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银行经营结构的复杂程度



  一间银行的经营结构并不是可完全凭籍自我主导即可形成的,总是要被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所影响、所左右。在社会经济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银行的经营结构会因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共同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按照美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一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可以经历五个阶段的:传统社会、起飞前凖备、起飞、走向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在这五个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社会的经济结构、主导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经济成份都是不同的。比如,罗斯托在分析传统社会时就指出:由于对生产率的限制,传统社会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并且从这个农业体系中产生了一种分层的社会结构。在分析起飞阶段特征时罗斯托则指出,在起飞阶段,增长成为常态,复利似乎成为习惯和制度结构。社会具备了起飞的三个相关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提高,有效的投资率和储蓄率从大约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或以上;(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制造业部门以很高的增长速度发展;(3)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存在,这种结构利用了推动现代部门扩张冲力和起飞的潜在的外部经济效应,并且使增长具有不断前进的性质。而走向成熟阶段的特征,罗斯托则认为,这一阶段里经济会展现出超越曾推动它起飞的初始工业的能力,以及在非常广泛的资源范围上吸收和有效地采用现代技术的最先进成果的能力。在成熟阶段趋于结束时,社会劳动力结构会明显发生变化,农业人口会从早期的4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办公室工作人员、受过高度训练的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会大量增加。同时领导的性质也会改变,由具有海盗作风的棉纺织大王、铁路大王、钢铁大王、石油大王变为高度官僚化的高度精细机构的有效率的专业化经理。而在大众高消费阶段,经济主导部门将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社会人均实际收入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使得大多数人能获得超越基本食物、住房和穿着的消费;在办公室或在工厂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口比例会继续上升。无独有偶,美国学者波特(M.Porter)亦按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属性,把经济增长分为了“要素(劳动力、土地及其它初级资源)推动”的增长、“投资推动”的增长、“创新推动”的增长和“财富推动”的增长等阶段。认为当经济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之时,社会的经济增长只能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土地和其它初始资源的大量投入,经济成份间的聚合要求较弱,社会生产力处于一种比较低下的水平。当经济增长进入“创新阶段”之时,创新技术成份将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传统的要素将大量地被创新技术所替代,创新将成为增长的主导力量。

  在这些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投入模式和经济增长主导成份各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银行可发挥的作用及对其经营结构的复杂程度要求也会是不同的。比如在传统社会或者“要素推动”增长发展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货币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只是便利交换的工具,提供一般汇兑服务的银行根本不可能、实际上也不需要形成复杂的经营结构,其经营也只能是局限在较小的经济活动范围,因此其所能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如在早期实物经济阶段,银行经营的表现形式为货币兑换业;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时期,银行经营的形式为高利贷和钱庄;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具有现代经营形式及内容的银行才开始陆续出现。而按照罗斯托的分法,起飞前的凖备阶段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向以工业、交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社会过渡的转变时期,也是一个社会为未来的持续增长做凖备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的本质可被描述为投资率提高到经常性地、大量地和明显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在这一阶段,社会会有一定比例的人能够掌握和采用(如果社会制度封闭,他们必须能够创造)现代科学和有用的、降低成本的发明。会有另外一些人甘愿在追求利润或现代化过程中调动储蓄和承担紧张和领先的风险,把不断出现的发明用于生产性的资本存量中。还会有一些人愿意冒高度风险,把他们的钱贷出去,以支持创新的企业家,而这些企业家不是从事放款、在交易所投机、经营外贸或房地产,而是从事现代工业。这是具有制度本质特征的银行开始问世和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银行经营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期。在此之前的银行经营主要是服务于与贸易活动有关的贵金属货币的存放、兑换、贴现汇票、放款等业务,而且这些银行通常是兼业,如兼做商业和手工业等。美国金融学家金德尔伯格在其所着的《西欧金融史》中写道,英国早期的银行业是和金匠业混合在一起的,他们经营贵重宝石,从事商品船只投机。18世纪初成立的新银行根源各异,除了通常的商人、公证人、包税商和金匠外,还包括酿酒商。而在起飞前凖备这一阶段,私人银行开始放弃兼业活动,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为解决早期有实力的银行主要以政府和贵族为贷款对象,而那些“甘愿在追求利润或现代化过程中调动储蓄和承担紧张和领先的风险”的新兴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却无法得到足够的信贷支持的矛盾,这些新兴资产者就将私人资本进行组合,建立实力较强、为新兴资产者服务并由新兴资产者支配的商业银行。如于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就由1268家商人合股组成。同时,新兴的工商资产者也需要更现代的商业银行能为其商业和工业活动提供清算、支付等便利。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一方面是私人银行大批地发展起来,如1785年私人银行在英国伦敦达到了52家,1800年乡村银行(伦敦以外的银行)达到了400家;另一方面银行的经营结构也明显发生了变化,从主要服务于贸易活动扩大到了工业和其它行业;同时银行的结算支付功能也得到了空前的增强。按金德尔伯格的归纳,有些银行这时除了经营贴现和汇票经纪人业务外,还从事粮食贸易与投机、炼铁、造船、置船、铁路资金融通以及各种投机和投资业务。这一阶段的银行经营结构要比传统社会的银行经营结构是复杂很多的。

