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刘黑仔战斗在南雄



  李君祥(李君祥:南雄市史志办公室。)
  
  刘黑仔,原名刘锦进,是个威震敌胆,名扬港九的英雄,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披肝沥胆,英勇杀敌,立下了彪炳的功勋,他的英名曾经使日寇、国民党顽军、土匪胆战心惊,他那传奇式的战斗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刘黑仔,1919年10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城东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基早年是海员工人,母亲王秀,在家务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他的家乡时,其父母亲都被拉去当挑夫,劳碌奔波,受尽折磨,最后患上霍乱病,于1941年6月的一个星期内先后去世,苦难的童年生活使刘黑仔自小就有了阶级仇,民族恨。1939年上半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党组织分配他到沙头下村小学教书。1939年底,根据他的要求,批准他到坪山参加曾生领导的惠阳大队手枪队任小组长,主要任务是收税,打土豪劣绅,为部队解决经费。

  1945年7月,中共广东省临委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要迅速派出部队北上,配合王震南下支队行动,开避五岭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组建了由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东江纵队副司令员王作尧和政治部主任杨康华三人组成“粤北指挥部”, 刘黑仔被抽调到粤北指挥部辖下的西北支队,任支队部参谋兼短枪队队长,随军北上,1945年12月间,粤北指挥部派刘黑仔率其手枪队与雄余信武工队的张定和陈芳率领的5名税收队员会合,成立手枪队,由刘黑仔任队长,在雄信公路线上一带活动,主要任务是为部队解决经费,为此刘黑仔除了原在雄信公路上石径圩和火烧桥两个税站继续加强税收活动外,还渐步控制了南雄的邓坊、界址、坪田、新龙、江口、老龙等七个圩场的税收,每逢圩日就三五人一组,跟随赴圩农民进圩收税,农民听说为部队收税都积极配合,主动交税。但由于北上部队刚进驻南雄不久,人员又多,虽然税收有所增加、但仍难以解决部队的给养费用,为此,粤北指挥部在南雄地下党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给养问题。

  1946年初的一天,指挥部给刘黑仔的手枪队下达命令,要求其在短时间内上缴40万元法币给指挥部,以应急需要,由于时间大短,税收任务又重,刘黑仔考虑到按正常税收不可能完成任务,在董天锡领导的乌径地下党提供情报下,刘黑仔决定夜袭国民党的乌径税务所,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刘黑仔率手枪队10多名队员,从孔江的上窑背出发,晚上10点多钟赶到了乌径税务所,发现税务所人员正在那里打牌。手枪队突然冲了进去,刘黑仔就命令他们将收到的税款立刻全部交出来。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税务所人员只好照办。手枪队得款后立即离开乌径,返回驻地。经过清点钞票,共40万元有余,超额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任务。手枪队除了负责收税工作之外,还要做宣传群众的工作,每到一个地方和进入圩场都带有传单,分散发给群众,使广大群众瞭解游击队是为穷人求解放的。

  1946年, 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准备发动内战,支持国民党的美国也假惺惺地参与“三人小组”帮助国民党搞假和谈真备战。国民党广东当局一方面被迫承认广东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同意北撤;另一方面又暗中加紧布置,调兵遣将,企图截击消灭我东江纵队。这时,刘黑仔的手枪队仍坚持在南雄一带活动,不断袭击和牵制敌人,这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恼火,把刘黑仔的手枪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要消灭刘黑仔率领的手枪队,于是国民党南雄当局公然违反协议,利用所谓的民事纠纷调解,诱使刘黑仔的手枪队进入界址圩,刘黑仔等不知道这是国民党当局预设的圈套,决定调解这起民事纠纷。这天正是圩日,趁圩的人很多,人来人往,上午10时左右,刘黑仔和苏光政委等五六个人正在圩内一间屋里开会,讨论如何处理这宗民事纠纷,队员邱石等三人到街口巡逻警戒,这里敌人便衣早已潜入圩内,借故挑起事端,首先和邱石等人发生冲突,枪声一响,街上秩序大敌,人群四散而去,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接着敌人的机枪、手榴弹朝着刘黑仔他们扫射、投弹过来。苏光政委和另外一个手枪队员从屋内冲出时中弹牺牲。刘黑仔和五六个队员冲出屋外进入另一间店铺内固守,坚持到下午2时许,向圩西门突围出去,敌人继续追了二里多路。这时只剩下刘黑仔、邱石、简棠等4人分散撤退,邱石在撤退时负伤,刘黑仔右大腿中弹后受伤昏迷过去,倒在一条水圳边,被一过路的农民发现,急速报东江纵队,部队派人带着卫生员把刘黑仔抬到一个小村抢救,但由于流血过多,伤口又感染了破伤风菌,限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在受伤的第三天,前往指挥部的途中,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了。刘黑仔临牺牲前还说:“我如能活着,一定要多消灭敌人,为牺牲的战友报仇”。英雄的遗体埋葬在江西省全南县正和乡鹤子坑村,墓碑上用红砖刻上“东江纵队英雄刘黑仔烈士之墓”。

  刘黑仔牺牲时才26岁,他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为拯救人民,振兴中华而拼搏的一生。他不愧是东江纵队的传奇式英雄,他为民除害,为国捐躯的动人事迹,远远为后人所传颂。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