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张五岳:两岸关系的危机与变数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但政治的紧张和对峙不但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更趋复杂化,风波不断。对海峡两岸这种独特的、呈反方向发展的政经局势应如何观察?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台湾长期观察和研究两岸关系的知名学者张五岳敎授。

  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祥喜(以下简称罗):张敎授长期研究两岸关系,您觉得这些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征是什么?

  张五岳(以下简称张):从一九八七年两岸开始进行民间交流以来,两岸关系发展最为明显的趋势是,不管政治的交流、政治的波动、政治的气氛如何紧绷、缓和或者对立,民间交流始终在发展:首先,民间经贸交流没有因为任何政治原因而产生重大的波动和影响;无论是李登辉当年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及“特殊两国论”,还是最近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之后,两岸经贸交流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其次,社会交流日趋密切。现在台湾每年前往大陆从事各项交流的人数已经超过三百万人次,亦即每两个台湾人出境,就有一个到大陆;两岸通电话的比率也非常高,通婚的人数已逾十六万对,均越来越多。

  但现在的问题是,两岸关系一直呈现出“政治冷、经济热,官方冷、民间热”的不平衡发展态势。民间交流、社会交流体现的是互利互惠,是客观现实的需要,但是两岸政治上南辕北辙,体现的是双方政治的诉求和政治的坚持,这在某种程度跟两岸人民的需求是不一致的。这种“政冷经热、官冷民热”背道而驰的现象已经到达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如果不加以正视、处理和因应,不但无法解决因交流而衍生的问题,也无法进一步深化交流,甚至可能产生一些冲突,使原本互信不足的两岸政治关系更加恶化和紧张。

  阿扁“一边一国”既非预谋也非意外

  罗:陈水扁兼任民进党主席之后,从提出台湾要走自己的路到“一边一国论”,使回暖中的两岸关系再陷低潮。您怎么看待陈水扁这些言论的背景、意涵和影响?

  张:我认为阿扁的说法,应当不是一个准备齐全、有步骤、有计划的说法。如果像一九九九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时那样准备较为齐全、有步骤、有方案、有策略,就不会在短短不到四十八个小时之间,府院党纷纷针对他们称之为外界的“过度解读”或者外界的“过分扭曲”来作各式各样的说明。有趣的是,陈水扁“一边一国”的说法是个相对清楚的表述,而之后所作的各种澄清、解读,或降温,反而是不清楚的,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叫“主权对等论”这个概念。

  当有人问“一边一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代表民进党已经从“台湾前途决议文”后退到“台独党纲”?回答是“没有”;外界问“一边一国”是不是“两国论”?民进党说不是“两国论”;人家问是不是对两岸关系的新定位及大陆政策的改变?答案也是否定的,称祗是事实的陈述;人家问这是不是就叫“台湾独立”?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按照目前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 ,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国号叫“中华民国”,任何想改变现状的,才需要经过公民投票。此外,亦在最短时间内派遣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前往美国作说明。这些都说明“一边一国”不是一个有计划、有谋略、有步骤的说法。

  但我也不认为阿扁的说法完全是一个意外,显然也不会是所谓天外飞来的神来之笔的擦枪走火。我虽然不是很清楚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讲出这样的话,但我个人觉得,可能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首先,从国际面来看,阿扁可能认为,中美关系正在逐步稳定和改善之中,大陆在国际空间对台湾的打压似乎没有放缓的迹象,不管是包括像WHO这样多边的IGO,还是包括像双边的诺鲁建交,或者像很多NGO,如国际狮子会等,大陆对台湾的外交空间并没有一些比较友善的表示,反而在他接任民进党党主席后有变本加厉的打压与直接点名批判的迹象。阿扁自己认为做了很多善意,但大陆方面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他的善意;加上他几次的元首外交出访,在国际上也没有引起高度的报导和关切。同时,大陆方面的一个中国政策在国际上有逐步强化的趋势。因此,阿扁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想藉由“一边一国”这样的说法,引发国际社会理解到:事实上台湾本身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或一个省;阿扁可能是想藉由“一边一国”这个新说法,引发国际社会的注意。这可能是他第一个考量。

