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自1949年起分治,在冷战结束以前,两岸几乎从来没有认真的面对相互政治定位问题。在「汉贼不两立」的时代,彼此均视自己为中国的正统,两岸争论的是彼此间的「正伪」关系。
1987年台北开放人民到大陆探亲,衍生很多法律问题,再随着两岸经贸互动的往来,两岸到了必须重新认识与接受彼此的阶段。
1991年台北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强调中华民国是中国,但是也接受了北京在中国大陆的治权。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对于「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让两会得以在1993年展开辜汪会谈并达成协议。这一个时期,台北将两岸定位为「一国两区」,强调「主权属我、治权分立」。
两岸在国际上的竞逐并没有因为事务性协商的开展而有所停顿。1993年起台北积极推动加入联合国。由于联合国是一个高度主权象征的国际组织,两岸关系再起波涛。1994年台北公布《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将「一个中国」界定为「历史、地理、文化、血缘」上的概念,开始偏离国统纲领的「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的立场,走向「不表一中、治权分立」的道路。
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岸为「特殊国与国」的主张,两岸关系再降低点。2000年,以台独为终极目标的民进党执政。2002年陈水扁公开宣示「一边一国」。「主权分立」虽然是民进党的终极目标,但是在执政的八年期间,「台独」仍是口号,「一边一国」主张并没有落实为法律文件。
大陆方面,1995年元月江泽民发表「江八点」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清楚彰显「一个中国」是北京方面对于两岸政治定位的底线。2000年8月北京首次公开提出「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诠释,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与领土不容分割」,虽然改变了以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达方式,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一中新三句」表达出「两岸同属一中」的立场,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两岸是否为平等关系,依理推论,北京的立场还是以「一国两制」为基础,北京与台北的政治定位为「一中」内的主从关系。北京的看法可以「主权属我、两岸差序治权」为意涵。
2002年中共的「十六大」在政治报告中提出「也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问题」。2007年中共的「十七大」在政治报告中提出「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08年底,「胡六点」中提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北京仍然坚持「一个中国」是底线,但是也承认未来两岸政治定位的性质是属于统一前的特殊关系。
2008年5月马英九总统上任后,两岸关系快速发展,两会陆续举行多次事务性会谈,并达成十余性协议。在「先经济、后政治」的原则下,两岸并没有就政治定位或和平协议进行对话。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主张,显示台北并没有意愿就两岸未来走向展开政治协商。
台北的立场很清楚,任何政治性的对话,不可能忽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北京的立场也很明白,任何政治协议都必须在「一个中国」原则或框架下达成。
两岸关系虽然千丝万缕,但是其本质仍是政治问题。两岸政治定位问题如果不能处理,两岸关系必然是在「不信任」的沙丘上发展。两岸目前不对话并不表示这个问题可以忽视。
做为关系两岸关系的一份子,深感有必要为两岸政治定位多加思索,以为未来两岸政治互动提供知识基础。
虽然两岸政府迄今还没有对两岸政治定位问题展开协商,但是学术界在2008年秋起就开始了讨论。2008年10月我在《中国评论》所发表〈两岸和平发展基础协定刍议〉一文,开启了两岸和平协定(议)的讨论。一个人的力量自是有限,我与黄光国、谢大宁等昔日的「民主行动联盟」朋友们,再组「两岸统合学会」,用发表文章、举办研讨会、出版专书等方式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论述与建构工作。
2009年起,两岸统合学会的朋友们与大陆及台湾的学术菁英展开对话。2009年6月与清华大学法学院、中美关系研究中心合办「两岸高级论坛:两岸和平协议」研讨会。9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合办「两岸和平发展路径」研讨会,12月在成功大学举办「两岸关系发展路径研讨会」。12月下旬在台湾大学与世界领袖教育基金会、徐元智基金会合办「两岸政治定位研讨会」。2010年1月底与联电荣誉董事长曹兴诚先生、民进党林浊水先生在电视上就曹兴诚所主张的「和平共处法是否可行」进行公开辩论。1-2月间在与联合报就「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进行文字辩论。3月间与政治大学欧盟暨两岸统合研究中心、台湾民意学会合办「如何面对一个中国与两岸定位」研讨会。4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中国评论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合办「本栖会谈」。5月与台湾欧盟中心、世界领袖教育基金会、台湾大学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政治大学欧盟暨两岸统合研究中心合办「从欧盟经验看两岸ECFA」等研讨会。
以上一连串的研讨会,均围绕在一个主题,即什么样的两岸定位才能确保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而决定两岸关系能否和平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于能否有一个为两岸共同接受的政治定位。
为了提供学术界更深入的研究,两岸统合学会与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合作,将近一年多来,两岸统合学会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共同集结成书,以《两岸政治定位探索》为名出版。本书搜集近年来两岸学者对于两岸政治定位的思考结晶,提供两岸政府、学者、智库、关心两岸前途的朋友参考。另外,有关本人对于两岸政治定位的研究,请参考另一本同时出版的专书《统合方略》。
知识份子本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境,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寻路探索应是我们的责任。深信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为两岸政治定位提供建言。本书所有作品应该都是在抛砖引玉,期盼有更多学术先进投入研究,俾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谨志于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研究大楼311室
张亚中 2010年5月20日
另记:《统合方略》、《两岸政治定位探索》与《一中同表或一中各表》等三书均已纳入台湾大学图书馆数位典藏,读者如有需要,亦可自行进入先费下载PDF全文。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