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十六章 木鱼电影狂潮



  一 《客途秋恨》三次搬上银幕

  竟然意想不到,一个曲种死亡之前,能借重其他艺术形式,把本身的热量和社会能力发挥到如此极至的地步,还一时堪称木鱼之奇迹——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香港影坛,一个以深厚岭南历史人文根基的本鱼书号召,以标榜传统人情和道德为独特内容的粤语电影新品种,渐渐崛起。几年后掀起了一股集中改编和放映木鱼书电影的狂潮。客观上藉以扺御外国电影所带来的欧凤美雨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翻香港电影年表,香港电影最早改编木鱼故事是南音《客途秋恨》;其唱本有五桂堂、以文堂,醉经堂,近文堂,芹香阁……等十多个木鱼书商出版。

  《客途秋恨》分上下二卷,曲长一千五百多字:讲述才子缪莲仙在广州巧遇青楼女子麦秋娟,两人相恋,难舍难分。由于战乱,缪莲仙转赴内地,与秋娟失散。后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的故事。五十年代引起了不少外国学者的研究。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波多野太郎教授,就曾经他以所收集《客途秋恨》的多种版本进行校注,在日本《东洋大学学院纪要》第十四集上发表。

  百多年来,以粤调曲坛的南音和粤讴的知名度而论,《客途秋恨》和《吊秋喜》是久历不衰的双絶和曲艺经典;也是白驹荣和香港新马仔(新马师曾)邓永祥的首本曲。由上述可知,《客途秋恨》之所以成为电影老板的首选,是因为长期以来,社会上因木鱼唱本广为流传和曲坛上各明星唱到街知巷闻,负有盛名,早已为上映作广告上的铺垫。

  1930年,由设在香港利舞台侧的利园山香港制片厂香港影片公司拍制,首映在次年3月26日。编剧兼寻演是黎北海;演员有薛兆荣演缪莲仙、立建娴演麦秋娟,还有郑华炽、朱普泉、张惠文。当时只是黑白无声电影,俗称默片。放映时当场要人解说。据当时人回忆,首场观众十分踊跃。

  《客途秋恨》香港影片公司拍制是的第二部影片(第一部是《左慈戏曹》)。它描述了才子缪莲仙在广州巧遇青楼女子麦秋娟,两人相恋,难舍难分。由于战乱,缪莲仙转赴内地,与秋娟失散。后几经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位诗人看影片《客途秋恨》后感概,诗云:

  

        世路风尘年复年,西堂蟋蟀伴愁眠。

        客途秋恨凭谁说,说向青灯一怆然。

        (载《粤风》二卷三期,1936年3月1日,上海)

  

  因而,广东各地上映以来,票房不错。除了电影内容中的缪莲仙与麦秋娟相恋又无奈别离的悲情故事,早在广府粤地百姓中广为流传的原因外;广州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少有战乱,近二百年来,只有道光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咸丰时天地会1854年围攻广州时期的烽火。当时观众的父辈,特别祖父辈,记忆犹新。把爱情放到本地战火和国家“天柝地裂”的大时代,每个观众必然触动个人家庭的历史感,刻骨铭心。而且又是香港第二部国产西洋影画戏,戏票当然争到打崩头,票房价值,节节上升。

  重拍《客途秋恨》,是事隔五年之后,已是进入有声电影的时代了。1936年1月28日首映,由鹦鹉影业公司出品。导演陈皮。主演有大佬倌白驹荣,以及关影怜、倩影侬、林妹妹、朱普泉等,阵容鼎盛,是谓一时之选,更是票房的保证。

  《客途秋恨》第三次搬上银幕,是由三星影片公司1949年投资,当年8月27日首映。导演洪叔云,由后起新俊:新马师曾担纲,以及周坤玲、容玉意、刘克宣主演。《客途秋恨》第三次被电影改编上演时,18年前第一次改编出生的婴儿,早已18岁,换了一代人,然而卖座保持不衰,其知名度在广东人受众的心目中可想而知;也验证了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社会民间喜好、信誉和传统,可以代代相传。

