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州市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分析
李 玲
人口年龄构成指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于人口再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性延续的过程,与社会经济变动密切相关。每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变动,都会影响到当时人口状况的变动,并波及到未来的人口变动。因而现状人口年龄构成是过去年份人口变动历史的写照,并可依据它预测未来人口发展动向,为制订人口政策、指导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本文根据1990年《广州统计年鉴》提供的广州市区1989年人口年龄分组资料,分析广州市区的人口年龄构成的现状。
一、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特征
广州市区1989年总人口3,528,713人,人口年龄构成曲线呈明显的三峰两谷型,而每一个峰谷,又由若干个小峰谷组合而成。其中:1—7岁入口构成第一个组合高峰,平均每岁48,088人;11—14岁人口构成第一个低谷,平均每岁36,373人;16—36岁人口构成第二个组合高峰,平均每岁72,576人;44—50岁人口构成第二个低谷,平均每岁33,347人;51—56岁人口构成第三个组合高峰,平均每岁39,768人;57岁以上人口逐步递减。
16—36高峰又由明显的三峰两谷组合而成,其中最高峰为26—27岁,每岁分别有98,097人和93,448人。而两个小低谷的谷低(即23岁的58,501人及28岁的61,733人)也高于其它两个组合高峰的峰顶(分别为4岁的52,220人和53岁的41,545人)。
峰谷相间的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反映了广州市区人口变动的曲折过程。从人口自然变动方面来看,1989年44—50岁人口出生于1939~1949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战争影响出生率及婴儿存活率降低,使其每岁人口少于比其高龄的51—56岁年龄组。1989年16—36岁人口出生于1953—1973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医疗卫生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婴儿死亡率迅速下降,从而构成这一人口出生高峰期。在这个高峰期中,28—30岁人口出生于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形成高峰期中的小低谷。26—27岁人口出生于1962~1963年,困难期过后的补偿性生育高峰期,构成组合高峰的峰顶。22—25岁人口出生于1964~1967年,补偿性生育高峰之后的缓冲期,也是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开展的时期,构成高峰期中的另一个小低谷。50年代中后期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80年代陆续进入生育期,人口出生率回升,形成1989年人口年龄构成曲线的第一峰。除了人口的自然变动以外,人口的机械变动又加剧了这种峰谷相间的人口变动过程。
二、育龄妇女年龄构成与总人口发展
女性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年龄构成状况,直接影响到人口总量的变动。而在目前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广州市区目前及今后人口总量变化影响最大的是34岁以下女性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1989年广州市区女性人口共1,693,951,占总人口的48%,其中又以处于生育旺盛期的25—29岁和30—3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共占女性总人口的21.57%。24岁以下女性共占女性总人口的50.67%。
据调查,广州市区育龄妇女生育的高峰年龄已从70年代中后期的25—26岁后移到80年代以来的28岁。这从广州市1989年人口年龄构成曲线中也可得到验证。如图(1)中,13岁即1976年出生的人口低谷,以26岁为世代间隔的话,刚好与39岁妇女的小低谷相呼应。3—4岁、即1985~1986年出生的人口高峰,以28岁为世代间隔的话,刚好31—32岁的育龄妇女高峰相呼应3—0岁婴幼儿数逐年减少。与之相对应的是31—28岁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若仍以28岁为育龄妇女生育高峰年龄,则根据1989年女性人口年龄构成曲线,广州市区将于1990~1991年再达人口生育高峰,且波峰将超过1985~1986年的生育高峰。于1994~1995年再达人口生育低谷,此后于1996~2001年再达新的人口生育高峰,而在下个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人口生育将处于低谷状态。
三、少年儿童人口年龄状况分析
少年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年龄构成及受教育状况,均直接影响着当前及未来的人口状况和经济发展。
1989年广州市区15岁以下少年儿童688,659人,占总人口的19.52%,抚养率29.1,已显着低于1964年的88.57和1982年的34.83,减轻了劳动者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积累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现在0-15岁的少年儿童从下个世纪初起将陆续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本年龄组人口仅分别相当于同年相应组距16—31岁组和32—47岁组人数的55.64%和74.30%,亦可预见从下个世纪初起,广州市人口出生率将显着下降。
根据简单预测,广州市区0-6岁学龄前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将不断下降,但在1992年前,每年小学入学人数平均比上一年多2000多人,其中1992年将比1991年多4000多人,到1995年当年小学入学人数才开始少于毕业人数。而在9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到90年代中后期入学时,其人数还将超过90年代初的每年入学人数。而且,除常住人口外,暂住人口中也有一部分少年儿童要入学,如海珠区1988年就有约300名暂住户口儿童入小学。由于1987—1988年广州市区小学新入学人数不仅多于上一年,而且多于当年小学毕业人数,给新生接纳工作造成很大压力,这个压力还将延续至90年代末。
中小学在学年龄人口比重将由1989年的15.78%逐渐下降到2010年的10.62%。但其中小学与初中在学年龄人口比重从1989年起渐增,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左右达高峰后再逐渐减少。而高中在学年龄人口比重则先快速下降,然后缓慢增高,再较快下降的波状减少。
