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序 二

      
  桃源开乡,历史悠久,尤其有清一代,为应科举考取功名,无论书香门第,或清寒之家,皆不乏聪慧勤学成就之士,故有“秀才论担”之自嘲,可见当时文风之盛。

  民国卅二年(一九四三年)编篡之《大埔县志》于《人物志·儒行列传》中,即载有桃源庠生《郭铜君传略》,彰显其祖孙三代杰出英才。铜君名铨,豪于诗,着有《小吟山馆诗稿》二集;其子光海,字小瀛,颖悟苦读,为学使赏识,惜未达而病不起;其季子光墀,字芹甫,尝掌教普宁贵山书院,长于诗赋词联,着笔风趣,脍炙人口,有《之钦》、《台游》二诗草、《研耕集》等著作问世;其孙兆霖、汝霖,俱庠生,汝霖,光海子,字福初,于清末民初文名甚炽,为乡中祭酒。在同《县志》·《游学学位表》中亦载桃源于民元廿年前后,有北京大学法学士陈天民、理学士陈志强、中山大学郭瘦真等博学多才之士,此皆于志书中彰彰可考者。其余才华卓越,或未入史册、或载后出志书者,如前辈名贤钟铭彝、邓玉如、陈荣教、谢颂臣、钟雨亭、郭伦伍、廖厚初、郭栋材、邓靖钧、钟觐丞等,亦所在多有。且陈、邓、钟、郭为桃源四大姓,其总人口据同《县志》·《地理志·乡村户口统计》占全乡人口七成六,人才辈出固不在话下。即张、范、罗、蒋、谢及等以下之诸小姓,硕才俊彦亦代不乏人,桃源人文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惟年代嬗递,人物迁流,乡先贤著作少数结集者,或存或不存,其余则种种缘因,逐渐散佚殆尽,尤其各处凉亭、祠社、寺庙、墓亭等胜地,原有昔贤之楹联、题咏、碑记等佳作,乃乡中珍贵文献,今已大都圯毁多时,遗迹荒芜,文物亦随之湮没,甚为可惜!

  乡贤兴武、云汉、祥发、家谱及乡中诸贤达等洞见及此,倡议以搜罗先贤遗着为主,附以今人作品,编印《桃源古今文萃》一书,俾流传久远,此诚为继往开来之善举。而内容融汇古今,体现工部“不薄今人爱古人”之雅旨。文萃编篡蒇事,将付剞劂,祥发、家谱受编委之托,不远万里,屡以函电嘱序。余自惟少岁去国,读书不多,学识肤浅,且一生淹留海外,于乡先贤之文章风范知解不深,焉堪胜任?惟二君力促,盛意拳拳,不敢方命,谨掬诚款悃以应,尚冀大雅宏达不以谫陋见呵为幸。

  二千有四年岁次甲申孟春下澣

  象墩廖蕴山拜序于澳洲墨尔本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