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石岩浪心村民居建筑研究



  赖 旻(赖旻,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宣传文化办。)

  【中文摘要】浪心古民居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其民居保留了广府民居的建筑特色。同时,浪心村还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在深圳这样一个以单姓村落为主的地区也是少见的现象,因而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对其村落形成、建筑特色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石岩浪心 古民居建筑 广府建筑 调查研究

  Abstract: Located in Lan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in Shenzhen, its dwellings are of Canto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local Hakka's dwellings. And, villagers of different surnames lived in Langxin, which is seldom found in other villages in Shenzhen. This thesis gives study on the formation and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village. 

  Key words: Langxin Shiyan historic dwelling Cantonese architecture investigation


  浪心古民居群,位于深圳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浪心居民小组内(原为蓢芯村),座落在阳台山西簏,西北接砖厂居民小组相连,西南连罗租居民小组(图一,图二)。石岩街道及其东部地区以客家方言为主,以西为广府方言,以北、以南为广客混杂区,浪心社区居民日常用语却是白话,而且是石岩客家方言区内仅有的一个讲白话的社区。该村民居形式为广府民居常见的形式,而不是当地的客家排屋形式,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浪心古民居群知名度逐渐扩大,笔者也受邀作了一次实地勘察,现将其情况简要叙述如下。

  一、浪心古民居建筑群基本情况

  浪心古民居群主要是指袁氏在浪心建筑的现存的三排古民居(图三,编号为1-30的建筑),及外围的部分建筑物(图三,编号31-35),古民居群在六巷(现民政编号,位于16与13之间,见图三)与十一巷(位于1与4之间)东西端各有一巷门。古民居群座东向西,前三排南北共12列,长130米左右,东西共三行,长35米左右,加上外围的一些建筑物,总占地约5000平方米。外围建筑与前三排建筑,及前三排建筑内部之间在联系上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前三排建筑的前后间距明显小与外围建筑和前三建筑的前后间距,外围建筑与前三排核心建筑从型制上,是属于一类建筑,所以,这一次的考察只是以前三排建筑为主,选取了几座保存较好的外围建筑为考察对象。

  (一) 浪心古民居群发展简史

  浪心古民居群中前三排原为袁氏家族所有,根据袁氏宗祠中的《创建袁氏宗祠碑记》记载,袁氏家族是其第九世祖从宝安松岗楼村迁来蓢心村(古村名)的,碑记中说“溯本支九世祖自楼冈分枝来始居乌石岩,桑田半亩,瓦屋数椽,■粥家风,淡如也,如是者有年,迨后生齿日繁,地土湫隘,因而迁于蓢心,卜居阳台山下,广阔荒田,出作入息,以农务为开基之先”,其后,通过农务与鋭意经营,家族经济有始有好转,从十四世代起开始兴建公共家族建筑,先有立中书室(袁立中,袁氏十四世祖,立中书室已被改建),进而有序西书屋(袁序西,袁氏第十六世祖),以现存与序西书屋以北的几栋即lxgj002d,lxgj003d,lxgj009d,lxgj010d是古民居群中最早的建筑,延至光绪二十二年(1906)修少华袁公祠,十六世祖袁荣于光绪丙午年(1906)倡修袁氏宗祠,宣统元年(1909)竣工,两祠竣工时间前后相距不过四年,并立于古民居群的北侧,其后逐渐有南侧的古民居,最终形成现在的古民居群。袁氏古民居群在六巷与十一巷东西端各存有一巷门。大约同一时期,曾氏由沙井街道新桥迁来,定居于浪心,与袁氏为邻,其建筑在前三排的东南侧,除熙寰公祠外,还留有几座民居,但数量相对较少。再往后,又有其他姓氏如黄姓等陆续迁来,同样建有自己的民居,这些民居在袁氏古民居东侧与北侧,即前三排古民居(即袁氏古民居)的巷门之外。到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浪心古民居群进行了重新分配,前三排的建筑也分配给了不同姓氏的人,但主要还是以袁氏和曾氏为主。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近二十年, 除了几位在祖屋内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外,浪心村的村民逐渐地离开了祖屋,纷纷迁入就近的新楼房内。如今,居住在古民居群的人絶大部分都是外来的打工人员及其家属。浪心村的古民居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造,除前三排建筑保存相对完好外,其后的中部及东南侧仅有几座民居保存下来。

