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初,我和倪兆球、司徒尚纪、胡华颖等老师一起,率领经济地理专业八四级的同学,到新会县进行生产实习,同时要完成新会县县域规划的任务。当时由于是以生产实习的名义去接受规划任务,我们没有收取新会县的规划经费,但他们负责我们师生的食宿和交通。我们住宿的地方是县林业局的招待所,对外叫园林宾馆。宾馆二楼有个大厅,是我们集中讨论、研究问题的地方。
师生一行40人都住在宾馆里。白天大家按照分工分别出去考察、收集资料或进行访谈,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交流情况,汇报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工作方法,讨论一些发展规划的问题。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说,那时对区域规划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开展县域规划也十分缺乏经验,许多理论和方法都处在探索之中。出于这种原因,我们更感到要发挥师生的集体智慧,珍惜晚上汇报和讨论的机会,认真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也就难免引起争论,有些服务员以为是在“吵架”!
然而,师生共同的讨论,那怕是争吵,收获确实很大,这里我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区域经济特征的分析路径
进入新会后我即分工两位同学专门收集资料,分析新会县域经济特征。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位同学仍拿不出报告,总觉得不知道从何入手去总结区域经济特征。汇报时总是谈以什么产业为主,是以农业为主,还是以工业为主的问题,工业生产又是以重工业为主还是以轻工业为主等问题。讨论中,有人说若把珠江三角洲各县经济水平分为三等的话,新会属于中间等级的县,比不上顺德、南海,但比恩平、开平要强。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思路便逐渐清晰。经过几天后,我们总结出几条探索区域经济特征的线路:(1)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是穷县还是富县,如果分等级,该属哪一等级;(2)从经济增长速度分析,是慢的还是快的,从速度可以看动力、潜力和发展趋势;(3)从产业结构分析,看支柱产业是什么,看经济类型;(4)从产业空间分布分析,是匀质空间还是非匀质空间,是集中还是散状分布,经济的重心在哪里;(5)从区域在全国或上一层次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看区域的职能。那一次总结,把感性的东西条理化、系统化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那两个同学们觉得有方法了,很快把县域经济特征概括了出来。
这次实习我也得到了提高,在以后的讲课中,经常继续引导同学从这些方面去分析区域经济特征。
二、“金三角”解困
我们到新会后没几天,当时的县长叶英昌便详细介绍了新会的情况,从过去、现状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后许多事情也互相交换意见。比如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当时新会县年工农业总产值才10亿元左右,到2000年能达到多少?叶县长笑笑说:“50亿元吧。”我们已做过高、中、低速度三种方案预测,征求他的意见,“100亿如何”?他反问:“能达到吗?”
一些规划布局方案,我们很想听听县委书记的意见,但县委书记一直不给面子,说事情多,没时间见面。我想,书记可能以为我们是来实习的,搞不出什么名堂故推辞不见。如果他重视,再忙也会排得出时间的。
眼看就快到国庆了,实习时间将近过去三分之二了,还见不着县的第一把手,心里真着急。大概是28日上午,我步行20分钟,从园林宾馆到县府,找县委办公室主任吴卓英,希望在国庆假期见一见县委书记,交谈一些想法。他说:“你有什么想法?”我说:“福建有个金三角,新会也有个金三角。”并简述了对新会金三角的开发想法。他说:“我会向书记汇报。”
新会的金三角是怎样提出来的呢?是我们多次讨论新会重点开发区域时,争论出来的。
在我们实习之前,新会县把开发重点放在崖门口围垦的地方,把崖南垦区作为县的开发重点区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时的崖南人气不旺,难以聚人。那时的开发重点应转向银洲湖的北部,就是大致以会城、古井、双水为顶点的三角形范围,这里区位好,发展潜力大,宜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如果这个设想成立,新会的发展要作战略转移,从以崖南开发为主转到以银洲湖北部一带为重点。金三角也就在讨论中逐渐成型。
我离开县委办回宾馆,中途进了理发店剪了发。一回去,学生们很紧张,说半个小时前县委书记来电话,要立即见我们的老师,并留言中午请几位老师吃饭。
我们没想到今天如此迅速得到县委书记的召见,于是几位老师马上赶去县委办公室。县委书记张远贻热情招呼,并听了我们的汇报。我详细介绍了新会金三角的开发意义及初步规划构想:(1)开发5000吨级的天马港,发展近海运输事业,扩大对外开放;(2)建设疏港铁路,联络内地,从天马港至鹤山或至开平、新兴,用铁路与三茂线连接起来;(3)建设牛头等四座跨江大桥,畅通与银洲湖南部东西两岸的联系;(4)建设火力电站,解决能源不足;(5)利用宋朝末代皇帝在崖门跳海的遗迹,发掘历史,发展文化旅游;(6)利用沉睡在银洲湖底的古战船,建设必要的设施,发展“北有兵马俑,南有古战船”的大型旅游景区;(7)会城向南发展,向银洲湖方向拓展;(8)在双水和古井划出适当的区域,作工业开发区;(9)拓宽会城至斗门的公路,加强与珠海特区的联系等等。县委书记当场作了记録,基本上同意了上述构想。
有了金三角的开发区构想,新会县域规划便有了一个亮点,对新会的战略重点转移便顺理成章。
新会县域规划是我校经济地理专业进行区域规划的一次有影响的实践。规划成果得到新会县政府和人大的充分肯定,并要我们两次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宣讲,还受到建设部领导的表扬。
十年之后,新会县改为江门市的新会区了,区政府邀请我参加其“十五”规划的讨论,我进一步提出银洲湖圈的发展设想,许多想法是当时我们曾经在园林宾馆争论时就讨论到了的。
带学生进行新会县域规划的生产实习已过去20多年了,但在园林宾馆二楼论争时的情景仍似在昨天,学生们的面孔一个个历历在目,激烈的论争气氛仍备感亲切。
(魏清泉系中山大学经济地理专业1964届毕业生,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