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西僮族自治区西半部石山区自然地理特点和石山区景观类型及其评价
唐永銮 余显芳 覃朝锋 古秋森 黄棣锦 颜同添 徐国旋
一、引 言
本文所指的广西僮族自治区西半部石山区是红水河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内的石山地区,即为广西百色专区的隆林、田林、凌乐、风山、东兰、田阳、田东、巴马、平果、睦边、靖西、德保和邕定志区的邕宁、武鸣、马山、都安、隆安、天等、左江、宁明和龙津等县境内石山区(以下简称本区),全部面积8万方公里以上,约占广西僮族自治区面积的40%。其中石山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可见,这是广西石山分布相当广的部分。由于这里石灰岩深厚,又是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一般温暖湿润,为喀斯特发育最理想的环境。喀斯特发育之完美、类型之复杂和规模之巨大,为全国所少见,同时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也相当独特。
过去对石山区的地貌研究较多,而对石山区整个自然地理情况殊少注意,一般认为石山区地貌形态离奇,形成过程特殊,使得深入这方面的研究,无疑是必要的。不过在另一方面,对石山产生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石山区孤峰林立,石芽满布,风景奇丽,但在生产上殊少价值。因此,极少对石山区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亦不注意石山区的综合利用。根据我们两年(1957-1958年)参加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发现石山区在生产上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荒凉,各种资源相当丰富,有它开发前途。前人对石山区的研究,多注意喀斯特地貌和水文地质问题,本文试图从综合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研究石山区。由于资料缺乏,又是初次调查,还不能提出和解决一切有关石山区的自然地理问题。我们将初步研究的结果提出来,是为了要引起对石山区及其综合研究的注意。
二、石山区的自然地理性
(一)地形
本区属于黔桂地台的一部分。主要由泥盆纪灰岩、下石炭纪灰岩、中石炭纪黄龙灰岩、上石炭纪马平灰岩和下二选纪芽口灰岩、栖霞灰岩组成;其次有上泥盆纪石楼梯灰岩、灰罗层、上二选纪合山层和下三选纪选楼层。石山谷地中有第三纪和第四纪堆积,石山区山脉和河谷多西北东南走向。
本区为层厚灰岩,倾角和缓,而富于节理。在温暖湿润气候的条件下,喀斯特化作用进行甚速,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不过由于各地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喀斯特发育阶段各地不同。在广西西半部,地盘上升速度有自东南向西北增大的趋向,西北接近云贵高原部分,成为高原状,而东南部为低山丘陵。气候也是东南部较暖湿,西北部较凉干。喀斯特作用愈盛。在地貌形态上,自西北而东南呈有规律的更替;由石山高原峡谷圆峒地变更为石山槽谷、石山溶蚀盆地和石山残丘溶触平原。此外,由于有些石灰岩夹有其他岩层,成为半土半石山或半土半石排丘陵,因此,全区可分为下列几种喀斯特地貌类型:
1. 石山高原峡谷圆峒地:此种类型主要见于隆林、田林、凌乐西部和睦边、靖西、德保等县。由于本区自喜马拉雅山运动以后,地盘强烈隆起,成为云贵高原和边缘部分。在最近地质时期,仍然有上升现象。由于地势较高,又接近云南,受西南暖气流的影响,气候较干,因此喀斯特化作用进行不深,保持石灰岩高原的外貌,高出四周地区之上。在石灰岩高原之上,山势高大,山峰突起,有似尖塔,峰密集,有似雨后春笋。一般山峰海拔1400至1600米,为一齐顶峰丛。在这类石灰岩高原中,地貌每有这样的结构,在石山和土山的接触地带,由于水源充足,溶解侵蚀作用均甚强烈,多成为较大的长形槽谷(波立谷)。谷地两旁,一般石山相连如屏,山峰线形如锯齿,间中也有平地突起的孤峰。谷中有表流出现,不久又流入岩洞中。在河流两旁,有较广的近代冲积地,为石灰岩区主要水稻产区。每逢雨季,常有淹水现象。石灰岩高原的边缘部分,多为石山旱谷或峡谷,谷地多为阶梯状,级级上升。在高原中央部分,石山中每有许多深陷的圆峒地,形如倒锥形,峒周尖峰高耸,峒底深陷:多成圆形、椭圆形、也有成长方形的。其中有棕色土堆积,相对高差可达300米(山峰和峒底之差)。圆峒底部有裂缝和陷穴,一般只漏水,没有喷水现象,此外,在石山岩壁上常见有几层溶洞,反映新构造运动的痕迹。在靖西东南部、德保南半部和凌乐东南部,在整个地势上,虽也可视为石灰岩高原,但由于雨量较多,岩石质地较纯,喀斯特作用比较深,已进入槽谷阶段。槽谷相当发育,如靖西城关和德保城关附近,谷地海拔约500尖塔,也有相联如屏。石山间槽谷宽阔,地下水距地面2-3米,地表常有小塘和明河,其风景秀丽不亚于阳朔和桂林。
