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改革开放搞活的南雄特色
为了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来总结南雄在改革、开放和搞活中的工作,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南雄山区经济起步的实践回顾与战略设想的基础上,对南雄经验形成了一些总的看法。现就南雄经验概括起来的“南雄特色”的形成、主要依据、主要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等重点问题,展开探索性的论述。
一、南雄特色的形成依据
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但是我们把南雄经验归结为南雄特色,即旨在抽取其中最有特色之处。这就涉及到怎样考察南雄经验的问题,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因为总结的角度和深度不同,也容易引起认识上的差别。综观几年来的实践,在经济建设的问题上,农村与城市以及同是农村,富裕的地方与贫困的地方,平原与山区等等,都要进行改革、开放和搞活,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遵守发展经济的客观规律,都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幷且协调好上述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是共性的东西,不能例外。但是,并非一切共性都包含着个性的一切方面。事物的共性不能包含所有的个性,是有几种情况的,或是表现为方式、方法、程度范围的差别,或是表现为方位,速度以及时间的先后快慢等等方面的差别。那怕这些差别并不是根本性的不同,都是这一事物内部的差别,因而呈现为相对性的特点或特色。如果把事物的特色固定化,絶对化,看成是完全超越该事物一般共性的东西,这样的“特色”是不存在的。所以只有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竭力寻找出它所不包含的个性的某些方面,幷且充分地吃透它,它所展示的共性即普遍意义,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因而起着一般共性的东西所不能起着的特殊作用。我们在考察南雄经验的过程中,正是遵循这样的方法来思考南雄特色的。
首先,南雄山区的经济建设有不同于一般城市的地方。一般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等方面的集中地,不论是物质基础还是文化基础,都不是南雄山区所能企及的。因此,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的经验,相对于一般城市来说,必须有其独特的个性。其次,南雄山区的经济建设有不同于平原、沿海地区广大农村的地方。平原沿海地区的广大农村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城市,但接近城市,可以说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等方面易受辐射的地带,其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都比南雄山区优越得多。这在总结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经验之时,又必须考虑到的特性。再次,南雄山区的经济建设也有不同于一般山区的地方。一般山区较之平原、沿海的广大农村,不论在经济基础还是在文化基础方面都要落后,但南雄山区的落后状况,又同一般山区的落后状况有所区别,设若不从南雄山区自己的特点出发,只是照搬改变一般山区的经验,南雄落后面貌的改观就不可能如此神速。再其次,南雄山区经济建设的经验,有主有次,究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搞成流水账,还是从这些经验中选取主要的东西、最有特色的东西并加以概括,使之纲举目张?我们采取的是最后一种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意味着南雄特色就是在阐述上述四个层次中非特色的成份或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地挖掘其最有差别的,最有特色的东西。那些非特色的共性的成份或因素固然要充分反映,但反映它们一定要为描述最有差别的、最有特色的成份或因素服务,而不是颠倒过来。说到底,南雄特色就是要有区别于一般城市、农村和山区的鲜明特点,要有南雄自身的个性。我们在实际考察中形成的对南雄特色的看法以及所做的评估,应该说是允许的。
南雄特色来自实践,是客观形成的,它的客观依据是:
(一)南雄特色的实践依据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地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照钞照搬别国经验或模式,是不会成功的。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今后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同志所总结出来的基本结论,不仅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建设一个山区县,其基本精神也是完全适用的。这就是说,不论是建设整个国家,还是建设一个南雄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搞活,这是中国的国情和南雄县的县情所决定的,不可能照钞照搬别国或别县的经验或模式,不能不走自己的道路。要走自己的道路,就只能从本国或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国情或县情,以自己的实践为依据。
在这方面,南雄县有过曲折的认识过程。1984年5月,他们提出了立志改革,振兴南雄的口号。但如何改革、振兴?路子不是明确的。由于没有认真研究县情,无从找到本县发展经济的特点,结果跟着社会上刮起的那股“经商风”瞎跑,教训是很深刻的。此后,他们下决心调查研究,从南雄本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入手,提出了农业抓调整改种,工业抓引进改造、乡镇企业抓发展的战略措施。把山、水、土、石、矿5大资源优势逐步开发利用起来,并形成独具一格的行业体系。这就逐步把握了本地的特点,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力求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再向商品优势转化,因而取得了山区经济起步的主动权。前述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说明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的路子对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南雄特色的认识与否,以及认识的程度如何。完全可以说,南雄特色是南雄山区经济发展实践的产物,是以南雄自己的实践为主要依据得出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当然要随着南雄发展的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因而是相对的。
