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情系西樵山



  陈志中

  西樵山是我们大学一年级第一次野外实习的地方。1957年6月,学校尚未放暑假,我们就在那里开始实习了。那次实习内容:一是测量西樵山的地形;二是地质实习——观察西樵山火山地质和古人类活动遗迹。

  测量实习所占时问较长,有三周多,由教授我们《测量学》课程的陈华材老师带队和指导。地质实习时间不足一周,由教授我们《普通地质学》课程的黄玉昆老师和负责我们室内地质实验的李丙怡老师带队和指导。

  现在,广州和佛山地区的人们都知道西樵山是旅游、休闲渡假的好地方。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4A级旅游区。山上山下已建成白云洞景区、碧玉洞景区、翠岩景区、天湖景区、观音云海莲台景区和黄大仙圣境园等。观山圩已变成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的西樵镇。从城区到各景点都有公共汽车来往,从广州乘车到西樵山不用一个小时就到了。

  当年我们到西樵山实习,在广州晚上乘船,第二天天亮纔到达观山圩。下了船背着行李,沿着山边一条像公路又没有公路那么宽的便道,步行半个多小时纔到达白云洞云泉仙馆门口。我们全班同学都住在云泉仙馆左侧顺着陡峭山坡而建的空置房屋里。学校派炊事员志伯给我们开伙食。不知是那里的东西便宜还是有实习补助加进伙食费,天天的伙食都比学校饭堂吃得好,大家都很满意,总感到志伯把伙食搞得好,对他很有好感,十分尊重他。

  由于那时从白云洞到哪里都是靠步行,所以我们学习测量的范围,陈华材老师就确定以白云洞为中心,山下从观山圩一白云洞一饭盖岗下一线,山上则以大科峰为终点。白云洞附近的各山头的山坡,不是悬崖也是很陡峭的。陈老师不怕山高路陡,不辞辛苦来回走动,指导我们选定和用钢尺丈量基线长度、布设三角网、求出各山头至高点及基准点的高程。然后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完成一小块面积的测量。我记得,我和林碧、周天泰等五位同学的任务是测量饭盖岗至猪背石的一段。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相邻小组要进行拼图。如果两图相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连接,就要进行返工补测修改。各相邻小组所测的图都能完全拼接后,就由陈华材老师拼成一张西樵山地形图。这就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测量实习成果。

  测量实习结束后,黄玉昆和李丙怡两位老师就开始带领我们班进行地质实习。指导我们观察认识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粗面岩,寻找岩浆喷离地面、抛向天空冷凝落回到地面形成的火山弹、火山豆;到饭盖岗观看由火山灰沉积形成的浅灰緑凝灰岩;到西樵山顶大科峰附近的天池观看火山口。有趣的是,每到一个观测点观察完地质现象,大家拿出野外记録本做定点记録时,黄老师总是要我们写上“沿上坡而上看到……”,作为沿途观察到的内容记録下来。由于我们所走的多条观察路线都是从西樵山脚开始向上爬到山顶,所以总是经常出现“沿山坡而上”的~句话。两天下来,黄老师一说“在这里定一个观察点”时,同学就会异口同声说“沿山坡而上”。经过几条路线的观察,大家认识到西樵山是地质历史时期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堆积而成之后,黄老师又带领我们到饭盖岗一侧猪背石下的一条山谷去观看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寻找他们遗留下来的石斧、石凿等石器。在西樵山的实习结束后,我们还转到广州西郊的横沙、北郊的石井和东郊鸡笼岗、瘦狗岭等地继续观察各种地质现象。

  1999年初夏,当我相隔42年后再到西樵山旅游时,观山圩已旧貌换新颜了。过去记忆中的映像一点也找不到,连当年我们从观山圩下船步行走到云泉仙馆的路也找不到了,我们当年每天拿着测量仪走出奎光楼门顺着山边与稻田、菜地之间的小石板路到饭盖岗下测量时走过的路也不存在了,变成宽阔平坦、沥青路面的公路。只有到了白云洞景区,进门不远看到奎光楼,继而看到云泉仙馆及其左侧悬在半山坡上我们曾经住宿过的房屋(已翻新),再下到沟边找到“飞流千尺”几个大字时,我们在西樵山实习留下的记忆终于浮现出来。参观完白云洞走出奎光楼远望饭盖岗时,所看到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如今她的山坡上和惜日像是个盖子的山顶都披上了緑装。回想当年地质实习时坐在饭盖岗半山坡上吃午饭,想找棵树来躲避夏日太阳的暴晒都没有,大家只好戴着草帽坐在太阳底下来吃。

  当我随旅游队伍乘车上到西樵山顶的四方竹园参观,看到被日本飞机轰炸过的村庄时,使我想起了当年实习在山顶上走过的路线。现在村庄上的部分房屋已经重建,没有重建保留下来的是作为教育国人不要忘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

  西樵山的变化,在我的脑海中显现了我国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这个变化,使她从荒山秃岭变为郁郁葱葱的国家森林公园,变为人们纷至沓来的国家风景名胜区。这个变化,重要的是反映了国家政策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和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