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初次进京
涂成焱
1958年秋的一天上午,我突然听到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去北京接受地图编绘任务(也结合实习任务)的消息。要果真能去北京,那时从心坎里真有说不出的多么高兴,多么响往。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一座历史名城,七大古都之一(古称蓟,战国为燕国都,明、清称京师,新中国成立定都,改称北京)。但同时对此任务心内也没个底,还真的有些嘀咕,听通知后大约过了一周半,李春初、彭补拙和我三人就打点行李,由缪鸿基先生带领我们乘火车去到京城。经过两天两夜的行程,第四天上午到达北京火车站,稍后北京地图出版社派了一辆淡兰色的小轿车来接我们,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了坐落在北京朝阳区的中国地图出版社。这是一栋四合院式的大平房,其中有一间宽敞明亮的编绘制图室(可以容纳几十人的工作室),北面还有一间不大不小的会议室(也可说是一个顶多能坐200余人的小礼堂吧),东道主接待得很周到、很热情。我们从中大来的几个人都安排在一间较大寝室内,那时没有暖气设备,晚上靠铁炉烧煤取暖,否则会冷得睡不着觉。
生活安妥之后,我们才知道,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也派有学生参加这项工作。来这里一方面大家互相学习,一方面是群策群力完成编篡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的巨大任务。由于时间紧迫工作繁忙,我们来北京较长时间都无遐光顾许多名胜古迹。转眼问,冬季来临,天寒地冻,我这才抽一点时间去王府井商场买了一件御寒的棉衣。最令人难忘的是在一个周日那天,秋高气爽,我们三所大学的同学,二十几位在天安门城楼下拍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我还保存至今),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踏上天安门广场的宝地。我们在出版社并未具体绘制图幅,绘制任务主要是靠该社绘制人员和江苏南京测绘技术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来承担。有一次组织上分工征求意见,大概是由于我主动请战的原因吧,指派我担负计算地图经纬坐标系统的有关数据工作(当时只有手摇计算器来帮助演算)。我记得还来了一位武汉测绘学院的女青年教师参加这项计算工作,这项任务是住在总参那里进行的,是在总参部教授指导下,花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完成的。任务结束后,我就回到了出版社。接着分配给我编写台湾省地图的编写提纲。老实说,我也是边写边学的。后来总算圆满的完成了这一阶段性任务。
在京大半年时间,还抽了两个礼拜天探亲访友,一次是去北大看望中大同班同学蔡述明、郑泽厚,当时他们在北大进修地貌专业;另一次是去清华看望在那里攻读工程物理专业(后又攻数力专业)的刘应祯,他是高中同班同学、好友。当时他正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场上,下午他请了假一同游了颐和园,到夜幕降临,我们彼此道别,我回到出版社。
这次去京虽谈不上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人生目睹和经历的第一次感受,应该说大多是会今生难忘和回味无穷的,也是十分美好的。时间虽短,但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