(二)南雄特色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以及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构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武器。这一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极其丰富。当然,我国现在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及研究还仅仅处于开始的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并加以理解,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认为,从现在的认识水平来看,其中应当而且必须包含着这样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鋭地指出,我国首先是解决人口80%的农村问题。也就是说,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这就告诉我们,在中国特色中,农村特色是很重要的特色,它对形成中国特色的命题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特色中的农村特色,是多角度、多层次、自成系统的整体结构,仅从地理位置的角度上看,中国特色中的农村特色,便可分为农村中的平原特色和山区特色等等。在广东省内,珠江三角洲就属平原特色范围,而南雄县则属山区特色的范围,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但是我们的分类不是到此为止。山区特色又可以分为各地、市、县自己所固有的那个特色。我们所寻找以及命名的南雄特色,正是居于这样的理论为其基础的,而决不是以什么人的主观臆测,在那里想当然得出的结论。因此,我们把南雄经验称之为南雄特色,有必要实事求是地总结、概括南雄特色的基本要素,有必要把南雄特色所孕育着的真谛揭示出来,让它的实践与理论的光彩辐射到许多山区与平原,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中,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里必须申明的是,我们不把南雄经验称作南雄模式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缘故。因为“模式”一词,意即法式、规范、模型,是依照原物或计划中的事物的形式做成的,引申到社会主义国家中,就有社会主义的各种模式,引申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则有这个模式那个模式。但我们想,为保持南雄经验的真实风貌,以区别于众多的模式,因之进行南雄特色的研究,旨在求其务实、科学的内涵。当然,我们并不反对那些应该叫做模式的经验,有不少值得称为模式的经验是相当宝贵的,正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学习一样,南雄山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借鉴、消化和吸收别的模式的经验,是完全必要的。
二、南雄特色的主要内涵
论述了南雄特色的形成及其主要的依据之后,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对南雄特色的内涵,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这是南雄经验的核心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复杂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其矛盾总是处于千姿百态的境况,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复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矛盾的所有状态作出完全的描画。但是从其中抓取事实上起着重要作用的那些矛盾,并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因而展示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恰恰是构成这一复杂事物的主要特征或内涵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我们在认识这一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我们不妨把南雄县近几年来经济起步的过程看成是个复杂的事物,也不妨把南雄经验看成是个复杂事物。这当然是符合南雄的实际情况的。问题在于,最能充分体现南雄这一复杂事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或者说,产生在南雄经验沃土之上的南雄特色,其主要内涵是怎样的?
关于南雄特色的主要内涵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下列10个方面来加以阐释:
(一)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战略方针方面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能忘掉,农业方面的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题。赵紫阳同志在六届全国人代会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必须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地位上。但是,刚刚进入农村开发时期的南雄山区,如何通过深入改革,增加投入,把发展农业的战略思想牢固地树立起来,并化为实际行动,挖掘、利用和开发那里特有的农业资源?如何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继续调整那里的产业结构?又如何把那里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由经济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对此,南雄县委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明确的。他们提出了“围遶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促进工农结合,城乡结合;进行系列产品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突出了农业这一基础的战略地位,摆对了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开发性商品生产、商品销售等一系列重要的环节。因此,这个基本方针是合乎南雄实际的、科学的指导方针。这个战略方针的特色就在于:1.它是以农业为依托来发展工业的;2.它是以开发该县特有的农业资源来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的;3.它是以农业的开发性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来取得高效的农业创汇的。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创汇是山区的一条致富之路。在这方面,南雄山区的烟叶——卷烟;红壤土——防潮砖;竹木——圣诞玩具;腊鸭——羽绒制品;石头——花岗石;矿产——稀土矿等项,都是国内外的热门货,都已成为或即将成为南雄山区打进国内外市场的紧俏商品。所以,那种迷信只有得天独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才能创汇,而“老、少、山、边、穷”地区的农业就不能创汇的陈旧观念,是必须改变的。当然,“老、少、山、边、穷”地区的农业能否创汇或高效创汇,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决定的,既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条件。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主观条件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中包括对本地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以及对这一战略方针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南雄特色中的战略方针,日益发挥着它的作用,包含着山区要飞出金凤凰,农业能够创造条件争取高效创汇。
