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走上侨务之路,只能“奋不顾身”走下去
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班级同学録(网站),近日登陆进去,查看最新留言,这才知道斑竹、大学时的班长因病住院好些天了,病因是心机梗塞。好在医治及时,没有大问题,现在身体正在恢复中。对此,有同学留言,忠告同学们“为了身体健康,少吃点,少喝点”。
据介绍,发生心肌梗塞有多种原因,“三高”是祸害之一,而导致“三高”,又与饮食不当、休息不足等有关。所以,同学劝大家为了健康而少吃点、少喝点,是絶对正确的,也是有科学根据的。一些知名专家针对公务员健康问题也发出了同样的忠告。然而,忠告归忠告,明白归明白,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少吃点、少喝点,说易做难啊。
首先是人情世故,你不能不吃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历来把吃喝当成天大的事情,因此见面习惯爱问“吃了没有?”。朋友之间要吃喝,同事之间要吃喝,上下级之间要吃喝,学生谢师也要吃喝……总之,凡要沟通联系、建立感情、友好往来,吃喝是少不了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人情味,不仅国人之间要吃喝,即便与外国人交往也喜欢请吃喝,似乎不吃喝不足以显示出主人的热情。于是,吃喝成了人际交往最主要和有效的沟通方式。所谓吃喝吃喝、吃吃喝喝,吃与喝是离不开的“孪生兄弟”,有吃必有喝,喝酒是吃饭所不可缺少的。俗语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喝的多少成为衡量感情深浅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潜规则作怪,你不能不请吃喝。在西方发达国家,一切依法办事,没有什么人情可讲、后门可走。在牛津大学进修时,牛津市的CEO(是位女姓)给我们做讲座,提问时一个同学俏皮地问:中国的市长是要经常请吃和吃请的,请问您是否要经常请别人吃饭或接受别人的请吃呢?这位牛津市CEO回答很干脆:有,但很少。然而在中国,情况则不同。人情大过天,熟人好办事。我们虽然也讲法治,但毕竟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事情还是要靠“潜规则”,也就是要靠关系、要“走后门”。因此,为了建立关系,为了办成事,就必须想方设法,吃喝便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法宝”。有求于人(部门、机构)者要请被求的人(部门、机构)吃饭,不想吃、没钱吃也得请吃。为了实现目的,能喝的自然要喝,不会喝的也要“顶硬上”。反正吃喝不违法,于是乎就胡吃一通,结果越吃越贵,大吃大喝之风屡刹不止。有一首讽刺吃喝的顺口溜,其中有这么一句说吃喝“败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然而,在当下现实的语境下,如果完全不请吃喝,有些事情恐怕难以办成。9月9日《羊城晚报》刊登了一篇村官用潜规则为民办事惹争议的报导:英德市大站镇大站居委会支部书记吴文佳为了给一位五保户解决数万元医疗费,用老人的存款去请吃“活动”,花了几千元后终于把问题解决,但自己却被老人的女儿举报到纪委,要求查处。面对舆论压力,吴主动请辞,并表示愿意个人赔偿7000元接待费。“但是他的做法遭到了当地村民和政府干部的反对,几十名村民甚至上访到清远市纪委为他喊冤”,报导说,他们认为,“为了医药费的问题,他在四处活动,既当干部又当儿子,这样的干部如果受处分了,以后还有谁愿意替老百姓办事啊!”采访的记者问他“吃饭是必要的办事程序吗”时,吴表示:“如果你这么问我,我只能选择沉默,当今社会,办事吃请是人之常情,我和她无亲无故,作为一个居委会书记,我只想为她尽点责任,解决实际问题,问心无愧。”看了这篇充满黑色幽默意味的报导,心里实在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面对现实中的“潜规则”,人们只能徒乎奈何。
我这人不会喝酒,更喝不了白酒洋酒,因此碰到吃喝应酬,就相当心怵。喝嘛很难受,不喝嘛又扫大家的兴,弄得很没气氛。因此,每逢要喝酒的饭局,心里总是感到畏惧,甚至痛苦。
然而,我还是不得不吃。有人这么形容侨办的工作:“侨办侨办,请客吃饭”。这虽不能全面概括侨办的工作,但也形象的反映了侨办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祖籍广东的海外侨胞达2000多万人,经过多年的工作,我们与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用一句过去很流行的话说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除了公费邀请回粤访问的团组外,一年到头有不少海外朋友来访。他们在国外为我们国家、为广东省、为侨务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出了贡献。他们回来,不管旧雨新知,请他们吃一顿饭总是需要和必要的。这样,对于侨办来说,虽然请客吃饭不等于“革命”,但是“革命”还是要请客吃饭。因此,看了同学的遭遇,虽然健康忠告牢记心底,但吃喝还是免不了,一年到头,接待的任务多,吃的也多,长此以往,健康不出问题才怪呢。
然而,既然选择了侨务这个职业,走上侨务之路,而且深深的爱上了它,我只能“奋不顾身”地继续走下去。
(来源:林琳总总的blog,http://blog.sina.com.cn/gdqblinlin,发布时间:2007-09-13 18:46:02,原标题《少吃点、少喝点,身体健康有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