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浅谈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及其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间,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显着的变化之一,是成立了不少世界性组织。本文拟就所掌握的资料,对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基本情况作些介绍,并对其成立的原因、作用、发展趋向等作一初步分析,期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基本情况及成立的原因
(一)基本情况
华侨华人成立社团,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出现,却是近20年的事。据笔者所知,“世界华商贸易会议”和“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是较早出现的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其后这类组织不断出现,据笔者掌握就有数十个,如:世界五大洲华人团体联谊总会、世界华裔青年联谊总会、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世界广东同乡恳亲大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年会、世界仙游同乡会、世界华商贸易会议、世界金融联谊会、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世界华文诗人协会、海外华文女作家联谊会、世界华语教育协进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海外李氏宗亲总会、世界陈鳌山宗亲恳亲大、世界游氏宗亲总会、世界郭氏宗亲总会、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世界潘氏总会、世界林氏恳亲大会,等等。
这些组织大多在80年代成立,较集中于80年代初期(1982、1983)和后期(1988、1989)。其中大多数属地缘性组织,其次是血缘性组织,再次是业缘、文缘性组织。从地缘性组织看,其成员的祖籍地主要在沿海的广东、福建等省,其中尤以广东居多。一般来说,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是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它们有着比较共同的宗旨,目的都是为了联络宗乡(或同行)情谊,加强团结合作,发扬传统文化,造福乡亲事业,促进当地繁荣。
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举行活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新、马、泰及美国和港台地区。这与华人华侨的分布情况是相吻合的。至于在港台地区举行活动较多,是由于香港社团和台湾有关方面与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关系密切,并能在经费和会务上给予支持。
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一般都有较完整(有的甚至还较严密)的组织机构,有些组织并设有经常性的联络点。组织的负责人一般由各国(地区)宗乡社团的负责人选举产生,并规定任职期限。基本上每一、二年举行一次大会,主办单位一般为举行大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宗乡社团或总会。
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规模(指加入组织的社团、人员及其分布的国家或地区数目的多少)都较大,参加大会的人数少则数百人,多者达到2000多人。由于规模大,影响也较大。目前已有一些组织回祖(籍)国(地)举办活动。
(二)成立的原因
近一二十年间,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不断出现,这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部原因看:首先,是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二次大战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出现了许多跨国公司、世界性的经济集团,它们在进行经贸合作和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显示出优越性和独特的作用。在这种大气候的影响下,华人华侨社团也纷纷筹组世界性组织,以加强团结,共谋合作发展。
其次,是由于我国与有关国家关系的改善及对华人华侨政策的调整。近10年来,我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纠正了过去许多“左”的错误,正确处理了与有关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使东南亚国家逐步消除了对华侨、华人的戒心和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出于本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他们逐步调整对华人华侨的政策,想方设法利用华人华侨的资金、人才为本国建设服务,因而允许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在当地成立或举行活动。由于这些原因,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及活动,在东南亚地区显得十分活跃。
第三是受海峡两岸的推动或影响。台湾当局出于其政治、经济的需要,推动成立了一些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如“世界华商贸易会议”、“世界华裔青年联谊总会”、“世界五大洲华人团体联谊总会”、“世界华语教育协进会”、“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等,这些组织现仍受台湾当局的控制。在国内方面,一些市、县政府对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也给予了支持,如“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在祖籍地中山市成立并举行第一届恳亲大会,这与中山市有关方面的支持和推动不无关系。
从内部原因看:华人华侨社会的发展,为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作了准备。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威望大大提高,华人华侨的地位也相应得到改善。华人华侨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华人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华人华侨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华人企业从传统的个体式、家族式、封闭式经营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华人华侨社团出现了全国性甚至区域性组织,并打破了地缘、血缘、善缘等传统局限,出现了业缘、文缘及综合性、政治性组织。这些为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同时,成立世界性组织,也是华人华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是政治、经济国际化的时代。华人华侨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融入国际社会。特别是华人经济,想要取得更大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参与国际的分工、交流与竞争。因此,成立世界性组织,加强乡亲之间、同业之间的联系、合作,互通资讯,取长补短,就成为华人华侨的共同需要。
另外,华人华侨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容忽视。因受传统的影响,海外华人华侨容易产生从众心里,当某个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成立并显示一定的作用后,会对其他华人华侨社团产生冲击和影响,并起而效之。
