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吴尚时考察乐昌峡
粤北山区农民之经济生活,以杉木之采伐为主,乐昌峡一区,其尤着者也。山间种植者杉也,山坡滑下者杉也,随水漂浮者亦杉也。屋宇建筑材料,亦多惟杉是赖,无杉则山上居民将无易取一切食用之物品。“一切皆为杉”,可为乐昌峡农民生活之写照。然而峡区地形复杂,固非全部可以栽植杉木,盖杉木笨重,非有适宜之运输条件,不易外销也,试登蔚岭山脊上,向东西两侧一望,可知地形势力之大,足以左右人类生活之方式。东侧地质多为各种页岩,概不透水,又乏扺抗侵蚀作用之能力,惟其不透水,故表流特多,惟其软弱,乃易受雨水湍流之冲刷而多呈沟谷,益以峡区陆地之上升,去今未久,最近一周(指侵蚀周Cycled'erosion)之地形演进,犹在幼年阶段,由是山石峻峭,峡谷遍布,斫下之杉木,无一地不可以随坡滑下谷中,流入乐昌峡,运输方便,远销下游乐昌曲江等城市中。故于蔚岭山脊东望,其杉木之茂密,不减于乐昌峡之两侧也。回首西顾,情形迥异,石灰岩构成之高原,起伏和缓,固宜榖米之生产,其村落之数多而大,允具小康之象征。然以植杉言,则运输条件,恶劣极矣。盖石灰岩性质透水,少见表流,地面既无雕琢之工具,何来急坡与河谷?苟有杉木,自不能不赖人力之肩挑,运费既昂,安能和东坡者相竞销,故此方杉木之稀疏,非偶然也。
除杉稻外,峡区尚产玉蜀黍、花生及薯芋等杂粮,然为量有限,或未足以供给本地之销费,尤以植杉之区为然。吾人留宿石子坪时,主人至十二三公里外之坪溪籴米,翻山越岭,晨出而暮归,习以为常,似无所苦!是耶非耶。抑以牛马生活,已成习惯,不自知其为牛为马耶?
高原阔谷之稻作区,似有自给自足之貌。杉区则和外间发生密切之贸易关系,盖所产之杉木薪炭,必须外销,而缺乏之粮食,则又仰给外间。目前杉木,以曲江,乐昌等地新兴之战时建筑,异常热闹,需求甚大,价格飞涨,杉区居民经济之充裕,似非高原阔谷之稻作区者可比。然而前者多木屋,简陋不堪,后者多砖屋,反呈富庶之气象,此固非面积有限之稻田可得而解释,实乃由于杉山之主权,非属当地之居民,而为高原旧谷之物业,两者之关系,其亦如佃农之与地主欤?
火车未通时,陆路交通峡北有蔚岭军道!由乐城(海拔85公尺)北上,盆地一段,地势平坦,行约十二公里至石滘子开始登山,盘旋而上经风门坳(200多公尺),鹅颈坳(780公尺),行程仅八九公里,而地势已高出盆地800公尺矣。自此向下坡,约四五公里之石壁潭,又降至540公尺之谷底,循此扺九峰墟,折而西,沿谷地行,至官渡,约十二三公里,转向西北,复登山,越著名之蔚岭关,海拔887公尺,为全区之最高点。过此下坡,至韮菜岭,分而为二,一为北上经塘村溯田头水,而入湘南之郴州。一则南下,沿田头水而入乐昌峡,转进红岩盆地而扺坪石。更由坪石北行,越崇山峻岭,乃达湖南之宜章城。峡区一段,上落高山低谷,崎岖险阻,商客经此,实不胜其苦矣。然而火车未通以前,不失为一热闹之交通线。湘粤间之商旅,来往其间,络绎不絶,沿途休憩雨亭,多用长方大石砌成,整齐坚固,路面铺以石板,松杉夹道,今日尤可窥其昔日之盛况。民二十年,笔者曾至风门坳考察,时值旧历年终,挑夫比肩接踵,皆湘贩也。南下者负猪、蛋、油、豆,北返者则肩糖盐或其他洋杂货,来往人数,当时日凡一二千,伙铺饭店,沿途皆是,去岁吾人由坪石经蔚岭关,步行赴乐昌城,冷落稀人,不胜使人有今昔之感。旅客和货物,改乘火车,挑夫絶迹,伙铺亦随而消灭。今日乐坪公路和旧道多相符,惟际此抗战之秋,汽油缺乏,停止行车,即在战后,亦因沿途崎岖,运费浩大,决难与火车相竞争也。
