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百年轮回:两岸共同回归辛亥革命及孙中山的起始点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感思》六之六
中华民国宣布将热烈庆祝一百周年国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宣布将扩大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一百年。一时之间,仿佛将时光拉回一百年前。
拉回一百年前,这不只是一个比喻,更有相当的写实意味。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对「救国/救民」议题的探讨,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这与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改朝换代不同,中华民国是建立在「民族/民权/民生」的义理之上。
百年以来,中华民国经历内忧外患,长话短说,最后在今日的台湾实现了百年前想像的民主政治及相对均富的民生;其间经历的国共内战,以「中国往何处去」为斗争主题,而致在六十年前形成了两岸分裂分治的局面。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了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重大的「试误过程」(也须长话短说),如今在「改革开放」上有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改革开放」的作为,如本系列首篇所论,可以说比较接近辛亥革命的主张,而已与六十年前的无产阶级革命,及四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分道扬镳。
对于「和平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已经面对且势须处理的问题是:六十年前,先有了一套意识形态,却走错了路;未来,路好像渐渐走对了,但是却须回过头来处理那一套已证实为错误的意识形态。直至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国庆,胡锦涛仍楬橥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不啻是欲将已经放脚为天足的中国,再强塞回那只裹脚鞋里。办得到吗?行得通吗?
据此以论两岸关系。今后的两岸关系,已无可能再回到「武装内战」的状态,而是必须面对「中国」应当采行何种政经制度,及「中国人」应有何种生活方式的大议题。这正是百年前辛亥革命的议题,两岸经历六十年的竞合互动,并各自付出了重大代价后,会不会觉得:如今仿佛又回到了百年前辛亥革命的起始点上,共同面对的课题不外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民族、民权、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或许暗自心喜,因为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称誉。甚至有人说,连福山的「历史终结说」也因中国的表现而动摇(福山认为,民主政治及自由经济是人类最佳及最后而不可超越的体制);不过,「改革开放」虽属一个变体,但其根本的机转仍是以民主(民本)及自由来解放人性及民力,谈不上是发明或超越。何况,改革开放及和平崛起能有今日成绩,主因是邓小平及胡锦涛等掌舵者的表现优异;这类的政绩主要是建立在「开明专制」的圣君贤臣之上,而绝不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成就。一旦世局国情转入另一阶段,或万一出现一个不肖的掌舵者,这类政经成就可能在几年之间即可翻覆。所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言,重新回归到辛亥革命的起始之处,或许才能找到国家与人民最终的归趋。
二十年前,中共当局常说「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到了今日,应当已有居高临下的全局视野,不必再摸着石头也知应当何去何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的处境有如三个同心圆:内层是中国大陆的「和平演变」(是指主政者主动操作引导的民主演变,如蒋经国模式),中层是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外层则是面对国际的「和平崛起」。三者必须相辅相成,不能相抵相克。例如,若以「非和平方法」处理两岸,即影响对外「和平崛起」;若不能引导内部「和平演变」,「和平崛起」将如在沙上筑塔。
中华民国一百周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站在这同心圆里思考两岸关系;亦即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当与内部的「和平演变」与外部的「和平崛起」相互对应。不能再有「谁吃掉谁」的想法,难道能用武力消灭一个民主政体中华民国吗?也不必想像「一国两制」,难道不能为「中国」找到一个两岸人民皆一体认同的政经体制吗?辛亥革命后,国共两党皆欲以武力强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政经主张;但是,那样的悲剧愚行不可再演,今后应当以真实具体的政经成就,在两岸竞合互动中,来说服对方,感动对方。这样的「过程论」,对双方皆是一种激励;经由此种「合理过程」而达成的「改良目的」,始有顺天应人的正当性。
若能站在这个高度看两岸关系,就能善良与真诚,就有建设性,而少破坏性。过去我们曾说,不要「引君入瓮」,而要「与卿共舞」;就是认为,两岸勿再陷于尔虞我诈的骗术与斗争中,而应共同协力以善良与真诚为人民建立正大的政经体制。这一代的两岸领导人,其见识胸襟不但应超越蒋介石、毛泽东,也应超越蒋经国与邓小平;相对而言,今日的两岸人民,当然不再是清末民初那样的贫愚交加,也已不像戒严时代那般不由自主,亦不像文革时代那般没有自我。两岸朝野何妨一同回归辛亥革命的基准,共同致力于辛亥革命百年后仍未完全体现的政经体制。
倘能作如是观,则在前述的那三个同心圆中,两岸关系无疑是一个关键的介面角色。向内层的同心圆显示,中共不会扼杀一个民主体制;对外层的同心圆表示,中国将在民权及民生的普世基准中和平崛起。这应当是合理可行的两岸方案,也是回归到辛亥革命的百年憧憬。
中华民国一百年了,倘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这是「一部分中国」的喜庆,应当给予善良与真诚的祝福。这一句祝福即使说不出口,在两岸以辛亥革命及孙中山为共同传承的交集下,心照不宣即可。
原载民国99(2010)年1月5日《联合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