  (二)现存状况

  (1)类型和数量:浪心古民居群建筑类型有三种——祠堂、家塾、民居。祠堂有三座,少华袁公祠,袁氏宗祠和熙寰公家祠(曾氏)。家塾两座,即序西书屋和立中书室(袁氏)。数量最多的自然是民居,列入最后统计的民居建筑共35栋。

  (2)保存较好的建筑:有袁氏的两座祠堂和书屋,住屋25栋,其中编号为LXGJ002D,LXGJ003D,LXGJ017D,LXGJ022D是保存最好的几栋,而LXGJ002D基本没有近二十年的改建痕迹。

  (3)损毁情况:熙寰公家祠(曾氏)的瓦面基本不存,室内大都暴露,常年风吹雨淋;LXGJ006D,LXGJ008D,LXGJ011D,LXGJ027D,DLXGJ030D几栋被改建为二层或三层的水泥楼房;LXGJ007D,LXGJ026,LXGJ001D只剩其中的三分之二;LXGJ021D,LXGJ028D被废弃。

  (4)局部更改的建筑:这种情况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古民居出现了一栋多业主的情况,因此依照所属的不同,布局也有所改变,常见的是将其依原三间两廊的布局分成了三部分,或者占用房屋之间的巷道扩建一小间,再重新布局,如LXGJ015D占用北巷道,以序西书屋南外墙为北外墙,LXGJ018D则向南扩出一米。第二,有些古民外观保存较好,但其廊间与天井部分改为水泥屋顶,以及用水泥或瓷砖重新铺设地面。

  

  二、浪心古民居的建筑特色

  (一)整体布局

  浪心古民群保留浓郁的广府民系村落布局的特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朝向一致,巷道宽窄相近,呈现出完整地梳式布局,宗祠作为村落的象征位于村落的前端。单体建筑采用广府民系最常见的民居形式——三间两廊结构,这种村落和单体建筑的平面布局
是深圳西部广府地区中最常见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房屋内部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厅、房部分层高较高,舒适私密性强,虽然全由天井(也是内庭)通风、采光,但仍有一定舒适性。其单体建筑也没有采用石岩客家方言区域内排屋式结构(注:本次考察也浏览了该区域内的客家建筑,就所见的情况而言,该地区的客家民居基本上都采用了排屋式结构)。每栋民居东侧有一条排水明沟,现4栋北侧巷道和18栋北侧巷道东西端仍然保留了一巷门,与祠堂进深平齐的前三排建筑结构相似,地平高度也一致,因此可以称之为内围建筑,而外围建筑虽然同样采用了三间两廊结构,但其地平略高于内围建筑三十公分左右,看起来,很象是从前三排延伸出去似的。

  (二)平面布局的特点

  (1)祠堂、书室等公共建筑:浪心村共有祠堂三座:袁氏的少华袁公祠、袁氏宗祠和曾氏的熙寰公家祠,少华袁公祠、袁氏宗祠是典型的广府祠堂建筑,三间两进一天井的平面布局,抬梁式梁架结构。熙寰公家祠是一座以三间两廊为基础的民居式祠堂。

  浪心村有书室建筑两座:袁氏的序西书屋和立中书室,序西书屋是传统的三间两进一天井祠堂书室类建筑,其与祠堂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书屋的门堂平面呈凹斗型,不带外廊。这也是深圳西部广府地区祠堂与书塾类建筑相区别的特点。立中书室是三间两廊式民居建筑,在使用功能上则有所区别。