峡南亦有一重要之通道,由坪石循峡区山脉之西麓南下,经梅花街大桥而至乳源城,长凡80公里,由此转用水运,沿南水之峡谷,东下经龙归墟而入北江。陆路北段虽不致若峡北军路之崎岖,然而上落丘陵,终非坦途,南段自梅花街(海拔约四百公尺),登越八百公尺之高原,经上开封桥后,地势稍降,惟仍属六七百公尺左右,直至大桥,石角塘。沿途几全为石灰岩构成,大小之闭塞盆地,触目皆是,多不胜数,盆与盆之间,每隔以高低不一之山脊,道路由是忽上忽落,行旅苦之。然在火车未通时,亦不失为一要道。上下行之货物与蔚岭者同。梅花街、上开封桥、大桥、石角塘等地,聚落形如长蛇,沿大道伸展,更可见其与交通关系之密切,是乃德人所称Strassendorf也。昔日多伙铺,惟吾人前年往上开封桥考察时,欲觅一挑夫,亦不可得,盖自运输事业衰落后,居民已改务农事矣。
乐昌峡中,以水运为主,盖铁道未筑以前,两侧峭壁,仅有舟人牵缆之鸟道,惟水路亦非坦途,盖峡中地形,犹未脱离幼年阶段,河床纵度每公里之高差,平均不过一公尺许,然而局外之高差,每有更甚数倍者,石滩横河,低水时,屹立水面,岩巉嶙峋,行舟偶一不慎,即遭破舟之险,上下滩时,舟人全家出勤,不分男女老幼,合力把舵,笔者曾乘舟下行,当时亦目瞪神注,为之咋舌。潦涨时,水势倍加汹涌,急湍澎湃,航运且为之暂停。然而覆舟惨剧,时仍不免!九泷十八滩之险,信非虚传。韩泷一滩,其尤着称,自坪石放舟,以此为第一滩,船户至此,停泊入庙虔拜,求神庇佑,始敢解缆,他若三层滩,白鸡滩等,亦舟子所深畏者也。自坪石下乐昌城,需时不过一日,上行则非之四日不可,每船可载重约万斤,上下运输货物种类,与峡北峡南陆运无别。火车未通时,大小船只,数约千艘,今日所余者,不及十分之一矣。昔日坪石沿河居民,多以操舟为业,经济充裕,船厂林立,今日亦多成陈迹,中大理学院之学生宿舍,亦即过去之船厂也。坪石一镇,向为水陆交通之枢纽,粤货至此,改循陆路,湘货至此,改循水路,为粤湘货转运之地点,市容极度繁荣,火车通后,粤商北上直达长沙,湘商南下,直扺芦苞沙坪,坪石受此打击,遂一蹶不振。交通工具改变,其影响一地之民生,有如是者。中大自滇迁返粤北,岭南大学,培正等学校,亦相继移至,坪石突增万人,市面骤觉繁荣,然而抗战结束后,又将恢复原来沉寂之休眠状态矣。
忆及曩昔粤汉铁路,南段久停于曲江,北段亦止于株州,自北伐成功后,全国统一,百废待兴,交通事业,亦日呈蓬勃。于民二十二年,南段轨道达于乐昌,民二十五年夏,乐株段完成,全部通车,乐昌峡一段,为全线工程最艰巨者,车道紧缘左岸,斩山设轨,遇坚硬之石英岩,或施爆炸,或凿隧道,工程自极困难,而页岩与性质脆弱砂岩之区,护路更不容易,每年雨季,往往山崩,摧毁路轨,阻断交通。然与往日之陆路水路相比较,则又利便多矣。峡区以内,共有四站,自北而南,曰罗家渡、泗公坑、岐门、永济桥,皆背山面水,无多隙地,快车无停留者。罗家渡站较为宽阔,且有田头水来汇,上溯可入湘,近日广东省府于此设立工厂多所,前途似有展望矣。
