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您好,陈永年老师


  往事如烟,大都从脑海中消失,但有些事情,怎么也忘不了。

  二十五年前,我带着梦寐以求的理想,带着仿徨不安而又兴奋不已的心情从贫困的山区农村来到环境优美的重点中学——广东高州中学求学。在这里,我找到人生的目标,扯起了人生的风帆,也成了我事业的起点。在这校园的生活虽然暂短,然而值得留恋的往事有许多、许多,同学的真情厚谊,老师的谆谆教诲......。母校的每一个老师,师德高尚,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殚精力竭,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他们事迹,可歌可泣。

  大概因为自己也当了老师,所以渐渐开始瞭解很多老师的心情,或者老师的想法,渐渐回想起在母校高州中学的学生时代,有许多老师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之中,他们的形象永远都在我的心目中那样光辉着,永远也不可能被岁月磨灭。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态度和人生观影响并塑造着我们,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老师们丰富渊博的知识,高尚无私的人格感染并熏陶着我,使我最终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们不时都在回忆当时教过我们的老师。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是我的班主任陈永年老师,他不仅是一位好老师,他更是一位热心普通教育事业的好公仆。所以,我想要写一点陈永年老师为师之道和为高州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文字,表达一点点我对他至今难忘的尊敬之情。

  有人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生的财富。是的,我就有这样一笔财富。在心灵深处,我将它深藏,偶尔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它拿出来,慢慢地享受回味,那是命运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这些东西正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香醇,更让人珍惜,让人沉醉。

  我喜欢陈永年老师,不只是因为他博学缜思,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记得在一堂数学课我因为不小心撕破了一位同学的作业而被他打了头。那不是一般的痛,我真担心自己的小脑袋从此以后不再机灵,要是我笨了,那还怎么读书呀?我难过地哭了起来。陈老师看见了,问明瞭原因,便走到我身旁,抚摸着我的头,不停地安慰我,并让那位同学来“负荆请罪”。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不光是对我,对任何同学,陈老师都抱着一颗宽大慈爱的心,去包容他的过错,去给他那无穷的关怀和力量。

  陈老师在当我的班主任的时候,尽管每天都睡得很晚,但早操他照样和我们学生一起做。受当时学校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早操一般都是到校外的县体委的足球场做操或沿环市路长跑。他经常教育我们,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人的意志。他同时认为体育好的同学都比较坚强,而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成大器。当时,我们正当十六七岁,都有一身抱负,都想成大器,所以大家不仅学习刻苦,对待体育活动也都一样认真。当时学校评优秀班集体,在我印象中,好像我们班年年榜上有名。

  由于陈永年老师教书育人的骄人成绩,他很快就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不久又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先后任高州中学副校长、校长,高州市教育局局长。期间,他勤政廉洁,勇于开拓,忠于职守,成绩显着,为发展高州市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曾先后获得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奬、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殊荣。现虽然已经退休,但他热衷于教育事业之心不减,仍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且不停地奔走于全省各中、小学校,为我省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陈永年老师记忆力惊人。他从教数十年,所教过的学生无数,但每次回母校聚会或街上偶遇,他都能叫出学生的名字。这也充分说明瞭陈老师对学生有着不离不舍的深厚感情。记得1987年他来广东教育学院参加全省重点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学习的时候,我把我们班在广州工作的同学全部集中起来和陈老师共渡周末。当时我想,我们毕业都好几年了,陈老师肯定忘记了我们很多同学的名字,我就有意“戏弄”他:让他叫出每一位到场同学的名字,幷且约定三章,每叫不出一位同学的名字,就得罚喝一杯酒。当时有些同学甚是担心,因为陈老师不会喝酒,这样一来不是明摆着让我们尊敬的陈老师出“洋相”?可令我们吃惊的是,我们尊敬的陈老师并没有出“洋相”,他不但能一一说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而且能把同学读书时的特征,甚至家庭情况说出个大致。