  《客途秋恨》原来只是属于木鱼歌系统内的一曲南音,因句式基本相同,其词经改编后也可以用木鱼调和龙舟演唱。百多年来,它一直与粤讴中的《吊秋喜》为粤调曲坛上的双絶。《吊秋喜》也被香港大联电影公司所看好,在1954年香港改编为新潮粤剂唱歌唱片。由陈皮导演,李寿琪编剧;新马师曾和邓碧云担纲,郑碧影和伊秋水同演。

  二 木鱼电影狂潮

  1938年香港共生产和上映过十五部民间故事片,现经统计,仅是取材于广东民间说唱木鱼书的竟有九部之多,占全港该年全部故事片的产量十分之一。显然九部木鱼电影作为本年度十五部民间故事片生力军的核心主力,与西方的外国故事片在影坛争一高下。

  第一部改编自木鱼书的故事片是《紫霞杯》。虽然此故事多次被改编成粤剧,但上座率依然居高不减,因而被南洋影片公司的老板看中,投资拍摄,本年六月五日首映。候曜兼编剧和导演一身,主演是罗品超,梁雪菲。这是一个围遶紫霞杯得失,而引起悲欢离合的故事。当时戏院门前的广告写上六句七言韵文: 

    

  黑心妇恶贯满盈,  紫霞杯物归原主。

          受刑罚大快人心,  重天伦重庆团圆。

          显善恶报应昭彰,  及祸福因果分明。

  

  广告抓住了社会中下层的弱势群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社会心理,公演时非常卖座,由《紫霞杯》开始,掀起了一个竞拍木鱼书电影的高潮。

  由于候曜在六月首先改编木鱼书的成功,决意高效率加码开拍《三娘汲水》。事述三娘(梁雪霏饰)夫妻随兄长(刘克宣饰)和嫂嫂一起生活,兄嫂为人恶毒, 设计迫使三娘的丈夫(罗品超饰)离家去走谋生。三娘惨遭兄嫂虐待,生活牛马不如, 甚至临盆, 亦要在磨房中产子。兄嫂二人惟恐外甥长大争夺家产, 恶毒地把婴孩抛下河中, 免除后患,幸而, 忠仆暗中救回,把孩子抱回家中抚养。三娘的丈夫离乡后, 终得志衣锦回乡,却没有遗弃三娘, 并与糟糠之妻及儿子重聚, 三娘终于吐气扬眉, 并惩诫了兄嫂二人。

  南洋电影公司启用高梨痕为导演和以梁雪霏和罗品超梁大牌名伶为头牌的原班人马,(即有大口何、刘克宣、何大傻、黄寿年、子喉七、周少英、黄丽丝、黎子茜等诸人加盟),终于在七月二日首映。票房扶摇直上,本年先改编木鱼书二炮而红。因为有钱赚,后来者不怕人笑二啖汤、洗脚水。

  再上层楼,第三部木鱼片是山月公司摄制的。编剧兼导演关文清和邝山笑、黄曼梨、小飞燕、周志诚、葛佐治、杨君侠、成雪梅、钟汉屏等主演,把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木鱼书民间故事《金叶菊》,在本年七月七日搬上了银幕。

  此剧情并不复杂:张林两家本为世交, 而林家小姐月娇亦早已许配与张家公子彦麟, 张有金叶菊赠予林家作为聘礼之约。岂料奸徒欧云光垂涎月娇的美色,深夜盗进林府, 夺去金叶菊,恃势强迫月娇下嫁给他。张家得知此事, 立即安排彦麟与月娇成亲。然而, 在一对新人成亲之夜, 张老爷却猝然仙逝。结果造成彦麟离家远去, 月娇托义妹周家小姐玉仙代为照顾彦麟, 并应允彦麟与玉仙成亲。 此时, 云光设毒计先伪造家书, 说彦麟的母亲病重, 骗彦麟告假探亲, 然后再在花涧将彦麟杀害。天理昭昭, 彦麟向家人报梦, 彦麟与月娇之子桂芳夜掘彦麟的尸首, 报案惩奸,昭雪成功,而月娇、桂芳母子在玉仙的安排下, 终得以一家团聚。 

