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不同的做法得出不同的效果
前几天上了篇《走上侨务之路,只能奋不顾身走下去》(原题《少吃点、少喝点,身体健康有保险》)的文字,谈到大吃大喝“败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尽管如此,在当代国情社情的大环境下,即便是正常的公务活动,吃喝还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如何吃、如何喝,做到既吃得卫生、节约,又显得大方得体,令人感到满意,却是一门很有考究、很讲艺术的学问。
去年(2006年)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例子,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个中道理,很值得体味。
去年8月一天,我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损失惨重的某县级市调研瞭解灾情,以便动员组织侨胞捐建“侨心居”,协助政府帮助“全倒户”灾民在元旦前搬进新居。同行的还有两位女士,其中一位是人民日报华南分社的记者。
到达该市时已是下午一点,于是当地接待人员带我们直接去餐厅午餐。到达餐厅房间后,一位副市长脸红红的走进来,陪同吃饭。他刚陪过一餐,脸涨红着,看来喝得已有些状态。坐定后,他叫下属拿出一瓶洋酒来。我连忙说,我不会喝酒,就不要喝酒了。他以为我是推托,非要开了酒瓶,把酒斟进杯子。我始终没有喝,一是确实不会,二是正是大灾之后,也不敢造次。点的菜也很多,摆满了一大桌,结果只吃了一半。虽说菜并不珍贵,但剩下那么多,也有浪费之嫌。那位副市长因喝得有些状态,对随我去的两位女士说话、动作都不太斯文,使得本来对如此吃喝不满的女记者更为不满,吃了少量东西后干脆“罢吃”,坐到旁边的沙发上去。
一个经济落后的山区市,一方面刚遭受严重洪灾,老百姓生活很困难,百废待兴,而政府资金紧缺,需要各方面支援;但另一方面,个别官员仍然像平时那样大吃大喝。这种情况,实在令人痛心。反差如此强烈,难怪女记者会产生不满,甚至义愤填膺了。也许他们那样做是为了表示对上面来人的热情,也许现实的“潜规则”使他们不得不“异化”,然而,看到他们在大灾面前仍然如此,一想到百姓的困苦,我心里还是感到不是滋味。
在当年底,我们组织《星岛日报》记者到粤北另一山区市采访灾后重建情况。有了前面的亲历,我专门打电话给韶关市外事侨务局领导,就接待境外记者的吃喝安排问题作了详细交代。我说,以吃饱吃好为主,不要上大鱼大肉,尽量上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包括玉米番薯芋头,新鲜蔬菜等等;要掌握好份量,不要浪费。他们照我的吩咐去做,结果效果很好。《星岛日报》后来推出连续报导,其中有一篇专门讲到在韶关的吃喝问题,对韶关市的安排大加赞扬,用文章的话说,虽然没有像去别的地方那样吃到山珍海味,但他们非常高兴。
前一段陪同香港道德会一班善长仁翁到乐昌市为乐昌一小捐赠100万元。带队的霍宗杰先生对我谈起了他此行最大感受之一,就是吃的安排很好。所谓安排很好,也同接待《星岛日报》记者一样,吃的都是家常菜,特别是他们很少吃到的新鲜蔬菜,他们感到很高兴。其实,在他们去之前,我也打电话去与有关方面作了交代。他们去山区是做善事,住、吃一般都自己负责,当地政府出于礼貌和热情,招待他们吃顿饭是应该的。霍先生对我说,过去有些地方用鲍鱼、鱼翅招待他们,做得既不如香港好,价钱又比香港贵,实在没必要、不应该。
同样是吃喝,却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很值得我们反思。我想,只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照既不败坏党风又不伤害身体的原则去安排,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来源:林琳总总的blog,http://blog.sina.com.cn/gdqblinlin,发布时间:2007-09-16 23:42:04,原标题《再谈吃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