对于二○○四年的总统大选,泛蓝需要做最大的努力进行整合,即使选输,也不会对年底的立委选举产生太大的冲击。因此,我认为国民党要作长远的思考,党的作风、魄力和领导者的气势,都要全方位地拉抬,想办法提升民众的支持度。

  影响泛蓝整合的主要因素

  罗:现在或未来一段时间,您认为影响泛蓝整合的内外因素主要有哪些?

  蒋:我想主要是连先生跟宋先生两个人的想法,他们的决定最重要。

  罗:好像两党高层都有合作的共识,但整合的问题往往来自中下层。

  蒋:当然基层方面也会有问题,可是如果连宋两位谈好了,基层的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而连宋的问题基本上就是选票次序的安排,即谁是总统、谁是副总统的问题。如果他们能够彼此思考清楚,达成一个协议,下面就很好做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泛蓝整合就可能产生很多的变数。

  罗:可不可以这样说:假如宋楚瑜能够接受连宋配的话,引发的问题可能比较小;但如果是连战接受宋连配的话,自视正统的国民党中下层能接受吗?因为从过往泛蓝合作的实践来看,国民党内的整合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

  蒋:我认为这两种安排都需要经过努力,都不容易:连宋配不容易,宋连配也不容易;要经过他们的努力,要经过谘商,还有他们自己的思考,他们的决断。如果经过一定的程序,他们作出了决定,后面的事情不难处理。如果他们不作决定,就很费力了,到时候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就是两党各选各的,其结果一定就是四个字:“空忙一场”,陈水扁再一次得渔人之利。

  罗:那么影响泛蓝合作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呢?

  蒋:首先是执政的民进党会想尽办法进行分化,在舆论或某些议题上,制造矛盾,使国亲两党越走越远,使得未来无论是连宋配还是宋连配都没办法成局。

  罗:您认为在国民党里面还有没有李登辉的势力?他们的影响力如何?

  蒋:我想应该有,可是影响力越来越小。在国民党的党务系统里面应该没有李登辉的势力,至少敢有大动作的人应该没有了;至于在立法院里面,李登辉色彩比较浓厚的不超过五个。李登辉的影响有限,目前重要的问题是,领导者如何把国民党的气势拉起来。

  朝野在立法院的争论焦点

  罗:在立法院这个会期里面,您认为比较可能对政局和朝野关系产生影响的议题有哪些?

  蒋:这个会期的重点在预算案。预算案会占很多的时间,里面有些部门的预算,本人会提出若干的质疑,可能会删减一些预算,比如国防预算,我认为就编得太高;在重要的预算案里面,在内政委员会,政党法也是一个会引起广泛讨论的;还有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也是一个重要的法案。

  罗:公投问题会不会引起广泛的讨论?

  蒋:公投法应该摆不进来,在程序委员会就会被挡住,因为公投法这三个字太敏感,已经变成一个政治符号。现在泛蓝在立法院里面,还是相对的多数,有一百一十二席,泛绿是一百零二席,无党籍十一席。

  罗:在两岸关系条例的修法方面,争议性多不多呢?

  蒋:争议性方面,我们现在比较关心的是有关三通的条文。政府提交的修订案,现行两岸关系条例中有关三通的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条没有变动。我们希望把三通问题正面的表列出来,而不是采取许可制。我们认为三通是应该做的,并且需要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政府的想法是,不需要条文的变动也可以三通,祗要许可就行。我们认为应该确定一个时限,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制订具体的许可办法。政府则认为不需要,因为这牵涉跟大陆的协商、谈判问题,大陆以一个中国原则卡这个协商。但是,现在大陆方面已经展现若干的弹性,把政治的因素排开,把台湾和大陆的航线定位为“两岸航线”,并主张由民间、公司来进行协商。因此,我认为,如果三通要快的话,可以很快;而慢的话,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我们在野党认为,为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需要尽早地落实两岸三通问题。国民党、亲民党在这个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会持续地来推动。

  三通有利于台湾经济发展

  罗:现在,台湾民众,特别是工商界对三通有很高的期望,政府及民进党内也有主张三通的声音。但是从最近媒体的报道和有关的辩论来看,民进党政府和许多民进党人士,还是不愿意三通,除了安全的理由之外,认为三通会造成更多的资金外流和更多的失业。对此您怎么看?