总而言之,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出现并日渐增多,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华人华侨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表明,传统的华人华侨社团不仅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失去了昔日的光彩,相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又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是很值得引起重视和研究的。
二、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活动的作用、特点和发展趋向
(一)作用
从成立的宗旨及举行活动的情况看,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联络乡情,促进团结,扩大海峡两岸的合作交流。地缘、血缘性组织召开大会或举行活动,大多安排各国代表团作“乡倩报告”,介绍各国乡亲的情况及家乡的情况,以增进瞭解。此外,还组织参观考察,举行文艺活动和联欢等,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感情。世界性组织的活动还程度不同地扭转了华人华侨由于政治等原因存在不团结的现象,对于和平统一祖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世界客属第九次恳亲大会时,海峡两岸代表团首次相遇,就出现了同台“和”唱山歌的动人场面;《国际时报》的一篇评论说:“海峡两岸组团参加恳亲会,在乡亲大联谊、大联欢宴会中,破除四十年隔阂……携手合唱山歌,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于客属同胞的山歌里”。
2.传播中华文化,发扬民族传统。近年来,正宗客家山歌、潮剧、闽剧等都曾在世界性组织的活动中大放异彩,出现了老一辈华人华侨“山歌听罢泪满襟”的情景。举行家乡民歌、歌舞演唱会,这既是联络乡情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传播发扬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些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还热心于对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研究,在活动中安排专题讲座。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就专门安排了有关“客家精神”的演讲,通过对客家精神的弘扬,达到凝聚世界各地客家乡亲的目的。
3.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如世界海南乡团联谊会成立时,就表明要集中海南乡团与乡亲的力量,集资从事经济活动,以提高海南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国际潮团联谊会的历届年会在进行讨论时,均分金融投资组、工商贸易组进行专题讨论,以便互通工商贸易及投资信息。世界客属第十次恳亲大会筹委会,为加强乡亲会后的联系、交往,特意安排了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多个经济研讨会。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更作了实质性的尝试,该会秘书处根据各地福清同乡多从事工商业的情况,认为“若能将乡亲间的情谊提升至经济上的合作,把各地福清商家更有系统地组织起来,交换彼此的经验,扩大同乡经济网,那将是一件深具意义、刻不容缓的工作。”因此,他们将新加坡福清大厦首层辟作“世界福清同乡商品展销中心”,专供世界各地的福清厂家、商家陈列各种产品、商品以及有关图片,并作为贸易洽谈场地,以沟通彼此的商务,扩大贸易范围。该中心已于1989年9月开幕,标志着世界福清人在经济合作方面迈向新的里程碑,也标志着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从联络乡谊的层次提升至经济合作的领域。
一些专业性组织则在业务上进行切磋、交流,如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其活动多是围遶华文报业的发展、新闻业务研讨、新闻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这对海外华文报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4. 扩大影响,提高地位。参加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的代表人数众多,来自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因此有关国家十分重视,一些政要人物甚至国家元首致电致辞祝贺,有的国家甚至把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在该国(地区)的活动作为大事来对待,并期望通过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活动,扩大该国的影响,推动旅游和经济事业的发展。如新加坡社会发展部政务部长庄日昆说,新加坡福清会馆的理事们“毅然发起成立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以及定期出版经济特刊《融情》。这两项措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加强新加坡作为一个环球性的金融、通讯与贸易中心的地位”。马来西亚沙巴州元首敦赛德认为,世界客属第十次恳亲大会“得以在沙巴召开,对促进国际共识、建立和发展国外代表与本地代表之间的亲善有极大帮助。”“恳亲大会适逢政府倾力对外促销我国知名度的期间召开,无形中已为政府作出了可贵而且实际的配合。”由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活动可以促进有关国家的旅游和经贸事业,因而它受到了有关国家、地区政府的重视。活动的成功,无疑会扩大当地华人华侨及其社团的影响,提升他们的威望和地位。
(二)特点
比较是瞭解事物的一个方法。要瞭解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其活动的特点,就必须进行比较。
1.与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社团的比较。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与非世界性的华人华侨社团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共同的地方是,它们都以联络乡情亲谊、增进瞭解团结、发扬中华文化、加强合作交流为目的。但是,它们确实又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组织规模: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活动的规模一般都较大,而非世界性组织的规模相对较小。
(2)成员的构成:参加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活动的人员,许多是各国或地区侨团的代表人物,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因此在整体上层次比较高,而非世界性社团,除了一些业缘、文缘、综合性、政治性社团的成员层次较高外,其他社团的成员素质参差不一,因此在整体素质上不及世界性组织。
(3)活动情况: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主要是“务虚”,而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社团则重在“务实”。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社团一般都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实业作为基础,有经常性的活动。许多社团还开办华文学校、举办义山,并常举办文体活动,资助困难的乡亲,奬教奬学,以及帮助新移民谋生、接待家乡来访的客人,等等。而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则大多没有固定的活动和联络地址,有些即使有,也是依附于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的宗乡会馆。世界性组织没有实业作基础,活动经费普遍不宽裕,举行活动的时间间隔较长(一般2-3年举办一次),经常性的联系及活动也不多,加上还没有建立经济上的密切关系,因此,除了举行大会期间能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外,平时则没有很大的影响。