2. 石山槽谷:这种地貌类型在广西西半部分分布很广,由凤山、东兰、都安、马山、平果、隆安、大新、龙津均有分布,几成半圆状环绕石山高原峡谷圆峒地分布地区的东面和东南面。由于地势比较低,地盘较安定,同时雨量较多,溶蚀作用比较强烈。石山发育较好,一般山体虽仍彼此相联,但口很低,且有不少孤立的石山,在石山之间,有平直宽广的槽形谷地。谷地中裂缝和溶斗比较多,水易渗漏,旱季常感乾旱。每逢雨季,裂缝和溶 斗常冒水,有淹水现象,有时水深可达几米到几十米。晚旱易涝是槽谷中的突出现象。在接近上述石山高原峡谷圆峒地的地区和石山中心地区,仍见有石山圆峒类型。
3. 石山溶蚀盆地:可以龙津盆地和武鸣盆地为代表,四周石山环绕,但石山已较破碎,渐成为石林。盆地内部呈微波起伏,河床两岸见有2-3级价地,在阶地中夹有圆洼池、露石地,有时有疏立的蚀余石孤峰。
4. 石山残丘溶蚀平原:分布在崇左、扶绥、果化一带,溶蚀作用进行很深。溶蚀平原相当平坦,地表满布石芽,其中散布一些孤立蚀余残丘,相对高度20-50米不等。在平原远处,仍可见到一排排石山,峰丛突起,平原上裂缝圆洼地较多,漏水严重,常有旱象。
5. 半土半石山丘陵:在本区石灰岩中,夹有其他岩层,由于溶触作用、侵触作用同时并进的结果,地貌也具有溶蚀地形和侵蚀地形的特点。此类地貌有两个类型:
甲、半土半石山——本类型主要见于凌乐的选楼、嘉酜、凤山的隆梅、大同、交里、平乐、金牙—带以及东兰、南阳、大畴一带。 主要由下三迭纪选楼层和上二迭纪合山层组成,其中面岩、砂岩、灰岩交互成层。大部分为1000米以上的中山,一部为700至800米的低山。山体形态,和一般喀斯特化石山不同,山体广大,斜坡成值线形,坡度不如石山陡,但山顶上常有残留的石灰岩壁和尖峰。在此类山地之中,见有圆峒地,比较浅而宽,不如一般石山中的完整而深陷。在此类地和土山之间,了有长形糟谷,河流贯穿其中,雨季,排水不良,常发生洪水,水深20至30米。
乙、半土半石丘陵——在左江平果、刀山均有分布,为相对高度20至100米的丘陵地,其顶部常露有灰岩,或斜坡上有石芽,整个外貌与一般丘陵相似,此种地貌类型一般分布不广,零星夹杂其他石山地貌类型之中。
(二)气候
本区位于25°5′至21°31′N、140°30′至108°50′E之间,北回归线恰在本区中部通过。大约在此回归以北(具体说,在右江北岸500米等高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以南接近热带季风气候。
大约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石山地区,一般气温较低,寒潮影响较大,冬季较寒冷,霜期较长。年平均为18.3-20℃,一月平均气温10-11℃,日平均温度小于5℃者有十几天。而西部隆林德峨、克长、岩界和凌乐县的同乐,地势很高,谷地一般海拔900至1100米,冬季很冷,年年降雪,霜期20-30天,农业以玉米、红茹为主,水份条件东西有明显的羞,大致川黔桂公路稍偏东北一点为界(以1000毫米等雨线为界)。在西半部,受西南暖流的影响,空气乾燥,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下,石灰岩地区缺水现象严重相反在东半部,年隆水量在1100-1500毫米以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环境湿润。
北回归线以南,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在21-22℃,夏季当热,最热月平均温度普遍在28℃左右。因本区居都阳山脉和大明山脉之西南,一般寒潮不易侵入。冬季相当和暖,少见霜雪。1月平均温度12-14℃,在平均温度小于5℃者约为5-6天,只有大寒时,这里极端最低温度才出现0℃以下的纪録,此种情况,几十年才一次,日平均温度≥10℃的积温7600-8000℃,可是这里热量丰富,同时雨量也较多(1300-1400毫米)。因此自然景色富有热带风光,常见有热带植被,石山中生长有热带植物,如桄榔、枧木等。在石山中的土岭上试种热带经济作物,生长良好。不过由于各地的地形不同,各地气候有一定差异,如左江流域石灰岩地区与位于左右江之间的天等、德保、靖西、睦边等一带石岩高原地区相比较,气候有所不同,在石灰岩高原地区,气候具有热带一亚热带高原气候的特点:夏凉冬温,年温差小,春秋两季长(达6个月以上),环境比较湿润。而在左江流域石灰岩地区,因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只冬季偶有奇寒,少在0℃以下。一般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只是谷地蒸发量大于雨量,环境乾热。