  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们经济实力和政治、社会地位的体现。袁氏祠堂从规格上明显要高于曾氏祠堂,建筑质量上前者也明显强于后者,浪心村内未发现有其他姓氏的祠堂书室建筑。因此可以断言,在浪心村内,袁氏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是高于其他姓氏的,曾氏次之。

  (2)民居:民居为三间两廊的平面布局,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些变化,因而出现了以下四大类的平面布局。LXGJ002D的平面布局即是广府民系常用的三间两廊式,也是该古民居群中内围建筑的统一形式,其它三类则是在它的基础上有所不同。LXGJ033D只开门的方向由而北侧改为西侧,平面布局大致类似。LXGJ034D更类似于三合院、 LXGJ035D则是将基本型中的廊间和天井向东移,空出部分成为了院子。

  (三)立面造型特点

  (1)墙体变化,第一,墙体材料组成的不同,一种是砖墙,一种是外砖内土即“金包银”的墙体。第二是西外墙造型的不同,一是墙头平齐的西外墙,一是天井部分下凹的西外墙。

  (2)屋面变化。

  第一,明间屋面,一般地,东瓦面(含次间屋面)在平面上是一条直线,这是不变的,而西屋面则有两种,一种是西屋面与次间屋面呈一条直线,一种是明间屋面比次间屋面长50公分左右。

  第二,次间屋面,一般地,次间西屋面与明间屋面是一个整体,但也有例外,如LXGJ019D的次间屋面就是一个独立的屋面,屋面结构都相似,饰有船形正脊,两端用素筒,中间用摆瓦,摆瓦前端约50公分处用素筒。

  第三,廊间瓦面,通常廊间的瓦面都是斜向天井,用青瓦面,而LXGJ002D、LXGJ003栋的廊间瓦面则是在青瓦面上添加一层由方阶砖,呈阶梯布置。 

  (四)建筑材质的使用

  浪心建筑材料主要有砖、条石、灰砂(三合土)和木材。地面:室内,三合土地面和方阶地砖是主要铺地材料,天井部分通用石材。条石主要用于天井、墙基、墙角、门框、梁、柱、柱础等,也是砌排水沟的主要材料。墙体除用条石作墙基外,以青砖为主要材料,也有少量建筑的东西外墙用夯土墙(如LXGJ019D、LXGJ022D),外加批灰。木材主要用于梁架、檩子、门和檐板等部位。灰砂(三合土)主要用于地面和道路。

  (五)排水设施

  建筑内部天井是收集雨水,排出雨水和污水的主要地点,通过天井排水孔,雨水和污水排到西外墙前的水沟内,每座建筑前后左右都有一条用条石砌筑的水沟,水沟高宽均为20CM。通过这些水沟的连通,屋内的污水可以顺利地排出建筑群。在古代生活垃圾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今天住在里面的人远远超过了建筑当初设计的容量,走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虽然也闻到污秽地气息,但据居住其中的人讲,村里还从未出现过水淹的现象。

  (六) 建筑装饰

  浪心古民居的建筑装饰有灰塑、壁画、木刻、石刻等几种,图案大致为几何纹饰,花草鱼虫,瑞兽,八宝,蔬果,人物山水等等。这些装饰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广府建筑的装饰特点,如变体的夔龙纹、卷草纹等等。

