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洪 绂
1934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并任系主任。教授。
一、学生时代对洪绂教授的信仰
本人在学生时代已很信仰洪绂教授。因在我系出版的“地理学季刊”中,可读到有关新聘来系的洪绂教授的讯息。如在《区域经济地理引言》一文中(洪绂讲述,罗开富笔记),洪提出经济地理要素为三:“地之要素,人之要素与史之要素”。在《英国经济地理大纲》中,洪从这三要素分别进行分析,为之“三讲”,第四讲才讲“农业”,五讲“矿产”,六讲“煤”,七讲和八讲为“工业总论”,九讲、十讲为《纺织工业》,十一讲为钢铁工业,十二讲为奢侈品工业,十三讲为“工业革命对于人口地理之影响。附録参考地图六种、期刊7种、文章6篇及各商会调查报告,专著4种。并作后记云:“本文为余所授《经济地理课》罗君开富之笔记,经余校阅者;虽可发表,却非为发表而作。余本拟将在欧所搜集,编为《英、法、德、俄、美、日六大强国经济地理》,兹先将英国经济地理材料之一部分,用讲演形式发表。然为时间所限,未能博览群书,胪举诸说,挂一漏万,知所不免,对于各项次要问题,亦未克尽量发挥,读者谅之!洪绂后记。”
从这两文,知洪绂回国后(1934),即在中山大学任教,开设《六国经济地理》一课①。第一文是说明对《区域经济地理》引言,指出与自然地理区划不同,必要用政治单位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后一文即以他博士后在英研讨时的心得。足见洪氏的经济地理学思想概要,尤以后一文为重要。当时我们作学生亦感兴趣,认为洪老师的经济地理学观点,至有意义,可补经济学者的不足。故用心研读后文,深有体会。当时承老师、学长们每谈及洪氏博士论文(1932),写“茶叶地理”,用法文在法国尼罗河地区研究所出版(1933,壹卷),并列为里昂大学地理学院丛书,被受国际(如德国、法国地理杂志纷纷介绍)及老师门赞赏,但我们未懂法文,深表遗憾。故多读此文以增加知识。
拜读洪氏长文后,对经济地理学已有一个概念,洪氏的经济地理学已有一个思想体系的雏形,即他以法国区域学派观点,以地、人、史为基础,进而论农业、矿业、工业、人口、经济生活、对外贸易与收支,最后得出经济政策的分析。对余影响,即有两点:
(1)经济地理学对国家经济分析比一般经济学杂志所谈要全面而深入,即经济地理是一门“经世济用”科学。
(2)经济地理发展有很大空间,使余觉得自然地理单独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必有人文地理知识。故日后余即有向人类学深造思想,因人类学为一切社会科学之基础。
因这两洪氏长文有不少可接受的观点,影响至今。如他谈及地的因素中,指出南方的敦伦盆地为冲积层,有河流、气候、土壤均宜农业,为英国心脏地带,为外族入侵的目标。而西、北多为太湿、土脊、土地多山等恶劣条件山地,为落后民族退却的保留地,经济落后。
他还指出英国以煤立国,七大煤区多与铁矿共存,故皆成工业区;毛织业与纺织业亦以岛脊平宁山(Pennines)为界,东部气候湿润为毛织区,西部较旱为棉织区。
洪氏在史的因素中,向学生宣称:“普通谈区域经济地理者鲜有论及人种方面,今日所讲材料谅为普通教科书所无,希望各同学加意及之。”余虽非当时听课同学,但受其影响,毕业后即投考人类学研究生,后来并着有《人类地理学概论》以图补人文地理学之不足。他对伦敦盆地的外族入侵史特予介绍,兹作表明之:
他认为“历次移民几有一定之式”:
(1)最早住民匹脱人Picts及苏格兰人Scots两族。
(2)第一次外族入侵为色脱人Celta(前600年前),现已退居四周贫瘠区。
(3)第二次罗马入侵(前55年--85年),今旧城仍有罗马式街道保存。
(4)第三次日耳曼诸族(萨克逊人,Saxons,449年,安格鲁人,Angles,犹地人,Jutes,504年,丹麦人,Danes,835年)
(5)第四次(法国诺曼底,Normandy,1066年)
今天代表英国人即Anglo-Saxon,黄发碧睛、身材高大而性情沉慎,平民多为色脱及犹他人,身材短小,发棕色而活泼。
说农业则指出英国不宜于以农立国之邦,应以工商业为重点,余知二战胜利后几年间,英国之蛋、糖两项仍由香港供应,且仍要定量配给,即一例证。
谈人口地理时指出工业革命后,至1931年都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数80%;大伦敦市为820万人。农业萎缩,故一战后英国成为粮食入输,工业原料入输,恢复殖民地海外市场,成为英国国家政策,余在岭南大学教书时(1946年),同宿舍的牛顿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H. Shaw小姐,博士后即无职业,唯有向海外发展,成英商德士古石油公司职员,工资低,来广州沙面工作,还要到岭南大学作钟点教师(教历史系自然地理课),维持家计,与洪氏分析可作验证。
二、第一次和洪教授见面
本人初次和洪绂教授见面是在1983年参加中国地理学会访加代表团(团长为理事长吴传钧院士)期间,在中加第一次见面时,洪教授专门和我及李孝芳教授握手,李教授是他清华大学时期的学生,本人也算是他的学生,因为他见面时,即对本人说:“我们很早就读过大作,知您是研究华南热带地区有成绩的学者,我也是在中山大学教过书的,幷且是受聘为系主任的。”①故本人即称他为老师,他也很乐意在会休息时间中,约我和李教授谈话。