此外石山区和土山区比较,它的气候一般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 石山区岩石裸露,吸热和散热远离比较容易,夏季比土山区热,冬季又比较冷,冬夏雨季来临的时间比较早,温度年较差大,同时温度日较差也较大例如1958年1月 25-27日,在凌乐石灰岩地区与砂页岩地区的地形、坡向、海拔基本相同的弄朗(石山)和百假(土山)比较,石山区日平均温度低2.1℃(弄朗日平均温度18.4℃,百假日平均温度20.5℃),极端最低温度弄朗13.9℃、丰假14.5℃,石山区低0.6℃。再如1958年7月22-23日,在在津石山区的实测结果,日较差12.1℃(最高28.9℃,最低16.8℃)。冬季的日较差比夏季的还要大。
2. 石山区由于日较差大,相对温度变化也很大。如1985年12月9日至11日,在靖西实测,日较差11.2-17.8℃,相对湿度早晨达95%,正午前后不到30%,因此清晨多露、多雾和霾。
3. 石山区由于峰林高耸,谷地深陷,日照一般较少,常较阴沉。阳坡一般上午10至11日才见太阳,下午4-5日太阳清逝,每天日照时间只有5-6小时。
(三)土壤
石山区土壤除受生物气候影响以外,深受母岩的影响,形成特殊的“隐域土”即通称的石灰土。由于地形、母质和其他成土因素的影响,本区石灰土有下列几类:
1.棕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是本区石山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土壤,它的剖面呈现棕色、黄棕色或褐棕色,发生层次不明显,质地粘重,湿时泥泞,干时坚硬。 但有机质含量多时,粒状结构发过,比较松散,土体内常发现豆状、粒状小型铁锰结核。盐基饱和度一般50%左右。自然肥力比较高。如果雨量充沛,旱作可获丰产。由于地形部位的不同,引起水分运行的差异,一般在石灰岩山麓地区,水分的运行主要为向下的淋溶过程,土壤基性物质逐步随水分而淋失,因而土壤呈现酸性反应。土体中已无石灰性反应,称为淋溶棕色石灰土。在石山的坡脚下部或石灰岩糟谷的低处或圆筒地中,在雨季,常承受来自上坡含矿物质盐基集中在土壤中,因而低处土壤累积了较多的矿物质。而县每逢旱季,水分大量蒸发,盐基集中在土壤中。在此种情况下,土壤呈碱性反应,全剖面有石灰性反应,重者形成结核层或硬层,称为棕色石灰土。
2.黑色石灰山:黑色石灰土主要见于隆林、田林、凌乐等石灰岩区,或单独分布,或和棕色石灰土成复域存在。土壤呈中性反应(pH6.5-7.0)。盐基饱和度高,表土达80%,心底土也在48-67%之间。表层富含有机质(5%左右),剖面呈灰褐色。此类土壤虽有一定肥力,但土层浅薄,同时气候较干,不宜大量开垦,以保留现有植被或造林为宜。。
3.红色石灰土:在广西西半部有局部分布,可能和母质有关。据野外观察,有二种情况,一在夹有铁脉或富有铁或富有铁质的石灰岩上;或者在石灰岩附近存在次生铁质砂岩的地方。它除含铁量高于棕色石灰土以外,其余化学和化学物理性质与棕色石灰岩没有很大的差别。表层一般呈现暗棕红色,粒状结构,比较疏松,pH5.5。下层由于粘粒下移,呈坚实块状结构,pH6.5左右。
此外,在石灰岩谷地和盆地中或半土半石山丘陵地中的非石灰岩的母质上,出现地带性土南。大致在右江以北500米等高线以北的亚热带石山区为红壤,土壤为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6.0之间。在植被良好情况下,有机质含量5%左右,盐基饱和度低。在右江500米等高线以南的热带(即全国自然区划草案中的南亚热带)石山区中,为砖红壤性土,土层深厚,全剖面为棕红色粘王,结持力强,温时粘重,干时较紧实,有小碎块结构。土体中常夹有多少不一的铁锰结核,剖面深处有网纹层的分布。此类土壤主要分布在溶蚀盆地中。在石山谷地中,尚有一些水稻土,因田质影响,和一般土山区水稻土有很大差异。一般土层深厚,发育层次不明,常有石灰性反应,pH7.0至8.0。自然肥力尚高,如果利用适当,可获丰产。
(四)植被
本区介于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低山,和越南山地丘陵之间,因此石山区和土山区一样具有云贵高原地区、中印半岛地区和两广丘陵低山地区的植被成分,属于中印半岛地区的植被。主要为蚬木一龙角一大叶石瓜子群落和越南铁树+大叶木通+萃婆+实心竹+雀梅藤+散花藤群落,为热带季风雨林的特殊石山植被,反映环境热湿。它们主要分布于宁明、龙津、大桥、天等、扶绥、崇左、隆安、平果、田东、田阳、德保、靖西、睦边等县的峰林上。云贵高原地区的植被,主要为小叶黄连木、红背娘、詹氏羊蹄甲、雀梅藤、扭黄芽、尽草群落和石珍芒、吊丝草、尽草群落以及五节芒、蕨菜、尽草群落。前者反映环境干凉;后者反映凉而稍湿。它们分布于隆林、田林、凌东、百色、田东和德保、靖西以及睦边的西北部等石山区峰丛上与半土半石山区。两广丘陵低山植被,主要为小叶黄莲+红背娘+石葵+园叶乌桖+詹氏羊蹄甲+雀梅藤-扭黄茅-尽草群落,分布于邕宁、武鸣、都安、马山、平果中部等地区的峰林上。夹杂在石山中的小土岭上,生长有马尾松-桃金娘-芒箕群丛,反映环境暧湿。可见气候明显地影响石山的植被。不过由于石山本身的一些特点,石山植被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般植物叶小,革质,有刺,矮小,反应环境乾旱。此外,有不少钙质指示植物。由于石山区条件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石山区植被主要有如下类型。
