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要理直气壮地讲社会科学是生产力



  胡绳同志在《人民日报》1992年11月30日撰文认为,社会科学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但一般说来“不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这些观点值得分析探讨。

  一

  社会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几乎是不必证明的一般常识。

  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不仅是社会科学,而且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来自实践,受实践检验,又指导实践。这是它们共通之点。不具实践指导作用的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就不是科学。凡科学,不会游离于生产力范畴之外。生产力范畴之内,自然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不亚于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的这种作用排斥在指导实践作用之外,是“唯社会科学作用”的一种“左”调。同样地,具有对实践指导作用的社会科学,其生产力的成份也不低于自然科学。把社会科学生产力的重要成份排斥在生产力范畴之外,是“唯自然科学生产力”的不科学态度。所以说,在生产力范畴内,不仅应有自然科学的地位,也应有社会科学的立足处。不然,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社会科学不属于生产力,与不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自然科学却属于生产力,这些相互矛盾的逻辑是令人怀疑的。

  二

  毛泽东早就讲过,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是自然科学,一门是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又是有一定联系的。它们所以联系得起来,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二者都属于生产力范畴。生产的发生与发展,促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成相对独立的东西,又使相对独立的东西,得到各自的成熟与发展,并使它们在成熟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吸取对方的有益养分,以丰富自身,从而成为社会前进运动的杠杆。很难设想,生产力中可以没有社会科学,而只有自然科学,便能够成为社会前进运动的杠杆。现实中,不要社会科学的社会,或者社会科学严重残缺的社会,或者社会科学不被当成生产力看待的社会,尽管其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基础,甚至于有一定的进展,但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总是畸形的、软弱的、可怜的,不尽人意的。正因为如此,才要在大力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科学,生产才有高度发展的可能。生产力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种内在的本质关系,本质互通,本质交融和本质一体,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如果把它们一个置于生产力中,另一个置于生产力外,无疑是在人为地进行分割,为生产力的发展制造障碍。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在许多地方讲过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问题。

  他们认为“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9—220页。)前述所指的“智力”和“知识”,既是指自然科学的“智力”或“知识”,也是指社会科学的“智力”或“知识”。这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智力”或“知识”,就是“一般智力”或“一般社会知识”。这种一般的智力或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强,以至于愈来愈成为“控制”和“改造”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愈来愈变成“直接的生产力”。从这里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改造”社会生活过程条件的,只能是作为“一般智力”或“一般社会知识”的这种生产力,包括潜在的,显露的,都会变得更加直接,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显露的生产力,即自然科学生产力,比较注意其存在,也开始承认它为生产力,而对潜在的生产力,即社会科学生产力,则不敢加以肯定,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以为老祖宗没有直接讲过。其实,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早就一针见血地阐明瞭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观点。他们在指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的同时,还强调过“一般的生产力”,就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上册,第423页。)“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然有潜在的方式和显露的方式。潜在的方式便是社会科学自身这种知识形态,这是不言而喻的。长期无视或不敢肯定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潜在的生产力的存在,幷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撇在一边,则迟早要受到它的严厉惩罚。

  总而言之,我对胡绳同志关于社会科学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这一点,有共同的看法,但把社会科学排斥在生产力范畴之外的观点,则不敢苟同。因有是论,以祈争鸣。

  (这是作者在1993年1月参加“广东如何发展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学术研究》1993年第3期,多家报刊转载。)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