(4)活动的影响:由于世界性组织成员来自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规模较大,因此比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社团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受到有关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
2. 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之间的比较。现已成立的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有不同的特点,现将它们的情况作一比较:
(1)规模和影响:地缘性组织和部分血缘性组织规模和影响较大,业缘、文缘性组织的规模和影响相对较小。在这些组织中,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年会、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谊会等是比较重要,值得高度重视的世界性组织。
(2)活动的内容:地缘性组织的活动、内容、范围较广泛,包括联谊、经贸、文化等方面;血缘性组织的活动则主要集中于联谊,经济的因素不多;业缘、文缘性组织的活动,其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某一方面问题的研讨和交流。
(3)与中国的关系:成立时间较早的世界性组织,一般都受台湾当局的控制,存在反共倾向,或与我隔膜较深。而近年成立的组织,大多态度中立,其中一些与家乡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三)发展趋向
1.建立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热潮将继续发展。由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比非世界性组织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作用和影响,因此,预计华人华侨筹组世界性组织的热潮将会继续发展,90年代新出现的世界性组织将超过原有的数量。地缘性组织由于以国内祖籍地为联结,有共同语言、文化、风俗,加上华人华侨较强烈的乡土观念和国内祖籍地的影响,因此,未来新出现的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中地缘性组织仍将占主导地位,除了广东省一些市、县的旅外乡亲会成立世界性组织外,这种热潮也将影响到祖籍为内地省份的华人华侨。此外,由于世界“汉语热”的兴起,成立“华人经济圈”的呼吁,等等,估计华文教育(学校)及经济等方面的业缘性组织会有一定的发展。
2. 现有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发展趋向。从目前的情况看,现有的世界性组织将主要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1)将逐步从“务虚”走向“务实”。所谓“务虚”是指联络乡谊,“务实”则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合作交流。根据原定的宗旨,联谊仍将是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主要目的。但是,如果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只局限于联谊的范围,将会大大降低其吸引力和失去活力,对这些组织的生存发展是不利的。近几年来,海外不少有识之士已指出了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的局限,并对结合经济开展活动作了呼吁。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林保仁先生认为,现阶段“花大量人力、物力开恳亲会,如果只为着见面、问候和联谊,已大可不必”。“今后客家社团活动的目的,自应往互助合作、共谋发展,以满足实际需要方面,才有时代意义,也可以说从联谊到合作,是时代的演进”。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主席李德才认为:“如果大家想要使世联会更壮大、更活跃,我们的组织就要有改善的必要,尤其是将经济上的发展和合作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在第一届海南乡团联谊年会上,有人则建议“集合全世界海南人的经济力量,在新加坡成立一家企业公司,从事经济活动,把利润充作海南子弟的奬学金及照顾同乡的福利。”可见,加强经济上的合作交流,已成为众多华人华侨的共识。结合经济开展活动,这将是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一个发展趋势。预料经过代表的不断推动和努力,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将会进一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并有可能取得显着效果。
(2)参与世界性组织活动的华人华侨知名人士将会增多。目前,各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都有一些知名华人华侨参与活动,有的还担任了主要职务。但是,从总的情况看,具有较大经济实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华人华侨参与世界性组织及其活动的还不是很多。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的华人华侨与各方面关系密切,他们参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活动,对扩大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影响无疑会起较大的作用。为了扩大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以及拓宽经费的来源,估计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将会极力争取更多的知名人士参与,而知名人士也愿意借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因此,参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的知名人士将会大大增加,幷发挥他们独特的作用。
(3)与中国和祖籍地的关系将趋于正常和密切。在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中,有些组织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等,与中国和祖籍地的关系已比较正常和密切,其中一些组织甚至已回祖籍地举行活动。预计这类组织今后与祖籍地的关系将更密切。今后,只要我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保持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贯彻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加上做好有关重点人物工作,那些彼此隔阂较深,甚至对我国政府仍持敌视态度的组织也会逐渐转变态度,实现与中国和祖籍地关系的正常化。
三、台湾当局和大陆开展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工作的情况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台湾当局的工作情况
台湾当局过去将华人华侨作为其“反共复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又利用华人华侨为其推行所谓“弹性外交”服务,因此,历来十分重视华人华侨的工作,对华人华侨的世界性组织尤为重视,工作也十分深入细致。其做法大体是:
1.派官员参与一些组织的成立和活动的筹备工作。一些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成立或举行活动,台湾“侨委会”都派官员或国民党在海外的成员参与筹备工作,当地受台湾当局控制的宗乡社团也作了许多工作。一些世界性组织曾在台湾召开过大会,因此,台湾势力对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
2. 组织庞大代表团参加活动。对世界性组织举行的活动,台湾方面总是尽可能组织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有时与会人数居各国(地区)之首。如世界客属第九次恳亲大会,与会代表500人,台湾代表团就达167人,占三分之一,这对宣传台湾,扩大台湾当局在华人华侨中的影响无疑是有作用的。
3. 党政要员及有关组织致电祝贺。一些较重要的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成立及举行活动时,台湾当局常以“总统”及党政要员的名义发函电致贺,足见台湾当局对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重视。
4. 利用在台湾举行会议之机进行笼络。一些世界性组织曾在台北举行会议,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曾在台北举行3次,国际潮团联谊会在台北举行1次。台湾当局都有官员出席会议致词,并开展工作。
由于台湾当局做了大量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因此,一些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过去一直为台湾当局所控制,有的甚至成为台湾当局“反共”的工具。近几年来,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及我多方面开展工作,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但至今仍有一些组织为台湾当局所控制利用。
(二)大陆开展工作的情况
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成立虽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过去并未引起大陆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开展其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大陆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认真落实了各项侨务政策,以及广泛开展了对外联络,为开展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来,有关省、市、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参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活动,做了一些工作。在“走出去”方面:1987年10月,广东省组派了由李氏干部组成的“观礼代表团”前往香港参加海外李氏宗亲总会第三届恳亲大会。1988年10月广东省组织了“梅州市祝贺团”参加了在美国三藩市举行的世界客属第9次恳亲大会。1990年6月,广东省又组织“广东客家祝贺团”和“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庆贺团”参加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举行的世界客属第10次恳亲大会。1989年11月,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澳门举行,北京、广东、桂林等地的潮人代表参加了会议,广东还派出了“广东省潮汕贺庆团”以及广东省经济技术谘询团、潮剧院一团和画展小组共120人参加了会议,广东省党政领导及全国侨联给大会写了贺信。此次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大陆都属首次。1990年8月,“世界福州十邑同乡会”在新加坡成立,福建省侨办及福州市各县共组织50多位代表前往参加成立庆典。“请进来”方面:1986年11月,“世界陈鳌山宗亲恳亲大会”在家乡台山县斗山区六村举行恳亲活动,这是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首次回家乡举行活动。1988年11月,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在中山市石歧镇举行;同年12月,“世界客属联谊大会”在广东梅州市举行;1990年9月,“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在家乡广西南宁举行。对这些规模较大的世界性组织的大会,当地党政领导和侨务部门都比较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了其中的活动。
从近年参与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活动的简单情况,可见大陆开展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工作的发展轨迹,归结起来是:(1)世界性组织的工作,作为全国重点侨乡的广东省开展得较多、较广、较活跃、较有成效,幷发展到福建、广西等省、市。(2)有关领导和部门对世界性组织工作从一般重视发展到比较重视。(3)已从主要进行乡情联络发展到开展经贸交流。(4)从到境外参与活动发展到把世界性组织的活动引回国内举办。
开展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工作,已收到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的情况看,无论是工作的广度还是深度,大陆的工作都远不及台湾,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三)对今后开展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工作的建议
根据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笔者就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应该看到,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其活动,有着非世界性华人华侨社团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与影响,做好这些组织的工作,对各国的华人华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侨务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活动。国务院侨办和有关省、市对这些组织的活动应及早研究,统一部署,作好准备,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要尽力争取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回祖籍地举行活动,以扩大我国的影响。有关部门和领导,甚至中央的有关部门和领导,可根据各组织的具体情况,用适当的方式对世界性组织的成立或举行大会致电致词祝贺,以增强我对世界性组织的影响力。
2. 解疑释惑,促使转化。工作的重点应是那些在政治上仍亲台湾当局、与我隔阂较深的华人华侨世界性组织及其负责人。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在做好有关国家、地区重点社团及人物转化工作的基础上,促使这些组织的转化。
3. 进一步加强经济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广东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华人华侨是有吸引力的。目前,华人华侨要求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愈显强烈,我们应顺应他们的这一要求,在组织乡情代表团的同时,组织一些经贸代表团参与世界性组织的活动,进行谘询乃至洽谈。这样做,既能促进华人华侨经济事业的发展,又可为侨乡的经济建设服务,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注:本文原载《华侨与华人》1990年第2期、国务院侨办《侨务工作研究》1991年第2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