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国民党过敏反应 两岸深度忧虑
从大的形势来看,两岸关系变化巨大,总的趋势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无论如何,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仍然脆弱,因此两岸有识之士都具有深度的忧虑。台湾方面形势复杂,心情就更复杂,忧虑就更加深。下一步,如何化解两岸之间的,尤其是台湾方面的深度忧虑,决定了两岸关系能否继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日前,关于「中国台北」与「中华台北」问题,国民党表露了过敏反应,就是深度忧虑的表现。
日前,台湾的「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的助理研究员曾志超,提到了当前台湾的深度忧虑。他在中央日报网路报发表了《两岸交流的障碍》一文,指出在国际空间、飞弹部署、经济利益、文化冲突等方面,台湾都未敢乐观,都担心发生突发事件导致两岸关系的中断。他说:「5 ·20」之后两岸关系似乎已经春暖花开,朝向两岸共荣共存的局面。然而,就在大家乐观预期之际,却发生几项可能阻碍未来两岸发展的事件,未来若不慎擦枪走火,后果恐不堪设想。
在此,我们认为,忧虑不是恐惧,更不是排斥,忧虑是好的,是在期盼之中的担心,是进步之中的忧愁。说到底,就是担忧达不到追求的境界和目标。两岸关系至今存在如下几个重大问题:一,正处在转型期,未有巩固的基础。二,正处在共构期,未有足够的经验。三,正处在磨合期,未有充分的耐力。因此,两岸关系具有不稳定性。
目前看来,两岸都在艰难地转身。
大陆方面:正在努力地调整和完善关于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但是不可避免面对三个大的问题:一,如何在更高层次统一全党认识的问题。二,如何更加全面地充实新的理论问题。三,如何更好地规划与台湾共同发展的问题。因为大陆要从更加长远、更加宽阔的现实与未来的基础及空间上思考问题,所以,调整原有政策的速度不可能是立即的、几天之内的事。
台湾方面:也在努力地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的方向挺进。但是,也面对着三大障碍:一,面对极端意识形态不能完全改变的巨大障碍,至今为止,原来民进党确立的极端意识形态在台湾仍有市场,仍居制约作用。二,所谓的国际空间问题缺乏新的理论构建,仍然停留在单赢单输的思维状态和认识之中。三,所谓的安全问题也没有概念的突破,用飞弹做安全的加减法难免僵硬化。
日前,国民党中央表现得很过敏。7月15日下午,国民党中央举行中山会报,根据会后转述,原因是吴伯雄虽受邀参加奥运开幕,但是突传大陆可能会在奥运会期间称台湾为「中国台北」,因此吓了一跳。尤其是马英九出面表示了过敏的态度,国民党不能不跟上,于是国民党有关方面也公开出来表示不能接受。
从这一个个案来分析,可知国民党有关方面这样做是过敏的。
国民党有关人士表示:「中华台北」是国民党坚持的立场,如果对岸要将「中华台北」改成「中国台北」,是国民党无法接受的。希望大陆奥会主办单位珍惜目前两岸难得的契机,理解在当初在香港会谈中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一定要坚守这样的立场。
这样的表述完全是空穴来风。在此,我们要指出,国民党切勿自己吓自己,大陆一心一意要搁置争议,不可能单单在这个时候提什么「中国台北」的话。但是,又有人说,国民党之所以紧张起来,主要原因是与国台办发言人杨毅的一番话有关。
杨毅说了什么?我们可以细读:据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7月9日表示,「中国台北」和「中华台北」都是英文「Chinese Taipei」的中文译文。两岸奥会协定不涉及协定以外的大陆其他团体、组织和人士使用「中国台北」译文的权利,使用「中国台北」也不能说成是矮化台湾。杨毅的这一番话没错啊!是客观的陈述啊!就像海基会与海协会打交道时候当然称大陆为大陆,称自己为台湾。但是在此之外,海基会不能规定台湾「外交部」之类的机构,或其他团体、组织和人士与其他国家打交道也不得自称为「中华民国」吧?杨毅不就是要说明这么简单的、符合两岸现状的话吗?
据说,杨毅事后透过电话向台湾「中央社」记者对「中国台北」与「中华台北」中文名称争议澄清表示,根据1981年国际奥委会有关协议,台北奥委会名称是「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中国台北」和「中华台北」都是英文「Chinese Taipei」的中文译名。杨毅指出,为便于台湾体育团队、组织来大陆参加比赛、会议等活动,1989年两岸奥委会负责人曾在香港达成协议,大会举办单位所编印之文件等,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与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杨毅表示,北京奥组委一直是根据国际奥委会有关协议和1989年两岸奥委会组织在香港协议来执行相关事项,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奥运会筹备举办期间,在其管理的比赛场合和有关文件材料中,都按此办理。他表示,但双方这一协议,并不涉及协议之外的大陆其他团体、组织和人士对英文「Chinese Taipei」中文译文的使用选择权。杨毅这样说,就更加明确了。
杨毅的话说明了一个最直接的道理:凡以中文指称台湾地区体育团队与体育组织时,均称之为「中华台北」。也就是说,大陆绝对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称台湾队为「中华台北」,不可能称为「中国台北」。对此,我们不知道马英九、国民党紧张什么?过敏什么?
在中共中央的总书记胡锦涛明确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十六字方针以来,中共与大陆全力以赴减少争议,多做推动建立互信的事。两岸有目共睹。我们不会相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共会故意制造破坏两岸关系的事端,故意曲解长期执行的对台湾体育组织参与国际赛事有利的政策。对此,我们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这样的可能等于零。
在台湾,对于中共政策长期的不信任,对于中共的坚决承诺仍处在疑惑之中,乃至于一些似通非通的传言、流言出来,社会大众就相信,对此,我们理解。但是必须指出,这样的心态国民党要不得,不能有,否则会坏了大事。我们看到,国民党存在三个问题:一,没有充分使用国共平台的架构,今后遇事应该沟通之后获知实情再作表态。二,对中共的政策仍是将信将疑,仍担心大陆搞小动作,此心态不除不行。三,对传言作片面解读,人云亦云,没有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这就是过敏的病根。
对此,中共与大陆也必须总结经验,要大力改善两岸的信息沟通传播方式。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在于:一,在更大的程度上增加政策思考的透明度。二,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要更加及时公开地予以澄清。三,与台湾传媒进行比以往更加全面的交流沟通,不断阐述有关政策。四,持之不懈地努力与国民党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当然,两岸要增加互信,就必须全面地让信息快速流通,充分发挥两岸新闻媒体的传播功能。两岸越是透明,问题就越少。
200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