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卢国盛
革命烈士卢国盛,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原茂名县(今高州市)沙田卢村。1943年9月前,在家乡读书及务农。1943年9月考入茂名中学初中,在校品学兼优。
1944年参加熊夏武同志主持的“茂名县抗日演剧宣传队”,因出色扮演《他Q正传》中孔乙己而扬名高州城。同年参加“地下游击小组”,参与革命斗争活动。此期间写有中篇小说《乾枯的原野》、长诗《太阳的故事》及一批短篇。1946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是高州城区地下党负责人汤志道的助手。
1946年9月,考入高州中学高中38班,他发动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进步活动,有一批受进步影响的同学被他吸引成为“地下游击小组”的成员,使高州城区革命力量队伍得到壮大发展。
1948年4月,国民党反动当局企图逮捕高州城区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时,他及时撤退,先后到信宜、廉江、化县(今化州市)等地山区农村,开展武装革命斗争,反抗国民党腐败政权。
1949年2月,在化县同庆乡被国民党包围,突围中受伤被捕,关押在化州城。狱中他坚贞不屈。1949年4月20日,从化州押解往高州途中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卢国盛同志在高州中学高中38班中,先后组织读书会、歌咏队、话剧队等组织,引导同学读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演进步话剧,使同学们政治上受到启蒙、思想上受到启发,使这一批同学从参加进步活动到参加革命斗争,也使38班的进步活动成为高州中学和高州城区进步学生活动的重要促进力量,幷发展壮大瞭高州城区的革命队伍。
高州中学38班在1946年国民党在校内发展“三青团”时,90%以上的同学没有受骗填表;80%以上的同学积极参加卢国盛在班里倡导开展的各种进步活动;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参加了革命活动并参加了革命组织;在解放战争期间,四分之一的同学参加了武装斗争。
对卢国盛同志,我们不仅要赞扬他、敬佩他、怀念他,还要瞭解他、研究他、学习他。
卢国盛同志出身佃中农家庭,从小参加农业劳动。农村常受自然灾害影响,洪水与乾旱为患。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封建剥削。这些灾害与苦难,他都有切身的体验,使他易于接受革命的道理。他父亲是位私塾教师,使他有机会学到文化。因穷,他到十六岁才读高小,以后才进入初中、高中。1928年共产党领导的“沙田起义”,震动了广东南路地区,起义虽失败了,但对当地农民的影响却十分深远。他也深受影响,于初中二年级就曾参加1944年冬沙田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后因领导人牺牲而停止。
由于他有一定文化水平,又勤奋好学,在家时已看过不少的古典小说,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他记忆力强,看过就能给人讲解分析。他和农村常人一样,参与各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迷信活动,但他不信神鬼,不下跪。他对棋艺也很精通。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国处于外受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内受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专制统治与残酷剥削,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面对“三座大山”,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地坚持教育、发动群众,团结广大群众奋起斗争,并带领人民去夺取解放。
卢国盛同志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卢国盛同志一贯刻苦勤奋好学,从学习中吸取营养,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觉悟水平
1、他在学业功课上,一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品学兼优。
2、他学而不厌,博览群书,他阅读了大批量的中外文学名著,除小说外,对诗、词、戏剧、美术、音乐,也有广泛的兴趣,还喜欢社会科学哲学、历史,特别认真地学习了《整风文献》、《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革命著作,用以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改造世界观。他看书,许多记笔记,以加深理解。还喜欢西洋音乐、拉小提琴,他认为“生活如无艺术,便是野蛮”。他枕套绣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带浪漫色彩的诗句。
