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克勒脱纳(W. Credner)

  德国人

  中山大学地理系创办人,

  1929-1931年任地理系主任。教授。

  克勒脱纳是德国基尔(Kiel)大学教授,他当时对远东在发展中地区已有浓厚兴趣,受李希霍芬(Richthofen. F. V. )区域地理思想影响,即去泰国考察研究。

  那时,我国建立不久的中山大学,为贯彻孙中山《建国方略》的理想,即有有识之士提出建立地理系于中大理学院,即把史地分开各自成系。加上当时列强吞食我国领土,如1929年中甸边界之争,朝野深感地理学之重要。当时新调来当副校长的朱家骅正是留德的地质学博士,对地理学瞭解颇深,他积极与当时“国联”联系,克勒脱纳得知亦认为机会难得,答应来校工作两年。他当时正在泰国考察,到任后又去云南傣族人分布地区考察,收集资料,为他撰写泰国区域地理专著之用。克勒脱纳是德国著名地理学者,在英人狄金森(Robert E. Dickinson)所着的《现代地理学的创建人》一书(the Makers of Modern Geography)中(1969年版),被称为“德国的第三代地理学家中最多产和最有能力者之一。”

  他1892年12月23日生于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Greifswald),卒于慕尼黑(Munchen),享寿56岁。由1922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取博士后到去世仅仅工作了26年,故在国际上名声不着。父为地质学者,希望他成采矿工程师,故他早期兴趣即在地质、地貌方面。一战后,从赫特纳(Alfred Hettner)游,因这位区域地理学大师也回海德堡任教,在赫特纳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奥登瓦尔德和斯佩萨尔特结晶岩区的地形》,论文内容充分反映出他优良的地质学基础和转向地理研究的方向。因为老师赫特纳重视自然地理的自然科学基础,地形、气候当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所以他的论文以探讨德国西南部准平原和悬崖的起源为中心的,对地形特征形成的气候要素影响,倍加注意,即把动力地形和构造地形结合起来,幷且注意到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相影响。因德国的区域地理研究早在十九世纪的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所提倡,拉采尔正是赫特纳的导师。

  克勒脱纳正是在当时德国区域地理观念影响下,在1927—1929年去泰国考察,幷且在1929年受聘来华的原因之一。当时他正在编写有关泰国专著,来表达他对区域地理学的思想,他回国后即写成《傣国、傣族的土地》一书,写明是“献赫特纳老师”的。

  他在广州中山大学工作是在1929年7月,地理系设在文明路东堂。据林超教授1985年回忆,当时地理系只有二间房,一间是克勒脱纳教授办公室,一间是他和地理系的同事所用。设备有自德国购回一套哥太(gotha)印制由Dr.Haark主编的世界图和一些仪器及图书(本人在澄江华山寺层青阁地理系图书室还见到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的《中国》(Chnina)巨著等书)。教学计划按德国情况设计(到王益崖接任后才改过来)。

  开始学生来源有困难,据罗开富教授1985年回忆,当时人们还不知地理系是学什么的,学校公布地理系学生是免费的,其他系学费为十元一学期的。在外省招生,浙江三名,周廷儒、周立三、楼同茂,在福建招一名,叶汇。此外,又招收外系学生转系来地理系就读。如林超本是哲学系学生,但他爱好地理学,1929年升四年级时,转入地理系一年级学习,与叶汇等同学地形、气候等基础课。因四年级主要是写论文,课很少的。他功课好,受克勒脱纳赏识,1930年选他去云南考察(一共6个人去),并提请聘他为地理系助教。又如吕逸卿先生是中文系学生,因爱地理学亦转选修地学课程,毕业后也是留任助教。当时还因语言关系请一位翻译张道琛先生,协助克勒脱纳工作,即要按他去云南考察计划,并把学生学习安排。此外,经济系孙宕越也是其中转读地理的一位。他后来校派留法,1934年返国任地理系主任。在广东招生的有李杰、吴汉光、叶观河、黄法兴、周炳照等,1929年入学学生共12位。

  教学计划特点是4年制,重视自然地理基础课和科学调查,他亲讲授地形学、气候学两门基础课(由张道琛讲师翻译)。科学调查课是每一周外出考察一次,假期作长远考察,如1929年寒假即去粤北考察三周。把堂课和野外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受益大,如周立三院士在华南师大讲学时即说他在新疆综考队、农业区划工作中,都能开辟新领域,农业区划受邓小平同志欣赏即由于此。可见自然地理基础训练很重要。孙敬之教授曾对我说,他以野外工作未有一套可行方法为憾,亦可反映此意。周廷儒在新疆综考成绩卓越,亦自称当年受教于克勒脱勒,受益一生。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热情指导。因他当时年青力壮,又未结婚,想培养助手帮他做好入滇工作。如徐俊鸣教授回忆说:“我的印象Credner比Panzen要热情些。Credner教学认真,对学生比较关尽。”

  1930年暑期克勒脱纳即入滇考察,以求丰富他在泰国的工作。花四个月,行1200公里,由广州经河内入昆明,以大理为中心,分两队,一队由他与林超、张道琛等四人同行,西行缅甸边境(受阻不能入境),主要工作为地貌考察,但亦注意人口、经济、语言等项目。一队留大理收集有关气象、人类地理各项资料。西行一队经萨尔温江,折向金沙江,返回大理,拍照片几百幅、电影一本,回校写出报告两册,用中、英文字发表。还有简短文章发表。

