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战略作用与战略意义
薛永贤 蔡婷玉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历史任务。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里,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网,2005年1月16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把农村建设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2006年颁布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揭开了南粤新农村建设的序幕。下面就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战略作用与战略意义进行阐述。
一、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反映中央的政策导向;广东又是著名的侨乡,是海外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因此,南粤新农村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下面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量度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论述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 从省情来看,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基础
广东的经济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其城镇化程度在中国遥遥领先,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东西两翼、粤北的山区农村。这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农村是广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广东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个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首先,广东的农村幅员辽阔,村落数量庞大。据资料显示,广东在2006年末共有21372个村级组织,其中19605个行政村[《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广东统计信息网,2008年4月7日。],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众多的自然村。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广东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其次,广东的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雄厚。且不论农村人口总量,单就农村劳动力而言,截至2006年末,广东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231.56万人[《广东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广东统计信息网,2008年4月7日。],便占了2007年广东常住人口(9449万)的1/3强。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南粤新农村建设是构建人口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广东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域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由于其特有的因素,保留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未受工业污染的地区,可以恢复或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可见,农村在社会生态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最后,农村还是传统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新农村建设可以防止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解体,有利于巩固农村和谐文化的基础性地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这与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全面地看,农村的和谐,不仅可以通过农村在村落数量、人口规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性来凸显,而且可以包括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方面的和谐。“生产发展”,是建构农村经济和谐的中心内容,是农村和谐的核心要素。“生活宽裕”,是关乎农村民生的重大问题。只有农村居民“生活宽裕”了,才能解决村民的民生问题,造就村民的和谐生活。“乡风文明”,是农村社会风尚的和谐境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封建沉渣的泛起和西方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纯朴的乡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解体的威胁。“乡风文明”的发展要求,将指导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村容整洁”,是针对农村生活环境提出来的。传统的农村环境,缺乏科学的规划意识和卫生意识,“脏、乱、臭”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只有建设“村容整洁”的农村,纔可能实现农村生活环境的和谐。“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内容。在广东农村的某些地方,由于各种因素,村干部与村民关系紧张。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管理民主”,就是为瞭解决农村管理问题,促进管理的和谐。
(二)从国情来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温家宝同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里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新华网,2006年2月20日。]。城乡发展,正如“木桶原理”那样,木桶的装水容量,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城乡的统筹发展,如同一个整体的木桶。作为薄弱环节的农村,是木桶中最短的板块。它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的质量。因此,新农村建设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目前,广东的城镇发展迅速,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由于之前长期实行农业支援工业的发展战略和城乡严格分立的户籍制度,广东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城乡难以健康协调发展。因此,只有把农村建设好了,把农村的发展提上去,才能拉近农村与城镇的距离。而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任务,就是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目前,广东城乡隔阂的最大因素,就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只有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地方,才能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互动,避免发展差异化的扩大。广东城乡隔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城乡的文化因素和环境规划因素。在广东,由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不少农村人思想落后;至于居住环境,珠江三角洲的村容环境建设得比较好,但粤北、粤东、粤西,不少农村仍存在“脏、乱、臭”的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城乡之间的交流。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纔可以促进城乡人之间的交流。广东城乡隔阂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村的领导管理问题。不少农村存在着浓厚的封建管理意识,“一言堂”、“长老意识”非常普遍。这种管理意识难以符合城镇管理的现代意识。因此,建设“管理民主”的新农村,便成了消除城乡管理隔阂的重要途径。
当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南粤新农村建设是由一系列城乡互动的措施组成的。它不单要求农村的自我发展,还需要城市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只有把城乡各自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做到城乡发展的统筹。
(三)从世情来看,是量度社会进步的标志
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中,广东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看,广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的一大优越性,就是能够充分认识社会发展的方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强有效的统筹城乡资源,集中力量纠正社会发展的偏差,使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前进。这些优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做到的。
广东作为最早接触国外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世界两种社会制度的重要见证者。它临近香港、澳门等地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依托。广东又是世界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是海外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可以说,瞭解广东,成为国外认识中国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南粤新农村建设,不但对广东在海外的形象有重要的影响,更是对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得到迅速增强,但仍有一些国外人士心存疑虑。他们透过中国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建设的一些问题,怀疑中国的发展战略,对中国政府恣意指责,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从世情来看,南粤新农村建设被赋予重要的国际意义。广东探索和进行南粤新农村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理分配龢利用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更加全面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减少城乡发展的差距,改变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保障人的发展权利。只有通过南粤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举措,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广东早日实现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从而提高我国的发展形象,减少一些国外人士对中国发展认识的偏差,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社会进步展现给世界。
二、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用
南粤新农村建设对广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四个方面。下面就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用进行论述。
(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它给全国的农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的南粤新农村建设,必然掀起农村改革的热潮。
南粤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全面协调发展农村的战略措施。它有利于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刺激农村消费经济,从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加大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网,2006年2月21日。]。这些意见,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供了具体的意见导向。
南粤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加强南粤新农村建设,意味着广东省各级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上升到全省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地会更加重视农村的建设发展,必然将对农村的建设倾斜更大的财力。政府对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将会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将给具有工业基础的城市企业带来新的投资市场。农村市场的扩大,将会在农村当地培养更多的产业。当村民达到“生活宽裕”后,将会刺激农村地区的生活消费,扩大内需,达到农村市场的自我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是一条关系众多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东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将会在农村,农村将对广东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关乎于整个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日。]。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的管理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它有利于完善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农村民主政治。
农村民主政治改革的成功,是有利于整个国家民主政治改革的。许多改革,发源于农村,成熟于城市。小岗村自发形成的“大包干”改革,不但促进了农村体制的改革,更是有助于城镇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