(二)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两个协调增长方面
所谓两个协调增长,一是指工业与农业的总产值协调增长,二是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的个人收入协调增长。1986年第一个协调增长的具体统计数字分别是: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格)完成1.1549亿元,比1983年增长106.5%,比1985年增长38.5%;农业总产值(不变价格)达1.4951亿元,比1983年增长11.4%,比1985年增长4.5%。1986年第二个协调增长的具体统计数字分别是:地方财政收入为3608万元,比1983年增长169.5%,比1985年增长84.1%;农民人均收入为564元,比1983年增长57.5%,比1985年增长11.9%。上述两个协调增长是南雄经济发展中十分明显的特色。它表明:1.正确处理好山区工农业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地发展,必然会带来地方财政收入与农民个人收入的同时增长;2.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的收入同时增长,又必然地加强了工农业协调发展的速度和后劲,3.只有把重生产轻消费的片面观点加以扫除,农村山区经济发展才能在主要的方面取得协调机制。说到底,南雄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两个协调增长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问题。在絶大多数的农村,包括平原山区,如果丢掉农业生产而专搞所谓的工业生产,这个工业生产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究会枯竭致死,更谈不上尽快地富裕起来;反之,设若只搞单一的农业生产,不搞大农业,不搞促农工业,这样的农业生产是孤立无援,单翼难飞,求富而不可得的。南雄山区之所以在做生产这段文章时有神来之笔,生花之妙,是很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当然,搞好生产只是文章中重要的一段,还有一段是必须细心写作的,那就是怎样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把人们的消费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它决定消费,而消费的增长又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生产更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消费又决定生产。上述这个观点,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重要观点。南雄山区在处理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实践中,注意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地方财政收入大步增长,农民和干部职工的个人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因而促进了人们消费的合理增长。
(三)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抓准突破口方面
南雄山区经济在短短的几年内之所以有飞速的发展,这与那里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山区,三线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方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谓“三线开发,重点突破”,就是把该县24个乡镇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并有重点地进行开发:第一条线是开发山区的林业,以发展用材林和毛竹为主,第二条线是开发黄土丘陵区,以林粮并举,全面发展为主;第三条线是开发红砂岭带,重点就是发展黄烟种植、加工。这个“三线开发”可以说是全县面上的突破口,也是第一层次的突破口。此外,还有点上的突破口,即第二层次的突破口。什么是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第二层次的突破口?县委发动群众,依靠科技人员,终于做出了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答案:在“烟”字上做文章。南雄有40多万亩耕地,其中分布在红砂岭带的30多万亩,均是含钾丰富的紫色土,最宜种烟。南雄黄烟素负盛名,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最高年产量为30万担,曾出口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以粮唯一”的“左”的错误思想干扰下,黄烟生产濒临危机,20世纪从70年代中后期以后使出口中止。因此他们决心把黄烟的优势加以恢复和发展,积极引进美国浓香型优质烟种G28,狠抓烟质的提高,同时建起现代化的卷烟加工业。结果,全县13万多烟农开始脱贫,地方财政收入猛增,工农业总产值突进。南雄这一手抓得很准。可见点上的突破口选对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就有可能变为现实。因此,该县抓准经济发展突破口的特色有3个方面是值得人们思考的:1.选取突破口要熟悉县情,综观全局,把握条件,因地制宜;2.突破口必须有点面的层次;3.在高度重视战术和领导艺术的同时,用科学技术来配套成龙。毛泽东曾经讲过,鲁莽的军事指挥家是不可能把仗打好的。要想有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的把握,就必须先有对情况的深刻瞭解,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南雄的建设者们因地制宜地扬了种烟之长,又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避了自己种烟之短,所以“老虎敢吃天”,面对国内外市场。不少地区想脱贫致富,但或是无从下口,或是乱抓一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毫无结果,或是适得其反,盖在无有选取突破口的科学精神。
(四)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外引内联工作方面
