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学宫
学宫位于县城中心的学前路(昔称南湾街),即文化馆、博物馆、电影公司宿舍、电影院、室内球场一带。清代以前的学宫,前临武江,左依龟峰,右视南塔,青山緑水,风光秀丽。据清同治十年《乐昌县志》载:“乐昌有学,自宋始,旧在西门外。前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张公祖炳与邑人知县邓周、生员骆价等议迁南湾。武水前环,神峰后耸,龟峰踞其左,塔冈拱其右,拱舆清淑,此其独锺矣!”
乐昌学宫的建置沿革,最早溯至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知县曾造迁建于县城东北处,元朝毁于兵匪。1580年,乐昌学宫已是第四次的搬迁建置。知县张祖炳将西门外之学宫迁至今文化馆址附近,大成殿之主体座落于乐昌电影院以及文化馆的位置。即“乐昌县学自宋淳熙迨明正德、嘉靖、万历中,凡四迁处,始得地于南湾”。
第四次建造的学宫,虽然比前代宏伟,但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仍在不断修葺发展。其建筑形制仍保留中国古代建筑传统格局。以大成殿为中轴,中心大殿一座,进深五间,前为露台,台四周置石板栏杆,中砌盘龙。殿前两侧有东庑、西庑各五间。前为戟门(大成门),上有“仰圣门”牌匾。门外东侧有省牲所,西侧有更衣亭,专为供仰之人使用。戟门前方是棂星门,门之左右树绰朴二:一为“兴贤”(东学),一为“育才”(西学),棂星门外为大丹墀(古代用红色涂饰之石阶)和照墙。
大成殿(孔庙)后为崇圣殿,左右两侧有进德斋(东)和修业斋(西),人们称为东斋、西斋。堂南为甬道、照墙。照墙之外便是儒学门(大成门),面阔三间。从进德斋北进,中为启圣祠,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祠内曾供奉过乐昌有史以来凡有功德于民的朝官、州官、知县、官吏和乡贤。其禄位牌便可进入这两个显耀的祠内,永远享受万民瞻仰及香火供奉。达到封建社会所尊崇“流芳百世”之目的。
戟门左侧有尊经阁、魁星阁、明伦堂。堂前有丹墀,堂后有空坪,堂的左边为教谕署。戟门右侧有敬一亭、训导署、仪门。仪门左右有门,出去右边便是节孝祠(即电影院附近宿舍)。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十一月,县奉令改大成殿为孔子庙,于孔子位两旁设长龛,所有四配、十哲、先贤、先儒各位依次排列,并于庙堂前留相当空地以便纪念”活动(引自民国二十年《乐昌县志》)。清宣统元年(1909年),乐昌果育初级小学设于学宫内之进德斋(东斋)。孔庙,由于时日久远,已楹垣倾圯。1947年,改拆孔庙大成殿顶,盖起一座杉皮屋顶的大礼堂(戏院)。果育小学(解放后改为一区一小)迁址大塘边。将原小学校址解放后改为文化馆、体委、电影管理站(含电影队)、花鼓剧团、剧团宿舍、图书室、阅览室和乒乓球室。1959年,体委在电影院右侧空地上修建一座有1500座位的木质结构的室内灯光球场。1970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宫已面目全非,但这里却成了乐昌县城的文化娱乐中心。
图中学宫(前图)乃同治八年《乐昌县志》所载,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棂星门,东庑,西庑,东学,西学,明伦堂,教谕署,尊经阁等位置一目了然。重现当年乐昌孔庙一派非凡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