3、他学以致用,勇于实践。他不仅看小说,还动笔写小说,在初中三时,就写出中篇小说《乾枯的原野》,以柳克笔名载于熊夏武老师主篇的《牧场》上,已连载了三期,但因敌人禁止《牧场》出版而停止。还写过长诗《太阳的故事》和写过不少短篇。他看剧本。而更积极组织演出话剧。他将戏剧当武器,舞台作战场,对演技精益求精。据现有资料,他先后参演、主演、导演过的话剧有:《雨过天青》、《草木皆兵》、《阿Q正传》、《钦差大臣》、《杏花春雨江南》、《还乡泪》、《芳草天涯》、《飞花曲》、《过年》、《小人物狂想曲》等。他还自篇短剧,如《穿煲》等。他是一位出色的话剧演员和导演。他曾演“孔乙己”而扬名高州城,也是一位出色的宣传鼓动家,拥有众多的观众、听众,深孚众望。
二、卢国盛同志有深厚的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勤劳檏实勇敢坚定的品质,较早确立了革命的世界观
1、他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一直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
他憎恨剥削阶级,念私塾时,就用粉笔在路上写咒骂同村地主的标语。初中二年级就参加茂名抗日话剧宣传队,宣传扺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参加了革命组织。接着参加1944年冬在茂西沙田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公开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
他在初中,就积极演出农村农民遭受压迫剥削苦难的情境话剧,初中三时写的中篇小说《乾枯的原野》是反映农村农民遭受天灾和地主压迫剥削的苦难和农民起来反抗斗争的情况。他参演的话剧大多反映揭露了农民的苦难、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压迫情况。他编导的短剧《穿煲》也是教导同学不要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子弟。
2、他广泛接触群众,关心同学,教育和团结同学,以孤立敌人。
不少同学回忆受过他的关心、鼓舞、教导、启发,而积极参与进步活动。有些同学当个人遇有挫折过失困难时,他不暇思索就立即出面予以关心爱护,不歧视,不责备,而是关怀鼓励其改正错误,继续前进。这不仅使其本人受教育,还使其他人也深受启发与教育。从中也可看到卢国盛同志思想境界的高尚。
他在班内开展各种进步活动中,是普遍发动同学参加,并给以支持帮助,热心而又细心的鼓励。使全班大多数的同学都高兴地参与,使38班形成了一个团结、活跃、战斗的集体。
3、他立场坚定。在敌人的虎视下,在战场与刑场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
他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在敌人特务的层层监视下进行工作,机智地与敌人作斗争。在高州城敌人要逮捕他时,他转到农村去打游击,搞武装斗争。当斗争形势不利,处于被动局面时,他选择有利的地区,继续战斗下去,当被敌人包围时,他勇敢突围。当不幸被捕,坚贞不屈,从容就义,坚持了革命者的气节,体现出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的高贵品质。
三、卢国盛同志有较广泛的影响,留下光辉的业绩,与光辉的榜样,鼓励后人继续奋勇前进
1、多年来,他运用演剧、歌咏、读书会等形式,特别是演剧,从城市到乡村,传播了革命的思想,引导人们走向进步与革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不少同学由于得到他的启发诱导而走上革命道路。
2、他播下了革命种子,幷且发芽、生根、开花,又结出新的种子再扩大传播。1946年下半年,高州中学参加革命组织的学生,只有几个人。但到1949年下半年已发展到好几十人。1948年4月至1949年4月一年中,高中38班就有13人到游击区参加了武装斗争。上述人员后来都成为革命骨干,在各个岗位上作出贡献。至于高州城区发展的革命队伍人数就更多。
3、他以学生身份作掩护,开展进步青少年学生工作,他的业绩、影响与贡献,可以说是高州中学校史上一位杰出的青年学生工作者,杰出的宣传鼓动家,机智勇敢的革命战士。
4、卢国盛同志是学而知之,是位凡人。但又与一般凡人有差别:他接受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影响深,接受革命思想影响深,特别勤奋好学,并善于将革命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他学习笔记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使他自己成为一位完全自觉的革命者。这就是他被人们看作政治成熟与早熟的原因。他十分明确自己的职责是:启发、教育、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孤立敌人,去夺取革命的胜利。他的勤劳檏实的劳动人民思想品质,通过学习与斗争实践,使世界观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他全心全意为人民、为革命,不惜流血牺牲,而成为一位革命烈士,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作者系高州中学高中38班校友。作者于1948年底,因国民党特务要抓捕而离校,到了粤桂边区主力部队参加武装斗争,所以没有高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