要对大农业深入改革,增加投资,改变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党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南雄有自己的做法。他们认为深入改革,要靠政策,靠放权,靠人心,靠法治。增加投资则要靠自己,靠挖潜,靠外引,靠内联。在外引内联方面,他们不是在开门见山面前悲观失望,束手无策,而是靠山吃山,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时又不等米下锅,而是下山去找米下锅,同样引来了国内外的资金、信息、人才和管理方法,还引来了先进的科技设备。他们的引进不是盲目的引进,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消化,有所吸收,有所改造的对口引进。种烟就引进国外的良种,引进适合紫色土壤的化肥,引进卷烟的生产线,引进先进的烟包印刷机,引进技术精良的制烟人才。在此基础上,若建立起黄烟研究所,取得黄烟方面的专利权,更是锦上添花的大事。他们的内联有一个口号叫做“承南启北”,这是借了南雄地理位置的特点寻找到的路子,也迈出了独特的脚步。综观南雄这几年外引内联的状况,可以看出一个粗略的趋势:他们当然需要外资,而且必须进一步吸引外资以加速本地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因为南雄本身有这个气魄,有这个场所,可以容得下千军万马,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所以外资再多也不怕,有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问题在于南雄外引内联的重心,已倾向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那就是以引进国内外的科学技术、信息、设备、人才和管理方法为主,以打开和扩展自己在国内外的市场范围为主。因为南雄本身的经济已有所起步,从长远之计看,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设备、人才和管理方法,就有了自己在国内外经得起市场激烈竞争的希望,就有了通过自己的拳头产品所逐步打开和不断扩展的国内外市场,就有了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发达势态,以巩固和发展经济起步所集结而成的现有实力。我们认为,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外引内联特色里面最有新意的东西,简而言之是:1.从目前以及今后一定时期内,这里不是大量外资投入的热点,但要力争;2.以引进外资以外的科技、信息、人才、设备和管理方法,以及打开和扩展自己在国内外的市场范围,是重心的问题;3.不管是外引还是内联,必须紧紧抓住“对口”二字,为我所需,为我所用。
(五)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一业兴百业荣方面
这几年南雄县发展经济的具体做法,是抓住了种植、加工和销售以黄烟为主这一业,并使之成为带动百业的龙头。龙头活,龙身动,龙尾转,这整条龙就活灵活现,经济的全局就有生命的活力,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效就愈显着,因而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上看,这就是以点带面、点面相溢的结果。满足于一般振兴南雄的口号,就是喊它几十年,也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把这个口号化为具体的行动,化为点上的功夫,并用点上的经验来指导全局,改变落后的状况,促进百业繁荣,取得改革、开放和搞活的社会经济等效益。南雄办点抓龙头,不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而是用科学的精神,切实的劳动,才有点上的开花结果,才有面上的繁荣景象。有些人不怎么服气,说南雄没有什么絶招,仅仅是靠了一片烟叶打出的天下。这就不那么公正了。南雄靠一片烟叶打天下,别地也满山皆是宝,为什么不可以用一片茶叶或一片树叶什么的,打出一个天下来呢?用一片烟叶、茶叶、树叶什么的去打天下,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为什么要用烟叶之类的做龙头,这个龙头能不能带动起整条龙腾飞。不然的话,就算你有这个叶,那个叶,都不是活的叶,都不可能变成摇钱树,更不可能使整个县各行各业都有起色。南雄不一样,那里有几棵摇钱树,黄烟是棵大摇钱树。从黄烟身上得到的利润、税收等项,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十之六七。地方财政收入荷包涨,南雄人办事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对一些缺乏营养,面黄肌瘦,但又有发展前途,必不可少的企业单位、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农业,可以先投资,多投资,可以先贷出,多贷出,可以减、免税利,可以低息、无息或贴息长期贷用,务使那些企事业单位发育正常,身强力壮,百业就是这样兴旺起来的。南雄县财政部门立足“保产培财,投水养鱼”,效果证明是好的,它在一业腾飞与百业繁荣二者中间,起着纽带与桥梁的作用。所以,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业兴与百业荣主要在于3点:1.为百业之荣而抓一业之兴,目的十分明确;2.百业之荣不但要藉助于一业之兴,而且要把地方财政等项工作搞活;3.一业兴、百业荣是相对于南雄的过去来说的,它同珠江三角洲地带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六)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用才之道方面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靠空话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党的干部、人事政策,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把党的任人唯贤的路线加以具体化,理直气壮地提出“佼佼者上,平庸者让,不称职者下,以权谋私者撤”19字原则。按照这一原则,他们逐步调整了中层领导班子,起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有生气的新人。一批平庸无能的,或难以胜任现职的被调到二线。县二轻系统10多家厂年年亏损,县委便撤掉原二轻局的领导班子,并立即成立领导小组进驻二轻局。1985年二轻局各厂遂扭亏为盈。一位区委书记在黄烟种植的改革中在全县打响了头炮,取得突出成绩,便被提升了一级工资,并调往雄州镇当第一把手,1985年该镇的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另一位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犯过错误,但不属“三种人”的区级一般干部,是基建方面的行家,又有干劲,便被提为一项重大建造工程的副总指挥,结果计划一年完成的工程9个月就拿下了。有一位人事局长,为同级领导的亲属就业走后门,被免职。有一位统战部负责人倒卖进口批文牟利也被免职。每年年终,各级干部进行一次政绩考核评比。在26个项目中让群众打分,评比结果由领导检查确定,对有功者给予提拔、奬励、晋级,对政绩平庸者和以权谋私者,给予批评、帮助甚至作出处理。现在南雄的干部队伍之中,“怕”、“防”、“疑”、“忧”、“走”五种现象大为减少,正气上升了,思想比较统一了,这是“19字原则”的威力。县委主要领导认为,领导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法,容才之量,育才之责,埋没、压制和打击人才是最不道德的。因此,他们把“相马”与“赛马”结合起来,以“赛马”为主,以德才兼备为本,用其所长,去其所短,极大地挖掘了山区人才的内潜,同时又吸引了外地人才的进入,在脱贫致富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人才奇缺,“老、少、山、边、穷”地区尤甚,要解决这个难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有许多方面的长期的努力。但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对头,具体做法落实,土生土长的诸葛亮,身前身后的诸葛亮,土洋结合的诸葛亮,甚至洋里洋气的诸葛亮,都会逐渐地冒出来,走进去,在落后的山区大显身手。所以,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的用才之道,是致富之道,包涵着如下3个方面:1.不是躺在任人唯贤的路线上照搬照钞,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化; 2.不是空谈任人唯贤的口号,而是言必信,行必果,无私无畏;3.不是坐等上头派人才,而是在实践中就地取才,创造条件逐步吸引外地人才。