  改编电影的成功,不在于《金叶菊》是一情爱乌公案结合式的人伦悲剧,而在于先有木鱼书和龙舟,后有粤剧和正字戏上演,导人向善和大快人心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名气实在太大。于是三炮连红。创下空前的票房记録。难得的是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重拍,成绩也不俗。

  说它是竞拍木鱼故事的“狂潮”,并无夸张。从1938年6月——9一月,短短三个月间,香港电影银幕上竟上映过九部改编木鱼书的电影,甚至报刊上出现“木鱼书电影”的新名词。下面是三个月内九部木鱼书电影首映的日期:

  

  《紫霞杯》——6月5日;         《三娘汲水》、——7月2日;

  《金叶菊》——7日7日;         《玉葵宝扇》——7日15日;

  《拗碎灵芝》—7月15日      《(大闹)梅知府》——8月3日;

  《六日飞雪》——8月9日;        《周氏反嫁》——8月14日;

  《乞米养家姑》——9月4日。

  (上述统计数字来自香港电影资料馆网上发布的《香港电影全目》)

  

  三个月九戏连台,木鱼书改编粤语片高潮迭起,一时争奇斗胜,蔚为大观。与其说是香港社会人民对家家传诵的老木鱼故事价值观的认同,还不如说香港人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英殖民社会对已经逝去的宗法社会传统道德和纯朴品格的怀念。当然,这种粤语片的逐浪狂潮,也使香港成为除了上海国语片制造中心外,成为(另一个)电影的制作基地,进入中国电影制作史上“双城记”的时代,为香港电影第一次勃兴来临作出了贡献。

  三 六次改编《梁天来》

  1938年改编“木鱼书电影”之风,被下层打工仔热捧成狂潮;直破香港电影史的改编纪録。而作为登上四十四年先后改编摄制摄六次,稳坐重拍五次的亚军宝座(冠军是重拍七次的金叶菊和钟无艳),而保持票房不衰,意想不到竟是木鱼书故事片——《梁天来告御状》。

  其故事讲述雍正年间,广东珠江三角洲农村的一件人命的冤案。恶霸凌贵兴以其姑表梁天来之祖屋石室妨碍其祖坟风水,命令他把石室拆下,天来不肯,贵兴因而怀恨在心,设计杀害天来。此事为乞丐张亚凤得知,亚凤走告天来,着天来逃走。天来走后,其家人躲于石室之内,凌氏带领歹人对梁家围攻放火,酿成七尸八命惨案。事发后凌氏买通官场关节,亚凤替天来伸冤,反遭贵兴杀害。最后梁天来上京告状,几次遇险,大难不死。沉冤得雪,将贵兴正法。

  据考,嘉庆十四年已有安和所着四十四回小说小说《富警新书》和同年的无名氏木鱼书《梁天来告御状》流传。近代小说家吴趼人改写为三十六回约十一万字小说《九命奇冤》,1904年12月起连载于新小说第十二号至二十四号。1906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香港电影的改编者当然明白其中可享用的历史和社会巨大潜在资源的道理。

  1935年8月10日新成立的南粤影片公司推出香港第一部“木鱼故事”有声电影(港产片第四十八部)《梁天来告御状》。主演有刘英池、刘希文、吴一冰和高威廉。

  1949年由兴隆影片公司首次重拍,编剧兼导演:毕虎,片名改成:《梁天来》,同年5月10日首映。由粤剧名生文觉非饰主角梁天来。主要演员有陆飞鸿、曾蓝施、刘克宣。

  第二次重拍是相隔两年,1951年下半年。由于票房看好,决定扩大剧情,片名改为《凌桂兴三打梁天来》分上下集。同年11月21日首映上集:三日后者映下集,助波助澜。梁天来为小生张活由饰演,其他角色由名演员张瑛、白燕、黄曼梨等主演。