  而起飞阶段是稳定增长的障碍和阻力被清除、促进经济进步的力量充分扩大并开始支配整个社会的时期。进入起飞阶段的社会要具有比以往更强大的调动国内资源的能力。这一阶段,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程度会快速增大,以扩大流动资本供给为特征的银行扩张成为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银行经营结构更明显地向主要增长部门倾斜,银行在组织收入转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中介作用,即把资金从那些用于较无生产性用途(窖藏起来或贷出)的人的手里,转移到那些用于较有生产性用途的人的手里。罗斯托在谈到起飞阶段资金供给问题时曾谈到过三个条件:第一,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社会超过大众消费水平的剩余不要流入那些用于窖藏、奢侈性消费或低生产率投资支出的人的手中。第二,作为一个前提条件,必须发展能够提供便宜的和充分的流动资本的金融机构。第三,作为必要条件,社会必须有一个或几个部门快速增长,以便促进更一般的工业化的过程;而这些部门的企业家必须把他们的利润很大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的生产投资,重新投资的一种可能和循环的方式就是把从迅速增长的出口部门所得收益用于投资。这些条件无一不要求银行在收入转移和坚持资金投向上要能体现出更高的效率。无疑,这一阶段不论是银行动员资金的结构,还是银行管理资金、分配资金的结构,都更为复杂、更加讲求效率。

  按罗斯托的定义,成熟阶段是一个社会已经把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它的大部分资源的时期。这一阶段,工业多样化发展,新的主导部门逐步发展状大以代替起飞阶段的老的主导部门。这一阶段,银行大量成立,如1900年美国有商业银行10000家,1920年全美有银行30000家;英、美等国的银行经营呈现出混营结构形态,如美国银行除向政府和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之外,还发行可兑换银行券、从事信托业务、保管箱代理、储存业务、经营各种产业与股票证券以及办理破产清理等业务;英国的银行则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经营股票、债券和工业投资、信托、发行银行券等。如19世纪末,英国查莱逊银行资产的1/6为外国债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英国的银行掀起了一次向工业贷款的高潮,特别是银行积极参与了1918年的钢铁业和纺织业合并的浪潮,为企业接管和合并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并在企业不能如期清偿贷款的时候占有公司的债券和股票。这一阶段,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工具的数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呈上升态势,美、英、法、德及瑞士五国该比率的平均值从1861-1880年期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稍强增加到1948-1963年15年间的12.5%。这一切都表明这一阶段的银行经营结构是更趋于纷繁复杂的。