  陈永年老师在任母校校长的时候,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使学校上档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九十年代初期,为建设高州中学综合楼和图书馆,他不但亲自组织带领学校文工团下乡演出募集建设基金,还率领高州中学领导班子前往广州、深圳、珠海、茂名等地联络校友,召开校友联谊会,向各地校友介绍母校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学校近期发展与建设的情况,并诚恳地表明母校在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陈校长热心建设学校,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位校友的心,大家争相慷慨解囊,捐款捐书,尽自己所能为母校出力。1993年底,陈老师作为广东省山区优秀教师考察团成员,先后赴香港、美国等地考察,他乘此机会拜访了旅港校友江可伯和旅美校友杨球熙、杨懿熙兄妹,为母校筹得近四十万元捐款。

  基础教育是高州市政府的一张名片。陈永年老师在高州市教育局局长的任上,他深知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全市一百五十万市民的殷切期望。因为工作关系,陈老师在任教育局长的几年间,我和他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平时的接触交往过程中,我总觉得他不敢松懈,时刻在拧紧自己身上的每一颗螺丝。在任几年,他为高州市基础教育的“普九”工作勇挑重担;积极倡导和实施上等级的强校,挂钩扶持弱校、新校;对有实际困难的教师和特困生,更是尽心尽意,扶持解困;为了使教师学历达标,历经千辛万苦联系在广州知名高校到高州对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学历教育,提高素质;在全市城乡开展教师安居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兴建高质量的教师楼、教师新村,尽量让所有教师安居乐业……。陈永年老师为高州市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人们所称颂,新闻媒体曾将他誉为是“高州市六百所学校的老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几十年来,是陈老师您用双手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乐章,用您生命的所有哺育了千万学子。而今,您已经是桃李满天下,在您的学生中,有教授,有学者,有企业家,有干部,有军人……。正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中来”。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回首往事,我们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每当我想起陈老师您那慈祥的面孔,每当我想起您那苦口婆心的劝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想起您那严谨而郑重的教诲,我想对您说一声:您好,我的老师!我衷心的祝愿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系高州中学1981届校友)

  附録:《茂名日报》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一日记者的专访

  他是六百所学校的“老师”

  ——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高州市教育局长陈永年

  作为教坛名校高州中学的优秀教师、校长,陈永年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早已名播粤西。而五年多前,他被推上瞭高州市教育局局长的职位。经过时间的考验,在熟悉他的干部群众眼里,在全高州教师、学生、家长的心底,陈永年并未当“官”,反倒成了该市600多所中小学都“有份”的好“教师”,成了一位深为师生敬佩的人大代表、教育公仆!

  乐为“普九”挑重担

  由主抓一所重点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转变成主抓落实全市城乡的“普九”教育,陈永年深知这担子的沉重。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省人大代表,他唯有知难而进。

  为了鼓动支持各镇(区)干群重教兴学,加速实现“普九”目标,上任之后,他起早摸照,风雨不改,陪同市领导或独自出马,先后跑遍了全市28个镇和5个区。一天,他骑着自行车回局上班,突然被一冒失青年骑摩托车撞翻,造成左肩胛锁骨撕裂,引至全臂肿胀。但第二天一早,他仍按原计划,带伤赶到该市新组建的偏远的山区镇——何塘镇,检查“普九”进展情况,帮助该镇筹集到一笔教育基金。而他的一只手臂,却因治疗不及时,至今仍时感不适。

  落实“普九”必须新建、扩建学校,增添教学设备,从质和量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力量,但资金不足成了最大的困难。经过调研,他与同事们一道制订了可行的战略战术:积极主动争取各级党政领导支持,大力宣传、推广“不建公堂、先建学堂”的先进办学经验;按照上级政策,支持有关部门依法征好用好教育附加费;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办学。陈永年还主动把他近几年来,先后获得的“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奬”、“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等奬金共5000元全部捐给镇、管区、学校三级教育基金会,随之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全市个人捐资办学总额迅即达到660多万元。大井青山“祖成”学校、曹江“兴德”小学、根子一中等个人全部或部分捐资兴办的学校,在高州农村大地相继崛起。