  整整二年后,1953年8月第三次重拍是五福影业公司,12月16日推出院线。广州方言俗语云:“计仔不怕旧,只要受。”制片人考虑充份,决计重聘新马仔,降低风险。再改新片名为《石室奇案》,小字附注:《梁天来》。其实,其他主要演员:郑碧影、陈锦堂、林妹妹、罗剑郎均是香港一流演员。票房比预料要好。之前,有人提出,配音备二套,一为粤语;一为潮语,扩大台湾与东南亚市场。1954年在菲律宾上映。当时的老百姓认为,只要贪官冤案猖獗,《梁天来》还要不断的来。

  有证据显示:1960年2月20日和1979年4月5日,香港笫五次和第六次改编《梁天来》。不过第五次却沿用吴趼人同名创作小说之原名《九命奇冤》。

  香港影坛能够44年之内五次重拍,六次改编同一木鱼故事《梁天来》,影片仍票房不衰的现象,无疑告诉我们:木鱼书所传播的普世道德,如善恶终报,导人向善,直到五十年代仍然是香港下层老百姓的主要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内中自有五六十年代香港警方贪污成风的背景。作为电影观众的香港人不会忘记1974年为什么会成立廉政公署,73年总警司葛柏为什么会携巨款成功逃回英国,而74年会被押回香港法庭受审,不会忘记六十年代通天的四大华人探长在七十年代狼狈的下场。香港殖民社会下的黑势力和五、六十年代香港警方贪污成风的社会现实,成为这种公案片和冤狱片的生存和票房保证的支撑点。只要罪恶在继续,《梁天来》改编还在继续,在香港新一代的观众中仍会有市场。

  1960年1月20日 香港各大院线上映黑白单声道粤语片,《第八才子花笺记》(英文名:Poetic genius) 。导演黄鹤声,编剧谭剑白 ,主演:李香琴、邓碧云、马笑英、许英秀、刘少文。之前不少人耽心,这部剧情不那么火爆和刺激的古装恋情片,卖座不好。但由于知名度高,还是让电影制片老板的荷包胀了一回。

  四 广州影坛盛映《背解红罗》

  《背解红罗》世界公司1949年摄制,当年10月首映的。当时广州上演木鱼故事片《背解红罗》是怎样一个情况呢,下面举《背解红罗》为例。当时是永汉、新新、羊城三大戏院联合上映。所派发戏桥单张由大字标题;“全部锦绣古装民间南音故事宫廷壮史”:以“苗妃点天灯,十美绕宣王”;“龙楼凰阁铁马金戈,汉宫春色妙舞名歌”作刺激卖点;继把情节浓缩成通俗顺口押韵的五言诗体:

  

  苏后解罗袱,昭阳醉王赋。金殿比武艺,苗妃乱朝纲。火烧天露寺,三戏懵宣王。英雄靖目贼,太字复邦基。

  

  但又拉住老广州和爱听木鱼观众不放:再用醒目大字:“一部木鱼书唱到街知巷闻。”人脉方面:首先标出名导演:冯志刚。以华南艺术星伶混合一炉;第一部最架世电影为招徕、第一档名演员:余丽珍、石燕子、卫名珠、卫名心、麦炳荣、李海泉、文觉非、黄夏飞。第二档演员字号较小:黄楚山、高鲁泉、梁淑卿、莫藴霞、李月清、罗情仪、马小玲、朱超、香海。

  最后还告示观众:

  

  “三大影院重金购得南中国首映权,不日转港九八大戏院殿后献映。狂满!狂满!”

