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控制广州市区人口规模的问题
朱云成
广州市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之一,解放以来,人口增减变化波动较大,但总的趋势则是人口继续在缓慢增长,尤其是市区人口特别密集,人口继续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很多。本文试就广州市区人口为什么会不断增长、今后增长趋势,今后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等问题加以探讨。
一、解放以来广州市区人口增长变化的分析
广州市区包括东山、越秀、荔湾和海珠四个区,面积五十四点四平方公里,一九七八年人口一百六十八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三万零九百四十七人。
一九五O年初,市区人口为一百零五万人,到一九七八年底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年平均增加二万一千八百人,年递增率为百分之一点六,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二十九年来,前十一年与后十八年人口增长变化情况很不相同,须分别考察。
前期(一九五O年初至一九六O年底),是市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这十一年内,市区人口共增加了九十二万人,一九六O年底人口总数高达一百九十七万人。年平均增加八万三千六百人,年递增率高达百分之七。这时期,若不计自一九五七年以后,因行政区扩大而增加的人口(总数约二十八万人),则年递增率仍达百分之四点四,年平均增长五万八千人。
后期(一九六一年初至一九七八底),除一九七八年外,总的来看,市区人口处于停滞和减少的时期。一九六一年,由于市区基本上缩小到一九五八年以前的范围,加上动员了大批前几年从农村来的人口迁出,至该年年底,市区人口即下降到一百六十四万,直到一九七七年年底市区人口只有一百六十三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
上述两个时期人口变动情况截然不同,是影响市区人口自然增减和机械增减的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就这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1.市区人口自然增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人口自然增减变化,表现在人口出生和人口死亡两方面。广州市区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摆动幅度很大,主要受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所支配,因此,人口出生量和出生率是制约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放后,市区人口出生率经历短暂的低潮之后,自一九五一年起,即进入高出生率时期,到一九五七年达到最高峰千分之四十三点三。此后开始下降。一九五九和一九六O年,由于国内经济生活暂时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到五十年代的最低点千分之三十一点一和千分之三十一点四。自一九五O年至一九六O年的十一年内,市区共出生了五十六万四千人,年平均出生五万一千四百人,年平均出生率为千分之三十五点七。
五十年代市区人口出生量大,出生率高的原因:第一,受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人口迅速增加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的理论影响,国内有些人形而上学地认为“人越多越好”,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制人口”与反动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等同起来,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加上我国封建社会“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不仅在农村广泛存在,而且在城市也有深刻影响。第二,当时的一些社会经济措施,如对城市困难户按人平均进行补助、按每户人口多寡分配职工住房等,客观上对生育也起了一定的鼓励作用。第三,解放后城市的广大劳动人民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文化水平仍较低,又缺乏避孕知识,也会使生育率提高。
五十年代高出生率的余波,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初。一九六二和一九六三年出生率又开始回升,出现一个小“马鞍形”。一九六四年,广州市开始抓计划生育工作,此后出生率才大幅度下降,市区进入了低出生率时期。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八年的十五年内,共出生了将近三十万人,年平均出生二万人,年平均出生率千分之十二。这十五年比前十一年少生了二十六万多人,年平均出生率降低了三分之二,显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市区人口的死亡情况,与出生情况变化特点不同,它几乎从一九五一年以来就迅速下降,到一九六五年降至最低点,即从千分之十二降到千分之四,变化幅度较小。此后,呈现出缓慢回升趋势。分阶段来看,前期(一九五O至一九六O年问),年平均死亡一万零五百人,死亡率为千分之七点三。后期(一九六一至一九七八年间),死亡量减少,年平均八千八百人,死亡率也降为千分之五点三。但近几年死亡率已缓慢地回升到千分之六左右。
市区人口死亡量、死亡率一度逐渐降低,尔后又缓慢回升的原因有三:第一,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城市居民的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增加医疗设施,开展各种保健活动,增强了人民体质,使居民平均寿命延长。第二,自然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年龄构成的特点。一般的规律是年青人(婴儿除外)死亡率低,老年人死亡率高。据广州市区一九七五年死亡年龄构成统计:零至十六岁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零点七五,六十一岁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死亡率为千分之四十七。近二十三年来广州市区年龄构成已发生较显着的变化:
零至十六岁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显着减少,而六十一岁以上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增加了,这样市区人口死亡率则将回升。因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死亡数一般占市区当年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三,市区工业发展引起城市环境条件的变化。自一九五八年以来,市区建立了许多工业企业,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有一些副作用,即一些工业企业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和水源,影响了市区居民健康。例如,据我们调查,在空气污染程度最大的区,最近五年的人口死亡率,要比市区平均数高出千分之零点四五至零点六四。