  经过高州市党政各级和该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几年间,该市为实现“普九”教育,总投入资金达2.6亿元,新建初中13所,中学16所,改造中学6所。新建教学大楼258幢,总建筑面积535474平方米;新建办公室、实验室1361个,95270平方米;新建图书馆(室)581个,32592平方米。

  去年该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5%;辍学率小学、初中分别为0.12%和1.5%。小学、初中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5.8%和91.5%。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达28多万人,比“普九”前增加了一倍。

1995年经省及茂名市两级人民政府组织验收,高州市“普九”教育和仪器室、实验室建设被确认为“双达标”市(县)。年底,陈永年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光荣称号。

  以解困服务为己任

  “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陈永年工作的座右铭。作为省人大代表,他认为自己当“局长”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校、为教师、为特困生提供解困服务。

  高州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重点学校,历来人才辈出,对社会贡献极大,但是,随着校舍陈旧老化,在争创省一级学校的激烈竞争当中,一度处于劣势。为了帮助该校解困,筹足资金,大规模地进行校舍的全面更新改造,陈永年亲自组织带领该校文工团下乡演出,募捐兴学。分界镇一位个体户,一下子就认捐了3万多元。不久,陈永年又赶到广州、珠海、茂名等市,联络校友,发动为母校出力。1993年底,他作为广东省山区优秀教师考察团成员,先后赴香港、美国等地考察。他乘此良机,在美国旧金山拜访了旅美校友杨球熙、懿熙兄妹,为高州中学筹得12万元捐款,杨家兄妹还向高州市人民政府赠送了在上海的价值不菲的房产一幢,而要求市政府向高州中学拨款200万元。旅港的江可伯校友也向母校损款25万元。由于该校迅速解决了问题,终于旧貌换新颜,率先成为省一级学校。陈永年和同事们同时还对高州一中、二中、高州一小、高师附一小和第一幼儿园等校(园)进行了必要的帮助指导,使它们全部晋级为省一级学校(幼儿园)。高州市的这项工作,在全省各市(县)中处于领先地位。

  陈永年他们还积极倡导和实施上等级的强校,挂钩扶持弱校、新校。去年先后在5所省一级学校中,调出6名教师,任挂钩弱校的领导职务。从德育教育、学校班级管理、教学研究等全方位帮助弱校成长壮大。同时还从强校的非义务教育择校费收入中,提取15%支持弱校办学。

  为落实贯彻好《教师法》,稳定教师队伍,他们一方面鼓励教师进修,提高素质,并对持假文凭进入代课教师队伍的外来人员进行清理,同时在全市城乡开展“教师安居”工程。通过争取各级政府给予政策性优惠,及时安排银行贷款,建设高质量的教师楼、教师新村,尽快使教师安居乐业,至目前为止,已落成教师住宅2700多套,至今年底可望完工3000套。

  陈永年对有实际困难的教师和特困生,更是尽心尽意,扶持解困。通过他和全局同志的奔走,已设立了77万元的三级扶贫助学基金。建立了特困生档案。去年扶持了特困生290多人(市直一级),使之能够继续完成学业。除此之外,对给他个人来信求助的特困生,他常常含泪读信,个人解囊资助。在他保留的部分来信中,有马贵周坑张富旺兄妹、市职中黄北三兄妹、平山大坡咀黎杨林兄妹、深镇河口黄金旺兄弟等人的稚气未退的笔迹。对这些求助的孩子,他都分别寄去或亲自送上200——300元不等的现金,还上门慰问。