  (1)灰塑,通常用于正脊脊端和中央,山花也是重要的灰塑装饰部位。

  (2)彩绘,用于门罩,和室内的山间。

  (3)木雕,主要用于梁架,室内木隔断,以及檐板上。

  (4)石雕,主要用于条石门框,石柱础、梁架墩子上。

  三、关于浪心村居居建筑群价值的思考

  浪心村民居建筑已经得到各方的重视,其文物价值本文就不再赘述。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浪心村民居建筑仍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是社会价值。浪心村是一个多姓聚居的村落,由袁、曾、黄、刘、叶、李、谢、潘等八姓组成,其中以袁氏为大族,多个姓氏家族之间社会地位不同,经济地位不同,而能相安而居至今,而这样的村落组成在多以单姓家族组成村落的深圳地区(不包括城镇)很少见,因此,这种多姓聚居的模式如何形成是值得思考的。而且由这些家族组成的浪心村是客家方言区石岩镇内唯一一个保留的广府方言的区域,他们在石岩镇客家文化为强势文化的客观环境中能长久地保留自己的文化而不被同化,这种现象确实不多见。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浪心村虽然位于客家方言区域内,但石岩的西南侧有西丽,新安、西乡、松岗等广府方言区,相隔不远,而浪心村的几大姓都是从这几个地方迁徙而来,因而在语言上仍存在一定影响;2.这几个姓氏从外迁入时间较短,都是外来人,人口相对较少,又同样是讲白话的,所以容易抱团而形成一个杂姓聚居的村落;3.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体现客家人包容的性格呢。

  二是经济价值。袁氏宗祠内保存的《创建袁氏宗祠碑记》(宣统元年,1909年)中介绍了当时建祠的情景,碑文中藴含了大量的经济、社会信息,如田亩、税金、建筑材料价格、手工艺工价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清代晚期至民国初年该地区的历史、经济及风土民情重要的资料,而关于这一方面的数据还没有相应的史料可资查证,因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是情感价值。调查过程能够发现浪心村的村民对祖业有相当地感情,大多希望它们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前三排主要建筑也确实得到了相当地保护,村民新建筑的楼房离第一排最近的只有十米左右的距离,而没有象很多地方一样,就经济利益所动千方百计地要拆除老屋建新楼以供收租。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尊重!

  四、关于浪心村古建筑保护的思考

  浪心村古建筑的价值明确了,就要考虑它的保护龢利用等相关问题。保护龢利用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利用建筑物的文物价值及建筑本身是保护的目的之一,而在利用古建筑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建筑本身的保护。笔者以为,对于浪心村古建筑的保护利用,还应该作如下努力:一、测绘与调查,这是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二、规划,在测绘的基础上,作整体的,长远的规划;三、近期需做的保护。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居住其中的人为使其更符合生活需要,对老屋加以改造,这种有理的需求造成的破坏并不少见,有的还相当严重。所以要根据保存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先分为几类作不同的维护,首先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建筑有,LXGJ007D,LXGJ026,LXGJ001D几栋,和熙寰公家祠。其次是需原状复原的建筑,主要有LXGJ021D,LXGJ024D两栋被废弃的,和LXGJ006D,LXGJ007D,LXGJ008D,LXGJ011D,LXGJ018D,LXGJ027D,DLXGJ030D几栋被改建为二层或三层的水泥楼房,其建筑形式参照LXGJ002D。再次是需现状保留的建筑,有LXGJ002D,袁氏宗祠,少华袁公祠等。其余的则视情况作局部复原。

  如何获得古民居建筑的使用权是保护古民居建筑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笔者以为,向业主租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政府从业主中租借房屋,负责其管理和养护。有以下优点:一,从此业主既有保有产权和固定的收入,又不用承担房屋的维护,业主应该很乐意将房屋租借给政府。二,政府可以从容考虑如何使用这些古建筑,是用来作文化产业基地、展览处,还是作为旅游休闲的酒吧、宾馆,都可依具体情况作必要的改造。如再出租,也容易控制其居住人口,限制承租者擅自破坏建筑本体,等等。

  石岩浪心村民居建筑的特殊性使它有不同一般地文物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它对保护龢利用,从而使它藴含价值得到体现。而在文物资源不断流逝的今天,对浪心古民居群合理地开发利用是一个大课题。充分利用本地文物资源,通过保护提供更好地可利用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促进和加强文物的保护,应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