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银行资源配置结构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会导致银行经营结构的不同,而银行经营结构的不同又必然会引至银行资源配置结构的不同。无论是处于哪一社会发展阶段的银行经营,其资源配置都离不开资源种类、数量、质量这几方面的内容,并会按照需要形成不同的配置结构。
在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银行的经营结构比较简单,对资源的配置要求也比较简单。比如在银行经营货币兑换和货币存放的早期阶段,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场所,有一些可保存货币的设施,再加上数量不多的人员就可以开展经营了。有时可能是一个货币兑换商就足以支撑门面。当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需要银行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时,银行经营在所需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必然发生结构上的调整。比如是在一区域经营还是跨区域经营,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是侧重参与某一领域的发展,还是多领域地参与竞争,对银行的资本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战略资源的配置结构要求都会是不同的。银行的经营范围越广、经营空间越大,银行的资源配置结构也就应越庞大、越复杂。经济起飞阶段的银行资源配置结构和现代银行的资源配置结构、一区域性经营的银行资源配置结构和一跨国性经营的银行资源配置结构是不可能同日而语的。
银行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有时是因为银行自身因素引起的,如扩大经营范围、经营创新等;也有的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所引发的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带来的。例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的服务方式产生了重大革新,从1995年10月美国出现第一家网上银行至今,网上金融服务几乎覆盖了除现金以外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和部分投资银行业务。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1998年网上银行应用软件销售额为9300万美元,1999年猛增2.5倍,达3.26亿美元以上。JP摩根的报告指出:到2003年,大约有5500万欧洲人将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而IDC则预计:到2004年,欧洲将有1600万的通过移动电话交易的无线银行客户,代表了1/20的从10岁到80岁的欧洲人。世界多间顾问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世界B2B的交易量将从2000年的2000亿美元增加至2004年的14000亿美元。这样规模的先进信息技术在银行界的大量使用,对银行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必然使银行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如美国银行业1990年平均雇员为147.2万人,其后略有上升,在1992年达到157.6万人高点后开始下降,1997年为151.3万人。主要是自助银行设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美有ATM18500台,1998年达到了187000台,使用ATM发生的交易数量由10亿笔上升到了112亿笔。先进技术设施的使用自然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减少,1991年全美银行业人事费用占非利息支出为42.48%,2000年则减低为41.29%。德国也是同样,90年代初人力成本通常占银行管理费用的60%以上,到1999年,这一比例已接近50%。与此同时,各国银行则加大了在科技方面的资源投放,使银行的经营效率得到了空前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还会对银行经营的主要对象——货币的形态直接产生影响。货币由实物形态转变为铸币形态再到纸币形态,其背后所反映的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及信用作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按照美国学者爱德华·萧(E.S.Shaw)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把货币视为一种无成本的资产观点时的分析,“货币行业从其它用途中抽去实物财富和人力财富维持了一种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比物物交换更有生产性的技术”,其意是说,第一,由于货币行业需要消耗实际资源,因而货币的供应是有成本的;第二,虽然货币行业的存在使可投入生产的实际资源有所减少,但它通过货币的供应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得到提高,从而能弥补货币成本而有余。对银行而言,货币的管理和供应都必然带来资源的消耗,而对形态不同的货币管理和供应又必然引起银行占用资源结构的改变。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社会的货币形态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电子货币在越来越多的交易领域逐渐替代纸币,这样的交易支付手段变革的趋势,对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会引起其经营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又会引起其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商业银行用于处理纸币、硬币的资源需求会逐渐转弱,用于电子货币技术处理的资源需求会逐渐增强。同时还会引至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其它社会部门收入模式的改变。附表8.3、8.4、8.5都说明社会货币形态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资源结构所带来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银行经营结构日趋复杂化,除了要引起其它资源在结构上进行调整之外,还需要银行能根据经营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增加管理资源的投入。没有适当管理资源投入的银行经营不会是完善的银行经营,管理资源不足的银行资源配置结构也不会是牢固可靠的资源配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