  第二个考量是,阿扁可能想藉由这样的说法,事先打个预防针,或者事先做一些心理建设的功夫,以期在两岸经贸交流、社会交流日益频繁、大力推动积极开放政策的同时,国际社会不会误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台湾民众不会在这种经贸交流中失去自己的主体性。而如果大陆此时在两岸经贸的做法上,或者在三通问题上踩煞车,那么台湾方面则可以说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责任不在台湾这边。

  两岸何以互信不足

  互信不足,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来在陈水扁上台之前,两岸的互信就不足;陈上台之后,互信依旧不足。其原因有三个:

  第一,两岸对国际或者说对美日的期许都远大于对双边的期许,北京对台北,或者台北对北京,都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期许或期待;双方反而对国际社会,包括对美日,都有很高的期待,双方都希望透过国际社会给对方施加压力,并透过国际社会来体现自己的目标。因此,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两岸政府对美、日的工作,都远比对对方的工作多。

  第二,双方在目的与手段上的看法不一样。大陆方面认为,台湾要先接受一中,先确定统一这个前提,两岸才有和平。台湾则刚好相反,认为两岸不先有和平,不先有对等跟民主,也就没有什么统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双方的目标跟手段,就像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看法很不一样。

  第三,两岸都没有看到对方内部的需求,反而是受自己内部需求的影响。大陆有大陆内部的考量,台湾有台湾内部的考量,所以双方都是以自己内在的需求为主,两岸关系是为用的。双方都因此错失了一些很好的契机。比如说,陈水扁执政两年多,他自认释放了很多善意,但是大陆对他的善意并没有所谓善意或积极的回应。而大陆方面也认为,无论是钱其琛的新三段论,还是大陆方面对三通的很多说法,大陆自认为已经释放了很多善意,反而台湾方面没有感受到善意。

  我感到比较扼腕、痛惜的一点是,两岸在积极营造善意的时候,都很吝于给对方任何积极正面的期许;可是当对方有任何所谓的不同自己做法的时候,或者说违背自己做法的时候,双方都毫不留情地用言词来抗议。台湾对大陆如此,大陆对台湾也是如此,这是应当记取的敎训。双方对善意的认识应当更加细腻,双方对对方都不要有太多恶意性的说法和批判。所以,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绝对不是深谋远虑的。

  “大溪会议”是阿扁的新战略布局

  罗:陈水扁提出备受争议的“一边一国论”后不久,主持召开“大溪会议”,召集府院党高层进行度假式的务虚会议,您认为这个会议与“一边一国论”风波有何关联?是不是为“一边一国论”作善后处理?

  张:根据我的观察,大溪会议有这样几个功能:在外界对国际及两岸问题引发一系列疑虑之际,藉由这样一个府院党高层会议,统一口径,让民众相信,现在的台湾政府,还是以拚经济为主轴,而不是以拚两岸、拚外交做主轴。因为政府一年前开经发会时讲以拚经济为主轴,但如果在一周年的前夕,让民众感受到政府仍然以拚外交、拚两岸、拚政治为主轴,显然是背离大多数民众的想法的。

  从各式各样的民调来看,台湾民众对两岸的事实是什么,其实很清楚;虽然多数民众也认为两岸目前的分治状态是一边一国,但却普遍认为现在不是作“一边一国”表述的恰当时机。各种民调亦显示,当被问到“一边一国”这个说法,究竟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对两岸经济,是有帮助还是有伤害时,大多数民众都认为是有伤害的。因此,陈水扁可能想藉由一个机制,使府院党就不同意见作一个初步的整合,而且刚好回应到经发会一周年拚经济的主轴。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说是陈水扁的一个新的战略布局。

  未来两岸关系的变数

  罗:您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还有哪些事件或问题可能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或变数?