2.市区人口的机械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原因
人口的机械变动,也是影响市区人口增减变化的重要因素。但在各个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一九五O至一九六O年,是以人口机械净增占优势的高机械迁移率时期。这十一年内,有八年出现人口机械净增,只有三年是机械净减,合计人口机械净增量达十六万六千人,相当于同期市区人口自然增长量的三分之一强,年平均机械净增(即净迁入量)一万五千人,年平均机械净增率千分之十点四。该时期,人口迁进、迁出市区频繁,一般人口迁移率均在百分之十以上,最高年份(一九五六年)达百分之五十八点四。
五十年代市区人口出现大量机械净增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主导的因素,是由于广州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需要在农村招收大量劳动力。大量招工,市区人口增加过多、过快,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比例失调,这就急需进行调整,压缩城市人口和职工数量。因此,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先后出现几次人口机械迁移大进大出的不正常情况。例如:一九五四和一九五五两年,城市人口机械净增九万多人,一九五六年就出现机械净减七万多人;一九五九和一九六O两年,机械净增近七万人,一九六一和一九六二两年又机械净减十一万人。
六十年代以来直到一九七七年,市区人口机械变动情况与五十年代相反,其特点是以机械净减占优势的低机械迁移率。这十七年内,有十二年出现人口机械净减,只有五年是机械净增。十七年合计人口净减二十九万,年平均机械净减一万八千人,年平均机械净减率为千分之十点四。这期间的人口迁移率很低,最高年也只有百分之七点一,最低年仅百分之一点九。
六十年代以来,市区人口机械变动出现大量净减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六十年代初期压缩城市人口以外,最重要的因素是自一九六八年起贯彻执行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累计总数有三十多万人。其中絶大部分为市区的知识青年。另外,据近五年市区人口迁出量统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占年平均人口迁出总数的五分之三强。其次,一九七五年以前市区的招工量也很少,常年招工量还不到一万人。一九七五年以后,虽有较大增长,但也不过二至三万人,与多年累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数相比,仍相差很大。
一九七八年,市区人口出现了自一九六一年以来最多的一次机械净增,增加了五万三千多人,使人口总数剧增至一百六十八万人。其原因是:①招工量大,占总迁入量的三分之一。②招生数量增加,接近占总迁入数的十分之一。③落实政策迁回市区的人数占总迁入量的百分之十三点六。④大批干部调入,随迁家属人数迁入也不少。一九七九年机械净增量仍可能很多。
二、未来广州市人口增长的预测
要预测市区未来人口增长,须分别预测未来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发展趋势。
1.市区人口自然增长趋势的预测
市区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决定于出生数与死亡数两者的发展趋势。
出生数的预测:考虑到今后市区人口的生育,将愈来愈严格地按国家提倡的计划生育要求进行,本文就据此作为预测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家提出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倡生一个,控制生两个。按此要求,制定出以下三个预测方案:
第一方案预测的假设条件:①每对夫妇都生两个小孩。②女性年满二十三岁才结婚。③达到结婚年龄的女性的各年结婚的比例是:第一年占百分之五十,第二年占百分之三十,第三年占百分之十,第四年占百分之十。④婚后的女性生育,第一胎与第二胎至少间隔四年。而各胎的生育比是:第一年占百分之二十,第二年占百分之五十五,第三年占百分之十五,第四年占百分之十。⑤已满婚龄的女性总数中,有百分之二因疾病等各种原因而终身不婚。结了婚的女性中,因疾病及其他原因还有百分之二不孕。⑥各年龄段的女性活到婚龄期的殀折率,按一九七五年死亡年龄的殀折率扣除。⑦不考虑人口机械迁移的影响。上述假设条件,如结婚比、生育比、不孕率、不婚率,等等,都是通过调查所得,是大致符合实际的。
第二方案预测的假设条件,除了每对夫妇都生一个小孩外,其他条件与第一方案相同。
将第一、二两方案预测的出生数相加除二,可推算出第三个方案,即每对夫妇平均只生一点五个小孩的预测数。
若能够继续大力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争取实现第二方案的目标,则到本世纪末,市区可比第一方案少增加三十四万六千人。这对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将作出较大的贡献。
死亡数的预测:过去我国一些研究工作者或人口规划工作者预测一个地区未来人口的死亡数,一般多采用先分析假定一个死亡率,然后推算出死亡数。他们所假定的死亡率,是根据历史资料或参考近几年情况而推出来的。我们这次推算未来市区人口死亡数的方法,是根据构成市区目前人口死亡的主导因素——即老年人生理衰老过程而产生的死亡量进行推算的,另外从市区一九七五和一九七八两年六十一岁以上老年人年龄组的死亡率来看,分别为千分之四十六点五二和千分之四十二点九八,差别也不大。因此采用这个指标进行推算。
预测人口死亡数的假定条件:①二十八岁以上到六十一岁的人口的年死亡量(取一九七五和一九七八两年死亡的平均数)不变。②六十一岁以上人口年龄组的死亡率为千分之四十三。③六十一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量占市区年死亡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一九七八年占百分之六十九点六九)。④不考虑老年人的人口机械变动。
因未考虑今后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进展,医药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对防治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医药科技的进步,所产生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可能性。同时,也未考虑今后老年人的机械迁移中,迁出多于迁入的可能性,因此预测的死亡数可能偏高。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区人口死亡率回升的总趋势,则很少可能会改变。
