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偏安台湾」还是「经略大中华」?

  五问和处法之五

  前面四问中,我们都是从「两岸和平共处法」的可能影响提出质疑,即使见解不同,我们对于曹董的忧国忧民表示敬佩,但是在第五问,也是最重要的一问,我们要对曹董在思考两岸问题时的格局表示遗憾。这最后一问,不止是问曹董,也包括您所质疑的马英九总统,甚至也包括了如联合报等媒体的立场。

  曹董在文中对马英九总统喊话说「『避免争议』等于『放弃管理』」、「总统的责任,是领导国家,不能以所谓『顺从民意』托辞卸责」。我们完全赞同这一句话,但是我们从「两岸和平共处法」中所看到的,仍然是以避免台湾统独争议、放弃对两岸关系的可能管理为宗旨,您所说的「台湾没有独立问题,只有统一问题」不就是另外一种台湾已经「偏安」的表述吗?您不觉得与马英九只有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吗?

  曾几何时,中华民国已经变了。1949年退居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曾经有过胸怀整个中国的年代,国民党也曾经有过「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气魄。但是,在李登辉与陈水扁去中国化的政治、教育、文化操弄后,台湾突然茫然了,错误的以为台独才是它唯一的出路。2008年国民党虽然重新执政,但是经过李登辉长达十年的统治,中国国民党在本质上已经变成了台湾国民党,它早已从一个曾经企图跃马中原的政党转换为寻求偏安的选举政治团体了。

  马英九急于登上国民党的主席,但是他早已没有胸怀中国的格局,更没有经略大陆的气魄。主席对他来说,只是更容易掌控未来角逐2012年的选举机器而已。他为了选举,企图讨好所有的人而失去了做为领导应有的大方向,他放弃了与北京争取「中国」这个话语权的气魄与准备。这几年来,马英九对于台湾未来前途的看法是「交给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决定」,由于他的拒绝表态,曹董也因此对他有所责备,但是从您的大作中,您不也与马英九总统一样,是个十足的「偏安」派吗?您心中想到只是如何消极接受「统一」,如何等待「招安」,从您的字里行间没有读到如何积极去「经略大陆」?

  您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您也想过如何让您的企业去大陆攻城略地,您更了解到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等着别人并购而是有办法并购对方。您在文章中想的只是「共处」,谈的只是「主权」,您似乎忘掉了,「不进则退」的商业法则,「参与才有发言权」的一般道理。如果没有参与中国大陆的和平发展,台湾将来不会有发言权,「共处」与「主权」最后也必然落到依靠权力来解决。

  或许是台湾已经没有伟大的领导,或许是两岸的差距已经让台湾人民感到恐惧。如果说「中国」有三个面孔,民进党看到的「政治的中国」与「经济的中国」这两张威胁的面孔,这个中国在国际政治上可以杯葛台湾,在军事上有上千颗飞弹对准台湾,在经济上可能消化台湾,因此,民进党对于中国的反应是「恐惧」,选择的方式是「逃离」。他们不仅希望从地缘政治上逃离中国,也希望在地缘经济上不要依赖中国,更希望从认同上彻底切割中国。

  国民党的心态是矛盾的,他们看到的「政治的中国」与「经济的中国」是两张既是威胁,也是机会的面孔。他们同样恐惧「政治的中国」,但是希望从「经济的中国」中找到商机,可是与民进党一样害怕经济上的依赖。他们期盼美国可以保护他的「偏安」,因此他们就必须付出如曹董所说「花费巨资向美国采购毫无用处的军备,是道地『请鬼抓药单』的愚行」。矛盾而没有大方向的目标,是为什么他们左右摇摆的原因。很简单,失去了格局当然也就失去了方向,最终也将失去结局。

  台湾应该看到另一个中国的面貌,即「社会的中国」。这个中国正在天翻地覆的改变,人民希望政府清廉、民众期盼更多的自由与开放。如何争取大陆的民心,参与大陆的和平发展,才是在两岸和平竞赛中,发挥台湾特长的不二法门。台湾不应该从只是物质性的赚钱角度上来思考两岸文化、社会、教育、或商业交流,而是应该发挥台湾的软实力,透过所有与大陆的交往,让大陆的人民更了解、喜欢、尊敬台湾,让中国大陆的社会能够走得更开放、更自由,让大陆能够成为一个善治的社会。

  放眼全球,只有台湾有这个同根同源的优势。如果我们只是以「偏安」为满足,甚而以「已经独立」为托辞时,久而久之,台湾会愈来愈视两岸关系为「异己关系」,当两岸认同愈来愈远时,大陆人民也将愈来愈不愿意欣赏或接受台湾的所有软实力优势。如果两岸变成一个「异己关系」时,那么两岸间政治与经济这种物质性的权力不对称事实,注定不会容许两岸永远「和平共处」下去。

  或许我们误解了曹董,以您的格局,应该会赞同我们的看法。「偏安台湾」不可能永久,「经略大中华」才是台湾真正的选择。「偏安台湾」与「台湾独立」都只是一方的意愿而已。历史是不会仅按照一方的希望发展的,而历史也早已指出了偏安的结局。

  最后,再一次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敬重的曹兴诚董事长回应我们的看法,做为「两岸统合学会」的一员,我们相信「一中三宪、两岸统合」不仅可以守住我们的宪政主体,让独派无可挑剔,也可以让两岸和平共处,更可以让两岸共同学习、治理,为整个中华民族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曹董的参与及支持,与我们一起引导台湾「经略大中华」!

  原文出处:《新新闻》,第1193期,2010年1月14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