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到香港
沙井离香港很近,有水路相通,很早就有人迁居那里。早在南宋时沙井的陈氏就有人迁到香港,定居在元朗流浮山一带。相传陈朝举的原配夫人晏氏的墓穴就葬在香港九龙新界青衣岛,1974年因建设需要,迁葬到新界白坭虎地吉穴,经过香港著名的风水师蔡伯励定针,沙井、燕川、荷凹及茶山各房子孙合力迎奉。
元、明时期,兵荒马乱,部分沙井的居民逃至今天香港沙田大围村一带开荒定居。昔日沙田邻近海滨,屡遭海盗的侵扰,明万历二年(1574年),当地廿九户人家每户建屋一所,组成围村,以扺御贼匪的劫掠。据村中父老所言,建“积存围”曾聘得著名的勘舆大师赖布衣先生指点,万历二年正月廿日为良辰吉日,奠基立围,并取名“积存”,意在“积善”和“存仁”。这是沙田区历史最悠久的村落,因该村为沙田最大的一条围村,故又称大围。
建国前,沙井许多人到香港打工或从商,经常回家。站稳脚跟和事业有成后才带家眷去香港。建国后,零星的非法逃港年年有,但大规模公开的逃港潮有两次。
1960年,当时沙井人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见太宝公路和惠宝公路成群结队的人络绎不絶,夜以继日地潮水般涌向深圳,但时间较短,只是几天时间就停止了。这次外逃潮中,沙井只有几百个青年去了香港。
1979—1980年外逃,时间较长,规模也较大。据说最初听有謡言说香港开放,后又说1980年底香港要关门,不再准大陆人入境。于是一夜之间外逃公开化,沙井各村纷纷找船、买船,有全家一齐走的,有各村自备船只一起走的,甚至还有村干部组织村民共同走的。外逃者中男女老少,中青少年都有。据说县里派了一位干部来沙井组织反偷渡,结果这位干部郄和村民一起坐船偷渡走了。当时公社各级干部全部下村,到海边,到码头劝说村民不要冒险外逃,说香港只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生活也是很艰苦的等等。县委领导也到沙井来做劝说工作,在大王山附近受到偷渡村民用泥块掷击。有一条村人口只有六百多人,这次外逃郄走了326人,几乎达到了失控的程度。
建国后按国家出入境政策申请去香港的人。这部分人或赴港团聚或继承产业,持单程证往香港定居。
华侨、港澳同胞向来热心家乡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沙井各村的道路桥梁、村民休闲设施,各村小学、自来水工程等均见有旅港同胞捐资兴修。1982年以后,对教育卫生及公益事业的捐资捐物共约6千多万港元。
陈荣根先生是沙井衙边村人,香港步升鞋业公司董事长,其夫人区碧茵女士曾任香港保良局副总理。1983年6月陈荣根伉俪捐资建成占地8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荣根学校。该校是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的一条龙学校。1997年7月该校撤消中学部分,成为沙井镇中心小学,校名仍用荣根学校。
1986年陈荣根夫人区碧茵女士捐资200万港元为沙井医院兴建一栋四层大楼,命名为“区碧茵妇儿院”,同时捐赠了B超、心电图机、儿头吸引器等一批医疗仪器及一辆救护车。他们还给衙边村捐赠了一批自来水管,使全村各家各户都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饮用水的困难。十五年来陈荣根伉俪共累计捐资港币达5000万元。
沙井镇侨联兴建侨联大厦,造价人民币80多万元,其中香港同胞捐款人民币36万元。1986年旅港同胞萧树强先生捐款30万元港币,为母校沙井中学兴建教学大楼。1997年10月28日香港德昌电机集团名誉主席汪女士向沙井人民医院捐资人民币200万元购买医疗设备。1989年12月由香港步涌同乡会捐资30多万元建成步涌侨亲别墅。
在香港的沙井籍同胞估计有三万多人。(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