(七)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振兴教育事业方面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花很大力量,要干得比资产阶级好,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观点,他对改变我们落后的教育事业寄与很大的希望。南雄上一届领导班子对本县的教育事业做了不少工作,这一届班子更加重视,他们提出要“用抓经济的劲头抓教育”,为南雄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智力基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该县1983年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3%,毕业班毕业率98.2%,12—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达95.5%,巩固率达98.5%。随着初等教育的巩固与发展,初中教育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从1983年的46%提高到88.8%,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此外,该县由于教育战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几年,先后被省、市教育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单位的,不下20个。据统计,南雄用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就占了地方财政拨款的27%。农村女孩上学全部免学费,这在山区县来说,是不多见的。“无意插柳难成荫,有心栽花花则发”。南雄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公办教育事业与民办教育事业并进,普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并举的振兴之路,是与南雄县委的特别重视,与南雄人民渴望改变由于教育事业落后所带来的经济落后状况密不可分。他们深深地懂得,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无智不达;也深深地懂得,要治旧变新、治脏变净、治乱变安、治穷变富,就必须治愚变智。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新的观念和新的力量。南雄县人民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过程中,对发展教育事业,对治愚变智的迫切需要,就是难能可贵的新品质、新观念、新力量,它必将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既美化南雄的山山水水,又美化南雄人民的心灵。从上可知,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振兴教育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与发展经济的同等地位上,用抓经济的劲头抓教育;2.人穷志不穷,舍得花大量的投资办教育;3.开发智力的各项工作措施得力,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有较大提高。
(八)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人口生产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得靠人自身的生产来进行。因为首先必须从动物中分别出来,才会有人类,才会有人类的历史,才会有其他两种生产的发展。历史上,人自身的生产总是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制约,这两种生产尤其是物质生产,是人自身生产的决定因素。由于物质生产的落后和精神生产的愚昧留给人们在人自身生产上的盲目性和非科学性,在广大的中国农村中,絶非一时可以排除。因而,成为国家和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工作已经多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许多农村,计划生育的问题仍然是个最头痛的问题,不少地区的经济上去了,但人口增长的速度却超过了生产发展的速度,人均收入并未有多大提高,甚至于形成反差。这就提出了一个疑问: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真的不能够落实吗?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人口生产的做法和经验,对这个问题作了完全否定的回答。他们以改革的精神,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实行两种生产(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一起抓,两种生产指标一起下,两种责任制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评比、有奬有罚、奬罚兑现的办法,取得了物质生产大发展、人口增长率显着下降的丰硕成果,成为计划生育先进县,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多项奬励。南雄的同志告诉我们说,在这里计划生育工作不用搞运动、搞突击或诉诸于单纯的行政命令来进行,而是已经变成比较正常的、人人关心的大事。他们计划在“七五”期间,全县人口要控制在42.7万人以内,总出生人数控制在3.7万人以内,平均每年出生率控制在14.6%以内,一胎率要达到76%以上,多胎率控制在2%以下,计划生育率提高到95%以上。看来,南雄县人口生产起码有如下3个方面是值得广大农村山区借鉴的:l.经济发展了,决不放松计划生育工作;2.逐步用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正常运转的轨道;3.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始有了不断充实的物质后盾。
(九)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重视生态平衡方面