截至最近之过去,峡区经济可谓以杉木为主。抗战之前,杉木价贱,无利可图。广州既陷,省会迁韶,民众北徙,临时建筑,勃然而兴,宛若雨后春笋,材料多用竹木,峡区杉林,利市百倍,竞相开发,以此暴富者,比比皆是。论者或以为峡区前途,可以惟杉是赖,惟个人则窃恐好景不常耳。盖近代建筑多用三合土,杉木为用,显呈江河日下之势。战事结束后,自必一仍旧贯也。
笔者以为乐昌峡一带,将来必与粤北各地形成一重要之水电工业区。
查水电(亦称《白煤》,以与黑煤对立)之发明,始于法国Grenoble城之Alpes山中。当地雨水丰沛,流量充足。第四纪时,地形且曾经冰川之雕琢,各河不但纵斜率甚大,沿途坡折屡见,湖泊险滩,交替相逐,甚者更吊谷高悬,河水飞坠成瀑布,尤以支流与干河交汇之点为然,故水力之利用,方便而经济。
乐昌峡区,虽未经泉水之洗礼,然而地形最近屡次之回春,其影响正复相似。河谷多深切成峡,横剖面狭窄。宽度有不过20公尺者。坚硬之岩石,曝露于谷壁和河底,基础坚固,横河筑坝,以发水电,工程易举而经济。吾人以为九峰水于入注乐昌峡之处,与夫乐昌峡之本身,最合水电厂之理想条件。前者之横剖面,尤为狭窄,而乐昌峡则以上游之流域面积广大,水量充足,各有所长,水电专家其注意焉!
抑犹有进者,水电之利用,尤以无石炭相与竞争之区,较易发展。例如英伦之河流,非无优良之《白煤》环境也,徒以黑煤遍地,价值低廉,水电开发,遂反居不少工业国家之后。反之,义大利则正以煤炭缺乏,水力之利用,乃有长足之进展。
考粤北之煤矿,稍足称道者,目前只有仁化曲江两县间之富国公司一区,弹丸之地,举以与外国号称丰富之煤区比较,则瞠乎其后,微之又微矣!故据此一观点论之,峡区水电实有光荣之前途。
至言未来水电之运用,除供给附近市镇与乡村之灯光外,当以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最为重要,其理经载本刊前期拙着《粤北之国防根据地》一文,兹重复简述如下:一、本区距海遥远,自此而南,地势且多险阻,足以保证相当之安全。二、交通便利,可以策应湘北粤南两战区。三、钢铁原料,虽以地质之调查未周,难以预定,然金属矿将来如有重大之发现,固非意外。四、山高林密工厂不易受敌机发现,且可穴山建设,益觉安全。由是以观,吾人之预言,未必无实现之可能。实则峡区目前已有不少重要工厂,惟事关国防,不便详述耳。
国防工业而外,平时工业亦可利用峡区所产之水电。乐昌峡以南,沿河两岸之坝地,多植甘蔗、花生、油菜等,目前之制糖榨油,多用人力畜力,量少而质劣,将来利用电力,质量之改良可断言也。此外,乐昌盆地仙人庙一带,遍植桐树,将来亦可于本地压榨和提炼,不必作半原料外输,有如今日也。
造纸锯木,目前为粤北工业之较为重要者。将来亦不难借水电而发展。现时散布粤北之辗米之磨,将来想亦必集中于若干较大之工厂。
总上以观,峡区前途,实有无限之希望,直与其特殊之地形息息相关。
(摘自中山大学地理系出版《地理集刋》第12期,吴尙时着)
吴尙时: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敎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