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根治西江洪患 根除粤西旱灾——推荐《西江分洪综合利用工程初步方案》
黄伟宗
珠江水系主干流之一的西江,在广西梧州至广州河段,几乎年年都发生洪水泛滥之灾,使两广遭受巨大损失,严重阻碍和破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虽然多年来两岸已修建了加高加固的防洪堤,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患;另一方面,每年洪水期间泛滥的洪水,除少数贮存水库之外,大都白白消失,水源浪费极大,而在其相邻的粤西地区(含茂名、湛江、阳江、云浮,尤其是雷州半岛)则年年乾旱,采取多种措施,也始终未能解决水源问题,每当西江洪水泛滥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西江的洪水擦肩而过,却不能得其点滴之水止渴,只能哀叹:无可奈何!
由此,多年以来,两广有识之士都共有一个宿愿:如何才能在解决西江洪患的同时,在不影响其原水域用水的条件下,使多余的洪水分流至缺水的粤西地区,并找出新的出海口而分洪?
一、推荐一份《西江分洪综合利用工程初步方案》
最近,我应邀参加在广西梧州市举行的“西江经济发展论坛”(由广西南宁市、贵港市、梧州市和广东的肇庆市、云浮市、佛山市协作举办)期间,看到广西梧州西江分洪调水研究会副会长张具瞻高级工程师等提交的:《西江分洪综合利用工程初步方案》。我在认真仔细阅读这份方案之后,对方案涉及的梧州长洲水利枢纽与藤县北流河口进行了实地考察。我感到该方案最大亮点是在不影响原水域用水的前提下,将每年流失的洪水,引向连年乾旱的粤西地区综合利用,以彻底解决食水和乾旱问题。众所周知,每年夏天的西江防洪和粤西抗旱,是我省全力以赴的头等大事,如果这个方案可行,达到根治西江洪患和根治粤西旱灾的目的,岂不是可达一石二鸟、一劳永逸的目的?
这个方案的总体设想是:以广西梧州市长洲枢纽工程为中心将西江洪水分流,在继续保持西江下游用水前提下,将西江上游的洪水从拟建的粤桂大运河分流至粤西,最后于茂名市水东港出南海。
具体的实施工程是:在广东茂名市茂南区原曙光农场地带,建造一座新的船闸枢纽,与现已建成的广西梧州长洲枢纽工程对接,两者之间,以沟通原有河道为主、适当加开小段河道和隧道而形成一条新的水系线路;其顺序是,在梧州长洲枢纽分流的洪水,从藤县北流河口通至黄华河口,然后在岑溪市南溪镇与信宜市区之间,开凿一条打通云开大山54km的隧洞,通至高州市,利用鉴江河道或开凿小段人工河,引入新建的茂名曙光农场枢纽,再由水东港口出海。这样即可在梧州与茂名之间,建成一条新的粤桂大运河,既可充分利用多余的洪水,又可解决桂南和粤西的食水用水问题,并开辟出一条可通千吨海轮的江海航道。
二、建设该工程的深远意义
(一)这个方案实际是西江水系的西水南调工程,即将西江洪水往西江之南分流,使其与粤西地区原有江河接通,形成为自然河与人工河及水枢纽结合一体的新河道,疏洪出海。这个方案首先从梧州着眼整治西江洪患,是有道理的,因梧州是浔江、桂江、西江会合地,是形成洪峰之首,洪水量大,受害面广。梧州长洲枢纽只有10年一遇的防洪功能,远未达到国务院要求的百年一遇的防洪目标。如能实施这个方案,即可根治洪患,一劳永逸。
(二)粤西地区,海岸线长,河流少且流量不大,地质盐碱化日趋严重,乾旱连年,水污染速增,主要靠抽取地下水的做法,已面临杯水车薪之境,水源枯竭并逐渐变质,能食用淡水日减。长此下去,不仅难以发展,且有衰朽之势。如能建成此项工程,则可将粤西地区原有水道逐步修治贯通,形成水网,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和淡水欠缺难题,彻底改善生产、生态和生活环境。
(三)近年来政府的交通投资多放在铁路、高速公路,对江河水利与海上交通投资相对较少,对江河水利与海上水运成本底、运量大的潜力和优势,重视和发挥不够。这个方案预计的投资额是350至400亿元人民币,数目虽大,但它建成后所得的直接回报是:利用新形成的跌水和长洲枢纽弃水,可再发50万度常规水电,200万左右抽水蓄能电,每年多得15kwh以上緑色电能。同时,在航道上,将梧州、柳州、来宾、贵港等城市出海航程缩短200公里,至东南亚航程约缩短700公里,对于西江水利与航道的发展,对于加强东盟合作,都有深远意义。
(四)从经济增长和文化旅游上说,粤桂运河的建成,西水南调成功,环境改善,交通顺畅,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桂南和粤西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同属西江、南江文化带,有深厚的岭南土著—百越文化遗存和西江文化资源,有丰富的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能完成这项工程,必有助于深化西江文化、打造南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尤其是建成粤桂大运河,可通航千吨海轮,其经济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都极高。
所以,我认为这方案是根治西江洪患的新良策,是将防治与利用综合一体的好方案,特予郑重推荐,恳请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并希望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这项工程进行论证。
200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