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托名沾福
这是五十年前——广东高州中学刚刚半百出头,我初入校时亲身经历的故事,尽管微不足道,没有登诸大雅之堂的必要,毕竟三相同趣,记忆犹新。聊供一笑,或亦可以由此而略知名校的一班。
1955年8月的最后那个星期天,我和李树基、谭荣茂、林有明、杨筹、李卫、李亮七名吴川县第四初级中学(张炎纪念中学)应届毕业生,怀揣了省重点高中的録取通知书,肩挑了简单轻便的行李(一床被席、一双木屐、一只脸盆、两三套衣服,约十斤)和路途两天需用的稻米、芋头、咸菜,要徒步从老家塘缀(音醉)出发,经杨梅、化州、南盛、石鼓,进入高州中学注册读高一。我们不过十四五岁,本来不知高州位处东南西北哪一方,幸好有李亮的父亲略为瞭解,愿意带点小货,亲自送行,说赶到石鼓歇一夜,次日十点钟可以扺达校园。
可谁料到?无鞋分子不比赤脚大仙。我们七人穿着木屐走不足二十里,趾旁泡打沙沾了,脚面流红出水了;光着脚板再走三十多里,或说脚底好像踩着铁钉了,或说脚踭被路神烧坏了,或失声长叹举步艰难了。纔到南盛,太阳已默默西沉了。我们没钱住店,怎么办?月相半圆,奈何困乏!七嘴八舌商定,不赶夜路了,找圩内中心小学投宿去……校长找到了,来意说明瞭,可这队伍,亦学亦商的,他眼有疑虑,口难支声。学校不是店铺嘛!过路人怎么就可以……?然而,一个举动,转机就来了。我们一人先掏口袋,七人同时递上“广东高州中学録取通知书”,校长看了函头,立刻连连应允:“可以可以,你们,你们是……高州中学高才子,老校新生老远人,快快请进,快快请进,请进这最好的课室休息。”他边说边引路,开门,搬书桌编排床铺,对窗外招呼校工阿益促促赶来帮助李亮爸取粮做饭。李亮爸要拿山草药煮水给我们汤脚,他十分赞成,亲到某家借来大锅提供方便。我们吃得快,洗得早,睡得香。次早起身整行装、扫地板,还发现课室四角有新堆的驱蚊草火。我拣到粉笔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写成“承蒙留宿与关怀”七个大字时,校工已同李亮爸将八口盅乾饭送到包裹旁边,让我们“五点半钟准时上路,不必向梁校长道别”。路上我们仍然有点脚疼,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全凭高州中学的大名,我们才受到这样的关爱和礼遇的啊!
我在高州中学东楼第九号房自己的床上美美地睡了五个多小时。傍晚醒来,同舍的,邓林贵进来了,梁桂梧来了,黄星辉来了,周积富和林含章来了又上街去了,李新华背着湿淋淋的被铺卷也摸进来了。彼此初逢,都很亲热。帮助李卸下湿包后,桂梧问我从哪里考上这名校的。我把七人的行踪和夜宿南盛的故事讲了一遍,却后悔忘了问那梁校长叫什么名。桂梧说:“你们运气好,遇上这位敬重名校、爱及新生的梁校长。”又说:“这南盛校长有德也有才,只看了一眼録取通知书就能随口做出一副这么工整的对联,可惜你们不在意。”“邓说:“对!要是当时续上两句合成一首诗,你们的际遇不是更加富有故事性了么?”
李轻轻攀上架床,说他今天也托高州中学的美名沾福不少:从老家同庆开始,有近邻羡慕他考上省九中而顺路帮他挑背包,过化州,走南盛;从长山到石鼓的甘竹垌,遇雨灌汤,脚步渐浮,双眼渐昏,有位荷锄老人问明他是高州中学新生同志,让他在粥汤铺休歇小半时辰,快手快脚做了一小锅“薄荷辣姜葱头粥”给他镇暑驱邪;从甘竹到校园,有升高二的陌生人李遇和李任轮流替他背行李,做高州中学校友。对啊,他不也是未入校门先沾校福的人么!
黄相继来了神:他两个黑肩扛着块黑脸,沿曹江拐弯来校,乍遇一位疍家大叔装了一竹排冬瓜香蕉之类的土货,动手拔篙放流。他出于礼貌,说了句“顺水生财”的祝词,疍家问:“你想卖瓜卖薯?”“非也。我赶路入城上学。”“上什么学?”“上高州中学,就是省九中。”“那,上排来坐竹床吧,我顺流顺利送你到鉴江桥头登西门街。讲唔定还省点时间。请,请。”这叫盛情难却。他从命了,还代表高州中学的状元榜眼们吃了疍民两碗腊肠饭。
尔后不几天,邓梁黄合伙把我们三路故事编成三节一支山歌。歌曰:“高州中学高才子,老校新生老远人,半路黄昏无宿处,托名沾福得安身。高州中学高才子,老校新生老远人,半路撞翻银汉水,托名解暑得还魂。高州中学高才子,老校新生老远人,顺水浮江犹敬饭,托名相送到城根。”林有明他们的班主任陈怡森老师来我甲班上物理课,为了勉励大家爱校用功,力争德智体全面发展,还满真满像地仿拟南盛校长的声调动作表演过一回:“人家听说你们是高州中学的,马上必恭必敬:‘当然可以,当然可以,你们,你们是,高州中学高才子,快快请进,上座饮茶。’高州中学的人谁不敬重!”
恰巧林有明的同座陈炎生是南盛人,他替我们搞确凿了:这南盛校长名叫梁镇英,茂名县小良人也,某军转业功臣;轩昂魁伟,俭檏慈祥,爱校如家,有很高的人望。不过,炎生提了个问题,我们却答不成章——人羡校名能助我,我沾福分怎帮人?
(作者系高州中学1958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