  深镇河口的失学孤儿黄金旺收到陈永年局长寄去的钱后,非常感动,于去年10月4日给陈永年回信,歪斜的字体及不大规范的语法却带着孩子的真诚。“局长叔叔:我现在先(才)知道你给我兄弟的关怀,比爸爸妈妈还好!……”因为兄弟俩复学迟了,学校没有了课本,因而他在信中要求:“你可以叫人帮我印刷两套书吗?小学课本语文、数学,第十一册、二十册……”

  陈永年不负穷孩子所托,请局教研室代他即把课本送去。……

  去年4月18日、19两天,一场特大龙卷风带着冰雹和暴雨,袭击了深镇镇山区。密集的冰雹落地积高半尺,重的达数十公斤一个,冰雹夹着风雹,把林木砸断,有些民居片瓦无存,农田被毁,人畜被砸,耕牛被山洪冲走……

  当地中小学校因为大都是新建的水泥楼房,损失倒不算大,但由于各校教师不少是当地人,家中损失惨重。有的受灾教师家属无处安身,都在丈夫任教的学校单身宿舍里挤。陈永年闻讯,立即在局机关内开展捐款救灾的活动,随即亲携全局捐款1.5万元,冒雨赶到该镇。并先后到东塘、中间垌、深镇中心小学和深镇中学等校慰问受灾教师,他还拄着木棒,翻山过岭,到受灾教师、民师家中看望慰问家属。并由镇教办根据灾情损失大小,安排救助了28位中小学公、民办教师。

  言传身教好师表

  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陈永年自觉做到“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始终保持一名人大代表和普通教师清廉脱俗的本色。

  近年,该市教育界最敏感的有两大问题。一是选拔镇村教师入城任教;二是审批民师转“公”。这两件事极容易造成徇私舞弊,中饱私襄。为了把好这个关口,确保反腐倡廉,他严于律己,不搞个人说了算,而是通过教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形成公开选拔制度。凡申请入城的镇村教师,一律要接受“考试”(上公开课等),由市教研室和市区部分学校优秀教师组成的评委公开打分。然后,再根据各自的学历、工龄、教龄、工作奬惩情况综合计算总分,排名公榜。有了严格的纪律和制度,堵死子以“钱”开路者的“邪门”。

  陈永年坚持以身作则,他家乡有个堂侄女,师范毕业后已在当地任教,希望通过他的“门”进市区学校工作。她为人乖巧,深得陈母欢喜。她一家就把陈母专车送来高州找其儿子说情。陈永年热情款待,对母亲更是毕恭毕敬。但就是不同意让侄女入城任教。市局有个别同志也请示陈局破例一次。但他还是一句:“其身不正,何以正人?!”要求堂侄女按规定先参加公开考试选拔。这件事在高州教育界传开以后,大家对陈永年更为钦佩。一位原来打算请他关照亲友入城的有关领导闻讯,也悄悄知难而退。

  在民师转“公”问题上,他和教局“一班人”统一思想,坚持计分排队的原则,由于办事公道,合情合理,三年来该市转正民师达2356人,至今无人投诉“告状”。一些镇教办的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谁要是给陈局送红包,只能是碰得一面灰!”

  生活上,陈永年坚持艰苦檏素,反对奢侈浪费。多年来,他从未去过一次营业性歌舞厅卡拉OK,拒絶豪华宴请。坚持严于自律,不插手各地教育基建工程的招标投标,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坚持任人为贤,领导班子集体决定。

  正因如此,他才能理直气壮地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在全市认真开展普教系统行风评议活动。从而有效遇制了违纪乱收费现象,减轻学生家长不合理负担达160多万元。

  陈永年的言传身教,使高州城乡学校文明之花更为艳丽。全市涌现出江厚儒、邓春江、罗信熙等一大批师德师风高尚的教师、校长;涌现出冯波、黄茂林、周仔洪、阮建萍大批助人为乐、发奋向学的优秀学生、“十佳”少年。去年全市学校刑事发案率为零,治安达标学校占99%,今年该市高考省专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800名大关,校园处处春风扑面。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