他在和本人谈话时送本人一本英文小册子“Tropical Rain Forest”(《热带雨林》),并说,这本书专讲热带雨林,材料很多的。谈话内容主要瞭解国内情况,表达有回国参观想法。余当时是华南师大地理系主任,即表示很欢迎老师回国访问,可来我系参观并讲学。本人也请洪老师谈他在离开大陆后情况,他说到他是在北平受战争影响时,曾到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任教(1939年9月-1940年7月),当时还称史地系,后接受美国大学邀请赴美讲学,当时美国很欢迎他们去讲学,做研究工作。他说到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和林超教授很好,他很欣赏林超师,幷且曾邀请林超师从中山大学(当时在澄江)到西南联大(在昆明)任教。我即介绍清华地学系建国后已并入北京大学地理系,林超师也已成为北大教授,并任北京市地理学会会长等。他听了以后,即很高兴,知道共产党对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视,也说到,自从北京发表实验原子弹后,即瞭解到祖国重视科学,重视人才。又说他在美辗转教过几间大学如克拉克(Clark Univ.)、耶鲁大学等,才转来加拿大,因这里环境比美国为好。他现在贵富大学任教。他介绍贵富大学近加国中心多伦多市,该校与加拿大农业部有关,即为农业部培养人才,不少专业即受农业部资助,对地理学也重视,60年代后,即转来该校创立地理系,自任主任至今,环境也好。时想回国走走看看。
他和李孝芳教授谈得更多,大多有关清华地学系各同学情况。并请她和林超教授联系,意思是想回北大走走。后来,本人也和林超师谈过,林师也表态欢迎他回来看看,并云已有函洪教授联系。
三、第二次和洪绂教授谈话
在中加地理会议将结束时,他又约本人谈话一次。这次谈得比较开心,因相处几天,大家互相比较熟悉。
本人曾问及他在中山大学教书情况,他说他上过罗开富班的课,很怀念这段日子。及问到他为什么不在中山大学教下去问题,他答得很具体。他说当时朱家骅校长已派孙宕越等留法,和他同学,他知孙师是个好人材,将来毕业后,定然回中大任教(据说留学时有定约每出国学生必要回中大服务几年的)。故系主任当然是用自己派出去的学生。当时,又接清华大学要他北上任教,准备筹办地理系(当时是地学系,地理是一个专业组),故他当然愿意去北方发展。因而离开中山大学的。
回国访问事,本人也问及,他说也很明朗,主要是他夫人不愿回中国,因她的亲人在土地革命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心中不平,故拖延长久云云。他还说,他是有心脏病的人,恐怕一人回归也不好办。从谈话中,可见洪教授是一个开明的人,有创业精神的学者。因此,本人写此文介绍所知。也觉得我国地理学界人士能在国际上有点好名声的学者是不多的,在国内也不是很多人知道他的情况。本人知之也不多,但愿作简单介绍。
四、洪绂教授在国内外工作的贡献
洪绂教授在1934年回国到1948年14年当中,在中山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也培养过不少人才。近读杨宗干兄《洪绂博士》一文,得知其详,知他在西南联大时曾讲授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欧洲及美洲区域地理。在美曾在Clark U.,Hartford U.任教,在Carroll U.地理系当系主任,60年代转至加拿大Winniply U.任地理系主任,一度在耶鲁大学任客座教授。1966年在Quelph U.创办地理系,任系主任、首席教授,1974年退休。期间还任过牛顿大学客座教授,加、法科学交换教授等职,并任加国家研究员,并三次获得加国家研究奬金。一位中国学者能在国外获得这么多名誉职位是很不简单的。从他的工作过程中,是逐步上升的,显示在国外声誉日隆,由教授到系主任,由受聘到自创;由一般大学到名校,由一国到二国交换教授,奬由一次到三次,都显示洪绂教授不只是一位学者,而且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据说Quelth大学地理系少数学生也曾成立“緑卫兵”相似的反权威学者的行动,足证洪绂教授在当时的地位。
杨宗干教授文中还指出洪绂的弟子们,不少已成为新中国的知名学者,如周廷儒①、王乃梁、邓绶林、丁锡祉等教授外,还有些好友可补充,例如亚新舆地学社邹新垓社长,他也说到受洪绂教授影响,使他专心学习地理,并努力办好家传企业(三代从事地图事业的亚新舆地学社)。他毕业后,即从事地图编印工作。出版全国通用中国地图集。并承担清华大学地学系成立的清华大学地学会丛书《地学集刊》的出版。及时刊出该系师生研究成果(亦接受外稿)。李式金教授也是当时知名学者,任河南师大地理系主任,许逸超(桂馨)教授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教授,张英骏当今岩溶专家,任教贵阳师大地理系,刘心务为北京大学教授,侯学焘研究员(南京地理所),李孝芳北大教授均曾受教于洪绂教授的著名学者。
(曾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