甲、热带植被
1.季雨乔木群落
(1)蚬木-龙角-大叶石瓜子群落-本群落主要分布凭祥市、龙津、靖西、德保、睦边、大新、天等、平果等县的石灰岩地区低山和中山的阴坡沟谷中。主要科属有大戟科、藤黄科、桑科、棕榈科、天南星 科、枧木属等植物。其生态环境特点是温度较高,日较差大,静风,土壤湿润,对植物生长有利。植被组成成分以常緑树种为主,以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mn)、 大叶石瓜子(Pilea plataiflora)占优势种。常见的植物为桄榔树(Arenga pinnata)、金丝李(Garcinia sp.)、胭脂木(Atocarpus bicolor)、鱼尾葵(Caryora ochlandra)、石山鸭脚木(Schefflera sp.)、万年青(Aglaonema sp.)、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山羌(Alpinia chinensis)、卷柏(Selaginella sp.),其他22种。
2.季雨灌木群落
(2)藤类灌丛——本灌丛主要分布在宁明、龙津、大新、天等、扶绥、崇左、隆安、平果、田阳、德保、靖西、睦边等县的石灰岩尖山,海拔高度400-1000米左右,以常緑树种为主,亦有落叶树,具有旱生植物的一些特点。常见植物有越南铁树(Pheomele cochinchinenisis)、大叶木通(Brassaiopais sp.)、萃婆(sterculia nobilis)、石苹婆(Sterculia sp.)、实心竹(Indocalamus sp.)、雀梅藤(Sageretia theezans)、圆羊齿(Nephrolepis cordifolia),有时亦见有蚬木、金丝李等等。
乙、亚热带植被
3.亚热带石山常緑阔叶木本植物群落
(3)青岗化香-赛卫茅+木五加-疏花卫茅-苔草+石瓜子群落——本群落主要分布于隆林的德峨、克长、岩界;凌乐的罗楼、下甲、罗沙;田林的香维、浪平;凤山的波心;东兰的板交等地石灰岩中山的山谷中。主要有山毛榉、胡桃科、榆科、樟科、卫等科等的植物。种类成分较简单,乔木树冠呈波浪形,林内层次明显。乔木层以常緑树占优势,只有少数种类是落叶树。本群落主要组成种类有:青岗栎(Cyclbalanopsis glauca)、毛化香(Platycarya sp.)、山毛榉(Fagus longiperio lata)、小叶榉(Zelkova sinica)、疏花卫茅(Euonymus longitlora)、长叶木羌子(Lotsea psudoelongata)、苔草(Carex sp.)、石瓜子(Pilea microphylla)、大叶沿阶草(Ophiopogon platylyllas)。
(4)藤类灌丛群落——本群落主要分于隆林、田林、凤山、东兰各种的石灰岩地区。组成种类成分有赛氏羊蹄甲(Bauhinia championii)、千金藤(Stephania sp.)、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野葡萄(Vitis sp.)铁线莲(Clematis sp.)、青岗栎、石苹婆、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群羊齿等。
4.中生草坡群落
(5)五节芒+蕨菜+荩草君丛——本君丛主要分布在隆林的德峨、克长,田林的香维、浪平及凌乐的甘田、同乐等地石灰岩中山的上部,种类成分简单,有极少数的灌木。组成种类有:榕叶冬青(Ilex virdis)、华亚麻(Tirpitzia sinensis)、蕨菜(Pteridium aqaili manu)、五节芒(Miscanthus flordulus)、荩草(Arthraxon hispidus)、白茅(Imperaia cylindrica)等,在这群落下,发育 成黑色石灰土及棕色石灰土。
5.灌丛草坡群落
(6)小叶黄莲木+赛氏羊蹄甲+雀梅藤+红背娘+石葵+圆叶乌桕-扭黄茅+荩草群落——本群落主要分布于邕宁、武鸣、都安、马山、平果的中南部和德保中部等地的石灰岩上,海拔高度300-700米,相对高度100-400米。生境条件主要是温暖而较乾热。檀物种类优势不明显,生长紊乱。主要组成种类有小叶黄莲木(Pistacia Weinmmannifolia var.microphyla)、红背娘(Alchornea sp.)、石葵(livistona sp.)、圆叶乌桕、赛氏羊蹄甲、扭黄茅(Heteopogon contortus)、荩草、灰毛浆果(Gipadessa cinerascens)、山花椒、野葡萄(Vitis sp)、石蚕(Teucrium japonicum)臭根子草(Bothrlochloa intermedia)。