  张:未来几个月,共有四件事情可能对两岸关系产生一些影响,或者产生变数。其中,国际社会有两件:一是江泽民和小布什十月份举行的中美高峰会谈,台湾问题将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二是APEC高峰会议,台湾去年选择缺会,今年绝无可能再缺会。这是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后,两岸高层第一次有机会接触的场合;台湾究竟派什么样的人代表陈水扁出席,以及在会上两岸的互动情形如何,都是备受瞩目的事情。

  另外两件是两岸内部的事情:一是大陆方面十一月八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大;二是台湾九月份立法院开议后,有关公投立法的处理及进展。本来公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统独公投,一是攸关民生问题的公投。但是在现在的情形之下,如果两岸沟通不够,连所谓的攸关民生议题的公投都被国际社会和大陆误以为是向统独公投又迈出一大步,并对两岸关系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四个问题是今年内最值得观察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上述这几件事情,应该不会有一些很让人感到意外的发展,两岸关系急速恶化的机率不大。现在大家都在很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

  随着二○○四年台湾总统大选的热身,从明年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议题仍会成为候选人谈论的重要话题。到时候,候选人会不会基于内部的需要或竞选的考量,作出一些让两岸关系产生风波的表述,值得观察。

  对两岸三通的影响

  罗:现在两岸民间对三通的期待很高,陈水扁也曾说三通是未来必走的路,但陈水扁最近的言论,对两岸关系的气氛影响很大,并使人感到三通仍将遥遥无期。对此您怎么看?

  张:我认为,两岸三通可以是“难如登天”,也可以“易如反掌”。

  如果两岸都把政治的议题过度地介入到三通领域里面,三通就难如登天;双方在表述时如果表述不当,也是难如登天。比如说,大陆方面如果在三通谈判过程中,不管是强调一中原则,或者说是一国内部事务,我觉得台湾接受的可能性不大,三通就难如登天;但是如果大陆说,三通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台港一样,并非想积极地藉由三通来体现一中,而是防范两岸三通绝对不能突显两岸是两国,两岸三通就易如反掌。

  同样的,台湾方面如果想藉由两岸三通突显对等分治,突显两岸是两国,我认为要大陆方面接受也是难如登天;但是如果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问题上,藉由两岸的三通,防范台湾不要被矮化,不要被地方化,不要被边缘化,就是说防范对方把台湾变成一个国家内部中央对地方,我认为是易如反掌的。

  在三通问题上,现在两岸双方都各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在“一边一国”这样的说法出来后,无论是大陆方面的交通部、国台办,还是台湾方面的陆委会或者是陈水扁在大溪会议所作的十点总结中,都很清楚地谈到,三通仍然是既定的政策,好像两岸三通问题并未因“一边一国论”风波而延缓。但是,影响一定是有的,因为“一边一国论”出来之后,两岸的政治气氛明显变差;三通事宜是要由双方的公权力来进行,或者由公权力来委托民间单位以适当的身份来进行谈判的,目前因为政治气氛比较脆弱,两岸受权民间或委托民间进行三通谈判的事宜必然受到影响。

  同时,在目前的政治气氛下,大陆方面可能对台湾会有新的考量。我认为大陆方面不应该或者不需要太多地考量民进党对三通的说法是真还是假。大陆与其怀疑它是真的还是假的,不如以实践即以行动来测试台湾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要在言语上怀疑是真的还是假的,因为有时候假戏也可以真做,弄假也可以成真嘛,为什么非得真心不可呢?

  大陆也许担心两岸三通会给陈水扁总统加分,或者会不会给陈水扁二○○四年竞选连任加分。我认为,在两岸关系里面,大家最好都不要把两岸关系问题跟对方内部的政治问题产生直接的连动效果。两岸考量三通时,都不需要考量这是否为哪一个执政者加分。而应当看有没有为两岸人民加分,有没有为两岸的总体经济加分,有没有为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加分,这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

  (原载《中国评论》2002年10月号)

 

张五岳

一九六○年出生于台湾南投,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法学博士。现为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专任副教授、中华港澳之友协会秘书长;研究专长和涉及领域包括香港问题、大陆对台政策、两岸政经关系、分裂国家统一政策之比较等。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