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各种痼疾,实践与技术的强化既导致人类对自然界改造能力的深化,也引起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千百万年以来,自然界确立了决定环境状况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自发地形成了自然生态平衡,并以自身的运动变化不断地打破这种平衡,恢复这种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如果人为地破坏它,背叛它,只知道从它那里巧取豪夺,就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1950年以来,世界热带雨林已丧失一半左右,平均每年被砍伐700万公顷,照此下去,到2000年,所剩的热带雨林又将损失2/3以上;由于森林受破坏,地球上原有500—1000万个生物物种,现在每天有一个消失,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损失l/5多;由于离子辐射和多种类化学品出现,增加了基因的变异率和变异基因的传播率,目前婴儿中10%患有遗传症状;过去25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8%,目前浓度为340ppm,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600ppm。届时,全球表温将升高3±1.5度;而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土地盐碱化面积将有2000—3000万公顷,而且每年递增100—150万公顷。这些情况说明,人们对大自然自身的秩序和生态平衡不加以保护,便直接危及了人类自身的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南雄县委对此有切肤之痛。位于北江上游的南雄县,是广东省内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也是北江上游最严重的一个县。由于长期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危害:一是表层水土流失,破坏了大农业生产基础:二是淤塞河道,破坏水力资源;三是淤积塘库渠道,降低水利设施效益,四是水旱灾频繁,影响收成;五是生态环境恶化,蒸发量不断上升,并大大超过降雨量。因此,他们狠抓了全面合理整治开发水土流失区域的工作,取得环保与经济双丰收的成效。其中造林緑化,封山育林,严禁乱垦、乱砍、乱挖等破坏行为,以及以“五改”为中心的节木措施,对南雄生态环境的保持和美化,着实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南雄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7%左右;南雄县城也将变为万緑丛中一新城。因此,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重视生态平衡,归结起来就是:1.把生态平衡的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有计划地、长期地、扎实地抓下去;2.把生态平衡的工作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共死生,同废兴;3.创造了许多适合于农村山区行之有效的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经验。
(十)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领导班子革命化,科学化,现代化方面
要建设南雄特色的新农村,没有县委领导班子的革命化、科学化、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南雄县委领导班子的革命化、科学化、现代化,是南雄山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好的经验。毛泽东曾经尖鋭地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科学化、现代化的领导观念,第一就是人才观念。一个多好的领导班子,手下没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多么美妙的蓝图、设想都是空谈。所以人才观念是领导者事业心和党性的集中表现,领导者要成为优秀的人才管理者。南雄县委这个领导班子是十分注意这一观念的更新和具体运用的。第二是系统观念。在大生产情况下,各种事物都处于系统的层次之中。这就要求决策者的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大系统、相应系统以及以往决策的系统,幷且彼此要协调适应,要充分瞭解决策的后果将要波及哪些系统,从而会引起这些系统作出哪些相应的对策和变革;从系统观念出发进行决策时,领导者必须先抓大局,再看细节,决策时要有全面的完整的方案。南雄县委这个领导班子,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已初步认识和运用系统观念来考虑南雄建设的全局,各项工作较有条理,成效显着,这不能不说与此有密切的关系。第三是战略观念。战略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从现实的全局出发规划明天。领导一个县就比领导一个乡的战略观念层次要高。以最低层次的战略观念来规划属于高一级层次的战略全局,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南雄县委站在比较高的战略观念层次来规划山区经济发展的全貌,所以有突出的贡献。第四是信息观念。信息是决策的基本条件,它要求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信息观念,灵敏的信息检索、处理、分析、利用和创新的能力,幷且还要善于反馈,在反馈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南雄县委在这方面,正在逐步改变过去那种闭塞状态,开始树立起信息观念。第五是时效观念。有没有时效观念,将决定领导者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一个卓越的领导班子往往就是时间的最佳管理者,他们的工作效率是相当高的。南雄山区经济改观的时间,从1984年算起,只不过是短短的三年多,如果缺乏改革、开放和搞活的决心与毅力,如果没有只争朝夕的拼命精神,可以说,现在的南雄也许还处于3年多以前的落后状态。第六是创新观念。决策是创造性活动,是以改革现状为前提的。只有根据上级的决策和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才有出路。在南雄,县委的创新精神随处可见。在职权范围内,他们创设了许多在本县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第七是知识观念。科学化、现代化的领导班子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水平,他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工作,要熟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要瞭解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内容,要学习和掌握现代经营学和现代管理学,要随时密切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动向,要瞭解历史,特别是近代现代的世界史和中国的历史。在这方面,南雄县委的同志正在努力去做,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南雄县委书记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刻苦自学,并紧密地结合本县的实际,用来指导南雄山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工作,因而打开了南雄的新局面。