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公开的秘密
在南粤企业的百花园中,有一朵特别引人关注的绚丽之花——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她经历了17载风雨,更显得璀璨夺目,生机盎然。此间自有其“秘密”,但却是“公开的秘密”。
一、独钟“先行”——以思求胜
“白云山”成功的第一个“秘密”是独钟“先行”。
他们敢思、多思、巧思,以思寻路,以思求胜。厂领导认为,企业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要学会思考和探索,把对企业的决策建立在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厂长首选的思维方式,是“先行”,凡事想在先、干在先,“敢为天下先”。“先行”是其创业的主导方式,也是他拓业的基本思路。
1976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厂长,在挑起白云山制药厂的担子之始,就“先行”向上级要求班子的组阁权和完成上级任务之后财政的支配权,使该厂成为最早取得企业经营自主权的经济实体。随后,“白云山人”又把承包经营责任制具体化,组成了动力机制、自我调节机制、自我制约机制相结合的“自我循环增殖”的新经营机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继之,他们顺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市场变化多样的时势,形成了“以销定产”的市场观念,确立了“立足市场,搞活供销,确保供销,确保质量,发展生产”的总体经营方针,提出了“广招人才,振兴药厂;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的经营决策。在这个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的引导下,该厂从1973年建厂初年总产值24.71万元,增至1989年的6.17亿元。1990年上半年,该厂总产值又比1989年同期增长44.%,充分显示了现代化企业的实力。
“白云山”10多年持续快速的增长,离不开“先行”的思维。早几年,当厂长从外商手里接过精巧神奇的变形金刚玩具,即决定要“垄断”该产品的总代理经营权。这一举动,勇敢地迈开了中国企业从传统单一经营向多功能、立体化经营的第一步。1988年,“白云山”又在坚持以药品开发为主的同时,把金融、商业服务、建筑、机械、电子、轻工、食品、汽车维修、文体以及科研、房地产等各种实业集于一身,组建为一个总厂和42个分厂的名扬中外的集团企业。如今“白云山”生产经营的产品已达400多个,除180多种药品外,还有原料、兽药、滋补品、运动饮料、生化制品、护肤品、餐具、玩具、文体用品、商务、汽修、电子等产品。
20世纪90年代,“白云山人”又本着“立足现实,服务长远”的宗旨,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一流技术、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环境”。他们要在2000年实现总产值30个亿,现时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作人员、资金和技术的准备。为加速企业生产的现代化,他们还把触角伸向国外,用4000多万元引进23项先进设备和生产线。他们还吸引外资在境内办起了像日星白云山有限公司等6家合资企业,出口产品达70多种。1989年,出口创汇550万美元;1990年上半年,又出口创汇362.60万美元,比1989年同期增长33.65%。如今,“白云山”正由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发展,他们已把4家工厂办到境外,使企业的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已在“白云山”显露雏型。
独钟“先行”的思维方式,使“白云山”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二、自主创业——以人取胜
“白云山”成功的第二个“秘密”是重视人,以人取胜。
在他们眼里,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利润指标等因素的“硬管理”固然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重视以人为核心的“软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爱厂、兴利、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紧紧地维系着“白云山”,以人为核心的管理贯串于企业经营的始终。
首先,“白云山”处处关心、爱护和激励员工。企业领导者从感情上关心职工,为他们排忧解难,此为“情治”。厂长常说,企业要和职工“谈恋爱”。企业领导者要做到,职工有什么困难还未开口时,就主动替他们解决。有些职工因嫌户口落在郊区,想“跳槽”,厂领导便不动声色地把来自广州的户口又办回广州。工厂为职工建宿舍、配煤气、送牛奶、办托儿所、办餐厅、游泳池、小花园、电视差转台,给生日职工送生日礼品,设立职工子女助学金和奬金制度,资助和奬励职工子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白云山足球队主力队员赵达裕受伤住院,厂里即派人慰问,还表示万一赵残废,厂里养他一辈子。这件事不仅深深地感动着赵达裕,也感动着全体员工。职工从企业中得到了爱,有了归属感,从而增进了对企业的感情。他们以“白云山人”为自豪,“爱厂兴利”已成为员工共同的信念。
