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位于秀水镇朱家北约200米,座南朝北。西侧百余米处是辽水。
“紫阳”即系“朱子之学”,宋儒朱熹之父朱松,曾在安徽歙县城南,紫阳山上读书。后朱熹迁居福建崇安,仍榜其所居之“听事堂”称为“紫阳书堂”,以示不忘。又有一说:“朱熹字紫阳”。因而后人又以紫阳名为“朱子之学”。可见朱氏建造“紫阳书院”意在倡其先祖之学道。
紫阳书院为一长方形院落。面积1716平方米(两层)。主要建筑分布在祠内中轴线上,计有前楼、中厅、上房三部分。中轴线两侧还有两层楼房结构的厢房、套间,大小共34间(二层)。
前楼部分为硬山式屋顶,上盖灰色瓦垄,二层楼房结构。风火式山墙,前檐上砌墙和门面装饰,高约2.5米,墙脊由五部分弧形拱起,逐层递减。前楼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两间7.65米。门前有八角棱形石柱两根,直径0.4米,四层方形柱础高0.6米,直径0.43米,檐下设平,门额石匾横刻行草:“紫阳书院”。门后为前厅,靠天井处有木柱二根,直径0.23米,鼓形柱础,直径0.32米。
天井两旁为走廊,宽1.45米;天井上方为二楼走廊,左右与前楼三处连接,宽1.2米,设木制栏杆,高约1米。天井与中厅之间有一横向通道,宽1.5米,设东、西两道侧门及登楼梯级。
中厅为单层硬山顶,上盖灰色瓦垄,有陶制“福”字勾滴。面阔三间5米,进深一间7.2米,正中天花系八角井平。厅内柱排列为纵二横二共四根,直径0.26米,鼓形柱础,直径0.34米,檐下正中一月梁,两柱与墙之间分上、下两道月梁连固,上下月梁之间饰有透雕花窗。
上房(后厅)单层硬山式屋顶,上盖灰色瓦垄,陶制“福”字勾滴,檐下月梁结构与中厅相同,面阔三间5米,进深一间7.65米,两侧墙角为方形石柱镶砌,柱角上方石雕小石狮各一,玲珑小巧。下部浮刻对联:“沛国家风高日月,考亭世第寿山河。”周围石刻牡丹、鸟、兽图案。上房后壁中央筑砌石台一座,高1.03米,面阔3.22米,进深0.9米,上置木雕神龛,玲珑古檏,有民间传统特色。神龛正中匾额阳刻楷书金字“孝思堂”。上房右边山樯紧接偏房6间,后花园一处,面积约600平方米,是书院的附属设施。
紫阳书院始建于40年代初期,与紫气书院的建筑形制相近。1950年朱氏将其改为祠堂使用;其中西合璧及古檏端庄的建筑风格、精湛牢固的建筑工艺技术,体现了粤北民间祠堂建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