这说明,领导班子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各地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八是民主观念。决策前,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高度发扬民主,鼓励提出各种不同意见,决策后,必须万众一心,坚决地加以实施,决不允许任何行动中的不一致。这两者不能偏废,忽视哪一方面都不成其为真正的民主。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的民主作风主要表现在真心实意地倾听各种意见,善于吸取和采用其中正确的意见,并加以实践的验证、修改、补充和完善。有没有民主作风,是区别一个领导班子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南雄县委所领导的各项重大工作,都是在倾听各种不同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作出决策、进行实施的,就连那些同县委书记曾有过“个人恩怨”,“反对”过他的同志,现在都能在民主团结的气氛中携手合作。
三、南雄特色的内涵关系
前述南雄特色中10个方面的表现,有其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更有其中心的问题和关键的问题:
(一)特色的10个方面构成一个整体
南雄特色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外部与内部,都同时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是讲发展的、联系的,研究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既注意它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又注意其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与外部事物的联系是这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因方面的联系,而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变化发展的联系,则是该事物内因方面的联系。外因方面的联系,其时间与空间的范围无限广阔久远,我们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来加以观察。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特色的10个方面的外部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它身上可以看到当今世界一些信息的反馈。但是这种外部联系还不是南雄特色本身,也不是构成南雄特色整体性的因素。要认识南雄特色整体性因素,必须从它的内部因素来加以认识。说到事物内因方面的联系,也不是可以穷尽的认识。我们对南雄特色10个方面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更不例外。但是,这些方面确实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看不到这些联系,或者否定这些联系,就不能从全局上来认识南雄特色,因而也否定了南雄特色的整体。
所谓南雄特色的整体,就是由前述10个方面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所构成的综合体。也就是说,不能够把南雄特色的整体仅仅理解为纯经济的或别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东西。它同一些单方面的经济模式虽有共同之处,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固然,南雄特色中,经济成份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组成部分。但是,不能离开其他方面来认识南雄经济的方面。因为南雄经济方面尽管重要,一旦离开了其他方面,它就无法单独存在,更无法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南雄整体特色的可贵之处,除了经济方面外,其他方面的做法对于山区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南雄特色可能还会有更多方面的表现。
同时,南雄山区经济状况由落后变发展,相对于进入特色之外的因素来说,南雄特色的整体性因素便是内在的原因、根本的原因。但是在南雄特色的整体性中,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是构成南雄特色整体性的二个主要因素。所以特定条件下事物的内在原因、根本原因,是可以由主客观因素幷存而形成的。也就是说,离开南雄特色中关于客观因素方面而只讲主观因素,或者只讲客观因素而不讲主观因素,都会对南雄特色的整体性认识发生误解。所谓主观因素便是人的因素,是南雄人的因素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各个客观现实、客观条件的问题。所谓客观因素则是物的因素,是南雄物的因素如何作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主观因素和主观条件的问题。南雄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由落后到有所发展变化,根本的动因便是上述两个因素的幷存,并形成矛盾的运动。这些幷存因素以及所形成的矛盾运动,便必然地形成10个方面的表现所展示的状态。就是说,其中客观因素即物的因素决不能代替主观因素即人的因素,反之亦然。只有从两个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上来探究其内在规律,才能如实地反映南雄特色。如果不是简单地来看南雄的实际情况,就应当十分重视南雄已经初步形成的10个方面的表现,以及由此而显示的特色的整体性。
(二)特色的10个方面有一个中心
南雄特色中,不仅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分,更有中心因素与非中心因素之别。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搞活的根本目的和中心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今天搞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摆脱贫穷,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要消灭贫穷,唯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尽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国家和人民迅速富裕起来,并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毛泽东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中就着重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文件对这一重要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党同志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要紧紧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据此我们认为,南雄特色的中心因素,就是由10个方面中的各种发展生产力的因素所构成的。