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钟月明
广东惠州人
1973-1979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高级工程师。
钟月明,女,196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同年分配到冶金部北京矿冶研究院工作;1971年--1973年在广东矿冶学院任教;1973年5月调到中大地理系,1979年11月入地质系,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世纪80年代在地质系参加筹建地质体氨基酸实验室,从事地质体氨基酸的研究工作和培养研究生;上世纪90年代,除教学外,主要参加生物地球化学和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
1980年钟老师调到王将克老师主持的氨基酸实验工作组,开始长达十余年的地质体氨基酸研究工作。由于钟老师学的是地质专业,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又从事化学方面的工作,有地质和化学的基础,因此在筹建实验室过程中发挥了她的优势,了大量的工作,从实验室的布局设计、仪器设备的配置、各种化学试剂的选用等,她都提出了实用有效的意见,并都被采用。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把实验室逐步完善并承担科研与教学任务。该工作得到了地质学界老前辈涂光炽院士的鼓励和称赞:“进入80年代,中山大学地质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质体氨基酸实验室,可喜可贺,希望实验室的同志再接再厉,做出更大的成绩”。钟老师当时也身兼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科研经费非常紧缺,在这样的条件下,钟老师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仪器使用管理办法,在降低仪器设备损耗和成本开支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显着,为实验室的长期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在她和同事的精心爱护和共同努力下日益走上正轨,1986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她被评为先进个人,学校领导是这样评价的:“实验室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做这种工作的同志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勤俭节约,钟老师具备了”。
1991年她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一书提纲的编写,在撰写其中有关篇章之余,她还主动承担全书综合校对工作。这是一项高度费神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还有就是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为确保该书通过审核顺利出版,她在校对稿子的那段日子基本每天都是要到深夜一两点才睡。她对文章的措词是很严谨的,而且是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因为这类书籍,既要保持文字的流畅,又要兼顾专业性和科普相结合,全书共85万字,其中所花心血可想而知,而最终努力的结果总算没白费,该书于1999年在广东科技出版社顺利出版,填补了我国自然科学学科的空白。
也正是由于长期的实验室试验工作的关系,1993年钟老师不幸患上鼻咽癌,医生指出,这是典型的职业病,是在长期试验中吸入化学废气造成。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心情非常沉重,对她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的实验室工作也因此告一段落。但是在接受事实和做出积极治疗后,她很快从伤病的阴影中走出来,并重新投身到工作岗位中。她常说:“人的一生,只要有时间、有精力,继续工作是一种福气”。的确如此,其实她能够这样想,本身就是一种福气。
因身体关系,1994年之后,她的工作主要是参与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带病一直坚持工作到2005年底,协助申请取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期间过程体现出一个人的最大生存价值。目前,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科研成果即将转化,走向社会为人类健康服务,令人尤感欣慰。
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只要能帮到人,她是毫无保留、毫不犹豫的。记得在她得病后几年,校里也有两位老师得了同类病,她们知道她的情况就说要来谘询她,她第一时间整理自己的病历资料,为她们写了一份很详细的治病心得,把要注意什么、要配合什么等等写得清清楚楚,其实她的治病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太顺利,所以她很希望她们可以吸取经验,少走弯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得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确后来那两位老师在治疗过程注意了很多问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麻烦,都恢复得很好。
她是一个不求回报,却重感恩的人,她一直希望可以向多年关心和支持她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但由于身体原因未果。虽然她已离去,但音容宛在,更留下了宝贵的科研成果,她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鞭策着我们向前去。
(一)主要研究课题:
1.中国猿人化石产地鸵鸟蛋殻化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研究;
2.化石大熊猫牙釉质中氨基酸组成特征;
3.南越王墓出土动物遗骸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
4.海南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中氨基酸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5.粤东澄海钻探岩石心中氨基酸组成及其含量分布规律;
6.粤西第四纪洞穴堆积中氨基酸测年研究;
7.广州瘦狗岭剖面土壤中氨基酸含量及对应体研究;
8.广西若干洞穴堆积中氨基酸外消旋程度及测年研究;
9.广东南雄K/T界线恐龙絶灭问题研究;
10.饶平离子吸附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析;
11.伶仃洋水质现状评价;
12.汕头港海水中的总N,有机N和蛋白N的含量分析;
13.杭州深海岩心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及测年研究。
(二)合编著作
1.《氨基酸地质年代学》,海洋出版社,1986年,全书共6章,执笔第三章,并负责全书的综合校稿收尾工作;
2.《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科学出版社,1991年,全书共16章,执笔第1章,第2章,第9章,第15章,第16章,并负责全书的综合校稿收尾工作;
3.《生物地球化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9年,全书共25章,参与第4章,第5章,第21章,并负责全书的综合校稿收尾工作。
(三)发表论文
1.个人论文
(1)《氨基酸外消旋与生命老化的关系》(1991)。氨基酸杂志NO.2;
(2)《碱处理食物蛋白质对营养价值的影响》(1991)。食品科学NO.11;
(3)《氨基酸外消旋的生物年代学和药物学的意义》(1992)。氨基酸杂志NO.1。
2.合作论文
(1)《中国猿人化石产地鸵鸟蛋殻化石的显微结构和氨基酸组成》(1981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4);
(2)《大熊猫臼齿釉质的超微结构和氨基酸组成》(1984年)。古脊椎动物学报22(2);
(3)《氨基酸外消旋及其应用》(1986年)。百科知识NO.2;
(4)《氨基酸测年法及其在考古学和古人类研究中的应用》(1986)。史前研究N01,2(合刊);
(5)《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在地学中的应用》(1986)。地质论评32(4);
(6)《化石中氨基酸对映体的气相色谱分析》(1987)。实验技术与管理4(2);
(7)《应用氨基酸测年法测定广西巨猿洞和笔架山洞穴堆积中化石的地质年龄》(1989)。中国岩溶8(2);
(8)《化学化石——对化石传统概念的补充》(1989)。地质论评35(3);
(9)《安徽和县猿人遗址牙化石的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1989)。地质科学NO.3;
(10)《氨基酸分子手性探索生命起源的过渡阶段》(1989)。《天地生综合研究新进展》第三届天地生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1)《广西一些第四纪洞穴堆积中化石的氨基酸地质年龄》(1989)。人类学报8(2)。
(四)教学工作
1.研究生课程《有机地球化学》;
2.研究生课程《氨基酸地质年代学》;
3.研究生课程《氨基酸生物地球化学》;
4.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指导;
5.地质学本科生化学基础课程,主讲和实验课;
6.本科生毕业论文实验指导。
(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