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明末抗清将领黄公辅



  黄浩烈

  近年,在有关珠玑巷的文章或诗钞中,常看到这一首诗:

  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篱。

  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

  巳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知。

  遥忆先人曾赋此,百年泰运又还期。

  这首诗描述了宋明盛世时珠玑巷的繁荣景象(三、四句),感叹当时(明末)珠玑巷的式微(五、六句)和对“泰运”的期望。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就是明末抗清将领、诗人黄公辅。

  黄公辅,字振坚,新会县杜阮村人,生于明朝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 为黄氏入粤始祖(居正系称)黄居正(北宋人,曾任吏部侍郎、广南漕运使,入籍珠玑巷,葬州城东门外大井头)第十五代孙,杰出的珠玑巷人后裔。公辅三十八岁中举,四十岁登进士,曾任福州浦城县、莆田县知县,当过御史、巡按。在职位上皆能体察民情,薄敛省刑,甚得民心。当时奸相魏忠贤专权,公辅上疏弹劾,言词激烈,天启五年(1625年) 遭罢官,还乡居家九年。公辅从南京取水路并经江西越梅岭南归时路过珠玑巷,探望了从新会复迁珠玑巷的四兄一家(珠玑巷人后裔在外乡回迁珠玑巷者不在少数),临别时写了《南雄沙水村别四兄诸侄》 七律一首,抒发出与亲人离别和立志报国的心情:

  分手踌躇沙水边,春风拂袖倍凄然。

  长安去路云风迥,阮曲归途节序迁。

  补裘惭予非美锦,飞黄期尔着光鞭。

   驱驰皇路男儿事,无奈离情各恨天*。

  *(有离任与离别的双层意思)。

  崇祯登位后,诛杀了魏忠贤,再次起用黄公辅。崇祯七年,升任湖广布政司参议,分巡湖北,又转任江西参政副使。崇祯十二年,升湖广参政,分守湖南宝庆,次年兼兵备镇守长沙。公辅任职湖南八年期间,击退农民起义军对长沙的围攻,又先后奉命征剿湘西、临武、蓝山瑶羌等少数民族叛乱。其后,托病归乡。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明亡。同年,叛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北京,改元顺治,清朝建立。消息传至乡间,公辅悲愤填膺,吟出“击揖中流淮祖逖,吠刁半夜寝毛龙。无端漫逐少年队,莫是痴心未肯降。”的诗句,表明自己不会屈服,要像东晋名将祖逖一样率师复明。岁末,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王朝,颁诏到岭南,公辅以为中兴有望,诗兴大发:“凤书乍展初颁朔,蹊草惊看自发芽。增级旧臣歌帝力,重逢乙酉度春华。”但第二年清军又攻陷南京,朱由崧被俘杀。公辅登杜阮叱石北燕岩,感叹:“思燕人已远,北望一茫然。惟有岩前树,年年泣杜鹃。”唐王朱聿健及其弟朱聿粤于顺治二年、三年先后在福州建立隆武王朝,在广州建立绍武王朝,均被清兵攻灭。桂王朱由榔在梧州建立的永历政权也岌岌可危。为救明于累卵,年已古稀的公辅即与王兴组织义军,起兵新会,并约同南海陈子壮、顺德陈邦颜、东莞张家玉,以及潮阳、增城、三水等诸路义军会战广州、顺德,皆战败。幸得后来清总兵李成栋叛清,归顺桂王,两广复为明治。桂王移都肇庆。公辅受刑部左侍郎,署理尚书事。顺治六年,各路义军相继战败,首领多有被杀。永历帝命公辅与李元胤、马吉祥防守三水。其后数年,南明义军与清军互相拉锯,终不得胜。公辅与王兴、长孙黄确退守新宁(今台山)汶村。顺治十五年,公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军,受尚方宝剑,当时他已八十二岁高龄。正当他奉命会同西侯张名振、虎贲将军王兴由海道会师郑成功反攻南京时,因泄密,清平南王尚可喜增派清军加紧围攻汶村,并致书公辅、王兴劝降,许以重用。公辅复函表明“生为明孤臣,死为明故臣,辅志决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公教我矣,辅安敢当明公之赐。”顺治十六年,黄公辅见大势已去,宁死不屈,遂与王兴等自焚于汶村,终年八十四岁。其孙黄确承袭祖父遗志继续组织战斗,至次年被清军所俘,殉节于广州。家乡人为纪念黄公辅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筑衣冠配剑冢于杜阮叱石,碑刻“大司马兵部尚书黄公辅之墓”,又于叱石山上建“黄公祠”,立戎装塑像一尊,以供后人记念。

  观黄公辅为官爱民,坚韧不拔,永保民族气节,却又未能顺应时势,终于壮烈辞世的一生,可见珠玑巷南迁后裔人文精神之一斑,直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新会县志》、黄公辅《北燕岩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