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由于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因此本文首先从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方面阐述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四个方面。
一、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趋势
个体手工业的技术基础是经验技术,而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社会化大生产要使用机器以及相应的动力、原材料和加工工艺,因此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就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发明新机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从而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性大跨越。自从英国产业革命开始,发生了多次科学技术大革命,使社会化大生产实现了多次历史性大跨越。如以蒸汽机等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建立了近代机器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了机械化时代。以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了电气化时代。战后初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开始在一般机电技术基础上的半自动化时代。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脑、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社会化大生产开始全自动化、信息化时代。
社会化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源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重大突破,特别是依靠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
在近代科学阶段恩格斯就指出科学发展呈加速度发展的趋势。上述四次科学技术大革命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先后相隔分别为90年、55年、35年。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19世纪,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65年,电话机用了56年,无线电通讯用了35年,真空管用了31年。而20世纪以来,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缩短。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只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只用了14年,电视机只用了12年,尼龙只用了11年,从发现核裂反应到制成第一个核反应堆只用了4年,集成电器从无到有只用了2年,激光器只用了1年的时间。特别是电子技术问世后,其变革速度明显地加快,其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从1973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微处理机到80年代初已更新了四代。可见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三、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中产业结构不断变革、不断升级的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不断开辟新领域,不断涌现新的企业、行业、部门,而新的行业、部门的效率又比原来的行业、部门高,于是新的行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甚至超过原来的行业、部门。因而使社会化大生产的产业结构不断变革、不断升级。技术革命必然引起产业革命——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
从历史上来看,过去长期建立在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个体小生产基础上的农业国,由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根本变革,也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英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电气技术和炼钢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工业化国家的钢、铁、煤炭和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重工业逐步取代轻工业居于主导地位。1953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亿吨的国家,标志着美国重化工为主的鼎盛时代。在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推动下,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又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实现了现代化,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工农业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的基础上,非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也获得巨大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又促进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于是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以至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第一、第二产业之和。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0%以下。195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为6:36:58,美国是世界上第三产业比重最早超过一、二产业比重之和的国家。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反映了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改革开放后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产业结构都处于不断调整、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这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又一重要趋势。
四、当代社会化大生产出现自动化、信息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换代,计算机的各种部件日趋小型化和集成化,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为微型电子计算机(电脑)的普及应用打下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微电子技术基础上以电脑、网络、信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于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乃至社会管理出现全自动化、信息化趋势。电脑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加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实现了全国范围和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大大推动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进程。
广东省从1995年开始国内互联网的试验,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佛山南海市信息化建设从1995年开始,经历了七个年头、三个发展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全面信息化建设。现在佛山市南海区已初显信息化的雏型,已建成宽带、高速、开放、互联的网络体系,实现村村通光纤、户户可上网,先后被定为“国家科委网络建设试点市”、“广东省信息化建设综合试验区”。我国“十五”计划开始就明确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信息化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也就是世界先进生产力、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我们只有顺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3章机器与大工业,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94~543页。
2.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2~88页。
3.钱三强等:《科学技术发展简况》,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10~20页。
4.卢嘉锡:《当代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山大学教务处编印:《高等教育研究文选》(二),199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