  蒋:我的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认为三通反而有利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台湾的产业,尤其是IT产业根留台湾,有利于产业的研发部门留在台湾;在人员来往方面,往来更容易之后,在大陆定居的人会减少。要防止资金的外流,祗有靠台湾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而不在于三通什么时候开始;三通是改善台湾投资环境的重要一环;如果长期不能三通,不但新的外资不会来,原来在台湾投资的外商也可能撤退。

  民进党政府和民进党人士就是不愿意看到两岸关系太密切。政府鼓励企业南进,不鼓励西进,为什么到东南亚去投资就不叫资金外流、不会造成产业空洞化?而到大陆投资就是资金外流,因而要延缓三通的进程?我认为这主要是政治上的考量,是意识形态挂帅。这对台湾是不利的。我认为三通要早点落实,这有利于台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至于三通的若干技术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罗:您是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对台商的接触比较多,您觉得除了三通问题之外,台商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

  蒋:台商在大陆不同的地区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有一个共同的困难就是,台商在大陆遇到问题,台湾的政府没有办法直接帮助他们,不像其他的外资有自己政府的大使馆、总领馆或其他商务机构的协助,各地台商祗好成立台商协会。在大陆现在有六十四个台商协会,都是在城市里面成立的,但他们没有办法串连,不能成立一个全省性的台湾投资企业联谊会,更没有全国性的。所以我们这个台商发展协会设在台北,在台北跟大陆的台商协会保持联系,并反映他们的一些意见。

  大致来讲,目前大陆政府对台商的保护和协助,比十年前好多了。十年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陆的一些法令规章也不完备,现在已经充实多了。台商有时候遇到一些司法的问题,得不到比较合理的救济,我们台商会可以作一些反映。在税则方面,因为两岸的税则不一样,常有台商因为无意的逃漏税被抓到了,刑罚很重。我们台商协会也和当地的政府进行沟通,对台商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协助。台商在大陆受到的重视程度一直在提高;台商获利的比例也在增加,以前台商获利的比例大概祗有三成左右,现在已经增加到七、八成,失败的二、三成左右。

  台商对台湾的经济实际上有相当的贡献,因为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带动了两岸贸易的增加,去年两岸贸易增加到将近三百亿美元,台湾的顺差高达二百五十一亿美元,而台湾总体的贸易顺差才一百五十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来自大陆的二百五十一亿顺差,台湾的对外贸易是逆差。但现在的情况是,在协助大陆投资的台商方面,大陆的政府做了很多,而我们台北的政府却做得不够。

  在大陆投资和居住的台湾人达一百万

  罗: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和两岸人员往来的增加,到大陆投资的台商和移居大陆的台湾人越来越多,对于常住大陆的台湾人的数量,现在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您的估计,大概有多少?

  蒋:大陆的台资企业,少说有六、七万家;如果把小的台资企业算进去,我看十万家都跑不掉,涉及的人数可能高达一百万。

  罗:有一百万的台湾人在大陆投资和居住,如果加上他们的家庭人口,应该是好几倍于这个数。

  蒋:举家去大陆的祇有一小部分,因为牵涉到子女的敎育问题。但在广东和上海,家庭过去的数目在增加当中,其他多数都是在两边跑来跑去的。就是说,公司的干部这一层,约为一百万左右。

  (原载《中国评论》2002年12月号)

 

蒋孝严

  蒋家第三代、蒋经国儿子,原名章孝严。现为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中国台商发展协会理事长。曾任行政院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等。二○○五年三月正式认祖归宗回复蒋姓,改称蒋孝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