如果每对夫妇都要生两个小孩,那么就要到本世纪末(二OOO年)市区的人口增长才降到负数;若能按提倡要求(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去做,则到一九九O年就可使人口增长降到负数;若平均每对夫妇生一个半小孩,也要到一九九五年才能使人口增长降到负数。关于市区人口自然增长趋势可参看附图二(按第二方案作出):
2.市区未来人口机械增减的发展趋势
影响市区人口机械增减变化的因素很多,政策性很强,情况也比较复杂,以下仅就主要增减因素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人口机械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
招工:是最近几年市区人口机械增加的主因,据统计,近三、四年招工占市区人口总迁入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目前,市区工业企业职工已达饱和,随着管理的改善,通过革新、挖潜,技术水平的提高,今后劳动力还会有大量剩余,可支援其他部门。当前基建和商业服务行业等部门,还需要招收一批劳动力,但容纳量也有限,预计几年后招工将不再是市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市区的劳动力更新或个别部门出现的劳动力缺口,完全可以靠招收留城待业知识青年、本市下乡知识青年和从各部门内部调剂劳力来解决。
大专、中专招生:随着四个现代化的推进,对劳动力的技术素养要求愈来愈高,广州是华南最大的文化、技术、科学中心,义不容辞地负有培养各种人材的任务。今后大专、中专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尽管其发展规模将受市区的住房和用地所限制,但随着今后中小学学生数量的不断减少,可调节出一部分校舍改为中专或大学。目前大专、中专招生约占市区人口迁入量的十分之一,今后还有可能再提高一些。
干部调进与随迁家属:近年这两项迁入占年总迁入量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二,是市区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平均每年净增(迁入量减去迁出量)约三千人。去年落实政策过程中,人口迁入量更多。考虑到文化大革命后干部已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多,有的机关已存在不同程度人浮于事的情况,若今后采取健全编制、改革管理制度、精简机构等措施,预计本市不仅不需要再增加干部,且还有多余。个别缺口部门似应尽量从市内调节解决,因此今后干部调进也将不再成为市区人口机械增加的主要因素。随迁家属(包括干部和招工迁入的家属)迁入,近年有增加趋势。这两类人口加上投亲靠友的人口,要求迁入市区者较多,若不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在合理迁移范围内,则有可能成为市区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近年因病或其他原因迁回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数也不少,每年有一至三千人。若当地经济条件改善,则这类人口迁入量将会减少。
人口机械减少的主要因素预测: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九七九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具体政策作了调整以后,市区内每年符合条件需要下乡的知识青年数量大大减少了。同时,以后每年达到劳动年龄的适龄青年数量也将减少,估计在今后几年内每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不过一万人左右,往后将愈来愈少。由此可见,今后知识青年在人口迁出中将逐渐不占重要地位。
大专、中专毕业生分配:随着一九七七年招生数量的扩大,招生制度的改变,预计一九八O年以后,大专、中专毕业生分配迁出,在人口机械迁出中将日益占重要地位。一九七七年,它在市区迁出人数中仅占百分之五。以后比重将会逐步提高。一九八一年以后,或许会超过百分之十。
退职退休人员迁出:近几年来,退职退休人员的迁出量均超过迁入量,年平均迁出净差额约一千人。在市区迁出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最高年达百分之九,去年为百分之四。这类人口的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与适当照顾退职退休人员可由其子女顶替有关,与广州市生活水平较高、老年人生活习惯等因素也有关。如果上述情况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没有多大变化,那么这类人员迁出量大于迁入量的趋势仍将继续下去。在迁出人口中所占比重,亦有可能提高。
三、今后控制市区人口增长的几点建议
本世纪以来,在世界上,首先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第三类行业(指交通运输、商业,科技,文教等)的迅速发展,人口愈来愈向城市集中,特别是向大城市集中。这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城市化的过程。资本主义大城市的人口恶性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市区街道不断向外延伸,侵占大量农田,住房紧张,交通堵塞,上下班拥挤,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等等。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或一些学者,虽然也进行过不少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城市人口是盲目地、无政府主义地增长的,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所采取的措施,收效甚微。结果仍然是大城市愈来愈大,城市人口愈来愈多,有的矛盾也愈来愈尖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我国大城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类似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发展的问题,但两者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在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过程中,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反面的教训。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多作调查,深入研究我国城市人口增长变化的规律,那么控制火城市人口增长的问题,完全是可以解决的。
