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许三个愿:一中各表、亚太平台、可敬的民主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感思》六之三

  在民国九十九年元旦为中华民国许三个愿,我们的祝愿是:一中各表、亚太平台,与可敬的民主。

  先谈可敬的民主。就两岸的竞合关系言,中华民国在军事及经济上皆面对不言可喻的消长情势,而唯一可能维持相对优势及光荣感的就是民主政治。对台湾自身而言,民主政治非但是政治理想的实践,亦是欲维持国家治理的唯一可行方案,除了民主政治以外,没有其他体制能治理中华民国这个内外情势如此复杂的国家;再就两岸关系而言,民主政治亦是在台湾渐无军事均衡及经济优势可资依恃的趋势下,唯一能藉以平衡两岸竞合关系的政经体制。这是蒋经国为两岸关系留下的最珍贵的资产,他一手解严实施民主,一手开放两岸交流;一方面使台湾人民藉民主机制操持了两岸关系的最后话语权,另一方面亦使北京不得不面对台湾的民主机制。正如昨日社论所言,两岸关系若要「和平发展」,就应当是「民主发展」。

  然而,这样的论述若欲成立,却须附加条件始能支撑。简约而言,台湾若能实现一个可敬的民主政治,即可视为在两岸竞合关系中的主要优势;可以感染十三亿人的同理心,而成为两岸共同珍惜的政治文明指标。例如,马英九当选总统、陈水扁被起诉判刑,这类民主政治的「奇迹」,皆在大陆民心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无可讳言台湾的民主政治也有沉沦堕落的危机,使整个国家陷于内耗空转的泥淖中;多数民众的心智常被少数政客炒作的鸡零狗碎、乌烟瘴气的话题所障蔽,对两岸与世界的巨变及国家的危机皆茫然无知。这样的民主政治如何能成为两岸政治文明的指标?反而可能受对岸人民所质疑轻视;这般因民主而陷于内耗空转的台湾,更易为北京当局所乘。民主政治已是台湾在两岸竞合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唯一优势,不能坐视其变质,尤其不可使台湾人自己也对民主失去了光荣感与自尊心,而生疏离。

  再谈一中各表。马政府就职后,两岸关系巨幅调整;一方面已是不得不然,另一方面也受到主流民意的肯定。如今的问题是,马政府无论对内及对北京,皆尚未建立起明朗的论述体系。这使得内部意见纷乱如故,而对岸也持观望态度。就此而言,一中各表是唯一方案。对台湾,非一中各表,不能维持治理(即昨日社论所说的「杯子理论」);对大陆,非一中各表,不可能有「和平发展」(即「过程论」)。目前的障碍有二:一、台独说,北京不承认一中各表。但我们想对台独说:各位应当自己先承认中华民国。二、北京只说九二共识,不说一中各表(唯在布胡热线中说过)。但胡锦涛的「和平发展/维持现状」,其实皆可视为「一中各表」的体现,且北京亦迄未公开否认马政府主张的一中各表;北京若撕破这层窗户纸,就不会再有「杯子理论」、「过程论」或「和平发展」可言了。无论对内对外,台湾朝野皆应协力维持「一中各表/双赢共生」的国家生存战略。如果北京怀疑,应努力使其认知其中的互利;如果台独反对,应当告诉他台湾别无生路。

  最后谈亚太平台。台湾必须在两岸及世界的巨变中立足,但「民主」不能当饭吃,「一中各表」也只是不打破盛水的「杯子」而已;台湾欲在政治及经济上站得住脚,必须努力朝「亚太平台」、「自由贸易岛」的方向发展;此点我们在二十年来经年累月、成篇累牍地呼喊主张,在此除了又生时机流逝的悲愤以外,已经无话可说。

  民主沉沦、国家认同分裂,与亚太营运中心的幻灭,这是李登辉与陈水扁所留下的政经废墟。迈向中华民国一百年,我们还在为要不要台独而内耗吗?还在为应不应走向开放经贸而空转吗?还要把我们血汗营造的民主政治糟蹋得如此亲痛仇快吗?

  为中华民国许三个愿:一中各表、亚太平台、可敬的民主!

  原载民国99(2010)年1月2日《联合报》第二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