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大埔桃源概况

      
  一、大埔概况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居韩江中上游。东连福建平和,南接饶平、丰顺,西邻梅县,北界福建永定。东西宽62.7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县境群山环抱,峰峦重迭,有“山中山”之称。全县有山地322.72万亩,占总面积87.22%,耕地21.38万亩,只占5.8%。1000米以上山峰有27座,多分布于县境边缘。西部属莲花山——阴那山系,中部多为丘陵,东部为凤凰山系。境内溪河特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储藏量约70万千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16.5℃—21.9℃,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大埔古为百越之地,秦汉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建义招县,隋改万川县。唐、宋、元及明前期入海阳县,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划属饶平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置县定名大埔。1949年5月14日,大埔县获得解放。1961年4月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1988年,全县设10个乡10个镇1个林场,总人口46.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07万人,占87.6%;非农业人口5.8万人,占12.4%。此外,海外华侨、华人46万多人,分布于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侨居于东南亚各国。(上述均为1992年《大埔县志》统计资料),是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

  大埔居民属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客家先民根自中原,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及官职迁调等原因,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辗转南迁。远祖为开创基业,繁衍子孙,谋求生存,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辟了大埔新天地,锻就了大埔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精神。

  大埔是革命老根据地,大埔人民具有爱国爱乡、保家卫国、为革命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早在1925年在高陂建立了中共大埔县第一个支部。1926年11月成立中共大埔县部委员会,建立革命武装,组织武装暴动。桃源镇桃锋村人郭栋材任大埔县委首任书记。1927年10月,大埔农民自卫军随“八一”南昌起义军驻守三河坝,与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这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名的三河坝战役。1930年冬至1934年,中共中央开辟了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大埔人民为护送中央领导人和转送物资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等领导机关先后设在大埔,指挥闽粤边及南方广西、湘南、江西、福建及广东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大埔是中共闽粤赣边的革命据点,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韩东地委、中共粤东地委、中共闽西地委均设在大埔境内,指挥闽粤赣边区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美援朝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埔共有765名英雄儿女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保卫祖国神圣的领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埔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自明清以来,儒学盛行,社学不衰,科第蝉联,人文蔚起。据民国《大埔县志》载:清代以前有翰林15名、进士58名、举人298名。辛亥革命后,废科举办新学,教育进一步普及。

  二、桃源概况

  桃源镇位于大埔县境南端,东连光德镇,北接高陂镇,西和西南邻丰顺县,东南界汕头饶平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三县岽、狮子石岽,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金山岽、马腰岽、粗坑岽、雷打岽、大无岽、九流山、瘌痢山、尖山和无名山等多处。群山耸峙,环列于东部、南部及西南边境,中心地域遂成为一个小盆地。源于白茫畲、三县岽之桃源溪,集各处坑流自南向北入高陂镇内注韩江。全镇面积76.9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桃源圩,距县城直线30公里,公路里程50余公里。所辖桃星、桃锋、新东、团结村,聚于小盆地;上墩(象墩)、坪新村则在东南山谷间,西北部另设镇属尖山林场,合计6村1场和1个街道居委会,共有2665户,1.4万人(1992年县志统计资料)。桃源镇属侨乡,海外乡亲颇多。

  全镇有耕地4872亩,山地9.48亩(1992年县志统计资料)。农业种水稻,兼种甘薯、木薯等。山地产杉、松、杂木、茶,以尖山林场所产为多。狮子石岽林木茂盛,以薪炭林为主。山上有华南虎出没,20世纪80年代还发现金钱豹、蟒蛇等。本镇山多田少,瓷土丰富、质好,瓷业生产历史悠久,故在清以前称泥源,后称黎源。全镇有大型瓷厂多间,生产日用瓷、青花瓷、仿古艺术瓷等,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地方财政税收居全县第一。水利资源丰富,已建有小水电站9座,装机容量1050千瓦(1992年县志统计资料)。各村之间公路相通,全部铺设混凝土路面。汽车可通高陂镇和县内各地,并有省道通往饶平县及潮州、汕头等地。

  桃源旧有小店40余家。建国后逐步扩建,街道增至1500米,有小工业、加工业、商店等25个单位,建筑面积74.6万平方米。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5所,中心小学1所;镇卫生院、田家炳医院各一间,电影院1座(1992年县志统计资料)。

  附:坪新村之归属

  坪新村,旧称坪石村,原属饶平县三饶区的黄坪乡,因居民讲客家话,与桃源镇的生产、生活习惯较密切,1956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划归大埔县,初名上坪村,1982年更名坪新村。

   编者按:上述大埔县桃源镇概况主要内容根据1992年丘杰主编《大埔县志》,部分有修改。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