  

  其宣传就技巧要素来说,与今天大同小异。

  进入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香港改编重拍木鱼影片还会延续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香港的朋友打电话告诉我:《钟无艳》由一百年/银河映像公司出品,在2000年1月18日香港首映,是一部彩色木鱼故事粤语片。导演:杜其峰、韦家辉;主要演员:郑秀文、梅艳芳、张拍芝、黄浩然、林雪。这样,《钟无艳》就与《金叶菊》同破《梁天来》六次改编木鱼故事的纪録。这个消息令本书作者大跌眼镜,而陷入了深思。细想,该不会是预示另一场妇女地位的提高的潜流将要来临。钟无艳之所以在花木兰和杨家众女战将(包括扬排风、穆桂英)之外,再创造一个女战将和女英雄是有其深刻原因的。首先,与元剧《智勇定齐》的钟元艳有性格上继承的渊源。第二、这是一个岭南独有的长篇木鱼故事,广东人民对妇女英雄自有地方性的要求。它絶对没有杨家将的妇女那么多和那么沉重的忠君包袱和前思后想,显示出面对大海的岭南人民妇女观的特点。正是这一点,得到了人民的喜爱。故事情节中那种超自然力和神化手法,可以看作是对几千年正统妇女价值观嘲弄和正统历史观的解构。

  小小的木鱼说唱故事,象一棵小草,无人向顾,无人重现,自生自灭。它所依托的农耕经济基础早已崩溃消逝了,可是故事的意识和思想还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包括妇女)的脑海中生存,它顽强地和普世道德融合和当代儒家思想中寻找寄主。二十一世纪的观众真诚的为梁天来流下眼泪;发自内心地为世界上并不存在的英武神威的钟无艳女将军大声欢呼。这种两个不同时代社会融合的独特的文化风景线的存在,可能还要继续一段长时期。           

  附:木鱼改编电影表

  从1931年3月至2001年1月期间,七十年来香港各电影公司改编木鱼故事所上映的(不完全的)电影目録(片名后阿拉伯数字为改编同一木鱼故事次数:

  三娘汲水(1次)梅知府(1次)周氏反嫁 (1次) 乞米养家姑 (1次)再生缘(1次) 观音化银(2次) 观音得道(2次) 再生缘上下(2次)  

  大闹梅知府(2次)  小青吊影(1次)  周氏反嫁(2次)朱卖臣分妻(2次)  三娘汲水(2次)碧容探监(3次)  新夜送寒衣 (1次)  自梳女(1次) 缫丝女(1次)狡妇屙鞋 (1次)玉葵宝扇 (2次)金生挑盒(3次)   拗碎灵芝(3次)  孟丽君二版本(闽语、新加坡和台湾上演)(2次)金丝蝴蝶(3次)  紫霞杯(3次)  六月飞霜(3次)  朱买臣衣锦荣归(2次)  蛋家妹告皇帝(即慈云太子走国)(3次)桂枝告状(1次) 夜审郭淮(2次)  目连救母(5次)桂枝告状(2次)  何文秀庵堂会妻(1次) 第八才子花笺记(1次) 四季莲花 (1次) 九命奇冤(即梁天来)(六次)五谏刁妻(2次) 新夜吊秋喜⑵  金叶菊 (7次)  客途秋恨(4次) 钟无艳(7次)

  其中:《钟天艳》和《金叶菊》各改编了七次,《梁天来》故事改编了六次;《目连救母》》五次;《客途秋恨》》、《背解红罗》、《慈云太子走国》均为四次;《六月飞霜》、《金生挑盒》均为三次;其他均为改编了二次或一次。

  从上述不完全的统计可知,从电影早期默片时代至黑白和彩色以来,有八十多部次电影改编自木鱼唱本的故事,这里真诚的感谢那些以从事粤剧和电影两栖来创造历史有名和无名的艺术家们。

  木鱼从农村走向城市,历尽艰辛,在快消亡之际,终于机缘巧合,奔向最现代化的的新阶段——电影,但历史规定了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把具体的形式褪去,只能把故事和灵魂留下,这是升华,也是涅盘。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