“情治”的核心是党的坚强领导,是各级领导干部倾全副身心在企业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增强全体员工之间的信任、支持、理解、团结和企业的凝聚力。“白云山”今天的伟业,是600名党员干部和7000名工人共同智慧的产物。由于党员干部为企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86年以来,有70%的党员和80%的党支部受到厂党委的表彰。
其次,“白云山”根据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量才用人。厂长说,企业就是要给每一个细胞——人提供机会,尽可能地为一切有才干、想做事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白云山”从实践中形成了用人的方针:按人所长分配工作,以便才尽其用。
在90年代的新竞争中,“白云山”的用人之道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厂领导很有见地地说:“人的能力、贡献有大小,只要有一技之长,为企业作出贡献,都应视之为人才。马,有千里马、百里马、十里马,能跑多少公里,就让它跑足多少公里。能调动千军万马的企业,才能兴旺发达。“白云山”重视“千里马”。一位1982年毕业的医药学院大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被派往阳春制药分厂当厂长,不到两年,就使这家厂的产值利润大幅度上升。他被委任了更重要的职务,在一家亿元分厂当厂长。像这类的“千里马”,被起用的已达40多人。“白云山”也珍惜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已退休或体力不如前的“百里马”,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带动年青的一代。至于“十里马”,“白云山”也没有忽视。一位30多岁的农民临时工,管理着全厂上万盆花木,为美化全厂做出贡献。厂里解决了他的户口问题,还帮助他组成新家庭,并分了房子。“白云山”的员工,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白云山”取得成功之后,有的企业干部滋长了不思进取、骄傲自满的情绪。针对这一问题,“白云山”及时提出了“惜马、用牛”的观点,重新调整和使用各级领导干部。惜马,就是对千里马要爱惜;用牛,就是对那些勤勤恳恳、埋头干实事者,要重用;而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惰者,和那些只知搬弄是非、造謡生事者,则要严厉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开除。“白云山”珍惜人才,不留情于害群之马,不允许破坏内聚力的东西存留于企业。
再次,“白云山”重视培养人才。该厂领导体会到,人才也是一种资源。对员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企业就缺乏后劲。只有对人才边使用边提高,人才才会源源不断,用之不竭。在过去几年中,他们对98%的员工进行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今日,他们又制定了1990—2000年《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对员工的继续教育。他们注意处理技术、知识、道德三者的关系,促使员工的思想、能力、技能同步提高。针对以往成人教育片面追求文凭,实用性不强的弱点,他们提出“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根据员工的不同水平,实行分层教育,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先试用后定岗,先考核后晋级,使培训和职位配套。他们还把工资、晋升与员工的受训程度挂钩,激励起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严格的技术培训,为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0年来,职工劳动生产率从人均4万元提升到8万元,其中,片剂分厂人均生产率达20多万元,已接近国外先进国家同行业水平。
“白云山”以善用人才特点,吸引了不少外地的智者能人。不少学问精深的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药师、工程师、老药工纷纷上门求职;也有不少才华横溢的专业人才,成为“白云山”遍布全国各地的兼职顾问,为“白云山”出谋献策。
多层次人才的合理结构所组成的“白云山”动力肌体,是“白云山”青春活力之源。
三、顺时拓新——质量取胜
“白云山”成功的第三个“秘密”是抓准时机,创新名优产品。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产品畅销的周期越来越短,许多昨日引人瞩目,深受顾客欢迎的产品,今日却成为隔日黄花,被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排挤在市场之外。现代企业要取得成功,不可缺少一套迅速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不可缺少由多种管理科学和管理技巧组成的经营管理艺术。