  在成熟阶段或者成熟阶段之后,社会的主要注意力会从供给转向需求,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在这一阶段,主导产业的增长替代速度会明显加快,科技创新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会大幅提高,社会的福利会比较完善,社会成员的收入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各类市场会得到充分发育,各类消费者可在供给主体的积极竞争中最大可能地获得消费利益。这一阶段的银行经营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会面对采用先进经营管理技术、增强资源管理能力、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特别是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财富管理服务的挑战。因此,这一阶段也应是银行经营结构最为复杂、与社会金融需求结构更趋吻合的阶段。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银行经营结构的另一方面影响表现,就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银行的经营模式会体现出不同的形态。总结银行长达八、九个世纪的经营历史,我们可发现多种多样的银行经营模式,但从银行在各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经营模式特点上分析,实际上银行经营是经历了简单经营、非制度化的混营、分业经营和制度化的混合经营等阶段。比如,发源于欧洲的早期银行经营只是以货币兑换和保管为主,这时的银行只能以简单的模式开展经营。而进入起飞前凖备和起飞阶段的银行经营,大多会采用混营的模式,如十八、十九世纪英国反保守的银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击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反对城市、工业、银行业的普鲁士容克官僚们,于同一时期建立的以私人银行为代表的银行经营也体现了混营的特征。如1853年在法兰克福成立的德国工商银行,除了经营一般的工商投资外,还持有、购买股票、安排公司合并等。1856年该行参与了7家工业公司的经营,并将这些公司创立或改造成股份公司,将大约1/3的新股份留给自己。处于同一阶段的美国、日本银行也都基本采用了混营的模式。然而,这种混营模式完全是银行自发确定的,并没有正式的法律制度对其明确和规范,因而,这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混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德国、瑞士等除外)普遍实施是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之后的事情。发生于1929-1933年的这场西方经济体系中的浩劫,不仅使银行业遭受重创,也暴露出了非制度化的银行混营模式的种种弊端。如不受监控的银行为谋求高额利润,很少会考虑对自身的经营风险予以必要的约束,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普遍脆弱,存款人的利益缺乏保障;遇有风浪,其本身力不从心的表现常常会引发公众信心动摇,不仅对缓解社会经济危机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经济危机的发展。因此,要求银行实行分业经营模式就被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提了出来。美国于1933年6月就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其中第16、20、21和32款集中就银行证券投资活动的分布和渠道作了大范围的调整,规定了证券投资活动的基本管理原则。这些条款又被称为《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其核心是把商业银行活动和投资银行的证券投资活动隔离开来,避免银行的资产和经营过多地陷入风险之中,制度化的混业经营或综合性经营是商业银行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下突破分业银行制度规定的业务界限或超越传统业务范围而开展经营活动的一种模式。实行制度化的银行混业经营是经济自由化、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也是银行进一步扩大经营空间、充分利用银行各种资源、给各类客户带来最多的金融消费利益的一种必然选择。尽管现在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制度化的混业经营模式同时存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银行走上混业经营的道路,最终达至银行经营模式的统一。

  空间结构也是包含在银行经营结构内容之内的。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银行经营的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经济行为主体活动空间的日益扩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期阶段,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经营活动空间都是有较大的局限性的,基本上限制在某一较小的地域,或一地或某一区域经营。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联系、经营范围必然会逐步扩大,经营空间也会从本地、本区域扩展至异地、他区域,由国内发展到国外,甚至是跨国经营,不断扩大自身经营的空间外延。一经济行为主体这种扩大经营空间的过程也就是其经营结构日趋转向复杂的过程。任何商业机构的发展都脱离不了这样的历程,其中也包括银行。目前一些在全球金融市场处于领袖地位的银行无一不是经历了由一地到他地、由一国到他国、直至全球的发展过程。不言而喻,这些银行自身的经营结构也会在这种空间外延扩大中而日复一日地变得复杂起来。

  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另外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活动的货币化程度及居民的金融资产增量规模。在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社会活动的货币化程度也将是不高的,居民的金融资产也将是极为有限的,这时银行的经营结构必将是比较简单的;当社会经济发展步入高级阶段时,社会活动的货币化程度会显着增高,居民的金融资产也会日渐增多,而这时不论社会的资本市场发达与否,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在内的银行经营结构也必然变得相对复杂起来。过去的20余年时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中国的社会活动的货币化程度和居民金融资产规模也就迅速得到了提高和扩大(见附表8.1、8.2),而这20余年也恰好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增大、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结构快速得到拓扩的20余年。

  即使单独以居民金融资产而论,与其直接关联的就是社会的收入水平。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的收入水平就会低,人们的货币收入只能主要用于消费,可用于储蓄的数额相当有限,社会金融交易的频率和规模也将会是相当有限,这时银行的经营结构也将是简单低级的,居民能提供给经济发展的金融资源也将是有限的。当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将会相对提高,人们的储蓄资源迅速增多,社会金融交易的频率和规模都将提高,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会因此而得到繁荣和发展,银行的经营结构也会趋向复杂和高级,居民也将会通过银行发挥收入转移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如根据美林国际银行和凯捷安永的统计,2000年全球拥有100万美元以上流动资产净值的富有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达720万人,可投资资产值达27万亿美元。如果银行对拥有高额财富的这类客户依然想用以往集中销售本身产品的模式去营销无疑是难以奏效的。为成功吸引这些富裕客户,银行需要于私人财富管理与投资银行或商人银行间建立正式的组织联系,给这些客户提供广泛充分的财富管理选择,为这些客户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很显然,银行面对这些客户的经营结构和面对其他客户的经营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别的。另外,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300美元之间时,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的贡献。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2000美元之间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包括银行在内的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社会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以上时,经济结构会加速变化,第三产业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经营结构会因应社会需求模式的改变而呈现多样性变化,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会趋于平缓。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