  报告名称是《1930年云南地理考察报告》,刊在《国立中山大学地理系报告集刊》,第一卷第1、2号。1931年第一号《总论》记有在点苍山上冰川地形和冰川湖。据Paul DuTandin在法国地理学会出版的《地理学》(Lageographie)杂志1932年5月号介绍:“特别的湖是在洱海西侧点苍山顶上,高达4100-4300米,看到古冰河及高度为3920米的湖沼遗迹。”成为今天“大理冰期”的专门述语,相当欧洲末次冰期“Wurm”冰期。第二号《地质与地形》,记沿途情况:古生代灰岩高原、二叠纪红层、怒江花岗岩体、滇西火山群的地质及地貌等等。他认为,整个的滇西地貌是褶皱后被夷平的地面,即地表已准平原化。今天各山顶每见平坦地形遗迹,即可说明。准平原自北向南倾斜下降,目前各大河川即在这面顺坡南流,和今天相似。第三纪后准平原上升成高原,河流下切,成为今天峡谷地形。今天综考队考察后,仍得此结论,只详细得多。报告简介文章,也于1931年写成,并在1931年《中国地质学会会刊》上刊出。亦介绍他对地区地貌形成多因素观点。即迪金森《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一书中所说:“这些观念奠定了近代气候地形学的基础。”

  他在中山大学辛勤劳动二年后,1935年即写出《傣国、傣族的土地》(Siam.Das Land dez Tai),充分表现出赫特纳的区域地理思想,即以深入理解的自然地理为基础去扬人文地理内容的德国地理学派传统。幷且他认为德国对殖民地地区有深长的开发利益意义,纔来泰国和中国干了4年深入调查工作。这显然是受李希霍芬思想的影响。他回国后的工作也显示出来,例如他仍回到他服务的基尔大学,研究经济区域和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并当上慕尼黑高等技术学校的经济地理学教授、东南亚专家,《傣国,傣族的土地》成为德国区域地理学派的一部杰作。

  第二年招收学生有黄秉维院士、梁溥教授等名家,还有戴燕福、陈浩、金宝桢、任绍熹、符鸿通、麦吉庆、骆恭陶、黄植履、黄次骏等共11位。由于写报告和教学工作较忙,野外调查改为两周一次。还要去南京中央大学作学术演讲(由林超作翻译),谈他去云南考察情况。

  据说他后代只有一位儿子,并说他在中国所做的工作和事业很留恋。克勒脱纳的学生访华时,常有谈及,并希望有人介绍他们的老师在华建立的事业的情况,并说他的儿子也很愿意提供他父亲生前的著作及其他有关的资料。的确,克勒脱纳在回国后有大批著作,如在矿业地理、农业地图等方面都有大量著作,在中、泰两国的地貌学工作只反映其自然地理的水平。

  (曾昭璇)

  

  附:克勒脱纳教授的两届学生

  中山大学地理系于1929年成立,隶属理学院。留德地质学博士、实际上主持中山大学的副校长朱家骅,通过“国际联盟” 聘请德国基尔(Kiel)大学地理学教授W. 克勒脱纳(W. Credner)为地理系第一任系主任,任期从1929年7月至1931年6月。在克勒脱纳教授任期内,招收两届学生共23人,他们是:

  1929年入学的学生12人:叶汇、周延儒、周立三、楼桐茂、李杰、吴汉光、叶欢河、黄法兴、林超、吕逸卿、孙宕越、周炳照。

  1930年入学的学生11人:黄秉维、梁溥、戴燕福、陈浩、金宝桢、任绍熹、符鸿通、麦吉庆、骆恭陶、黄植履、黄次骏。

  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摇篮,地理学大师洪堡和李特尔的故乡,以区域地理和重视野外工作见长。在克勒脱纳教授的主持下,地理系建设和地理学科架构完全按照德国模式。其特点:一是地理系设在理学院,属理科,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理科地理系;二是完全采用外国地理教材,使用外语上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吸取西方地理学成果;三是大量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数量之多,居同期全国各类学校地理系之冠,幷且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并重;四是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地理考察。1930年在克勒脱纳带领下,组织“云南地理调查团”,开赴云南边疆作探险式考察,并写成《民国十九年云南地理考察报告》,这是民国时期我国地理学界有组织的地理考察活动之始,已被载人《世界地理学史》。

  在德国地理学的传统和风格的熏陶下,加上又受到克勒脱纳和卞沙(地理系第二任系主任)两位德国地理学教授的三年时间的言传身教,地理系第一、第二两届学生中有一批人成为著名的地理学家,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界的栋梁之材。

  黄秉维,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

  周立三,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

  周廷儒,中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30年。

  林超,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吕逸卿,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和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长。

  孙宕越,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在台湾创办文化大学地理学系,并任系主任。

  楼桐茂,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广州地研究所研究员。

  梁溥,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在区域经济地理学和农业地理学作出杰出的贡献。

  叶汇,中国著名地理学家,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在地貌学研究作出杰出的贡献。

  (刘琦)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