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武江河上皇帝鱼


  在粤北乐昌武江上游罗家渡这个地方,出产一种名贵的鲥鱼,相传唐朝时曾定为「贡品」,从此,这里的鲥鱼就多了一个「皇帝鱼」的美称。

  鲥鱼古称鲑,属鱼纲鲕科,骨侧扁,一般只有三斤重左右,色银白或黑,皮现油光,腹部具棱鳞,其嘴为猪嘴状,上颔中间有一缺刻,下颔中间有一空突起。靠上下这两块带有韧性的硬嘴巴觅食,主食浮游生物和琼浆,一般三到四龄成熟,分布于我国、朝鲜和菲律宾,我国南北各大河流都有,此鱼体内脂肠肥厚,肉味最为鲜美。

  罗家渡的鲥鱼本产于武江支流的杨溪河大瑶山檀香洞泉之处,春夏之交,武江水涨,鱼就从杨溪口出武江,然后成群结队溯江而上,尤喜在激流湍飞的滩头上跳跃嬉戏,于有名的九泷十八滩上搏击,鳞光闪闪,颇为壮观。据传唐代韩愈贬潮州,途经乐昌,触景生情,曾书「鸢飞鱼跃」四字,至今韩泷祠尚有横匾书文悬其上供人观赏。

  以聚养鲥鱼着称的罗家渡泉水岩,被人们称为「鲥鱼天堂」,岩高丈余,宽数丈,洞长莫测,泉水股股喷出成滚状,夏日冷若冰,渔人称,杨溪鲥鱼游至此处,饮泉约十余分钟,即泻尽肠肚中之污物,此鱼饮了天堂泉水和洞内琼浆之后,就会比原来大河上的鲥鱼更高贵了。端阳节收鱼肥美,到重阳节时叫香花鱼。厨师若得之,或蒸或煲,不用放油,也无需放姜,嫩如豆腐,白如雪糕,味美清甜,营养丰富,乡下人常以此鱼送礼待客,堪成席上珍品。

  笔者曾访当地老渔翁李芳元,据李翁自述:罗家渡鲥鱼岩属李姓管理,他从小跟父亲捕鱼已六十多年,所以对这种鱼的特性颇为谙熟,每逢河滩浑水,鱼群跃跳,捕鱼人就得马上划船至江心,在船上敲锣打鼓,鲥鱼惊声,就会躲进岩洞,捕捉起来,得心应手,过去,一年可捕四、五千斤,甚至上万斤。修粤汉铁路时,因筑路基要把岩泉洞口堵住,老百姓意见颇大,几经群众要求,修路当局才在罗家渡铁路基护墙处留下五个小洞口,供鲥鱼出入。但从此鱼儿失去「天堂」,因而产量鋭减。解放后,曾志同志曾来这里考察过,意欲发展此鱼,但因条件限制,未能如愿。近年来,又因张滩电站水坝横卧武江,坝高鱼跃不上,故罗家渡鲥鱼几乎絶迹,这种久为传扬的「皇帝鱼」就显得更为稀奇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