丙、人工植被
1.稻群落:本群落分布在石灰岩地区,一般比较乾旱,以玉米、红茹等旱作为主。在水源较多地区,种植水稻,如靖西、德保和龙津等县的槽谷和灰岩盆中。
2.经济林主要为油桐,在1000米以下的地区生长比较良好。用材料以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主。香椿生长迅速,高而直,群众喜欢用。
(五)动物
石山区由于环境特殊,其中动物有它特殊的特征,如睦边、靖西、龙津一带石山,由于岩壁峻陡,植被除少数乔木外,主要为藤类灌丛。动物以善攀援的猴类和鼠类为主,如树鼯、三种猴类、黑叶猴、熊灵、猫科各种,雪豹、鼯鼠、亦腹松鼠、二种长响松鼠、社鼠等。此外有苏响羚。在石山的岩洞中,有各种蝙蝠。在一岩洞中,常见几种蝙蝠,如果蝠、有尾蝠、马蹄蝠、菊米蝠、鼠耳蝠等。入冬后有的南迁,如马蹄蝠;有的冬眠,如菊头蝠,因此洞内蝙蝠粪甚多,群众用作肥料。此外,在靖西、龙临、南坡、安德、之合一带岩缝上,见有松鼠(长嘴松鼠、一种泼氏长嘴松鼠)三、五成群出现,它们对玉米危害很大。
石山区鸟类有啄木鸟、金喉拟啄木鸟、绒额鸭和橙腹叶鸭,它们在这里成群出现,家鸡的祖先原鸡也有发现,雉鸡的白鹅在这里广泛分布,画眉科类如噪鹛和钩嘴鹛经常流动于灌丛中,成群飞跃。此外,红耳鸭、机鸫和柴啸鸫是石山岩洞附近常见的鸟类。
土山区的动物,一般和上述类不完全相同。如在十万大山地,兽类以树鼠、鹿鼠、熊、豺、灵猫科居多;鸟类以野果为食的种类为主,如山椒鸟、金鸠、白鹛等。它们大部羽毛美丽,和它们栖息的季雨林环境相适应。
由上所述,可见石山区不只是有离奇秀丽的喀斯特地形,引人注意,而且这里具特有的植被和动物,也有独具一格的石山气候和土壤。它们交互作用和结合的结果,构成石山区特有的石山景观。在景观内部倘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可分为若干类型。这些类型各有其独特之点,各有其不同的利用,兹分述于后。
三、石山景观地带及景观内部综合体的划分
按中国科学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提出的综合自然区划图(1958年),本区分属于三个地带: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热带北部界线通过龙津、靖西和睦边的西南部,南亚热带的北界在都安安北部及百色、凌东之间通过。
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于1958年曾将本区划分为热带和亚热带,它们的分界线通过武鸣县的北部及右江北岸500米高等线,此线以南划入热带,以北则划为亚热带。
华南热带生物奬状综合考察人在1957年红水河流考察时,亦进行过综合的自然区划,这次区划,把热带的界线更向北推移,以北划入亚热带。田林东南角及凌乐、凤山、东兰的南部均划入热带范围。
无疑的,上述区划存在着很大的分岐。造成这种分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划分的单位等级所采取的划分标准不统一。本文暂时按华南综合考察队1958年的划分标准,把右江北岸500米等高线以南地区划入热带。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富有热带特征,发展热带作物亦有前途。其中左、右江之间的石灰岩高原,由于地势较高,热带性特征仅存在于海拔较低的谷地中,在高原上热带性牲逐渐减少,表现热带高原景色。
我们首先按自然划分出热带景观带和亚热带石山景观带,然后根据地势高度划分出高地景观绸和低地景观纲,高地景观是有较高的地势,和强烈切割的地貌,谷地的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石山顶部高度在1000米左右;景观垂直分异和垂直带比较明显。低地景观纲地势较低,谷地海拔在500米以下。例如左、右江之间的石灰贮存器高原就形成高地景观纲,左江流域和右江下游的石山区可视为低地景观纲。
石山景观具有以下独特性:(1)可溶性和多裂缝的石灰岩;(2)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位低的喀斯特水文特点;(3)发育裸露的喀斯特地貌;(4)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日照时间较短等特有的石山气候;(5)特有的石灰土;(6)特有的石山植被和动物。
在地带范围内,石山景观内部的分化,主要决定于地质、地貌、地方气候和水交条件,因为在石山区这些要素的变化比土壤、植被的变化要灵敏得多。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划分和评述景观内部的自然综合体类型。这里所研究的类型,仍限于较复杂的景观与景区之间的过渡类型。在我们的概念中,这种类型是有规律的和仅为它所有特有的景区组合。因此,我们称它为景区综合体。
