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序


     一个机缘,1984年我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以汤明教授领头的《明清广东社会经济研究》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的最终成果是编写一本《明清广东社会经济史》出版。后经项目研究同仁讨论分工,我负责研究和撰写“明清时期广东海外贸易”这一章。从此以后,我在教书之余,着力搜集这一专题的中外文献资料,经过五年的搜索积累,于1988年写成和发表《清代前期广东的海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1990年发表《明代广州的海外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等论文。

  199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由法国吉美博物馆长叶利世夫(Vadim E1isseeff)为“丝绸之路”综合研究国际委员会主席领队、有30多个国家的50多位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乘坐“和平之舟”(Ship of peace)号航船,从威尼斯港起航出发,沿着当年“海上丝绸之路”途经16个国家的22个港口,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实地考察,于1991年2月9日到达广州,与广东学者在东方宾馆举行《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座谈会,我撰写题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论文参加会议,会后发表在《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论文集》(1991年)。以后,我陆续撰写和发表了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论著。1995年出版了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第一大港广州的《广州外贸史》(第二作者),比较系统地阐述广州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2000年发表《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一文,明确指出广东和广州是16世纪中叶—19世纪初叶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后被收入《广东省志•丝绸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而载于志书。

  200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组成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得到省政府批准立项。又是一个机缘,我有幸参加该项目的研究,除了收集文献资料外,在2001-2002年间,还跟随由省参事室、文史馆、珠江文化研究会和广东省丝绸公司联合组成的研究考察组同仁到广东沿海的南澳、柘林、凤岭、樟林、白沙、大星尖、广州、香港、澳门、广海、阳江、电白、雷州、徐闻、合浦、钦州、防城等沿海古港和西江、北江、东江、漠阳江、南流江、北流江、韩江等进行实地考察。之后,我一方面撰写“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古港口和河流与内地互动的论文,另一方面撰写广东著名商人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大力开展进出口贸易和行商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地位等论文,从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之路,更是广东华侨华人移居世界各国之路,具有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今天经济全球化提供历史借鉴。


  本书就是从我滥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多年写成的论文中选出17篇结集而成,书中各文所论,只是个人研究的心得和体会,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肯定存在,尚祈读者批评教正。


  本书出版,得到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和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要以白纸黑字诉诸笔端,衷心感谢这三个机构及其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是为序。


  黄启臣谨识

  2005年11月18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