根据笔者对广州市区人口增长问题的初步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控制市区人口增长的建议: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控制大城市,发展小城镇”的方针。要使广大干部和群众都认识到,有计划地控制广州市区人口的增长,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这个任务,关系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也关系到市区一百多万人的工作和生活。它既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到广州市今后建设的长远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那种认为国家经济情况好转了,农业生产丰收了,商品粮生产增长了,就可以放松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看法,是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的片面观点。还有人只顾千方百计把广州市的生产抓上去,而看不到还要控制市区人口增长,这也是见物不见人的片面性。他们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与控制人口增长的辩证统一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正是为生产增长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第二,要认真制订广州市的人口规划,把它完全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去。过去的国民经济计划,只包括人口规划的一部分,例如劳动力计划、教育计划。近来中央强调了计划生育以后,人口的生育计划也被列入国民经济计划中去了。但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为了切实完成控制广州市区人口增长的任务,必须把整个人口规划都纳入全市的国民经济计划中去,即还要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计划、户口迁移计划、干部增减计划、复退转业军人的安置计划,等等,一句话,即既包括计划生育计划,也包括控制人口机械变动的种种计划。不仅要有一个较完善的长远的人口规划,还要有年度计划。人口计划、规划都要落实到各个单位,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这就是说,要用抓生产计划和规划那样的劲头来抓人口计划和规划。
第三,要研究解决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管理体制问题。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引起重视。而关心控制城市人口的一些部门如城市规划局、公安局等,已在实践中认识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瞭解,按过去的规定,市公安局负责户籍管理,并负责审批城乡居民的迁移事项,但招工、招生、干部调动、转业复退军人安置等,均由其他部门掌握,公安部门只负责办理转移手续而已。同样的,省驻市机关、部队和中央直属单位或驻穗机关、省内各地区驻穗办事处等单位人员迁入或迁出,则由这些机关单位的系统负责审批,或报省批准办理,公安局也只负责办理迁移手续。从全市来看,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虽然许多部门都在管,但从整体上看,却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把它全面管起来。显然,若不改革过去的这套管理体制,不仅人口规划纳入国民经济规划会流于形式,而且要控制广州市区人口增长还会碰到很多障碍。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制定人口控制规划,检查、执行规划,并处理协调一些有关控制人口的重大政策性问题。
第四,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增长作为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必须抓好的十项工作之一,并把这项工作提到战略意义的高度,制定了今后争取全国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具体目标。这说明瞭开展计划生育的重要性。这与控制广州市区人口增长战略任务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是能否控制市区人口增长的关键。
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要的一条是加强党委对计划生育的领导,大力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当前重点应抓已生一个小孩的夫妇和新结婚夫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力争实现提倡的目标。如果我们从现在起就大力抓这项工作,而且持续抓下去,那么,到一九九O年左右,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可能降到负数。当然,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经济措施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统一掌握各单位之间的物质奬励标准,使不致相差太悬殊,否则,会助长“经济主义”,不利于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切实控制人口机械增长。控制人口机械增长,是实现控制市区人口增长的另一个关键问题。解放二十九年来,市区人口几度出现大增、大减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机械增长。若城市人口年机械增长不加控制,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入,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的人口增长,而且对市区今后的计划生育也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当然,每个城市常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机械迁移,这是城市社会生活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所强调的控制市区人口机械增长,决不是说要人为地去制止市区的一切人口机械迁移活动,而是说在有计划地保持正常合理的机械迁移的同时,限制不合理的人口机械增长,力求今后市区人口年迁出、迁入量保持相对平衡,或迁出量大于迁入量,以缓和市区人口增长的压力。为此,须相应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例如,采取严格措施控制外来单位(包括企业、机关、工厂等)迁入市区,严格执行国务院的招工条例,个别单位所需干部应尽量从市区内调剂解决等,以限制不合理的人口机械迁入。又如,采取积极支持愿意回外地(原籍)的年老退职、退休职工的迁出,加强市郊各工业点或小城镇的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等,以利于市区人口向外地或郊区扩散。由于控制市区人口机械增长的问题十分复杂,涉及面广,既与政策有关,又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要多作调查研究,慎重处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