在进行景观内部形态划分时,我们把石山与石山间的低地结合一起,当作一个综合体来看待,因为单纯研究石山或单纯研究石山间低地,都不能完全反映出景观的结构及其内间的差异性。划分景区综合体的标准,亦可结合石山区的特殊情况,以喀期特地貌综合体为主要依据。大致每一个在发育上相同的地貌综合体类型,都可以形成一个景区综合体。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根据这个原则划分出来的景区综合体就完全等于地貌类型。由于景区综合体属于类型单位,所以在空间分布上,它们通常是(但不完全是)相互隔在方法上,类型下论在高地或在低地,以致各个不同的地带,都或多或少的重复出现着。在方法上,类型综合体的研究,着重每一类型共同性的概括,和典型特征的描述,只有在举例说话的情况下,才涉及具体具体类型的分析,类型综合体地理研究的重要任务,在于阐明各类型的内部结构,各类型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及其经济评价。
I、热带石山景观带的景区综合体类型及其评价
前面已提到热带石山景观地带是指右江北岸500米等高线以南的地带。那里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具有热带气候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明显地反映在土壤和植被上。石山上虽为棕色石灰土,但和亚热带的土壤不同。如土体中有许多铁子和铁结核;石山间谷地中台地上以砖红壤性土为主。石山上为热带性植被,在村旁热带果树如木菠罗、扁桃、香蕉、木瓜等,普遍出现,不过本带由于地势变化较大,自然环境仍有一定差异,可分为热带石山低地景观纲和热带石山高地景观纲。
IA、热带石山低地景观纲
包括龙津、崇左、扶绥、大新、邕宁、武鸣等县石山区。其中可分为下列几个石山景区棕合体类型:峰丛圆简地、石山槽谷、石山溶蚀盆地、峰林台地、石山残丘平原、半土半石丘陵。
(IA1)峰丛圆简地景区综合体类型,本类型分布于龙津县西北部及武鸣东部和西部,。的小型喀斯特盆地,平地少,乱石多,降水渗透地下,几无地表河流,缺水严重。地势一般比较高,地形较崎岖,交通较困难。石山上天然植被保存较好,一般为石山藤类灌丛。在龙津县金龙一带还保存有石山乔木林。由于圆筒地底部平地很少,水分缺乏,所以本类型利用较困难。只有在个别圆筒地中,才能长到栽种玉米、豆类和茨类等的地方。不过石山上有许多珍贵木材,如枧木、金丝李、肥牛木等,可以利用,但不宜过度滥伐。在石山区森林植被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此外,林下有许多珍贵药材,如砂仁等。
(IA2)石山槽谷景区综合体类型,石山槽谷类型分布很广,如龙津的新联,响水,大新、隆安、崇左、扶绥、武鸣均有分布。石山槽谷在地貌上是发育是盛阶段。槽谷为长知形,长右达几千米,宽200-300米不等,槽谷两侧石山夹峙,两头(或一头)有出口。谷坡一般平直,遇有土丘时则形成不平底槽谷。槽谷一般有表流,水从石山裂缝或岩洞中涌出,谷坡一般平直,遇有土丘时则形成不平底槽谷,槽谷一般有表流,水从石山裂缝或岩洞口涌出。又流入岩洞或落水洞中。因此,无雨则旱,雨时成涝,这种矛盾现象是石山槽谷最突出的特点。石山上与槽谷中的土壤,常存在共轭性的化学联系,在石山上部为淋溶棕色石灰土,在坡麓为棕色石灰土,在谷底一般为具石灰性反应的水稻土(在有水的情况下)。如槽谷中有土丘,其上为砖红壤性土。土壤的自然肥力尚高,平坦有水的谷地,多种两造水稻;缺水的地方,种两造玉米或茨类、豆类等。如无水旱灾发生槽谷中的水旱问题,可以在石山区建筑水库来解决,它具有许多建筑水库的有利条件,如龙津县百索水库。槽谷两侧石山植被多为藤类灌丛,少数为乔木林,今后善为保护,可为石山区中的木才基地。
(IA3)石山溶蚀盆地景区综合体类型,溶触盆地是指面积较大的石灰岩盆地,盆地周围有石山围遶;盆地内部的地貌经常比较复杂,有阶地,有丘陵,也有残余的石山和石芽地等,多有过 境河相汇在一起,例如龙州地便是典型的石灰岩溶蚀盆地(图1)。溶蚀盆地是石灰岩经长期溶蚀、侵蚀而成,如果为一构造盆地,可以加速溶蚀盆地的形成。例如龙州溶蚀盆地是一个构造盆地,所以盆地形势非常完整。
由于盆地地形开朗,阳光条件较好,但一般风较大,降水量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养活盆地中的河流经常下切很深,地表多数乾旱,但因多露,土壤仍较温。盆地边缘有泉水涌出的地带,水源比较充足。土壤和植被比较复杂,但自盆地边缘至中心成有规律的交替,在石山上,为棕色石灰土和石山藤类灌丛;在盆地的阶地和土丘上为砖红壤性土及中生灌木草坡。要的家作物为玉米、水稻、茨类、豆类和甘蔗等。在某些方面,溶蚀盆地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大新和雷平盆地,几乎终年水份都很充足。在上述盆地中,冬季可种冬禾。此外,龙州盆地因为气候热而稍湿,寒潮小,在阶段和土丘上试种热带作物已经成功,今后可继续发展。