其他因素固然不可缺少,但不能说是中心因素。区别中心因素与非中心因素的目的,就是要把南雄的生产力搞上去,其他因素一定要围遶这一中心因素而运转。这可以防止一些非中心因素的东西压倒或取代中心因素,甚至于迷失发展生产力这一正确方向。我们说南雄山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南雄人的因素中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物的因素中劳动对象的逐步得到开发与劳动工具也相应改善,这两个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和前进的趋势。那种离开南雄山区的生产力的发展内涵来讲经济发展的东西,并不是南雄特色。当然,南雄特色整体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都有生产力的因素,但并非所有的主观因素都是生产力因素,例如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属于生产力的因素,而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并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弊端正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为了发展生产力,抓住南雄山区经济建设的中心因素,县委一班人都能比较清醒地、经常地注意处理好中心因素内部、中心因素与非中心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南雄山区经济必须从南雄的优势出发,靠山吃山,靠烟吃烟,抓住黄烟种植、加工、销售这个龙头产业作为突破口,因而带动了其他行业的逐步发展。与此同时,他们还看到了发展生产力,不仅仅是抓“龙头”的问题,还必须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高度重视起来,把“人头”也抓起来,只有不断地改善和提高生产者的素质,包括文化、思想和审美等等方面,才能把“龙头”真正抓下去,更好地在南雄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他们在处理中心因素内部各种关系时的做法。此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方面的因素,他们也加以特别的关注、调节,因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心因素的发挥。
从南雄特色的中心因素与非中心因素的分析中,不难看到这样的道理:南雄特色不是只重视生产力中物的因素,而是同时重视人的因素,也注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协调关系。我们既要反对见人不见物,也要反对见物不见人或人只处于物的从属地位,因为这样无助于我们对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因素的全面认识。
(三)特色10个方面的关键所在
南雄特色的内部,除了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结合的整体结构和中心因素与非中心因素的相互联系之外,还有关键性因素与非关键性因素的属性。南雄山区经济之所以有巨大的发展,是同南雄人民的主观努力分不开的。没有人的主观努力,再好的客观条件也不会发生作用。但人的主观努力有各种层次,由于所处地位、所负责任不同,表现在南雄特色中的作用就会有所区别。处于领导地位,担负领导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这种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说,其层次要比普通干部和普通群众高些。这絶对不是宣扬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比普通干部和群众高明,而只是说,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领导者,他们更能启发普通干部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的进一步发挥,更能把这种主观能动性引导到发展生产力的各个方面上来,更能把全局性的工作推上一个崭新的阶段。这较高层次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其发挥的作用,相对于一般干部、群众来说,是关键性的。也就是说,南雄特色中关键性的因素,便是南雄县委领导班子的革命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区分关键因素与非关键因素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个县变不变,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变不变。领导班子的素质变得好,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各项工作就做得好,工作特色就出来了。所以,南雄特色中领导班子的革命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南雄特色赖以形成、发展和深化的根本所在,是南雄特色中诸因素能够协调共进、各得其所、充分发挥效应的机制。
这说明:要想把一个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搞上去,必须加强和改善那里的党的领导。如果否定或削弱党的领导,那里的改革、开放和搞活就会乱套,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然,加强党的领导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改善党的领导的素质,就可能偏离四项基本原则,就容易出现僵化和官僚主义,就不能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寻求改革、开放和搞活的独特方式,把一个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变过来。因此,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摆在各级领导班子面前的关键问题。
(这是作者在1987年广东社会学学会参与广东省社科联等联办的“南雄山区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发表于《广东社会学通讯》1987年8月和《中国社会科学·未定稿》1987年第22期,属范英等撰写、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出版的《南雄特色研究》专著的一章。此书曾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奬。该文及相关专著的出版表明,较早关注“三农”问题是广东一批学者的社会责任,得到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等学者的充分肯定,时任国务院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杜润生同志为该专著的出版所作的题词是:“南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是同类型山区要走的路子。”南雄县先后被韶关市委、市政府,广东省委、省政府树为山区改革开放搞活的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