目前,广州市区中小学多数位于旧城区,学校用地规模小,可容纳学生数有限(广州市区1989年平均每所小学在校学学生498人,每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912人,与标准规模每所小学960人,每所普通中学1500人分别相差约1/2—1/3。 ),近几年已一再挖掘潜力,难以再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新开发区学校较少,有的尚未配套建设小学,使孩子们难以就近入学。由于90年代内,小学入学人数及中小学在学人数基本处于渐增状态,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及各种房地产开发公司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四、劳动年龄人口状况分析
1989年广州市区适龄劳动人口(女16—54岁,男16—59岁)2,366,192人,占总人口的67.06%。不仅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高,而且在不考虑机械增长人口的情况下,90年代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比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约多12%,这表明广州市区在本世纪内劳动力供应充足。又由于90年代平均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仅相当于80年代的60%左右,就业压力将,显着减小。
1989年广州市区在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9%,占适龄劳动人口的88%。在业率高(世界各国一般总人口在业率低于52%)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青少年在学比例低。1989年广州市区中学校在校学生为244,932人,减去当年13—15岁初中年龄人口121,180人(假设其全部在学,实际在学率约97%),还有123,752人,占当年16—24岁青少年人口的20.4%;高等学校在校学生67,969人,占16—24岁青少年人口的11.2%,两者合计占31.6%,若以16—19岁为中等学校在学年龄,20—24岁为高等学校在学年龄,则广州市区中、高等学校在学人数仅分别为适龄人数的64.35%和16.4%。考虑到广州市区集中了许多全省性及一些全国性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院校,这类院校大部分在校生来自市外,毕业后也要离开市区,则广州市区青少年人口受教育水平更是急待提高。
1989年广州市区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以上人口占19.07%,还不存在劳动力老化现象(45岁以上适龄劳动人口占适龄劳动人口总量的30%以上为劳动力老化)。但在广州市区各类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46岁以上人员的比重高达86.64%,51岁以上的人员亦达45.21%(见1988年《广州统计年鉴》。)。到下个世纪初本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45岁以上各年龄组,劳动力老化现象将会十分突出。到下个世纪的20—30年代,本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将逐渐退出劳动年龄,下个世纪初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劳动年龄,届时,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仅约等于退出劳动年龄人数的60%,劳动力补给将出现严重不足。为了适应人口年龄结构上的这种变化,除了采取移入年轻人口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措施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早改善产业结构,使其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以逐渐减少对活劳动的需求。
五、老年人口年龄状况分析
1989年广州市区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02%,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97%,已属于联合国规定的老年型地区。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再生产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预计广州市区到本世纪东60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15%左右。到下个世纪的20—30年代将达人口老化的高峰期,60岁以上老人将占总人口的25%左右,大约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1989年广州市区离退休以上年龄(女55岁、男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3.43%,负担系数为20.03%。其中,离退休职工的保险福利费(占离、退休金,医疗卫生费等费用已占在职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13,08%,占在职职工全年工资及保险福利费总额的12.1%。到下个世纪的20-30年代,60岁以上老人的负担系数将达50%左右,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只有从现在起,趁近一、二十年内老年人负担较轻的有利时机,加速经济发展,并建立有效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使现在的劳动者为自己的未来积蓄资金,以便老龄化高峰期时的老年人老有所养。
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提高,对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敬老院、托老所、老人公寓,老人活动中心的配套工作也应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六、结束语
1989年在广州市区的总人口中15岁以下少年儿童占适龄劳动人口67.06%,老年人口13.43%,适龄劳动人口的负担系数为49.14。
适龄劳动人口负担系数较低,说明广州市区目前的人口年龄构成正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转变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积累,以迎接下个世纪20一30世纪人口老化高峰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