(IA4)峰林台地景区综合体类型,这一类型是介于石山槽谷与溶蚀平原之间的过渡类型,地貌上的特点是峰林与灰岩所形成的平台相间出现,这里石山常孤立状态,不复为块状结构。峰林形状多种多样,有圆锥形,有宝塔状,或散立,或密集成群。在石山与石山之间,为侵蚀平台,具波状起伏,上复红土,形成特殊的峰林台地景区。在崇左县境,峰林三面环立,成围屏状,谷地四面相通,陈述彭称此种类型为围屏通道(图2)。峰林互相屏蔽所引起,光照条件较石山槽谷优越。石山坡度较和缓,许多石山的斜坡上有土被和灌丛草坡,但山麓堆积较少,有时形成岩堆,生长杂乱的藤类灌丛。在台地上,常发育为厚野砖红壤性土或粽色石灰土,土质相当肥沃。但由于缺乏水分,台地多种玉米或其他旱作,如木茨、菠罗等。在谷底可种水稻,但收成不稳定。
(IA5)石山残丘平原景区棕合体类型,这一类型分布于左、右江下游沿岸,经过长期的侵蚀、溶蚀作用而成,是发育较成熟的石山区,地貌比较简单。它的典型特征,有红土阶地、低矮厂破碎的残丘和点分布的圆洼地,在有红土填塞的圆洼后,终年可积水不干,成为喀斯特湖。如邕宁县谭洛附近的珠湖,为当地居民唯一给水的地方。石山残丘平原,地表乾旱和土壤干早均比较显着,因而在平原上的植被主要是旱生或旱生性草坡。其中石珍芒、营草、扭黄茅、青香茅和野香茅是这类土地上的主要种类。在石灰岩侵蚀平原上的土壤,一般深厚肥沃,在灌溉问题获得解决的条件下,可以栽培热带作物解决石山平原景区的灌溉问题,有两个途经:一个途径是引用山区泉水,一个途径是引用过境河水。但后者常因岸高水低,工程比较困难。
(IA6)半土半石丘陵景区综合体类型,半土半石丘陵,主要分布于石山区与土山区的过渡地带。有两种情况:一种由于石灰岩夹有其它岩层,侵蚀、溶蚀的结果,形成半土半石丘陵;另一种情况,基底为石灰岩,上部复盖红土,仅顶部露出灰岩,或在山坡上出露石芽,形成半土半石丘陵。它们的地貌,一般低矮和缓,呈丘陵状态,相对高度50-100米,山坡比较和缓,土被亦较厚。有时土被雨水冲掉,或者由于下部灰岩溶蚀塌陷的结果,露出石灰岩,当地群众称这种地为“岜”。在半土半石后陵景区,可以出现宽谷,也可出现地表河流。在灰岩裸露的地方,则形成马尾松,芒箕群丛。谷地多数为水稻田。旱地则种玉米和红茨等。丘陵上目前多为荒坡,今后可以利用种植一结经济林和薪炭林,如马尾松、桉树等。
IB、热带石山高地景观纲。
本景观纲包括睦边、靖西、德保三县及天等西北部。谷地海拔500到800米,山峰700至1500米可视为云南滇东高原一个延续部分。其纬度虽低,但海拔较高,具有热带高原气候特点。这些特点也反映在植被上。这里已为热带条件和常缘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它们常表现为垂直关系。由于地貌的差异,引用水热条件和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这里有下列几种景区综合体:石灰岩高原峡谷、高原峰丛圆筒地、高原石山槽谷。
(IB1)石灰岩高原峡谷景区综合体类型,此综合体可以睦边东北部和靖西西北部一带石山区为代表(图3)。石山峰林发育比较完美,山峰絶对 高度1300-1400米,山间夹有狭长旱谷,相对高度200至400米,谷底起伏不平,由于地势较高,气候夏凉冬寒,冷季比较长,雨量不多,漏水严重,水源缺乏,因此石山间旱谷以旱作为主。经济作物为田七,石山尚未利用,今后在粮食自足的原则下,在石山中应大力发展田七、芥辣等经济作物。石山应封山育林成为木材薪炭基地。同时可以发展养蜂业。谷中小丘有栽培油茶、油桐的条件。
(IB2)高原峰丛圆峒地景区综合体类型,此类型在靖西西部巴蒙、南坡、荣劳、三灵等地地均有分布(图3)。石山比较密集,山峰在1100米左右,山间多为大小漏斗状的圆峒地。峒地中多乱石,因地势较高,地下水很低,水源缺乏。目前主要种玉米、红薯、三角麦等旱作,今后在粮食自足的条件下,应注意田七,芥辣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此外,本区石山山坡较缓,土层较厚,同时夹有 一些土山。在此等情况下,应大力营造用材林。山坡下部缓坡,可杆果树和油茶、油桐等经济林。在德保北部多敬以北、东凌以南,也属此类型,不过它有几种类型: 1.锥状圆筒地,山坡很陡,峒底很狭小,石山上多小乔木林,如能封山育林,可作为木材基地。2.漏斗状贺峒地,山坡较缓,此种山坡可种经济林(油茶、油桐)、果木(柑桔),也可营造用材林。峒底较宽,多种旱作、玉米等。