当年,“白云山”以“技术立厂”为本,通过开发“感冒清”等一批拳头产品,使企业赢得了社会的首肯,在国内市场立稳了脚跟。然而,在无情的商品竞争中,这些拳头产品纷纷被移植、被仿制,给“白云山”带来很大的威胁。如果不致力于新的拳头产品的开发,无异于坐以待毙。善于明察秋毫的“白云山”,把1990年命名为“科技进步年”,他们要以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企业拨款400万元为科研基金,并设立科技进步奬,最高奬赏高达10万元,以鼓励科技人员和员工的科研活动。企业授予科技人员以新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全权,确保新产品从研制到问世的全程畅通无阻。
“白云山”把质量看成企业的生命,1989年被确定为“质量年”,全企业展开了改进质量管理和技术革新活动。化学制药分厂新诺明工段的质量攻关小组,多次对工艺规程作改进,9个月就为厂增收35万元。片剂分厂通过改进自动包装线,减少药瓶的破损,提高产品成品率3%,每年可为工厂降低消耗近百万元。
好的产品就是实力。优质产品的不断问世,为“白云山”增添了竞争的实力。
四、产销适势——快准获胜
“白云山”成功的第四个“秘密”是以销定产,产销对路。
他们把巧妙推销与优质生产看得同等的重要,一面广泛收集市场信息,通过细致的可行性论证,选定开发最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另一方面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进行卓有成效的产品推销。
“白云山”舍得花大本钱捕捉市场信息,从消费者需要的角度选择产品开发项目,使不少产品一投放市场就供不应求,很快成为社会认可的优质产品。如他们着重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药品,:使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的“脑心清”,抗高血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巯甲丙脯酸”一问世就成为畅销品。他们还刻意开发能填补市场空白的产品,像汽车使用的节能油、除黑烟的柴油微爆剂、医治建筑物渗漏顽症的防漏剂、类似飞机黑盒的黑匣子……这些产品上市不足一个月,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纷纷来函要货。“白云山”还不断及时地对产品实行更新换代,以争取更广泛的市场。如早已受欢迎的化痰片,经过市场信息的迅速反馈,科技人员将其改变成清甜的口服液型,赢得了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的喜爱。这些都是“白云山”以科技“运气”,增强“内功”的结果。1990年以来,他们已有40多个适销产品投入市场,其产值占了上半年企业总产值3亿元的一成多,形成了新产品的“浪潮”。
在市场多变的形势面前,厂领导亲自挂帅推销产品。《重庆晚报》对该厂领导到四川进行产品推销大惊直呼:“白云山”冲击波波及重庆,销售额达1000万元!为了征询顾客对产品的意见,1988年的上半年,“白云山”就派供销、科技人员数十名,行程5万公里,到8个省26个市征询意见,访问1500个单位,3500名经理、院长、药师、采购员。“白云山”同5万名全国各地的医生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及时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为了消除用户对新产品的顾虑,“白云山”推出了“五包”经营法宝,除各厂家普遍承诺的“三包”外,还包产品降价损失和药品淘汰损失。他们说:“五包是双刃剑,一对市场,使用户高枕无忧;二对自己,逼上梁山求质量第一。”
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白云山”创立以爱心服务大众的经营原则。他们乐意花钱进行公共关系的信誉投资,也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力。他们突出“白云山,白云山,爱心满人间”的广告宣传,成功地将企业精神带给广大消费者。爱心让“白云山”在全国企业中赢得信誉;爱心架起了“白云山”与大众之间联系的桥梁。
“白云山”懂得,新产品的经销是通过推销员高水平的推销艺术实现的。为此,他们独创经销新招:选用大学生、研究生当推销员。1990年已有70名大学生、研究生加入了推销行列,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白云山”的眼光是远大的,他们不仅要让大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顺利地把新产品推销出去,还要使市场成为培养厂长、经理的摇篮,让大学生成长为“白云山”的栋梁。
组织高素质的推销队伍,是快速打开新产品市场,造就企业经营人才的重要谋略。
然而,企业的成功,并没有留住“白云山人”的脚步。他们不断地创出新产品,不停地开拓新事业。让凝聚着爱心的优质产品,伴随着人的健康发展,伴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为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白云山”最大的、公开的秘密。
(这是作者在1990年10月间再次对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这一大型企业进行调研的成果。文中揭示了该大型企业不断兴旺的四点公开的“秘密”,以便于广州地区或省内相关企业借鉴。原文发在《广东社会学通讯》1990年第10期,后收入《巨人的崛起》,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