南粤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农村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多方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无疑为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注入积极的元素。从理论的指导上分析,首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才会提高。这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改革提供了权利的诉求。其次,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对村民的教育,并提供各种途径提高村民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为农村的民主政治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保证。最后,“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政治改革必然涉及的核心问题。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围遶着“管理民主”这一方向进行。当然,从实践的意义分析,南粤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广东分布最广的农村地区,政治改革的潜力非常大。广东很多农村,正推行各种类型的村干部普选体制,不少农村开始引进具有现代意识的大学生,为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注入新的元素。另外,村民参与管理的意愿和形式也是研究政治体制改革很好的材料,可以为城镇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经验。
(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广东城镇的工商业文化虽然发展迅速,但农村的文化备受冷落。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农村本土特有的传统文化出现衰落,另一方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南粤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重要作用。
广东的农村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但这些资源由于日久失修而逐渐失去光彩。广东农村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建设问题亟待解决。广东提出建设南粤新农村,无疑把农村的建设上升到了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这对挖掘农村历史文化,发展农村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挖掘农村历史特色文化,发展农村民间文化,就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和资金的支持。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方的财政向农村地区适当的倾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财产投入,积极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充实了农村发展的建设资金,有利于带动农村的文化建设,使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得到及时的修复。农村久违的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也可能因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得到复苏,并获得发展的动力。因此,南粤新农村建设,对挖掘广东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它有利于改变广东的文化形象,丰富岭南民间文化的内涵。
此外,南粤新农村建设,还有利于提高村民文化水平,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扺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只有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了,纔可能更好的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只有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化新风尚,才能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在农村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才能转变农民的传统陋习,使农民转变成为懂法律,懂权利,懂义务的现代公民;也只有把农民培养成现代的公民,才能更好的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扺制迷信,破除陋习,占领农村文化发展的高地。
(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它可以从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目前,广东的生态资源大都集中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区周边地带的农村地区,发挥着城市“肺”的功能。然而,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又是脆弱的。由于广东城镇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长期受到忽视。一些工业污水废气直接排到农村地区,给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于监管缺失,在一些森林保护区,滥砍滥伐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都不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南粤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给广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治污力度,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治污措施作为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充分凸显了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倡导的“乡村文明”,是以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村民素质的提高,必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资源利用也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体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单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科学有效地持续地利用资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龢利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禁止利用生态资源,而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利用资源,特别是鼓励开发与民众休戚相关的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一是靠政府的政策导向,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和发展生态科技,对资源科学地利用;二是靠市场经济的有效引进,把生态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南粤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在南粤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利用广东良好的科研技术和庞大的民间资本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利用良好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引进港澳等地的资金和技术,利用现代生态技术和管理技术,必将使广东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
三、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
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三个方面。下面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事关广东能否实现科学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网,2007年10月24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其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宝贵时期,也是广东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广东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直接关系到广东能否继续保持在改革开放中的优势。对此,汪洋同志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广东若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省十届二次全会: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大洋网,2007年12月26日。]。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重点”,就是以发展为中心,“全局”就是城乡的全面协调发展。南粤新农村建设,就是根据广东城乡全面协调发展这一战略目的提出来的。目前,广东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隔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城乡全面协调发展。正如汪洋书记所指出的:“检验我省能否实现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准,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只是要看如何能让珠三角健康发展,而且要看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省十届二次全会: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大洋网,2007年12月26日。]。这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面对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关键在于农村建设,难点也在于农村建设。南粤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带动农村富裕、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它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南粤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二)事关广东能否实现全面小康
目前,广东的城镇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农村的发展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农民的收入问题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南粤新农村建设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广东的特殊情况,积极配合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而提出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途径,它在广东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长期实行优先城镇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广东对城镇化的建设调集了大量的资源,使城镇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提前让广东的城镇基本实现了小康。但广东的农村仍未完全实现小康。广东若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经历“城区小康——城镇小康——城乡小康”这三个发展阶段。现在,广东已经基本完成了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前两个阶段,但农村小康的任务仍未完成。因此,广东最后一个阶段的任务便是在保证城镇小康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村社会的小康,而旨在实现广东农村小康社会的南粤新农村建设,就成为广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全面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繁荣,就没有全面的繁荣;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在农村实现了小康社会,就意味着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只有进行南粤新农村建设,才能为广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好最后的铺垫。
(三)事关广东能否率先实现现代化
广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但这个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在薄弱的农村领域。南粤新农村建设,是广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广东作为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省份,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产业经济领域里,主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商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根据发展规律,第一个阶段,是农业支援工商业的现代化;第二阶段,当工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重点培育和发展服务业;第三阶段,当工商业和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开始反哺农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目前,广东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利用工商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只有通过政策导向,让工商业和服务业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纔可能全面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前的广东,已经具备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完善服务体系的条件,能够有效地支持农村社会的发展。
南粤新农村建设,正是广东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也是广东能否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广东的城镇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农村的现代化依然未完成,仍处在积极地探索发展中。南粤新农村建设,便是在探索广东如何全面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前途。农村建设得好不好,城乡能否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取决于南粤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南粤新农村建设在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任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