(IB3)高原石山槽谷景区综合体类型,本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槽谷底部平直;一种槽谷中有许多小丘,起伏不平。前者见于靖西的安德、新圩、城区和德保的多敬、渠祥、车关、马隘、足荣一带(图3)。石山发育优美,峰林突出,石山间为溶蚀盆地或槽形谷,水源充足,目前为主要水稻产区。主要问题在于雨季有淹水现象,淹水时间正在晚稻结实时间,因此每造成很大损失。如果能提早早稻产量提高。槽谷中因冬季不大冷,霜不多,雪少见,冬禾生长良好,亚热带果树生长也好。此外,此带石山树木砍伐较大,目前多为草坡,今后应封山育林。在靖西武平、化简、下峒、地州、岳圩和龙邦一带的槽谷中,每有一些土丘和土山,其上可发展亚热带果树、八角和油茶林。
II、亚热带石山景观带的景区综合体类型及其评价
亚热带石山景观带包括右江北岸500米等高线以北的地方。此带冬季气候较冷,霜期较长,间见雪花,植被一般以亚热带季雨林和常缘阔叶林占优势。在此带内,可分下列几个景区综合体类型:高原石山峡谷圆峒地、石山槽谷、半土半石山。
(ⅡA1)高原石山峡圆峒景区综合类型,本景区综合体类型包括隆林中部和涨部石山、田林、凌乐之间石山和凤山北部石山(图4)。此类石山均比较高大,为强度深蚀喀斯特化初期的中山或喀斯物化中斯的中山。属于亚热带石山高地景观纲,由于石山高耸,圆峒地和槽谷深陷,日照时间短而弱,因此形成特殊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环境比附近土山阴沉,温度也较低,年温一般在18℃左右,较土山低2-3℃,7月温度为20-23℃,1月10℃左右,整个环境比较阴凉。它在雨量也达900毫米,有的在1000毫米以上(凌乐西部、田林东部)。但是由于降水迅速渗入地下河中,石山区普遍缺水,特别乾旱。因此植被多为耐旱喜钙的藤类灌丛,在较阴湿处,保存有石山小乔木林。由于石山环境特殊,土壤形成过和与一般土山不同,形成棕色石灰土。不过在隆森1500米以上、凤山北部800米以上的石山,比较泠湿,表土暗黑色,心土为黄色,土层较厚,近于酸性,为黑色石灰土。在此类石山的山坡和灰岩盆中,目前都是玉米黄荳等旱作,谷地中多种水稻。在野生植物中,肉质植物、浆果植物很多,季相变化大,终年开花结果,利于发展养猪、养蜂和酿造业。此外,旱性油料作物、纤维作物亦可发展。林木可着重构、红椿、旱莲等的发展,经济林可注意发展芥辣、油桐 和核桃。在石山边缘地带有长形波立谷,其中水源充足,土质肥美,为石山区主要农耕区。粮食出产相当多,但水浪出路不畅,每逢大水易成水灾。
(IIB1)石山槽谷景区综合体类型,本类型包括凌乐、凤山、东兰南部,都安、马山、平果北部石山,大部分中度溶蚀喀斯特化中斯的中山。因此、此类石山不如上述亚热带石山高峻庞大,山体分割比较厉害,孤峰平地突起,已富有石林景观,属于亚热带石山低地景观纲。石山中圆峒地已不完整,石山边缘槽谷也较宽大。因此日照较长,阳光较充足,不如上类石山阴沉,温度也较高。石山上土壤为棕色石灰土,植被为藤类灌丛,多南方成分。目前谷地中可植两季稻。石山的山坡和圆峒地可收两造玉米。今后在此景区棕合体类型中,可以发展旱生性油类、纤维作物及酿造业,如山桐果、乌桕、石栗、火麻、野葡萄等。石山上肉质植物多,季相变化大,如柑桔在石山中生长良好,品质优良。
(IIB2)半土半石景区综合体类型,本类型主要是指东兰北部强度侵蚀溶蚀广谷发育的中山。其气候情况与上述景区类型相似,但由于岩性(石灰岩的影响),故水流下渗,地表相当乾燥。其与一般石山又不相同,山势比较开展,日照强烈,阳光充足,不似一般土山的季相[背景油缘,其中点缀一些红色斑点(落叶树)]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另列为一个景观类型。在它的边缘地带,也有长形谷地,其中水源尚足,土质尚肥,为主要稻作区。目前山地除少数开荒种植旱作外,余均为一片草坡,土层很薄,极少利用,此为长期垦荒的结果,今后应尽可能禁止陡坡开垦,种植红椿、马尾松等林木。
四、结语
由上可见,广西西半部的石山区景观,不仅与土山区景观有所区别,如与其他各地的石山景观上比较,也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这里不仅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石山综合体,在地理环境的结构、动态的完备性以及在地理环境组成的多样性上,也可以达到最大的程度。在这些地区中,作为地理景观的生物要素(植被和动物),便获得了为其他石山地区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由于区域的特殊性,广西西半部石山区是一个富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因此,研究石山景观,不论在理论意义上或在实践意义上,都是很重要的。
用综合的方法来研究石山区,我们还缺乏经验。尤其是进行山区综合体类型的划分,还是第一次尝试。上述一些看法是很不成熟的,只作为一些意见提出,将来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补充,请同志们指正。
原载:地理学报,1959,25(5):35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