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薛岳将军


  薛岳、字伯陵,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生于乐昌县九峰小坪石村。民国元年(1911年),薛岳15岁。他先后于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参加过同盟会,与叶挺、张发奎、李汉魂、邓演达等为同学,研习军事,怀着从军救国的愿望和抱负。1919年,薛岳离开保定南下,追随邓铿、朱执信等援闽、粤,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尉参谋;民国10年5月,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营长;第一团团长,随蒋介石东征,至广东东江,讨伐叛军陈炯明。曾与叶挺率部奋战,掩护孙中山登上楚豫舰。民国11年10月,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民国1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副师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薛岳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兼团长、中将师长、第四军副军长等职。1928年8月,薛岳离开部队暂住香港、九龙。1930年2月,重返第四军,参加张发奎与桂系合作的反蒋战争,失败后退回桂林。7月,任第四军第四师师长。12月,任柳州中央军校校长。翌年5月,辞职回九龙。1931年5月,任第五军军长。尔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第七纵队指挥官、国民党北路军第六路军总指挥。参加对中共中央井岗山苏区的“围剿”。在国民党军广东三大名将中,张发奎(四战区司令长官)以威猛闻名;余汉谋(七战区司令长官)以稳重着称;而薛岳则是威猛兼稳重,刚直强健,勇敢坚定,富于创造性的文武具备的军事将才。正如他在格言中所道:“人与我取,人欲我与”,“我决不做二世祖、三世祖、我要做开基祖,我要做创业者。”

  1934年10月,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薛岳奉命率军,沿赣、湘、粤、桂、黔、滇、蜀、康、秦、陇10省,行程二万余里,对红军部队进行围、追、堵、截。在《民国百人传》第四册中有一段记述:“10月31日,薛部自古龙岗经莲花、衡阳、东安一带紧蹑共军后尾穷追不舍。”蒋介石曾在众将面前训示:“中国有史以来,军队长征未有徒步二万余里者,有之自二路军薛岳总指挥始。”红军长征途中,供给不足,困难重重,屡遭阻击追堵。正是国民党二路军的这支劲敌使长征途中的红军部队付出惨重的代价和牺牲。然而,却未能消灭红军,在艰难的征途中,红军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毛泽东在途中风趣地写道:“伯陵兄,劳远送!”

  民国26年(1937年),薛岳任贵州省府主席,与黔、滇、蜀三处地方军保持友好关系。他平时早晨起床之后,运动、读书、写字。喜读兵书,爱好书法,数十年如一日。他身体好,文学素养好,书法颇为出色,因此有人说他是战将、猛将,也有人说他像一位儒将,在贵阳时他曾办过军官训练班。开学时,自己亲自撰写一联:“虎帐谈兵,正好挥戈跃马;黔南教战,恰逢时雨春风。”他精通孙子兵法,且能将自己作战的具体实践给予言传身教,融于自己的军事思想之中。他常对官兵训话:“官如桶,兵如水,桶方则水方,桶圆则水圆。”他曾以“苦斗必生,苦干必成”八字总结自己人生的哲理。在淞沪会战中,薛岳被敌机扫射,司机、卫士被打死,车子爆炸,他跳进河里,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八个字正是他戎马生涯中不懈奋斗与追求的真实写照。他用人絶无亲疏之分,一切因工作需要,以人格修养、学识才干而定,他对军中职务的看法是:军中的级职,完全是为了定职务、分责任,絶不是定荣辱,分富贵。

  1938年10月,薛岳于武汉会战,他以惊心动魄,最激烈的战斗,歼敌万余,俘敌三百余人,取得了万家岭战场辉煌的一役。此后薛岳升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辖54个师,40多万军队。1939年至1942年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省府主席,驻守长沙,日军多次发动对长沙的进攻。1939年9月,正是国难当头,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之际,薛岳父亲不幸逝世。薛父临终遗嘱:“非常时期,国事为重,丧事从简,勿泥常礼,应早回防服务。”时值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噩耗传来,双方要员纷纷致唁电、唁函、挽词、挽联到薛家,计两千余件(见薛氏《哀思録》)。其文多是勉励薛岳将军化悲痛为力量,在前线奋勇杀敌为内涵。薛岳重孝在身,墨绖从戎,将安葬父亲事宜延至翌年元月,即回长沙防务。他用尽九战区的所有兵力,采取絶对优势,在长沙附近以反包围破日军之包围,在战术上诱敌深入,行动上彻底破坏道路,中间地带空室清野。在诱击区、伏击区内纵深布置兵力,以图逆转敌我战机,待日军入侵到决战地点,然后从四面八方出击,如同天然“巨炉”之熔铁,歼灭敌人,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薛岳“天炉战法”。薛岳沉着应战,他敢于打大仗,敢于啃硬骨头,具有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韧性,这就是薛岳的大将风度。他先打败日军悍将土肥原师团,再击溃冈村宁次、阿南惟矶,取得了“长沙三捷”的重大胜利,歼敌约15万人。冈村宁次曾这样说:“薛岳是中国最狡猾最难缠的将领。”因此日军对薛岳怀恨在心。

  翌年元月,战事稍缓,薛岳向蒋介石请假两天,回乡安葬其父。此事为汉奸情报所得,日军派出飞机,准备空袭。然而汉奸却把地名弄错,当时的军用地图上找不到“小坪石村”,结果误炸了远离九峰山60公里的“坪石”,使坪石(现老坪石镇)汽车站附近正在赶庙会的人群,无辜遭到敌机的狂轰滥炸,小坪石村却安然无恙,薛父的葬礼正在隆重举行。

  当长沙二次捷报传至韶关,一八六师韶关城防指挥官张泽深有感而作,填词一阕:

  忆秦娥·为长沙二次大战祝捷

  谁作孽。弥天烽火三湘月,三湘月,洞庭波水,映红倭血。

  一年一度光荣真,飞传捷报人皆说,人皆说,万方驰电,祝将军薛。

  薛部秘书长谢又生在《长沙会战三次大捷之主因及其意义》文中所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芦沟桥事变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1942年1月11日,英国《泰晤士报》指出:“这是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之胜利。”英国《每日电讯报》社论评述:“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的彩云,确见光辉夺目。”美国陈纳德将军在他的回忆録《我与中国》中记述:“薛将军第九战区的军队是在给养缺乏下,多年对日本人作战的军队的典型。”“由薛岳和他的军队看来,史迪威所谓除非在美国人指挥下中国人将不能战斗者,实属荒谬之至。”战略学硕士萧天亮少校曾说:“时隔50年,现在回头去看这次战役,我仍然不能不说,这确实是一次成功的会战战例,尤其实际战斗情况与事先作战方案完全一致,仅此而言,就值得今人大书一笔。”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使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卫强国的力量所在。

  1942年1月,长沙会战胜利结束,国民政府授予薛岳“青天白日勋章”,这是中华民国最高的奬赏。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赠以“自由勋章”以表彰其抗日功勋。薛岳,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十大名将之一,这段历史,已载入史册。他在抗战时期所作的贡献,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薛岳,在台湾军事体系最高军衔的10位四星一级上将中,他是蒋介石册封的7人中为辈份最高者。亦是乐昌籍有史以来武官中最高的军衔。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