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天作之合遇徐勋


  1977年秋,中共广东省委召开了一个文艺创作会议,我与刘国雄因写了反映湘南起义题材的花鼓戏《南岭春雷》,受到大会的重视和表扬,但要求作者继续深入生活,改好剧本,并准备参加1978年的省专业文艺团体汇演。会上省委领导王首道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对与会者以极大的鼓舞。回到乐昌后,对我们提出要沿南昌起义军所走的路线进行采访,表示支持,于是我和刘国雄同志以及韶关地区文化局的陈中秋同志三个人组成采访组去湘南采访。出发的第一站是郴州,在地区宣传部门的关心下,我们到郴州师范学院访问了锺永传教授,锺教授热情接待我们,并送给了我们一本由他著作的有关湘南起义的书。锺教授曾经组织学生到湘南各县采访湘南的情况,作为革命传统教育,他毫不保留的把一篮子的资料(每县一本,约有十多本)给我们分头看了两天,大开眼界,掌握了许多我们过去不曾知道的史料。在郴州采访工作十分顺利。然后乘火车到达长沙。在长沙我们计划访问三位革命老前辈,一位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县委书记的周里同志,一位是湘南起义的谷子元同志,还有一位是1925年秋陪同毛主席从湖南到广东,并从坪石乘船过九泷十八滩到韶关再转乘火车到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周振岳同志。此外,参观长沙毛主席的纪念馆,陈中秋同志去湘阴访问周振岳同志。我和刘国雄负责长沙的采访。一日我们到达清水塘毛主席纪念馆参观采访。有些重要的地方就笔録下来。有的就用照相机照下来,就在参观期间,有两位背着行李袋的观众,来到我们面前,问道,同志你们从哪里来,这么认真。说话带有客家口音,我们答道:我们从广东韶关来,听口音你们也是广东人嘛。徐勋同志自我介绍说,我们是广东汉剧院的,我叫徐勋,与我同来的叫李永传,是戏剧院的编剧。我接过话说,我叫韩春华,他叫刘国雄,互相介绍后,徐勋同志说,你们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追,追到韶关,那里的人说,你们到了乐昌,追到乐昌又说你们到了坪石,追到坪石,又说你们去了郴州,等我们追到郴州,郴州宣传部的同志又说你们去了长沙,总是跟着你们走,可把我们追苦了。我们说,终于在毛主席的纪念馆会合了。原来汉剧院决定写一个《三河坝战役》也是反映南昌起义军题材的。于是我们选择了一个有凳子的地方,坐了下来,互相交流采访的情况和感慨,徐勋同志是广东汉剧院的院长,而且还当过广东潮剧院的院长,他是剧作家又是诗书画家。是位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的名人。而李永传则是年轻有为的作者,我说:「在郴州,我们幸遇锺永传,在长沙喜逢李永传,真可谓喜事重重呀」!叙谈时大家毫不拘束,有一见如故之感,当谈到采访的路线时,徐勋同志说,他们准备从长沙直上井冈山,然后回梅州,而我们则准备从武汉乘船下九江至南昌再至抚州南下瑞金、再到福建的武平然后从蕉岭到大埔县的三河坝,再去梅州,到汉剧院相会。由梅州乘车至江西省的寻邬县转向赣州再上井冈山,到朱毛会师地点,再经永新,安源回广东。这个路线比较长,大约要两个月时间,徐勋同志说:那我们就分两路走,但目的是一个,就是奔向井冈山,在将分别时,徐勋同志写了一首诗赠给我们,书写在他的笔记本上,诗云:

  韶山红日照韶州,武水浈江汇海流。

  八一风暴南昌起,三河烽烟湘南浮。

  皈塘峰寨存伟迹,坪石长岗使敌愁。

  红骨育成红梅劲,经霜耐雪永不休。

  1997年冬

  我敬读后,亦写四句诗奉和:

  结识尊颜在长沙。

  韶关诗句见才华。

  同思向日怀朱总。

  奔上井冈赏兰花。

  分别时,互相紧握着手,他那喜悦的脸色和爽朗的笑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如今还有一个甜蜜的回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